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落在记忆深处的繁星,我永远回不去的梦

陕西志丹中华苏维埃红军小学

<h3> 在将军故里红都志丹县城东部三十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的小镇——杏河镇。镇子西头那所建校四十余年的中心小学便是我工作和生活了整整十三个年头的地方。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虽已离开,每每静下心来,仍旧忍不住去回忆那山那水那人那事……</h3> <h3>  脑海中的画面还是回到2004年的那个冬天,初出校门才刚满十九的我懵懵懂懂,却满怀壮志。山路弯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才来到这所让我实现自己从小就树立的梦想——老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地方。印象最深有三:其一便是大门口的三棵大白杨,又高又直;其二是院子中间那栋二层小洋楼,在窑洞、瓦房甚至简易房中间那么显眼;其三是正赶上去的当天院子中间那一堆一堆的煤,原来是要给老师办公室和教室分的煤,要过冬的。孩子们你一块我一块,搬得搬,扛的扛,小脸花的像个小花猫,却搬得十分高兴,除了搬班级的煤,还要帮每个代课老师把煤搬到办公室。</h3> <h3>  最初带的那个班的学生,由于条件限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甚至每个学生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都很模糊了,算起来,现在也都该成家立业了吧,但他们却教会了我做一个起码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有的爱心、耐心和细心。</h3> <h3>后来几经翻修,最初的大瓦房,简易房,甚至曾经的二层小洋楼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栋四层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再也不用分煤,搬煤,取而代之的是暖气片,真正的窗明几净。</h3> <h3>唯一不变的是这冬暖夏凉的窑洞——老师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阵地。</h3> <h3>这间是属于我的那一个!拍张照片留作纪念。</h3> <h3>这是第三届带的学生,有必要拿出来说说的是那条绿长裙是穿我的,那时候的我们该有多么简朴啊!</h3> <h3>这一届是从三年级带到毕业的第一届,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看看三年级时的指挥,到了六年级比我都高了,亲眼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h3> <h3>举牌的帅锅是我们的班长,现在他们已经是初三学生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早已不见了当年那稚嫩的脸庞和迷茫的双眼。</h3> <h3>三年级的那个六一对于他们来说甚是难忘,这个参赛节目被我完整的录下来,每看一次,大家的表情都不一样,一开始是羞涩,后来是互相嘲笑,再后来就变成了回忆,一起回忆当时的点点滴滴,就差说一句:要是再回去该多好啊!</h3> <h3>另一个节目。</h3> <h3>四年级时带大家去秋游,去的是杏河的“旅游景点”——弘门寺,爬蘑菇台,拍照,玩游戏,比赛……玩儿的不亦乐乎,这一幕也被孩子们一次次写进了作文,成为了很好的写作素材。</h3> <h3>先进班集体,班长领奖状。</h3> <h3>两大美女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据听说,现在也是竞争对手!</h3> <h3>不记得是四年级还是五年级时候的六一儿童节了,一小部分同学已经架起了眼镜,学习——逐渐成为大家的主要任务。</h3> <h3>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同学。</h3> <h3>在母校的最后一次体操比赛,当之无愧的表率——第一名。</h3> <h3>百花盛开,百家争鸣的辩论赛,相持不下,不分胜负。</h3> <h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春草绿,又一届孩子在经典诵读比赛中闪亮登场。</h3> <h3>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也不忘记随时为自己充充电。</h3> <h3>在杏小带的最后一届毕业班,最令孩子们难忘的大概就是这站军姿了吧,累并快乐着,不断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h3> <h3>期中家长会受到表彰的同学。</h3> <h3>辩论赛——和上一届同样的题目,不一样的精彩。</h3> <h3>毕业蛋糕,祝福孩子们的未来如蛋糕🎂般香甜美味。</h3> <h3>为我们的美好未来干杯🍻吧</h3> <h3>课件美拍</h3> <h3>帅气的姿势</h3> <h3>一遍遍看着照片,往事历历在目,想着提起笔记下来,还想附上照片,何不来篇美篇,与诸君共享,惟愿不会招来耻笑为妙。如若引起共鸣,不枉你我相识相知一场;如若有炫耀自夸之感,亦无可奈何,一笑带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