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齐辛民,原名齐新民,1935年生于山东淄博。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专(今山东艺术学院),现定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淄博画院名誉院长、美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p><p class="ql-block">艺术创作从人物、年画、剪纸入手,以写意花鸟画名世,构思巧妙,文人情怀,胆大创新,中西结合,墨色浓重,热烈而奔放,雅致具哲思,多富乡间情趣,并具现代意识。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朝晖》获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花鸟画展最高奖,《醉秋图》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并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齐辛民》、《中国美术家大系·齐辛民》、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研究《艺道天成》、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画中的三笔》、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荣宝斋画谱.动物.花鸟》两卷等,三十余本等画册和研究书籍。其艺术成就在央视"收藏天下"栏目、老故事频道“传承与开拓”栏目、书画频道、卫视等全国十多家电视台和几十家重点学术权威报刊等做专题专访介绍;</p><p class="ql-block">2017年书画频道《一日一画》大型十五集教学片拍摄录制完成并播出;2020年歌华有线电视美育课堂讲二十课大写意花鸟画、和录制十集艺术人生专题片滚动播出,近年,在京、广、深、浙江、山东等各地举办全国巡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天津博物馆等收藏。</p> <p class="ql-block">在艺坛上,很多人都知道齐辛民先生大写意花鸟有独特风格,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很少人知道和了解他的大写意人物画……</p> <p class="ql-block">为白石老人造像</p> <p class="ql-block">东来紫气满</p> <p class="ql-block">独具风彩</p> <p class="ql-block">仰慕</p> <p class="ql-block">成名难成功更难《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辛民简历</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原名齐新民,1935年生于山东淄博、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专(现山东艺术学院),现定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导师、淄博画院名誉院长、市美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艺术家、教育家。</p><p class="ql-block">其作品从年画、水彩、人物、剪纸入手,自八十年代后期研究和探索专攻花鸟画艺术至今,在艺术上取得卓著成就,特别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是一面鲜明的旗帜.。</p><p class="ql-block">早在1964年作品《看新磨》入选全国美展,作品以侧面表现艺术的手法和巧妙构思赢得了于希宁和关友声老师高度赞扬,在山东美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同时年画作品《洪水到来之前》两幅作品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并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1992年,花鸟画作品《朝晖》在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中获最高奖优秀奖:1993年《醉秋图》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并入编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国家骨干工程图书《中国美术全集》;201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标志性出版物之一《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齐辛民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中国美术家大系》(中国画卷)系列丛书第一集齐辛民卷出版、《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第一辑齐辛民小品集》、2013年《齐辛民花鸟画小品精选》集、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研究《艺道天成》齐辛民艺术人生、2014年《大匠之门一一齐辛民画动物、花鸟、禽鸟、猫咪、山羊五卷》同时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20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画中的三笔》技法书、同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荣宝斋画谱一一动物卷和花鸟卷》两卷。</p><p class="ql-block">自2006年以来至今,在山东、北京、四川、广东、浙江美术馆等成功举办个人大型画展、全国巡展,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天津博物馆,及台湾、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各国藏家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艺术成就在央视"收藏天下"栏目、老故事频道"传承与开拓"栏目、书画频道一日一画十五讲、歌华有线电视公益讲座大写意花鸟画教学二十讲、同时做艺术人生专题十集并滚动播出,还有卫视等全国十多家电视台和几十家重点学术权威报刊等做专题专访介绍;出版个人专辑有《扇面精品选》、《小品集》、《齐辛民研究》、《禽鸟画法》、《红旗60家》、《美术家大系》、《盛世典藏》等三十余册和出版个人大型画集14集。</p> <p class="ql-block">1992年,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花鸟画最高奖一一《朝辉》</p> <p class="ql-block">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全集》作品一一《醉秋图》。</p> <p class="ql-block">《缘自说》</p><p class="ql-block"> 一一文 · 齐辛民2007年11月</p><p class="ql-block"> 李可染先生说:"中国画太伟大,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只要少添一点东西就了不起。"有作为的画家,都有其独特的创造,不管在造型、构图、立意等方面都有与众不同的创意,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江文湛画鸽子等,其特点之鲜明均属画史之独一无二。著名艺评家刘曦林说:"齐辛民当今画猫第一人。"著名画家贾平西说:"辛民兄画小鸟,古今一绝。"也有同行说:"齐辛民不会画画。"也有人在网上留言:"齐辛民的画是废纸一堆。"还有人在网上说:"齐辛民老师不要再画猫了,再画猫就被老鼠吃了。"在美术界更应该言论自由,谁也不能封住谁的嘴,自我吹嘘和故意贬损,只能骗那些不懂画的人,是非曲直,到底如何自有公论。</p> <h3>画界奇闻</h3><h3> 两则</h3><h3> 文 · 齐辛民</h3><h3> 2015年4月8日</h3><h3> 一则</h3><h3> 改革开放初期,刘海粟先生应邀赴香港举办画展,展览非常成功,据报导一幅对联共八个字,卖了八千港元,称"一字千金"。刘先生在港期间,一位喜欢收藏书画的大老板,盛情宴请刘先生,宴毕,老板恳请刘先生作画,刘老毫不犹豫,即刻挥毫,一连画了数张,在一旁观看的老板非常满意,感到刘老慷慨大方,连连称赞叫好,画完后刘老放下画笔,逐一盖章,每盖完一张便拿起画说:"为了表示感谢,这张是赠给服务员,她端茶倒水,理纸磨墨,服务周到,然后又拿起一张说:"今天您开车接送我路上很辛苦,这一张赠给司机;再拿起一张说:"今天这席宴菜做的味道好,很可口,这张送给厨师。"一连赠送了数张,只乘最后一张递给了老板,这个情景令老板顿时失去了那种满意感,免强笑着接过了最后一张。这叫每人一份,一视同仁。</h3> <p class="ql-block">二则</p><p class="ql-block"> 2002年秋,崔子范、赵梅生、贾平西、江文湛以及本人等十二位画家在成都美术馆举办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展,开幕式上好多四川画界名家光临,其中有著名画家谭昌镕先生,次日他邀请我们参展的画家去他家设宴招待,赴宴途中,一位画友悄悄对我说:"宴请我们有可能让我们为他作画?"因为在平常以宴请求画的事成为惯例,很自然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足为奇。</p><p class="ql-block"> 谭老师的家,非常宽敞、讲究、大门前荷花池,进大门有长廊一直通往客厅,长廊两边种有各种花木,满树的桔子己经成熟,谭老师热情地指着桔子树说:"随便吃,看中哪个摘哪个。"楼上楼下他有三个画室,可以根据四季冷暖更换画画位置,还有专设的展厅,展厅里掛满了谭老师的近作。