<h3>我们组的第一次活动,叫做“看上海”。经过“寻寻觅觅”和各种“擦肩而过”,我们紧赶慢赶,总算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了我们的第一站――上海琉璃博物馆,准备开启一场“视觉的盛宴”!</h3> <h3>刚进去,透过水泄不通的人群,我们瞄到了这些美丽的令人惊叹作品</h3> <h3>这些在1400多度的高温下浴炼出的艺术,其色彩、线条都是那样惹人喜爱</h3> <h3>这是“天使的眼泪”,一个泪滴状的琉璃,讲述着一个坚持了80年琉璃创作的创作者不为亲人所接纳的痛苦与无奈。这件1.5米的琉璃作品,大师制作时要用1.5米的吹管(不然会被1400℃的玻璃烫伤的),也就是说,大师距离他的作品有3米远。在这么远的距离下,能做出如此精美的作品,实属不易</h3> <h3>这个表现的是火山喷发时的场面。用讲解员的话来说,就是“以玻璃为材质,以吹制为手段,去表现他们眼中的世界”</h3> <h3>每一件琉璃都有它自己特点和创作灵感的发源,每一件琉璃都有自己的灵魂所在</h3> <h3>这一组名叫“恐龙”。初看它们奇丽扭曲的姿态好像真的像恐龙,但解说员说,是因为它们的创作者已经无法再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了,它们像恐龙一样,灭绝了</h3> <h3>走上二楼,一个新的色彩纷呈的世界使沉浸在感叹中的我们不由得再次惊呼了起来</h3> <h3>这类似羽毛的琉璃,是艺术家从一个马赛纪念馆获得灵感的。平均视力6.0,身高2米以上的马赛人是天生的猎手,而这太阳纹路的羽毛状器具就是他们的盾牌,艺术家用琉璃吹制的方式将其完美的再现。看,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h3> <h3>这一组很唯美,像威尼斯小船,像叶子,是的,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对乡土的眷爱――落叶归根</h3> <h3>相比起西方绚丽多彩的琉璃艺术,中国的艺术家所创造并表达的,是一种空灵、神秘、如梦如幻的透明感觉,他们说,色彩是欺骗眼睛的,唯有无色,方能使人洞察它本真的美。</h3> <h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h3> <h3>当我们用七彩的眼光看世界,这个世界将充满色彩与希望</h3> <h3>意犹未尽地走出琉璃博物馆,我们来到了田子坊,准备开始我们的第二站探索</h3> <h3>这里似乎很有意思</h3> <h3>小凳子都穿成一串</h3> <h3>篮子里流出绿色的瀑布</h3> <h3>一个棒棒比手臂还要粗</h3> <h3>还有在花丛里吃的荠菜馄饨</h3> <h3>繁华的让人目不暇接</h3> <h3>瞎溜达了几圈,我们便进军火锅店,准备饱餐一顿</h3> <h3>啊……等了好久好久……无聊地玩起了自拍</h3> <h3>终于……</h3> <h3>来啦!</h3> <h3>吃到最后才想起来拍照,然而美食早就一扫而空啦(我们可怜的男生还不知道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抢的芝士年糕O_o)</h3> <h3>开心的一个半天,我们想说……</h3> <h3>今天参观琉璃博物馆欣赏到了很多很美的作品,佩服大师们的专注和工匠精神,能够打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希望以后自己也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穿梭在田子坊的小巷,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感觉和你们相遇好幸运。一起吃火锅,一起讨论美食,一起开心的大笑,峪泓姐姐超贴心的照顾我们,小伙伴们也都极有礼貌,期待下一次活动可以不再有人缺席哦~十二+1组,一起向上生长!――张沁平</h3> <h3>我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想增加自己对琉璃的了解,并且想要很快的融入大家和谐的环境中。印象深刻的还是琉璃的制造,初不相识时,以为它只是负责美而已,所以有了兴趣。想要进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它所拥有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华丽,更是多少辛勤的匠人的汗水。带着他们的情感,来道我们的面前,是外表所不能及的。哈哈哈,我带着热忱混在别人的队伍里,听着讲解。这些艺术,是成千上万的难字铸造,用匠人的心血谱写,用生命雕刻,用意识永存。我能听到他们灵魂在琉璃的呼吸,以另一种形式,活在当下。</h3><h3>我为今天的活动,提前去踩点,去了解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浏览。但是,,还是很青涩,做的还不过清楚。我看到陆子凡在拎包,陆子凡在拎包,陆子凡在拎包。我还可以,结合目前了解的情况,让下一次的活动形成更加紧凑。</h3><h3>可能记不得,有一些人没能参加很可惜。我对何璞诗如印象深刻,她用身体告诉我,下一次一定要去吃自助。