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11修水心灵之旅——“遇见最美的教育”,“遇见最美的修水”,“遇见最美的自己”

似水无痕

<h3>  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江西省教研室联合西湖区教科所,江西高校出版社来到修水县,开展了送教下乡、送研到校活动。 这次活动充分显示了教研部门不忘教研部门的初心,牢记教师、教研员的使命,积极响应十九大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思想。</h3><h3> 作为西湖区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承担了本次送教下乡的初中语文送教任务。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倍加珍惜,而且收获满满!修水之行,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抵达心灵的难忘之旅。备课过程中,我得到了西湖区教科所初中语文教研员吕涵老师的亲自指导和西湖区桃花学校领导、老师们的极大帮助。来到修水,热情的修水三中七(2)班师生,淳朴敦厚的修水县教研室谢国才主任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17年11月10日,赴修水一行的大巴车,上午8:00准时从江西省教育厅出发,三个小时的车程,原本漫长的路途,在省教研室杜侦主任幽默风趣的主持下,一路欢声笑语,很快便抵达。</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修水县第三中学,是本次送教的目的地之一。修水县教研室、修水三中的领导和老师们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span></h3> <h3>本次送教的内容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新课文——《植树的牧羊人》。</h3> <h3>走进教室,见到七二班的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地端坐在教室等待送教老师的到来。最让我感动的是听课的老师,在送教老师到达之前,老师们已经早早在教室等候了。教室座无虚席,教室后面,中间过道,都坐满了来自修水县城和修水各乡镇的老师。修水县师生们的热情、淳朴、好学,让人肃然起敬!</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整个课堂以配乐讲故事的形式开始,孩子们很快被带进了课文的情境。整堂课,由故事情节的梳理到人物形象的分析,再到文章主旨的领悟。最后拓展延伸,引向生活。在孩子们的积极配合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默读、跳读、个读,教师示范朗读,基本以读代讲,以读贯穿课堂始终。</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评课环节,我作为送教老师先作了简单的教学反思。《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中的主人公经历了先失独子、妻子相继离世的不幸遭遇,他内心的痛苦、挣扎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厄运降临的时候,你无法逃避。但是,怎样生活下去,却是可以选择的。牧羊人选择一个人独自生活,他开始种树,他认真地挑选、播种每颗种子,精心地呵护每一棵幼苗,在与树的对话中,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尊严和人生的信仰,逐渐摆脱了孤独,还献给这世界一片绿洲。我被感动了,在教学中,我渴望并努力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我的学生,用我对生命的感悟去引发、推动他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我是一直在努力去尝试、去践行的。</span></h3> <h3>接下来由修水县区的老师代表们发表听课感想。老师们就我的教学基本功、教态、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师生互动以及学生评价等多面给予我肯定的评价。感谢老师们善意的鼓励,让我对文本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h3> <h3>最精彩的是西湖区教科所初中语文教研员吕涵老师的点评!吕老师点石成金,她引用王荣生教授的话说:内容决定形式。她强调:在本课的主旨把握中,我们的教学抓住了"生命"、生活"两个词。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是能产生心灵触动的。同时吕老师还指出,教学本文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牧羊人为何要自我救赎?因为他要活出人的尊严。这能引发学生对生命更深入的思考。</h3> <h3>最后是专家和老师们互动的环节,这个环节气氛十分热烈。老师们就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真诚向西湖区教科所初中语文教研员吕涵老师请教。吕老师的回答巧妙而务实。如在回答"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一问题时,吕老师首先强调:阅读是一场持久战。接着她又引用苏东坡的名句&quot;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quot;来进一步阐述。最后她表示,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老师要成为一个阅读者,并且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去,为学生推荐书目,给学生做导读,以引导学生阅读!</h3> <h3>修水是一座安静的小城,集绿色、红色、古色于一体!</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修河,为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属鄱阳湖水系。它好似一条蓝色绸带,飘逸在赣西北大地上,干流总长389公里。</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场秋雨过后,修河显得朦胧而娇羞。携三五好友,远离都市的喧嚣繁华,漫步在修河岸边,徐徐的河畔微风配合着青草的清新味迎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span></h3> <h3>  修水菊花茶,是修水县的特色饮品。特点是以修水本地腌制的盐菊花为主料,配以茶叶、芝麻、黄豆、萝卜、柑桔皮、生姜、茶芎、花生等佐料,冲泡成色、香、味俱佳的"什锦茶"饮品。此茶在修水家家必备,为待人接客之佳品。</h3><h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修水百姓,家家种菊,人人喝菊花茶,性格中便多了一份沉静安稳,这或许就是这个小城如此安静平和的原因之一吧!</h3> <h3>  修水县地处湘鄂赣边陲,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率先爆发地,也是秋收起义主要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和出发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湘鄂赣边界组织领导和发动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在修水县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打响湘赣边秋收起义第一枪,在中国党史、军史上创立了"三个第一"的永恒丰碑。</h3> <h3>11日早饭过后,我们一行四十多人来到了秋收起义纪念馆。党员同志们在这里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参观过程中,我们近距离地接受了红色革命精神的洗礼!</h3> <h3>党员同志庄严宣誓</h3> <h3>毛主席作品:《西江月·秋收暴动》</h3> <h3>第一面军旗</h3> <h3>午饭过后,我们又来到了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h3> <h3>修水县上衫乡上衫村宫选屋是曾经湘鄂赣省委省苏驻地,近年来,修水县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投入100多万元进行旧址修复,并成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2015年修水县成功开发了"到上衫当红军去"主题体验式红色旅游项目。</h3> <h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10万余名修水仁人志士,在参加秋收起义、两打长沙、五次反"围剿"等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居全省县市第五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在上衫乡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党员向革命烈士默哀、鞠躬、党员代表向烈士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和责任。</h3> <h3>修水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的故里。2010年以来,修水县先后改扩建了黄庭坚纪念馆,兴建了黄庭坚故居、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档案馆和文化艺术中心等在内的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打造了一批地方特色文化品牌。</h3> <h3>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quot;一祖三宗&quot;(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quot;苏门四学士&quot;。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quot;苏黄&quot;。 着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quot;宋四家&quot;之一。</h3> <h3>黄庭坚故居——双井</h3> <h3>环境清幽古朴</h3> <h3>黄庭坚少年时代即展现出卓杰的文学才,七岁写下"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的千古名句!</h3> <h3>在中国书法史上,黄庭坚堪称独树一帜的第一流书家,他与苏轼一道开创了宋代破法求变的书法美学思潮,创造了 &quot;尚意&quot;书风。在江西文化史 上,黄庭坚是独占鳌头的书法大师。</h3> <h3>黄庭坚书法代表作:《松风阁帖》。本帖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构布局端庄秀美。</h3> <h3>参观黄庭坚故居纪念馆,给予我们的是精神收获与启迪。</h3> <h3>每一次远行,都是通往内心的征程。亲近"绿色"美丽修水,接受"红色"革命精神洗礼,感受"古色"文化熏陶,11-10-11修水之旅结束了,人生的征程还将继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