</p><p class="ql-block"> 有专用的厨师,谭老师还特意下厨做了几道拿手菜肴,两桌酒席都座满了客人,如此盛情款待,大家自然非常开心畅飲,酒后谭老师约我们进他楼上的画室,画家都以为到画室要作画,出乎预料地是谭老师从橱内取出一大叠四尺的画,谦虚地请大家提意见,并慷慨地说:"大家每人一幅,随便挑,看中哪张要哪張。"一会工夫,一大摞四尺整纸的画减去了一多半,大约二十多幅,带家属的画家都是每家拿了两张,谭老师真诚大方,如此慷慨的举动实属少见。</p> <h3>标记</h3><h3> 文 · 齐辛民</h3><h3> 2015年4月20日</h3><h3> 歌唱家阿宝,建议"西单女孩"任月丽:"您在出场演唱时,不要一次换一种服饰。"意思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外表,变化不定,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是不同于他人的特殊装束,一直在观众眼前出现,深深的印到观众的脑子里,成为一个人的形象符号,就象阿宝的羊皮坎肩、赵本山那耷拉着帽檐的帽子、潘长江前额上那一绺头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引发众粉丝争相模仿,影响甚广。</h3><h3> </h3><h3> 上世纪90年代初,书画市场刚兴起不久,在逐渐走向繁荣的时机,有的画家乘机而动,装扮形象吸引注意力,留起了长发、胡须、穿戴着奇特的服装,在画展、笔会等公共场合,他那独特亮丽地外表,特引人瞩目,众人之下人们记住了他,名气从此就广为人知了。但是,成名和成功是两回事,不能画等号,成名难、难成名,更难的是成功,然而,能够成名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名气也是代表一种身价,本来我们画家特别是年轻画家,都喜欢新奇,见到这种新鲜事,好多人就跟着模仿、剃半边头的、扎小辫的、留大胡子的、烟斗不离手的、奇形怪状的越来越多,在画家圈子里随处可见,见的多了也就分不清他是张三还是李四了,奇特的事物最有吸引力,奇特多了就不为奇特而是一般般了,谁还理他呢? 因此,最鲜明最独特的艺术风格才最引人关注,那些一般化的千篇一律的作品,没有奇特之处,就象大海中一滴水、打谷场上的一粒种子,被淹没在同类之中,辩认不出彼此间的有何不同了。</h3><h3>(下续)</h3> <p class="ql-block">(上接)</p><p class="ql-block">有一位美术理论家曾诚恳地劝导我:"最好强调一下代表个人风格的艺术符号,不要在形式题材上一直在变换,如此画下去就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地印象,降低了影响力。"前面我己经提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在我们艺术界有不少成名的范例,但是我做不到,不可能照别人思路行事,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与理解不同,其所做所为也不同。贾平凹说:"我不愿穿得整整齐齐,爱人因此大为不满。"艺术是情与理的产物,情感是发自內心的,没有深厚地艺术修养,模仿名人的外表是不会成功的,我是随着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而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受名利的制约,走自己的探索之路,即便是画出次品也无妨,探险家被摔倒是常有的事,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新的发现。轻车熟路是不会出错的,李可染先生在创作中的成功率是在"费画三千"中而成的;黃胄先生每年要用光一车宣纸,这么大的用纸量,也不可能张张成功;有些文学作家的费稿子一摞摞一筐筐。那些类似加工车间的画法是不会出费品的。</p><p class="ql-block"> 总之,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艺术之路千万条,各走各的路。</p> <h3>环境铸造品格</h3><h3> 文 · 齐辛民</h3><h3> 2007年于淄博</h3><h3> 人非生而知之,刚生下来的小孩大脑是空白的,从懂事起开始所接触到地生活中吸取所知所觉,人的所有知识都来源于所见所闻所感,盲、聋者不会知道颜色和声音是什么样,只有太空人才亲眼目睹地球圆形,人的知识广度和思维空间全从世间获取,作为一名画家,其身边的一切对艺术的成长、成功是何等的重要。</h3><h3> </h3><h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的习性与其生存环境是融洽的,渔民有大海的品格,山民有大山的禀性……画家的人品画品同样如此。嶺南画派、广东音乐与长安画派、陕北民歌,两地的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区分;四十年前,刘文西、王晋元各自从出生地(浙江、河北),持大学文凭被分配至遥远的异乡(陕西、云南),是因异乡的山乡水土培育、滋养的结果,他们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画风。当然,内里还有其他各种因素,但是,生存环境是其画风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然者何?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h3><h3> </h3><h3> 漫画家廖冰兄说过一句形象又风趣的话:"自学成才的画家是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不同于饱食终日的家养动物,为了生存,要奔波,要抗争,处境艰辛。这情景使我想到了五代时期的"黄筌富贵,徐熙野逸。"可见生存环境与画风关系的一致性。不管是南宗北派,还是雅俗文野,作品的风格无不打上其生活环境的烙印,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因此,长期接触的地方和事物要有所选择。昔日的"孟母三迁"即是这个意义。</h3><h3><br /></h3><h3>(下续)</h3> <p class="ql-block">(上接)</p><p class="ql-block">而今,交通发达,信息快捷,生活地快节奏,比以往那相对封闭的环境状况,地域界线相应的减弱了,画家之间的交流频繁,互通信息,相互影响。许多画家冲破地域界限,到大城市或风景区购房,有的出国或者建立写生基地。广泛的接触,视野的开阔,思路敏捷,创作的路子趋于多元开放,创作的条件比老一代画家优越的多。画家的生活阅历和所见所闻,对事业的成败将起到深刻的影响,身边的一切就是生活,一刻也没有脱离生活,那厚实的土地,巍峨的群山,茫茫的大海,繁琐的家务和人际关系等等,不论是平淡无奇还是轰轰烈烈,你、我、他都在其中,生活是丰富的,千差万别,无奇不有,创作题材可任其选择,峨眉、太行、昆仑、草原、山花野卉、民族风俗等,尽管多种选择,画家总是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对景写生固然重要,可以搜集各种不同的创作素材,但深入生活的目的不止于此,其对画家心灵的陶冶更为重要,望秋云神飞扬,临大海思浩荡,不见名山大川之壮,落笔难有气吞山河之势,整日绕着琐事转满腑家长俚短,其出手难免显露小家子气。这就不是单纯的笔墨技巧问题,先人品后画品,人的品行制约着画品的高下,品操的修炼伴随着人生之路在不断的延化,在演化的过程中所接触的一切都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朴实、浮华、豪放、谨慎、沉稳、油滑、高雅、低俗等等,这些不都是人格的体现吗?山有性地有灵,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散发着一种气息,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身为画家不可只在斋室里起坐打转,要投入大自然的熔炉,铸造灵魂,冶炼身心,一步步到达人品画品的理想境地。</p> <p class="ql-block">崎岖艺术路</p><p class="ql-block"> 文 · 齐辛民</p><p class="ql-block"> 2015年4月3日于京东陋居</p><p class="ql-block"> 社会中的人,除了极少数的天才或庸才,多数人的才能相差并不大,重要的是如何集中合理地发挥自已的才能,用到哪里哪里必然有收获。人体的各部位也是用哪里哪里发达,盲人的耳朵、聋哑人的眼睛、工人农民的手、体操运动员的臂膀都比常人发达的多。头脑的思维也同样是常用到哪里哪里就灵敏,长期不用就会萎缩,如同铁器长期不用也会生锈。脑袋像个仓库,装的垃圾多了好的东西就没有地方放了,如果知识、才能的库存非常丰富,可以随用随取,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定会才能超人。世间万事万物太多太多,库存的容量有限,必须有取有舍,那些与艺术无关的事物你取它干吗?我在电视节目中记取了一段话:"多数人知道的最多的东西,我却知道的最少,多数人知道的最少的东西我却知道的最多。"这是那些专注于某项事业者的特殊性质。宇宙之无穷,社会之无限,事业之庞杂,一个有限的人生,你能了解多少?诗书画印全佳者能有几人?即是能精通其一也不容易,花鸟画的题材那么多,郑板桥只在画竹上有成就确定了他在美术史的地位,样样通样样松的人不会有独特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有言:"只有把整个身心全部奉献给自己事业的人才能希望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师。"</p><p class="ql-block"> (下续)</p> <p class="ql-block">(上接)</p><p class="ql-block"> 在评论画家时,对其停滞不前的现象,常用"才气殆尽"这句话。 我不赞同这种结论,应该是"才气分散"或者"心事太杂",是其才气用错了地方。其实,我们画家的才气相差不是太多,有一种大家都会见得到的现实中,有些绘画水平差的画家,他的才气并不差,他在画业之外的许多方面头脑反映甚至比成就大的画家还机灵,在某些场合中头脑特别灵敏,快嘴快舌,八面玲珑滴水不漏,看上去一点都不笨,只因他的聪慧没有用到画上。还有那些名成功就的画家,其作品市场炒得火热,门庭若巿,应接不睱,收藏家、画商、画贩子、纷纷登门定货,多者几十张上百张,还要定期交货,即是用流水线作业操作也难以完成任务,只能先交钱延期取货,如此忙活,不重复行吗?