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巍巍滇池淼 百年学府谱新章

乐风

<h3>  2017年9月21日,对于云南大学而言,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云南大学榜上有名,成为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h3><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消息传来,作为云南省唯一入选的高等学府,云大沸腾了,云南沸腾了。身为一名曾经的云大学子,我也深深为母校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但是,一旦冷静下来,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云大人面前——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国家对“双一流”实行动态管理,如何在为期五年的建设后,面对国家的新一轮评估,云南大学还能名列榜单,甚至更进一步,这成为一个必须认真思考而又紧迫的课题。学校此时推出“双一流建设大讨论活动征文”,可谓紧锣密鼓,正当其时!作为一名云大校友,有了为母校建言献策的机会,自然义不容辞,本文就把云大建成一流大学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font></h3> <h3>  有学者认为,现代大学主要承担四大功能[1]: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深以为然。限于认识和篇幅,本文主要就大学为“社会服务”提出一些意见。</h3> <h3>  毋庸讳言,云南大学能够从强手林立的“211”大学里突出重围,比肩“985”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除了一代代云大人的辛勤努力和近年来在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外,更与云南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战略密切相关。<br></h3> <h3> 长期以来,云南是祖国的西南边疆,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云南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交汇点,在国家提出 “一带一路”战略后,云南更成为重要门户和桥头堡。云南大学入选国家首批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的关心和重视,为云南高等教育进一步发挥优势、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布局需求提供了新的引擎、注入了新的动力。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2]:“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发展定位。因此,云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要立足云南,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抓住机遇,顺势而为。</h3> <h3><br></h3><div> 一、建设世界一流的东南亚、南亚研究中心</div><div>目前,云南大学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研究机构主要有国际关系研究院、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缅甸研究院等机构,设置较为齐备,引进吸收了一批高水平研究人员,可谓人才济济,创造了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果。其中,吴磊等提出的“中缅油气管道与能源安全”研究成果,直接促成了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形成了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马六甲困局”[3],也将大力促进项目覆盖的云南、重庆、贵州、广西等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何大明教授带领的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团队[4],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确立了以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河流为研究主体,重点开展跨境资源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总体思路,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云南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div><div> 这些成果的取得,确立了云南大学在东南亚、南亚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也为建设相关的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继往开来,云大应进一步整合人才资源,建设世界一流的东南亚、南亚研究中心,发挥国家智库功能,围绕国家的东南亚、南亚战略,开创更多建设性成果。譬如,在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已成功投产运行后,面对缅甸复杂的国内和周边局势,如何保障管道安全运行、高效运行、经济运行,这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课题。</div> <h3> 二、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教育中心<br></h3><div>云南省毗邻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云南大学高水平教育建设,甚至可辐射整个东南来和南亚。近年来,云大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大学合作办学。孔子学院建设成效显著,新增孔子学院2所,总数达4所。据悉,学校还将通过实施“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计划、组建“云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设立“一带一路”研究贡献奖、“留学云南大学计划”等举措,成为南亚东南亚学生出国留学首选目的地,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备的南亚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大踏步迈向国际化。总之,云大要广开渠道,多措并举,增强对东南亚、南亚留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云南大学在这些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他们一想到国外留学,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的云南大学。</div> <h3>  三、努力建设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服务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h3><h3> 大学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服务社会。云南大学作为根植于祖国边疆的高水平大学,必然要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为边疆稳定、民族繁荣、社会和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此,云大要发挥科研主力军的优势,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并成为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云南大学有过许多努力和尝试。远的如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名声显赫的“云大120”。“云大-120”是当时最新型的广谱、高效、安全、抗逆性强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获得了国家专利,依托这一专利技术,上市公司云大科技曾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省内外农作物减害增产发挥了促进作用。近的如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梁志宏研究员,长期从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他主持云南省科技厅项目《分布式信息流自动化系统》已经成功的应用到电子政务及基于工作流的管理信息系统领域,并在云南省烟草系统、云南省公安系统、云南省计生委系统、云南省教育系统、云南省人民政府驻京办等单位推广应用。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余江教授负责的科技项目《国家级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关键技术》,通过该项目研究技术的推广应用,促使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驶入了快车道。</h3> <h3><br></h3><div> 云南大学在产教融合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也有值得总结的经验。面对时代的召唤和新的历史机遇,云大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奋发向前。学校将通过实施区域协同创新计划、重大科技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科学研究走出去计划、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计划等举措,建设卓越科技创新体系。学校还将通过实施“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名城名校融合发展计划”、“新工科建设计划”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南大学必将成为云南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服务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div><div> 以上三点,限于知识局限,可能挂一漏万,只当是一名学子对母校的一片拳拳之心,期望母校美好明天的殷殷深情!</div> <h3>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5],这首由当年熊庆来校长亲自作词的云南大学校歌,气魄宏大,催人奋发,洋溢着云南学人的自豪之情,倾注了老校长对云大的热爱和希望,反映了他“求新”、“求真”的办学思想。经过那一代云大人的殚精竭力,苦心经营,到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1946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最具世界影响的大学之一[6]</h3><h3><br></h3> <h3>  如今,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面对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云南的宏伟蓝图,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国家赋予云南大学和新一代云大人的光荣使命。以此为新的契机和起点,云南大学将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精神,瞄准一流目标,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国家战略实施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再过五年,到2022年,正好是云南大学百年华诞,愿百年学府再谱华章!</h3> <h3>参考文献:</h3><div>[1] 眭依凡. 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div><div>[2] 云南跨越发展蓄势启航 聚焦三大定位精准发力.中国新闻网.2016-2-29</div><div>[3] 中缅油气管道:破解的不只是“马六甲困局”.网络新闻联播(CNTV). 2013-6-9 </div><div>[4] 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研究助云大高水平大学建设.北方网. 2015-06-02</div><div>[5]云南大学官网(www.ynu.edu.cn)</div><div>[6] 云南大学官网(www.ynu.edu.cn)</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在云南大学入选“双一流”之后,学校随即向全校师生及海内外校友开展“我心中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征文活动,谨以此文献给母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