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她叫张艳伶,是遵化市第二幼儿园一名幼儿教师,一名普通的党员。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参加工作至今,已在教育这片净土上辛勤耕耘了21年。她把青春、梦想与激情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爱洒幼教,无怨无悔”是她现今工作的真实写照,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首高尚的师德之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投身幼教,虚心学习,开拓创新</h1><h3 style="text-align: left;"> 2003年9月,由于工作的需要,她从小学调到幼儿园。她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在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薄弱,于是就每天出入老教师的课堂,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除此之外,她还认真钻研教参,并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幼教书籍,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细细揣摩优秀案例中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反复尝试实践,科学运用,努力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h3> <h3> 她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她坚持书写教学反思,记录教学案例,在反思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她所撰写的教案、论文多次获遵化市、唐山市级奖,她也多次承担市级公开课的任务。</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爱幼儿,甘心奉献,家长信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 text-align: left;"> 高尔基说:“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打开幼儿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她总是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上课了,她弹着琴,孩子们唱着歌,跳着欢快的舞蹈;户外活动开始了,她和孩子们一起玩“小鸡找妈妈”的游戏,她们一起丢沙包,玩沙土;午睡的时间到了,她又给孩子们讲起了睡前故事。在这里,她就是孩子们的妈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们,她与孩子之间温馨感人的故事是数不胜数。</span></h1> <h3> 班上有智力障碍的孩子,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经常把大便拉在裤子里。每一次她都认真对待,从不推脱、敷衍并及时的给孩子清洗,换上干净的衣服。在她的眼里,每一位孩子都是天使,即使是有残疾的天使,她依然爱他。</h3> <h3> 对于胆子较小,性格内向的孩子,张老师坚持每天与孩子互动交流,使他们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孩子们把自己对老师的喜欢之情表现在画中,画好画后送给她,她也经常会在百忙之中画一副画回送给孩子们。张老师的爱心教育使家长们颇为感动,家长们也经常会发一些短信表示感谢!</h3> <h3> 多年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与配班教师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各项工作她都干在前,不分分内分外。她知道只要用真心对待他人,那么得到的也会是真心。她注重幼儿常规教育,重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培养幼儿养成健全的人格。她多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亲子会,做好家园共育工作。</h3> <h3> 她带班认真负责,高标准、严要求,讲究方法,所以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h3> <h1> 以教带研,积极进取,勇攀高峰</h1><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争做研究型教师,创设研究型课堂”,这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为打磨每节课她废寝忘食,为制作课件她工作到深夜。她还参与了省市级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她把环境渗透教育作为教学实践中的科研课题,在环境的创设和操作材料的选取和制作过程中,着重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孩子合作互助意识和能力。市级科研课题《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创设的实践与研究》的实践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让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任教师。</span></h1> <h3> 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默默地付出。她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当作从教的准则,从不因个人私事和家庭困难耽误孩子们一节课。儿子生病,需要去唐山医院治疗,她就每周六带孩子去,一跑就是三个月;婆婆腿病需要扎针,她每天早晨先把婆婆送到医院,再去上班,从没有因此迟到过;她意外怀孕,人工流产后没有休完产假就回到了工作岗位。</h3> <h3> 回顾过去,她真正感受到,她的人生是美丽的,充实的,丰富的。在以后的岁月中,她仍要执着地追求她所挚爱的事业,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幼儿教育事业。爱洒幼教,她无怨无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