流水线作业是工匠活并非创造,因此,只有钱图没有前途了。还有当了这领导那职务的画家,天天忙于开会、参加开幕式、演讲、接待来访,时不时地要接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迎来送往百事缠身;还有的画家整日里忙着建美术馆、拉赞助、求领导、拜大款为追名求利而奔波;还有的画家心胸太窄,不容人,容不得是非刺激,满腹的恩怨、牢骚、是是非非而伤透脑筋,更甚者,挖空心思进行报复,耗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心情浮燥、心神不静、被一些是非恩怨所干扰,不能静心作画。以上与研究艺术毫不相干的现象,势必会影响到对艺术的思考和追求,艺术停止不前时也就是所谓地"才气殆尽"了。</p><p class="ql-block">(下续)</p> <p class="ql-block">(上接)</p><p class="ql-block"> 再者,要发展艺术必须注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练。但是,读书多见识广也未必能够画出好的作品,就好比有的人吃的很多也不一定能胖,是因为肠胃吸收能力差:有些小孩会背诵很多诗,并不理解其诗意,是因脑子发育不成熟;葡萄未经酿造仍然是葡萄,不可能无故地变成酒;知识丰富的人,未必都有学问,了解和理解是两个不同概念,诗文与画、葡萄与酒并不相等也不能代替。酒来自于葡萄关键在发酵,艺术来自于生活贵在升华再创造,这两者虽不相干但道理相同,中间的转换过程非常重要,关键在于将平常所学所闻消化吸收,融化到血液中转化为艺术细胞。而不会像黄胄先生曾经说的:"吃猪肉是为了吸收营养,而不是吃了猪肉变成猪"。</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人生中,人的思想、精力倾向哪一种事业,对某项亊业的痴情、专注、执着,我常把数学家陈景润作为典型例子,以其毕生的心血倾注于数学研究、终成正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以上涉及到的阻碍艺术发展的事项,并不全面,关于艺术发展提高是一项很复杂的问题,很难彻底说清楚,我们每一位画家谁都想积极进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这一说不清道不明的难题只能靠画家个人体会领悟,艺术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艺术前进的道路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先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时候,就是战胜自己获得"解放"。</p><p class="ql-block"> </p> <h3>生日</h3><h3>文 · 齐辛民</h3><h3>2015年4月</h3><h3>2015年,我八十岁,这个年龄称为八十大寿,亲朋好友都想为我做祝寿的纪念活动,我婉辞推谢,对大家的热心关照,深表谢意。实话说对于传统的节日、假日、生日等我都不放在心上,到这年龄我更珍惜时光,后悔的是年轻时就该珍惜,那些年代浪费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我是过一天少一天,有点倒计时的感觉。我记得刚改革开放时,深圳特区有句标语"时间就是金钱", 对我而言时间就是作品,作品就是作品不是金钱,为作品而珍惜时间。因埋头创作而忽视了人情世事,可能会有人说我不懂人情,我常用莫泊桑那句话为自己辩解:"一个人若以学术许身,就再也没有权力同普通人样生活。"我自己有支配自己的道理,什么事对我的艺术重要我就做什么,做我想做的事,轻重缓急心中有数,不会盲目而为。</h3><h3> </h3><h3>曾经记得在临淄文化馆工作时,每逢大年初一许多学生登门拜年,年年如此,我不想再重复这种不变的习惯,到临近大年时我通知各位学生,年初一都到我办公室画画,一年四季不知说过多少次祝您节日快乐,这次大年过的极其快乐,师生济济一堂,办公室一片欢乐气氛,你画我画他画,大家随意点评,互相探索、研讨、切磋收益多多,那种自由地学习气氛,欢快地场面使大家兴奋,开心,惬意地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大年。 </h3><h3>(下续)</h3> <p class="ql-block"> (上接)平日里的每一天,到底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也不知晓,关心它没用,不管什么日子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画画,阴雨天或晚上的光线不好时,就是阅读报刊文章,整天里很少有语言交流,时间久了说话口舌有点笨,自感到这种单调地生活,画画把我画傻了。</p><p class="ql-block"> 1986年刚从临淄文化馆调进淄博书画院时,家还住在50里以外的临淄,有一天下午在街上遇见一位朋友,他突然面带疑惑地对我说:"你怎么不回家呀?!"我说:"又不是星期天回家干啥?""今天是八月十五团圆节,您傻呀?"真是傻,连糊涂加傻,我认了。 </p><p class="ql-block"> 生日一年一次,转眼又是一次。童年时期盼着过年,过年吃好的又好玩,那时只觉得盼了好长好长的日子才过一次年,明明知道一年365天不会变,为什么感觉到时光过得特别快了呢?是年龄的关系还是思想感应有了变化,总觉得年复一年,一闪间又是一年。时间过得快也意示着老的快,谁都想着健康长寿,谁也不愿老的快,因此,我也就不想过生日。一切事物有生就有灭,这是谁也阻挡不住的自然规律。</p><p class="ql-block">有人总结出人生四苦:"生老病死。"我认为遇上什么就承受什么,苦也没用。一般老百姓解释不透人生的道理,就用一句话全部概括:命该如此。</p> <p class="ql-block">顾此失彼</p><p class="ql-block">文 · 齐辛民</p><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3日</p><p class="ql-block">在山东艺专求学时,听班主任单应桂老师讲过一段真实的故事:某一日将要下班的时间,周思聪对丈夫卢沉说:"我忙着创作,正在关键时刻不能间断,你去接孩子吧,顺便买点菜回来。"卢沉立即骑自行车去了幼儿园,接上孩子往回返,路过自己工作的中央美院,顺便进校观察一下,心不在焉地将自行车放到了传达室旁边,径直走进教室,正巧遇上学生们在画裸体模特,见此景一种冲动涌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笔画了起来,可谓专心致志,旁若无人,画完后,骑上自行车便赶回了家。一进家门周思聪便问:"你买的菜呢?""我忘了""哪?孩子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哎呀!哎呀!"卢沉来不及解释,急忙骑上自行车出了家门。望着丈夫慌乱中急匆匆骑车远去的背影,周思聪哪有心情再继续创作,放下画笔跑出门去,焦急地张望,难忍地等待。卢沉的脑子乱作一团,想着自己是接了孩子后在学校门口停下的,怎么孩子不在自行车上了呢?卢沉越想越怕,火速赶到学校,自行车一停,三步并作两步跨进传达室,喘着粗气,急问传达室人员看到孩子了没有,传达室人员不急不慢地说:"我就知道您会来,别着急,孩子在里间我的床上睡着了,刚才看到您的孩子在自行车座上睡着了,怕他摔下来,就把他抱到了我的床上。"卢沉激动的握着对方的手"非常感谢!感谢您的关照!"虚惊一场后,看着睡在传达室的儿子,总算放心了。</p><p class="ql-block">(下续)</p> <p class="ql-block">(接)</p><p class="ql-block"> 周思聪、卢沉都是很有成就的著名画家,夫妻俩都是画家的家庭,家务事就很难顾得上或料理妥当。那个年代又不准许雇用佣人,雇人的事被批为资产阶级的剥削行为,不管你是教授还是专家,都要自己动手劳动,包括单位上的打扫厕所,扫地等杂务。再加上支援工农业、开会、参加政治运动,所从事的专业几乎成了业余,想专心也专不了,所以,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一代画家,都非常珍惜当今这种宽松地可以专心致志画画的艺术环境。</p><p class="ql-block">画家的执着、痴迷、专一、忘我,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因此,难免误事,造成种种损失,或者主动放弃某些应有的利益。我感到一个有成就的画家,他的艺术思维占据了其脑际的大部分空间,把其他思路挤进了角落,他在不断思考地是艺术,私心杂念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是专心做某项事业人士的特殊之处,在外行人看来就有些不正常,偏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因此,即是顾此失彼。"天道忌满,人道避全。"</p><p class="ql-block">莫泊桑:"一个人若以学术许身,便再有没有权力同普通人一样生活。"</p><p class="ql-block"> </p> <h3>齐辛民答《艺术沙龙》问</h3><h3>文 · 齐辛民</h3><h3>2008年2月</h3><h3>《艺术沙龙》:中国画中,最美之品是花鸟。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走入花鸟画创作领域的?</h3><h3>齐辛民:花鸟画不同于画直线条的西装革履,很少受形体规范的约束,花木结构可以随意安排,长短曲直随机应变,可任意发挥笔墨的特性。依靠笔墨语言诉说画家心声,仰扬顿挫,笔笔有情,行笔中随着画家的心绪自由运转。作画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寄托与精神享受,花鸟画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h3><h3> </h3><h3>《艺术沙龙》:对您的创作来说,写生和临摹的关系应如何处理才最妥当? </h3><h3>齐辛民:临摹是花鸟画很重要的一个学习途径,象学书法临帖一样,学习名家的表现技法。在过去还没有美术学院的时候,多数画家都是靠临摹起步。写生是记录生活的手段,只有具备熟练的写生能力才有利于创作。但是,写生不是没有取舍的照搬自然,临摹也不是被动地照抄。对我来说临摹已经是过去的事,现在对于名人的佳作只是欣赏、参考、借鉴而不是临摹,到生活中写生成为创作的必备之课。