</h3><h3>――刘阳</h3> <h3>我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与人沟通能力和拓宽视野,更好的了解上海的文化,这次活动的琉璃博物艺术馆让我印象深刻,里面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让我体会到了大师的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工艺品雕琢的细心,让我不禁反思以前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踏实刻苦的精神还有待提高,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汗水,唯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有所突破,就像这琉璃艺术品一样需要不断打磨才能绽放光芒。活动中我有点小激动也有点害羞,毕竟是第一次与这么多人一起活动,不过在活动中我也体会到了一种家的温暖,大家都很开心,我希望在今后的导师计划中还会有更多的惊喜!</h3><h3>我觉得我为这次活动的贡献是帮人拿东西[Facepalm],我看到了导师像我们的家长一样给我们夹菜,买水,我也看到了大家都很团结,集体行动,非常有团队协作意识,我希望以后能为大家提东西,夹菜,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h3> <h3>我参加此次活动的目的是想要开拓眼界,济南虽然是个很温暖的小城,但是接触到的艺术博物馆并不丰富,最多就是画廊了。并且还有一个就是要了解上海这座城市,在现代化之余是否还有另外一面。这次的琉璃艺术展与田子坊就行成了一种视觉冲击,虽然吹制工艺是威尼斯很早就出现了,但作品的大部分却是由极具张力的现代画风来表现,这就可以说与田子坊熙熙攘攘的弄堂的古朴形成了对比,感受到了现代与古往的交融。</h3><div>另一点收获是在热闹开心的火锅过程中,峪泓姐一直忙着给我们布置菜品的亲切,(自己估计也没吃多少,只是照顾我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啦)在异乡的我碰到久违的长辈的关怀真的特别感动。</div><div>由此引发了一点反思: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真的会变得非常美好,并且希望我们在现代化的魔都里都保留自己的真心真意。</div><div>――周琳</div> <h3>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出去活动,让彼此更加熟悉。感动于小红姐姐的细心,也遗憾两位导师未能和我们一起参加活动。琉璃很美,逛的意犹未尽,田子坊风格很好。只是时光稍短,未能尽兴。</h3><h3>――陈洁</h3> <h3>参加这次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咱们这组的同学们都好棒啊!❤ 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么多的闪光点,有的人为小团队的每一项进程操着心,有的人细心靠谱地把事情做好,有的人是大家庭的开心果,有的人默默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作为小团队的导师,我真是太幸福了,因为同学们的能力都很强,事事搞得定。[ThumbsUp] 相信你们都是那个自己心中收获最大的人。当然,如果你们想挑战更有难度的活动,欢迎尝试哦,我会陪你们[Hug][Hug]</h3><h3>――峪泓姐姐</h3> <h3>琉璃是真滴好看,能感觉中外有明显的差异但都特别棒。很想知道意大利大师是怎么吹的,感觉很神奇。其实吹了那么多得意的作品可能就那么几件,这让我想起了匠心这个词。与我国现在所提倡的学习工匠精神很符合啊。然后玩的开心吃的开心导师好温柔[Shy][Shy][Shy][Shy],呷哺呷哺不错下次再吃</h3><h3>――黄家桢</h3> <h3>其实我不大懂艺术但是我觉得琉璃还是蛮好看的但是感觉不大而且藏品有点少。田子坊还是很有上海的特色但是商业化太重人太多,感觉是去赶集的不是慢慢悠悠的去逛老街。但是的确好玩[Grin]火锅也很好吃😋一群人谈谈笑笑然后吃东西感觉很好。这一趟下来也算是一种很好的体验</h3><h3>――唐天璇</h3> <h3>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和一群年龄相仿,却有些陌生的小伙伴们一起看上海。我本是稀里糊涂地加入了这个温暖的小家,没想到第一次活动就让我大跌眼镜――不论是我们观赏的变幻莫测的琉璃艺术,还是带有一丝古镇气息却十分热闹的田子坊,还是吃到最后已经分不清红白汤的鸳鸯锅,这浓缩在半天里的一幕幕不断地在我眼前回放……我很高兴做了我们组的“历史学家”,很享受笑着拍一张照片,静静地坐着用自己的文字回味着我们的一个个第一次,这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回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大家能在很久以后,再回看这些图文的时候,能找到一些藏在心底的回忆。很高兴与你们相遇,期待我们的下一次相聚!</h3><h3>――何璞诗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