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建瓯鼓楼,原为“五凤楼”。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位于建瓯市区中心。前身是196年建安立县时所筑“子城”的南门,后晋天福八年(943),闽主王审知之子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时在其遗址上兴建“五凤楼”,借以显示其帝王气象。后屡毁屡修。至清乾隆十九年,重建并置大鼓于楼上,至民国六年再修,仍置鼓司更。新建的鼓楼,2005年初完成,采用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宽26.5米,纵向长17米,高28米,雄伟壮观。鼓楼已成为建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景观。</h3> <h3>新建的鼓楼,坐南朝北,采用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宽26.5米,纵向长17米,高28米,雄伟壮观,巍峨耸立。主楼有双层飞檐、四围红柱和雕梁画栋,极富古城风韵,又具时代新姿。楼的南北两面悬挂牌匾,上书:“雄镇南天”、“恩迎北极”。</h3><div>(下方楼装发光体即为2005大修后的鼓楼,可以看到有较大改动。由原先的三层改为两层,上方楼体宽度改小,补增纹饰较多。 )体现了传统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div> <h3>鼓楼,已成为建瓯的标志性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景观。鼓楼,它目睹了千年变迁的沧海桑田,也将见证建瓯奋起腾飞的灿烂明天!</h3><div><br></div><div>\</div> <h3>千年古城建瓯的标志性建筑——鼓楼,目前整体修缮完毕。</h3><div>始建于南唐保大六年(公元943年)的鼓楼,由闽国王延政在建瓯称帝时所建。鼓楼高23米,宽50米,人民路从楼下三个拱洞纵贯其间,工艺独特,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但近年来,鼓楼中间拱洞的墙体多处被来往的超高超限货车刮、撞,损伤严重,有关部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整治,使古迹得以保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