</h3><h3> </h3><h3>《艺术沙龙》:草木鱼虫、流水飞鸟对您作为一个花鸟画家的生命感悟,意味着什么? </h3><h3>齐辛民: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鸟禽鱼虫和人类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生态关系,都是自然界的一分子,都有其生存繁衍的重要性。宇宙万物有通理,"天人合一"是一个相通、相依、和谐、元气饱满的宇宙体系,所以,好的画必然是协调一致,元气淋漓。</h3><h3> </h3><h3><br /></h3><h3>《艺术沙龙》:花鸟画善借物比兴,在表现人格精神方面比山水、人物更具潜力,请谈谈您的认识。 </h3><h3>齐辛民:画花鸟画,重要的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就像书法的优劣不在于写的什么诗句。所画之物是载体,而画者借以抒情,它所承载的风格,情调、精神是其本意所在。赋予花鸟以人格化表现,体现人的意愿与情感,作品的感染力即是画家人格的魅力。</h3><h3> </h3><h3>《艺术沙龙》:平时爱读什么书?受哪一句画论或画跋的影响最深刻? </h3><h3>齐辛民:目前,对于那些吹捧画家的文章我不爱看,它把最美的褒扬词,都用光了。常有人说:"只要把文章中的名字换一下,给哪个画家用都行。"我倒是爱读画家自己写的文章和有建树、敢于针贬时弊的文章。明代傅青竹曾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此名言对我影响较大。</h3><h3> </h3><h3>《艺术沙龙》:在您看来,花鸟画写意精神的本质是什么? </h3><h3>齐辛民:花鸟画不是为花鸟写照,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是表现画家的人格与境界,画格即人格。</h3><h3>激昂与温情、畅快与凝重、浮华与朴厚、粗野狂放与文质彬彬……以上各种精神风貌都是画家人格修养的体现。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人格修炼,花鸟画的本质应体现我们的大国风度、民族精神和国民气派。</h3><h3> </h3><h3>《艺术沙龙》:在今天,画画仍然是必需的吗?今天画画的您与20年前的您有哪些差异? </h3><h3>齐辛民:我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画花鸟画,在这之前要画什么由领导安排,画漫画、连环画、宣传画都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的。画画是一项工作。而不是艺术。现在的画家,不管是物质条件,环境气氛和精神状态,与20年前相比是天地之别,现在画家可以在艺术园地里为所欲为,宽松自在,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能量。我感到在如此好的环境下,如果画不出好的作品,就对不起这个时代,以此自勉。</h3><h3><br /></h3><h3>(下续)</h3><h3> </h3> <p class="ql-block">(上接)</p><p class="ql-block">《艺术沙龙》:艺术家被制造成"明星",被社会认为成功,很重要吗? </p><p class="ql-block">齐辛民:成名和成功是两码事,成名的人在事业上未必成功,制造出来的与"功到自然成"不一样。但是,当今有些实情却让人是非难辨。被制造的"明星"极具吸引力,不知道有多少追星族挖空心思追逐这个目标。所谓大器晚成,有几人能耐得住"晚成"呢?</p><p class="ql-block">《艺术沙龙》:在今天推动你的艺术创作最大的动力是什么?最大的"敌人"是谁? </p><p class="ql-block">齐辛民:从童年时期我就喜欢画画,在那个年代,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饥饿难忍,乱战连年不断。而且家长又不支持我,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扔酷爱画画,这也许就是天性吧,现在大部分时间在搞创作,虽然得奖和市场的诱惑也是一种动力,但我的动力发自于内心对艺术的热爱。我搞创作主要还是精神上需要,很多内心的激动要用笔墨语言来表达,好像有话要说而不能说会憋得难受,若是画出一幅满意的画是最大的享受,画画已经和我的生命连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另一个问题,是在进行艺术探索时,被一种无形的框框约束着,很难突破自己的现状,艺术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艺术道路的进程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p><p class="ql-block">《艺术沙龙》:如果艺术足以展现您的表达,您最想为什么理由而艺术? </p><p class="ql-block">齐辛民:为了心灵上的满足而艺术,为了时代的审美需求而艺术。</p><p class="ql-block">《艺术沙龙》:生活中除了画画以外,你还有什么样爱好? </p><p class="ql-block">齐辛民:除了画画还是画画。爱到山乡去是为了画画,爱看书读文章是为了画画,能卖点画也是为了贴补画画,活的健康快乐还是为了画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艺术沙龙》: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愿意回到哪一个年代?生活中最理想生命状态是什么样子? </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如果单从自然环境而论,最好的年代是童年;要论青春活力,充满理想的精神状态,最好还是学生时代;要数发展艺术,还是当今。现在,时代变了,年龄变了,心态也变了。常言道:"一岁年纪一岁心"现在只想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一个利于作画的条件,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满足了。</p> <h3>齐辛民答《艺术沙龙》问</h3><h3>文 · 齐辛民</h3><h3>2014年夏季</h3><h3>《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当代中国画题款的整体风貌?</h3><h3>齐辛民:作为中国画创作应是以画为主,以款为补。如果题款的文字太多就会喧宾夺主,也不因题穷款而降低画的质量,八大山人就很少题长款,多为只题名字,连年代也不写。当今中国画题款可谓千姿百态,有的搬用古人诗词,有的题款内容词不达意,有的题款象标签,有的题款位置不当影响画面构图,有的书法欠佳而成多余,只有少数画家自作诗词或题写之乎者也的句子。总之,题款的整体风貌没有超过古人。</h3><h3> </h3><h3>《艺术沙龙》:您认为提款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否谈谈您的题款心得? </h3><h3>齐辛民:提款最难的问题是借题发挥,丰富画面的内涵,引导观者的想象力,而非就事论事,画什么题什么。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打破了画面的局限,使观者联想到更远的深山不知处,意境更加深远;《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郑板桥触景生情,联想到民生民情,这就不只是一幅竹子图,通过题诗增加了更深的含义。我自认为学养有限,想题一些满意的句子,确实很难,作为画家,不管是创作、题款还是作诗、刻印,尽管苦思冥想,想来想去总不会超出自己的学识范围。脑子像个仓库,如能应有尽有,可随用随取,假如里面装的垃圾多了,好的东西就没处装了。因此,博学多闻极为重要。</h3><h3>在我画猫时,联想到了邓小平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经过反复斟酌后,在画猫的作品中题上了"一言白猫黑猫伦,百废俱兴转乾坤。"其意义超出了画猫题材本身的意义,反应了历史时代的一个转折点;还有一幅作品我画了筛子的下面放些食物捉麻雀的题材,曾经有好多画家表现过此内容,而我在画这个题材时,落款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句子,本是一件农村儿童捉麻雀的游戏,画面中有少数麻雀只顾贪吃,哪知大祸即将临头,而题款的别样不同,把画面的情趣与游戏的场景引申到了对人生的思考。</h3><h3><br /></h3><h3>(下续)</h3> <p class="ql-block">(上接了)《艺术沙龙》:您认为"画家书"与,"书家画"有何不同? </p><p class="ql-block">齐辛民:绘画与书法,如果以同样时间和精力专功一项,实践证明绘画比书法难度大多了。假如书法家改练绘画,画家改练书法,其效果大不相同。林散之、费新我、启功等,他们原有绘画基础,有很好的造型能力,改功书法后,成为很有成就的书法大家,反之则如何呢?有的时候书法家贬称画家是画字而不是写字,此说有一定道理。画家相比书法家用在写字的功夫较少,没有太多地受碑帖字的约束,多是靠绘画的造型能力和构成技巧以绘画的构图法则理解字体的结构,所以,画家的字与书法家的字是有区别的。</p><p class="ql-block">《艺术沙龙》:你喜欢创作古典诗词吗?浸淫于当代文化氛围,您认为中国画题款在内容上应该具有开放性? </p><p class="ql-block">齐辛民:用古典诗词,文言文和天干地支的年号题款,历代如此,至今不变。有时候要看一幅当代画作是何年所为,必须查找子丑寅卯才能明白出品年代。这种古人的做法,不变地用到今天,多数画家都照此题款。时代在变,这种经久不变的题款法不知道是否随时代?会作诗固然很好,画中有诗意更好。在此引用贾平凹的一段文字:"我一直认为不一定非要写诗,但弄文字的人却一定要心中充溢诗意,诗意流动于作品之中,是不应该提取的,它无迹可寻。</p><p class="ql-block">《艺术沙龙》:当梦想与现实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您选择追求梦想还是安于现状呢? </p><p class="ql-block">齐辛民:从年轻到现在,勤奋一生,我做梦也没有预想到有今天的绘画成果。凡有成就的知识分子都有理想,有理想才有追求的目标。有目标是明天而非眼前,眼光盯着明天,所以,不满足于目前的成就,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直到生命的终点也不会自满,因为没有来世,最终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br></p> <h3>案 头 碎 语 一</h3><h3>1:历经风霜雨露,我的艺术之树已经进入晚秋季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不管是丰硕还是干瘪的结果,若不及时采收就会随着严冬的到来而被费掉。时间不等人,若不着重珍惜这段黄金季节,一生的成果即随之冒烟了。</h3> <h3>案 头 碎 语 二</h3><h3>浮躁不安,急于求成,恨不得一步登天,有几人耐得住大器晚成呢?所以,就出现了"快餐艺术"。</h3> <h3>案 头 碎 语 三</h3><h3>在人群中,除了极少数的天才和庸才,多数人为中才。天才的才能用错了地方也不一定"成才",中才也可能成"大才",关键在于将终生的精力合理的用到一项事业上。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什么好事都想得到,结果精力分散一事无成,常言道:"样样通样样松","兼擅不如独能"。</h3> <h3>案 头 碎 语 四</h3><h3>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是谁来画很关键,也可能画成最差最丑的画,糟蹋了这张白纸。刚开始学画时,面对一张白纸,不知如何动笔?先入为主,跟谁学极为重要。一张白纸上已经涂上了颜色,当你发现有错时,怎么修改也不会去掉原来的痕迹,启蒙教育关乎未来的倾向。有了一定绘画基础的画家,想改变原有的不足很难,即使能改变,也不可能全部改掉原来的痕迹。</h3> <p class="ql-block">案 头 碎 语 五</p><p class="ql-block">在烟台市一次研讨会上,西安的张之光先生是最后一位发言,开口就说:"会说的不会做,会做的不会说"。此言即通俗又深刻。也可以说,会文的不擅武,会武的不擅文,经商的不懂农,经农的不懂商,文武双全者,诗书画印全能者,总是极少数,而且,不可能每项都精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不可能得豆。"天道忌满,人道避全。"</p> <h3>案 头 碎 语 六</h3><h3>一包月饼,里三层外三层,它那豪华的包装大大超过了月饼的价值,世人常言"货卖一张皮",这是一贯的商业行为。一本画集,一个画展,那漂亮华贵的外表并不能表明其艺术也同样高贵。艺术品进入市场,也必然带有商业行为,但是,商人和画家的本质是不同的,隔行如隔山。《芥舟学画编》有言:"汩没天真者、外慕繁华者、驰逐名利者不可以作画。"</h3> <h3>案 头 碎 语 七</h3><h3>"流水线作业"这个词一般是用在工厂生产的流程上,是一种机械化作业。一个木工按照图纸做一百个同样的家具,一个画家按照原稿画一百张同样的画,这是技术作业,也可称为工匠活而非创造。人各有志,强求一致是不可能的,但是,印刷品、复制品和原创作的价值是不能等同的。 </h3> <h3>案 头 碎 语 八</h3><h3>我们和前辈艺术大师们不单是在成就上有差距。而且他们在事业上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也无法与之相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艺术水平上有差距是理所当然的了。</h3> <p class="ql-block">案 头 碎 语 九</p><p class="ql-block">尊重人的人被人尊重,反对人的人被人反对,瞧不起人的人被人瞧不起……有很多事情是相互对应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压迫力越大,反抗力越强等等。</p> <h3>案 头 碎 语 十</h3><h3>所谓"旁观者清",评论别人的为人为画时,都会讲的头头是道,在现实中,多数是知人者易,知己者难,能知道众人对自己的评价更难。所谓"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特别是能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最明智的人。</h3> <h3>案 头 碎 语 十 一</h3><h3>一个卓越的艺术家就是一个"残疾人",残疾至无以伦比,谁能比得上盲人的听觉?谁能比得上聋哑人的视觉?谁能比得上无手臂人的脚趾头……?他们的特殊才能并不是与生俱有,而是历久炼成的,同理,齐白石的诗书画印有几人能与之相比?不可否认,人有先天的禀赋。但是,后天的经久磨炼而成功的能更为重要。像残疾人一样为弥补先天的不足,倾心练就了某一方面的特能。一生倾心于书画的人,有了书画的成就,除此之外就有些糊涂了,傻了,残疾了。实际的我,还是"残疾"得很不够。马未都:艺术的最好境界是病态。莫泊桑:一个人若以学术许身,便再也没有权利同普通人一样生活。</h3> <h3>案 头 碎 语 十 二</h3><h3>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其人生修养的一种境界,没有达到这种思想境界则很难理解糊涂的含义。画随其人,人无完人,同样画也无完画,做人难得糊涂,作画也同样难以画到糊涂。曾记得关友声老师教我们"拖泥带水法"和"宁脏勿净"的画法。张茂才老师讲到"诗嚼词外意,画赏糊涂笔"。画家德加说:"一幅画需要来点神秘,来点糊涂感,还要有一些想象"。作家阎连科说:"写作最难是糊涂"。也就是不要面面俱到,交代得太清楚,让观者一览无余,没有了琢磨和想象的余地,也就没有品赏的味道了。糊涂是一种很高的品格境界,很难得,作为画家首先要加强品格的修养,人品的高度决定着画品的高度。</h3> <h3>案 头 碎 语 十 三</h3><h3>之所以"笔墨等于零"才有了吴冠中的画风;之所以"守住底线"才有了张仃的画格;之所以世界上没有第二个齐辛民,才有了它独自的模样。主张不同其结果也不同,各走各的路,谁也不妨碍谁,谁也代替不了谁。关键是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h3> <p class="ql-block">案 头 碎 语 十 四</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知识不管有多么渊博,总是有限的,外部的世界是无限的,如果不能继续不断地吸收充实、就单凭脑子里所储存的现有学识,画来画去总不能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p> <h3>案 头 碎 语 十 五</h3><h3>作为学习途径除了多读多闻,初学国画者都要临摹大量的优秀作品;学习书法要大量的临帖;学诗者要熟读唐诗三百首;写小说要读大量的世界名著。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不然就没有厚实根基,建不成大厦。</h3> <h3>案 头 碎 语 十 六</h3><h3>人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否则社会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不管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不好时盼望好,好了盼望更好。人们的审美渴求同样如此,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水准,如果没有新的艺术作品出现,就不能满足人们的艺术需求。宇宙万物是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和追求而发展变化。没有永恒不变事物。个别守旧的艺术思想,永远阻挡不了艺术的变革。</h3> <h3>案 头 碎 语 十 七</h3><h3>花鸟画重要的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就像书法的优劣不在于写的什么诗句,所画之物是载体,画者借以抒情,它所承载的风格、情调、精神是其本意所在。赋予花鸟以人格化的表现,体现人的意志与情感,作品的感染力即是画家人格的魅力。</h3> <h3>案 头 碎 语 十 八</h3><h3>在进行艺术探索时,被一种无形的框框束缚着,很难突破自己的现状,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画家的现状即是其已有的艺术能量,艺术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前进的路途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先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时候,就是战胜自己获得"解放。"</h3> <h3>案 头 碎 语 十 九</h3><h3>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人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有限的能量是在什么事业上集中发挥施展,用在那里那里发达,不用就会萎缩,农民的手、体操运动员的臂膀、聋哑人的眼睛、盲人的耳朵都比常人发达的多。从职业特点上说,木匠看尺寸,铁匠看火候,汽车司机记路程,善交往的"见面熟"。这些方面他们都比常人强。有的病人躺在床上不能动,他的肌肉就会萎缩。"流水不腐,户枢不蛀"就是这个道理。脑子不用也会生"锈"。将一生的精力合理地用到一项事业上定会成功。</h3> <h3>案 头 碎 语 二 十</h3><h3>金钱、地位、荣誉等,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所有就有所无就无。唯独本事和才能是自己的,受益终生,谁也争不了去,记得我祖父常说"艺不压身"的道理,博学多闻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比什么都重要。"文章千古事,仕途一时荣"可谓至理名言。</h3> <h3>案 头 碎 语 二 十 一</h3><h3>我是凭感觉作画,这种感觉来源于生活体验,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对景写生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把生活中的感知运用到作画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乖巧敦厚、长短曲直、稀密多寡、轻重缓急、高低主次、情理是非,有条不紊等等,把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和感知结合到作画中。但是,往往在生活中大都能分出个青红皂白来,面对自己的画面时就往往就分辨不清了。常说的:"一花一世界"、"画中的哲理"都是来自于生活。生活和作品密不可分。</h3> <h3>案 头 碎 语 二 十 二</h3><h3>艺术源于生活,但生活不是艺术,如果未经艺术加工而照搬生活,或者受到生活现状的限制,如此作画,结果是越接近生活原形的作品离艺术越远。</h3> <h3>案 头 碎 语 二 十 三</h3><h3>在用毛笔的运行中所流露出的痕迹,其有节奏的仰扬顿挫、婉转起伏是作者情感在纸面上的显现,是一种精神的迹象,是有情绪和生命力的,其线条本身即是独有的形式美。吴冠中先生所说的"没有内容的笔墨等于零"也是错误的。为什么画家爱画古装人物或少数民族人物呢?还有花鸟画中的藤蔓之类的植物?它那曲折多变的长线条,最能发挥笔墨的特性,然而,笔挺的西装很难表现出笔墨的形式美。同理,书法的美感体现在用笔的线条中而不是所写的诗句。</h3> <h3> </h3><h3>案 头 碎 语 二 十 四</h3><h3>黄宾虹曾经预言:"自己的艺术在五十年后才能被世人所关注和理解";有画家恶意贬损齐白石之画,白石说:"这与我无伤,百年后来者自有公论";陈子庄说:"我死后,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那是不成问题的" 梵高生前卖不掉画,但是他自信,他说他的画将来五百法郎一张。有远见卓识的画家,对人对己都会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都不会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h3> <h3>案 头 碎 语 二 十 五</h3><h3>假如把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加工成精雕细刻、面面俱到的样子,定会失去了那种宽厚、博大雄浑、气势雄壮的精神力量。在评画时常说的"大气"即是这样的意思,如果添枝加叶,斤斤计较,凌乱琐碎可谓"小气"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作者修养、气质、胸怀的体现、有的工笔画也未必小气,大笔大墨也未必大气。有位雕塑大师说:"什么是最好的雕塑?雕塑完成之后,把作品从山上滚下去,剩下的部分就是最好的作品。</h3><h3> </h3><h3> </h3> <h3>案 头 碎 语 二 十 六</h3><h3>观赏贾浩义、周韶华二位先生的画作,令人振奋,启人心智发人深思,特别使人提神和壮胆,相比之下,感到自己有些胆小畏为。李可染先生说:"可贵者胆",在有了一定底气的情况下,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这一方面贾、周二位先生给予我很好的启示。</h3> <p class="ql-block">荣 宝 斋 画 谱——(动 物 、花鸟部 分)</p><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齐辛民</p><p class="ql-block">花鸟画是灿烂辉煌地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哲学、人文景观、道德品行等优良传统,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花鸟画更能体现形而上的精神世界,画中的仰扬顿挫、婉转起伏地动感,节奏感传达着人地情感,那流动的线条充满活力,那种张力、气势、神韵、元气淋漓的作品,它彰显着作者品格修养的精神状态,作品的感染力即是作者的人格魅力。花鸟画中的枝干藤蔓、繁花野卉,那种千姿百态、曲折多变的形象,最能发挥笔墨精神和作者的情感,这感花叶的多少与变化可根据构图和情感的需要可随意增减,但人物画的肢体不可能随意增减,因之,花鸟画不受现实形象的制约,一张宣纸任其挥洒,是花鸟画家的自由天地,高尔基言:美是自由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从明代的徐渭延续到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离苦禅、潘天寿、崔子范等,他们的贡献为花鸟画史树立了数座高峰、成为后人崇拜学习的典范。实际证明大师一级的画家多数为大写意花鸟画家,原因何在?如果从形而上的概念论之究竟,花鸟画最有代表性,以笔墨语言诉说画家的心声时花鸟画最有展现空间,其不受物质形体的拘囿,任其作者情绪的发泄,最可体现人文情怀的境界,画品即人品,大写意花鸟画最有写意精神,有情怀、有品行、有高度亦有难度,也最能体现时代风范。齐白石言:世间事,贵痛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历经风霜雨露,我的艺术之树已经进入晚秋之季,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不管是丰硕还是干瘪的结果。若不及时采收就会随着严冬的到来而被废掉。时间不等人,若不着重珍惜这段黄金季节,一生的成果即随之冒烟了。</p><p class="ql-block">如今,到了我这般年纪,不可能像年轻人怀有远大理想的举动,只能凭借这一生的创作历程所积累的经验,日复一日不停地创作,直到无力执笔为止。</p><p class="ql-block">我的从艺之途,自60年前开始,在山东艺专(现在山东艺术学院)五年经授老师培育是关键的一步,艺术的成败与奠定深厚的基础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非常感谢恩师:于希宁、关友生、黑白龙、张茂才、单应桂等诸位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培养,在校五年几乎什么与艺术有关的科目都学过,除了学习文化课、美术理论课、素描课,还学过剪纸、板画、水彩、水粉、工艺美术、篆刻、书法,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诗词等。如此比较全面的艺术基础课程,它有助于广开思路,更全面地认识艺术创作理念,艺术创作不是单项思维,思维空间越广越有创新的依托,创新需要有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力,这样才可能创作出有艺术高度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我赞成林散之先生的名言:艺术创作除了读书及前人的艺术作品外,还有社会和大自然这两卷书,它的篇幅是无限的。艺术创作要具备熟练的笔墨技巧和造型能力,但不只是有了单纯的技巧为目的,作品中必须承载着人文精神和一切生物和灵性,如果没有对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关怀,则不会画出有情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我的画风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得益于母校的培养,还有坎坷曲折的人生阅历。离校后长期学习临摹过齐白石、潘天寿、崔子范、张朋等名家的大量佳作以及对民间艺术、油画、儿童画等的学习借鉴,广泛吸纳、加之年积月累地磨练和不断思考、探索、试验,一步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画风。</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当代画界一派繁荣甚至繁杂、花样百出的景象,但是,正宗的延续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数仍是起着主导地位,任何画家的风格面貌都离不开民族艺术的传承,只有继承的多寡之别。一个人的知识技能不是凭空而来,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并不存在无师自通现象,学哪里哪里就是老师,画集书刊是老师(它是老师著作),社会和大自然是老师,其身边的一切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直接与间接地传授之别。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传承至今才促成了现在的艺术高度,若无传统的继承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必然枯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断在更新也不断在淘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就被抛弃,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艺术作品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花鸟画创作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同样画竹子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就是怎么画的结果。花鸟画应该表现出时代人的精神状态、气质风采要跟时代的眼光相一致,特别是很时髦的年轻人,他们那活跃的精神状态,活泼、豪放、自由自在、随意、充满旺盛地活力,喜欢新鲜事物、不愿受旧思想、陈规陋习的约束,他们代表着时代精神代表着未来,特别是花鸟画就该体现出这种青春活力之时代精神,通过笔墨语言诉说画家的心声,有一颗随时代的心方可描绘出随时代的艺术语言。</p><p class="ql-block">现代人喜欢豪放,喜欢自由,喜欢无拘无束,喜欢淋漓痛快,甚至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展现艺术的为所欲为。这是现代人的心态,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感,不管画什么内容,画面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就是一种精神。</p><p class="ql-block">我年龄虽老思想并不算老,乐意接受新鲜事物,譬如一些年轻艺术家那种激进的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我大都能接受,像曾翔、沃兴华、何应辉等书法家,被有些人贬斥为“丑书”,我认为所谓的“丑书”不守旧有创意,有探索、前瞻之苛求,那种激情昂扬地亢奋精神,我欣赏。这些新颖的艺术风貌也是激发我不断求新地动力,对有创意的画家和作品多观察研究,从中吸取新的创作理念,创新要具备全面地艺术修养,要有旅行家的探险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勇气,应是李可染先生之言:“可贵者胆。”在继承传统基础地高度上大胆创新,假如还未具备深厚地传统功力就急于创新,结果必然会失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接</p><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喜新厌旧是人的普遍心理,如果将这种心理加以强化而用到事业上,则会有强烈地求新愿望,不满足现状,渴望新地发现,但不能盲目创新,而是在原有的高度上更新。假如传统功力不充实,只会瞎创,没有根深蒂固的基础怎能盖起高楼?创新不是凭空而创,我仍在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不断添砖加瓦,点点滴滴增加自己艺术之楼的高度。</p><p class="ql-block">创新是画家的理想追求,但是难度很大,在画史上留名的画家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面貌,而且被后人学习和继承,相传于后代而经久不衰,达到有创意地画家屈指可数,自感之,难上加难。</p><p class="ql-block">创新不是突变,而是年积月累,步步艰难跋涉,点滴的增加画中新的元素,例如,在色彩、笔法、墨法、造型、构图、题材、意境等方面。在这许多元素中只需要有一点点新创都不容易。李可染先生言:中国画太伟大,作为画家,只要添一点东西就了不起。我的创新历程,都是在生活中和名家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加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中进行创造,我画飞鸟的翅膀就是在齐白石画蜜蜂的启示下联想到了可否用此法画飞鸟如何?结果就有人批评道:鸟的翅膀哪能像蜜蜂飞动的频率?自认为这是艺术,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真实。那么,我想历来画飞鸟的羽毛都是一片片那么清楚,难道飞在天空的鸟翅能看得见?这又怎么解释?再如我的许多鸟、鸭、鹅等,它的头和尾巴都与鸟身是分离地,首先是受张茂才老师画鹅、鸭不画脖子的启发,张老师的不拘成法、不断求新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的创新动力,但是,学习和借鉴不同于仿造,要有新的开拓,还有笔断意连,此处无声胜有声,不可全面交代清楚,删繁就简,必须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等理念的引导,这些都是我画某些东西不连接的依据。</p><p class="ql-block">应该说,创新不是凭空而创,它必然有所依据,譬如,我用张仃先生画山水画的焦墨法画花鸟,用西画的色彩烘托画面的气氛;一幅蹲着的人物画的形象给我启发,我画了一幅蹲在地上的鹰;受儿童的启发而增加了画面中的无拘无束的随意感等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所有思维空间,都是学来的,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感知而得到的,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在一些知识的总合能力中产生的。因此,画家常挂在嘴上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知识的源泉,所接触的一切都在行万里路之中,人生之路欲走多远是自己的事,读书亦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来源于心灵。艺术创作受到生活和环境的感触启发,即景生情,激起强烈地表现欲,奋笔倾情挥洒于纸面,这是带情绪的笔墨语言,画面充满活力,作品以情而感人,它不是毫无生气的纯技术。在创作中当感情完全投入时就象演员进入角色,演坏人自己就是坏人,忘掉了原有的自己,因此给观众真实感。所谓物我两忘,心灵与笔墨融为一起,心灵化为画中的笔墨,如此高的境界犹如演员进入角色,我即笔墨、笔墨即我,自感到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我画小狗、小猫等以人格化的描写,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景、意味,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以花鸟的题材画过很多与环保、生态环境以及被污染有关的作品,如:《我爱蓝天白云》《天可蓝否》《天朗气清》《秋高气爽》《小院清秋》《希望的田野》《江上皓月》《人间仙境》《相伴天涯》《哺育》等等。这些作品是深入生活,身临其境有感而发。我深爱自然美景,爱心是一切行动的力量。爱什么即为什么付出甚至献身,爱生命、爱自然、爱国爱家、爱拥有、爱享受等等,由于爱的力量、爱什么拥有什么。</p><p class="ql-block">我唯爱艺术,在其它方面就有点愚笨无能,我的夫人秋萍在写《艺道天成》一书中曾言:“辛民在艺术上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而他在生活、在人际关系中几乎是弱智”,我默认她这个观点。有一种说法:不管在大事或小事上只要深爱一种事业,倾其一生精力于其中,必然会有超人的成就。我虽然无大成就,因为对艺术太痴情而太专一放弃了很多,失掉了很多,也是有得就有失的定律,大得大失小得小失,若什么好事也想捞一把则一事无成,样样通样样松,兼擅不如独能。</p><p class="ql-block">我仍在追求一种写意精神,一种风釆气势,画面的精神和作品内涵是画家才情及艺术修养的体现,为人为画是一致的,还要不断地对笔墨的精练和自身的品格修养上加深砺炼,永不满足现状,不停地追求,直到生命的终结。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齐辛民砚边碎语</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我是凭感觉作画,这种感觉来源于生活体验,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对景写生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把生活中的感知运用到作画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乖巧敦厚、长短曲直、悕密多寡、轻重缓急、高低主次、情理是非,有条不紊等等,把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和感知结合到作画中。但是,往往在生活中大都能分出个青红皂白来,面对自己的画面时就往往就分辨不清了。常说的:“一花一世界”、“画中的哲理”都是来自于生活。生活和作品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花鸟画重要的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就像书法的优劣不在于写的什么诗句,所画之物是载体,画者借以抒情,它所承载的风格、情调、精神是其本意所在。赋予花鸟以人格化的表现,体现人的意志与情感,作品的感染力即是画家的人格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观赏贾浩义、周韶华二位先生的画作,令人振奋,启人心智发人深思,特别使人提神和壮胆,相比之下,感到自己有些胆小畏为。李可染先生说:“可贵者胆”,在有了一定底气的情况下,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这一方面贾、周二位先生给予我很好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黄宾虹曾经预言:“自己的艺术在五十年后才能被世人所关注和理解”;有画家恶意贬损齐白石之画,白石说:“这与我无伤,百年后来者自有公论”;陈子庄说:“我死后,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那是不成问题的” 梵高生前卖不掉画,但是他自信,他说他的画将来五百法郎一张。有远见卓识的画家,对人对已都会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都不会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人类社会是个大舞台,什么角色经过艺术加工,浓缩到剧场的舞台上,就是戏剧艺术,经过历代戏剧艺术家的再加工再创造,将剧中人物的性格塑造的极其经典,是奸诈还是忠良,是多谋还是鲁莽,是大将还是小丑、是文是武、是雅是俗等等,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将出场时,从伴奏到台步那种沉着、稳重、从容、大度、气度非凡。小丑上台时那种轻佻的伴奏、轻飘飘的动作,纱帽翅乱哆嗦,连说话的腔调也是尖刻的。我常把各门艺术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自己的艺术创作联系起来,以此衡量创作中涉及到一些问题,画作中的大家风范或小家子气与舞台艺术中的某些表演是多么的相似。还听一位友人讲,他早上打开鸡窝门,那些小鸡扑棱着翅膀,连蹦加跳的往院子里跑,最后那个老母鸡慢条斯理地走出窝门,先四下里望了一会,然后,迈着四方步不慌不忙地走了出来。这点小故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又把它与书画作品中的老练与稚嫩联系了起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平时要处处留心,点点滴滴充实着对艺术创作的探索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我不懂心理学,从人的共性这一角度而论,有很多方面人的心理是相通的,美国看到我们中国发展如此快,他就感到不得意;临近的两家商店,如果看到对方生意比自己好,也感到难以容忍,就是不见得别人好。在画界同样有如此现象,我不敢说别人,就说自己吧,看到同行中有人获了奖或是得了什么好处,自己心里就觉得很不自在,产生嫉妒心。若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尽力克制自己,把这种情绪化作一种奋进的动力,假若进而变成一种说三道四、故意贬损,其后果就是矛盾的开端,这样就无益于团结和艺术的进步。但是品德高尚的人不在不在此例,他的博大胸怀将其攀比置之度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天广地阔,艺无穷尽,对于花鸟画的探求也无限量,还有很多空白需要我们去填补,还有很多未知数需要我们去发现。自己苦于时间太短暂,此时,才深刻体会到齐白石幻想持“长绳系日”可延长时间的心愿。年复一年,转瞬间走过了80多个春秋,李可染先生晚年曾戏言:“在我生命的存折中,储蓄已经不多了。”我亦有同感,总觉得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有一种紧迫感!容不得杂事耽误时间。不管如何,我正满怀信心和希望,在艺途中不停地前行,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案 头 碎 语 二 十 七</h3><h3>人类社会是个大舞台,各种角色都有,经过艺术加工,浓缩到剧场舞台上,就是戏剧艺术,经过历代戏剧艺术家的再加工再创造,将剧中人物的性格塑造的极其经典,是奸诈还是忠良,是多谋还是鲁莽,是大将还是小丑、是文是武、是雅是俗等等,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将出场时,从伴奏到台步那种沉着、稳重、从容、大度、气度非凡。小丑上台时那种轻佻的伴奏、轻飘飘的动作,纱帽翅乱哆嗦,连说话的腔调也是尖刻的。我常把各门艺术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自己的艺术创作联系起来,以此衡量创作中涉及到一些问题时,画作中的大家风范或小家子气与舞台艺术中的某些表演是多么的相似。还听一位友人讲,他早上打开鸡窝门,那些小鸡扑棱着翅膀,连蹦加跳的往院子里跑,最后那个老母鸡慢条斯理地走出窝门,先四下里望了一会,然后,迈着四方步不慌不忙地走了出来。这点小故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又把它与书画作品中的老练与稚嫩联系了起来。在平时要处处留心,点点滴滴充实着对艺术创作的探索与思考。</h3><h3> </h3> <h3>案 头 碎 语 二 十 八</h3><h3>任何事,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是,有独到见解的言论和文章也不容易,有建树和创意的演讲和文章也不多见,有与众不同的有开拓性的能引导历史前进地有影响力的文章更不多见。</h3><h3><br /></h3> <h3>案 头 碎 语 二 十 九</h3><h3>喜新厌旧是人的普遍心理,物质上喜欢新的享受,精神上乐于感官的刺激,司空见惯的事物谁都不感兴趣,越是未知的东西越想探个究竟,有一种探险家的精神,追求着未知。有学问、有思想的人都有前瞻性,历史上有成就的文人,都不满足现状,他们的思想在明天而不在当前,谦虚永远不自满,不满足已有的成就才有追求创新的欲望。</h3> <p class="ql-block">案 头 碎 语 三 十</p><p class="ql-block">学了最严格的素描、学了某家某派,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积习难改,也就是用最大功力打进去了,有的人就没有勇气打出来了。</p> <h3>案 头 碎 语 三 十 一</h3><h3>天广地阔,艺无穷尽,对于花鸟画的探求也无限量,还有很多空白需要我们去填补,还有很多未知数需要我们去发现。自己苦于时间太短暂,此时,才深刻体会到齐白石幻想持"长绳系日"可延长时间的心愿。年复一年,转瞬间走过了70多个春秋,李可染先生晚年曾戏言:"在我生命的存折中,储蓄已经不多了。"我亦有同感,总觉得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有一种紧迫感!容不得杂事耽误时间。不管如何,我正满怀信心和希望,在艺途中不停地前行,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h3><h3> </h3> <h3>京东陋居</h3><h3>文 · 齐辛民</h3><h3>2015年3月</h3><h3>比上不比,比下有余。他骑马我骑驴,向前一看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后。</h3><h3>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好坏优劣是比较而言。我在画作中的落款经常写"画于京东陋居"若与那些拥有别墅豪车的画家相比,我的生活条件的确简陋。但是,了解吴冠中先生的居住环境后,又感觉到也不算太简陋,也该知足了。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一个人追求什么,目的达到时就是他的幸福观。吴先生的家我没有去过,只是从《美术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写道:"吴冠中的家很朴素,1998年我去的时候,家里几乎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家具沙发,书桌、床、餐桌……竟然是如此单纯丶朴素,甚至可以说是清贫的生活。吴冠中的画桌就更令我感动,这根本不是一张桌子,而是两条在我们六十年代常见的大饭堂里的长板登,上面搁着一块五合板,多少声名遐尔的杰作,就是在这块五合板上诞生的。"吴冠中的著作《画外音》中有一张照片,其中可看到室内的地面没有铺地板,仍是没加装修的水泥地,一个上世纪50年代常见的三抽(屉)桌,桌面的一些漆己经脱落,桌面上杂乱无章的放着老花镜,园珠笔,小台灯,水杯,还有零乱的稿纸,桌子旁一个简易地老武藤椅上边缠的藤条有些脱落,破损的地方还缠了塑料带,在靠近桌子腿的地上叠放着一些快递信封、低档的美术报刊杂志等,那些不随时代的家具和随时代画作非常不协调地在一个视界之内,然而,画家追求的是彩墨当随时代,生活条件不在他的计较之内,他没有被太多的杂事所分散精力,专心致志,终有所成。</h3><h3>在当代的画界,职位、头衔、荣誉、利益等等,耀眼炫目,极难抵挡住这些引人地诱惑。所谓安于清贫,甘于寂寞、大嚣晚成己经成为无用的词语。有的年轻画家说:"如陈子庄、黄秋园等人,死后才出名,对他本人有啥用?人活着就得拼!"试问:拼的是啥呢?……</h3><h3>大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曾言:"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生活目的本身。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一一我觉得都是可鄙的。"</h3> <p class="ql-block">*齐辛民简历</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原名齐新民,1935年生于山东淄博、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专(现山东艺术学院),现定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导师、淄博画院名誉院长 、r美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p><p class="ql-block"> 其作品从年画、水彩、人物、剪纸入手,自八十年代后期研究和探索专攻花鸟画艺术至今,在艺术上取得卓著成就,特别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是一面鲜明的旗帜!</p><p class="ql-block">早在1964年作品《看新磨》入选全国美展,作品以侧面表现艺术的手法和巧妙构思赢得了于希宁和关友声老师高度赞扬,在山东美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同时年画作品《洪水到来之前》两幅作品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并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1992年,花鸟画作品《朝晖》在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中获最高奖优秀奖:1993年《醉秋图》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并入编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国家骨干工程图书《中国美术全集》;201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标志性出版物之一《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齐辛民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中国美术家大系》(中国画卷)系列丛书第一集齐辛民卷出版、《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第一辑齐辛民小品集》、2013年《齐辛民花鸟画小品精选》集、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研究《艺道天成》齐辛民艺术人生、2014年《大匠之门齐辛民的动物、花鸟、禽鸟、猫咪、山羊五个系列》画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自2006年以来至今,在山东、北京、四川、广东、浙江美术馆等成功举办个人大型画展、全国巡展,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天津博物馆,及台湾、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各国藏家收藏。</p><p class="ql-block">其艺术成就在央视"收藏天下"栏目、老故事频道"传承与开拓"栏目、书画频道、卫视等全国十多家电视台和几十家重点学术权威报刊等做专题专访介绍;出版个人专辑有《扇面精品选》、《小品集》、《齐辛民研究》、《禽鸟画法》、《红旗60家》、《美术家大系》、《盛世典藏》等三十余册和出版个人大型画集14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