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非洲 _ 穿越三百万年的非洲黑

晴雨若虹

<h3>北京✈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亚的斯亚贝巴✈温得和克(纳米比亚)🚌苏丝斯黎🚌鲸湾🚌十字角国家公园🚌颓废方丹🚌卡曼杰伯🚌埃托沙国家公园🚌温得和克✈约翰内斯堡✈维多利亚瀑布城(津巴布韦)🚌乔贝国家公园(博茨瓦纳)🚌利文斯通✈内罗毕(肯尼亚)🚌纳瓦沙湖🚌马赛马拉🚌塞伦盖蒂(坦桑尼亚)🚌恩戈罗恩戈罗🚌曼雅拉湖🚌乞力马扎罗✈亚的斯亚贝巴✈北京<h3></h3></h3> <h3>我的非洲,曾经只存在于小说、电影、新闻和图片中,她就是一个梦,神秘而遥远!2017年的这个秋天,跟随着我们的铁三角团队,终于踏上了这块钻石般的大陆!22天,9次飞行,4000多公里驱车,跨越了非洲东南部的七个国家。在埃塞俄比亚,我们与三百万年前的人类始祖lucy奶奶对视;在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旁凝神;和火把节中的男女老幼一同欢乐;也在极度混乱的Addis Mercato市场中穿梭!在纳米比亚,红色的沙漠、红色的岩画和红泥人冲击着视觉和心灵!穿过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赞比亚,再到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金色的草原,翠绿的咖啡园、白浪直下的维多利亚瀑布和蓝色的湖泊河流是生命之本,也是野生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乐园。20多天的行程,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就是那非洲的色彩,这里的人是多姿多彩的,这里的动物是色彩斑斓的,这里的景色是五彩缤纷的,黑绿蓝白红黄金,像非洲国家的国旗,纯粹而天然。七彩之中当然黑色为首,因为那是黑人的皮肤,是Lucy穿越了三百万年带给非洲的颜色,来到这里你才会发现,非洲黑是如此的美丽!<br>&nbsp;<br></h3> <h3>很小很不起眼的埃塞国家博物馆</h3><h3></h3> <h3>里面住着的却是地球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老最老的人类祖奶奶_Lucy</h3><h3></h3> <h3>她的长相无人知晓,但是她的皮肤一定是黑色的!</h3><h3></h3> <h3>几百万年来,Lucy奶奶的子孙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走向世界。而世界又把宗教带到非洲并在这里创造奇迹!</h3> <h3>拉利贝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下岩石教堂群,这11座教堂在1978年被收录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目录。</h3><h3></h3> <h3>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当你看到那个在岩石中镂空的巨大十字架,只能用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来形容!</h3><h3></h3> <h3>在海拔2600米的一整座石山上,从12世纪后期开始,历经24年,动用了2万多人,从上而下凿出了一个个深入地下的教堂!<h3></h3></h3> <h3></h3> <h3></h3> <h3>看着这扇透出坚硬质感的窗,是不是能够感觉到一种力量!<h3></h3></h3> <h3>在拉利贝拉,正赶上一年一度的十字架节,这一天是信奉东正教的埃塞人重要的节日,各地民众聚集到拉利贝拉_这个非洲的耶路撒冷,祈祷朝拜,举行各种仪式。我们被裹挟其中,也领略了非洲东正教的节日气氛!</h3> <h3>信众们蜂蛹而至,聚集在山坡上,等候着清晨的祭祀仪式</h3> <h3></h3> <h3></h3> <h3>朝拜的人群中,男女老幼各有不同,但同样的是,都有着黑色的皮肤,虔诚的表情。</h3> <h3>向往</h3> <h3>同行</h3> <h3>逐光</h3> <h3>读经</h3> <h3><font color="#010101">光阴</font></h3> <h3>仰望</h3> <h3>沧桑<h3></h3></h3> <h3>拥挤</h3> <h3>与神同在</h3> <h3>手<h3></h3></h3> <h3>扶持</h3> <h3>背着婴儿的母亲<h3></h3></h3> <h3>朝圣的一家<h3></h3></h3> <h3>无邪<h3></h3></h3> <h3>这个在教堂前的美丽女孩收获了最多的糖果和关注</h3> <h3></h3> <h3>她非常熟练地摆着poss让游客拍照,一双美丽的眼睛天真温柔地看着这个世界,真的希望这个世界也能温柔待她!</h3> <h3>钟楼少年,你在憧憬什么?<h3></h3></h3> <h3>随处可见捧着圣经的老者<h3></h3></h3> <h3>岁月的慈祥</h3> <h3>回首<h3></h3></h3> <h3>斜阳下的工作人员<h3></h3></h3> <h3>一瞬</h3> <h3>虔诚<h3></h3></h3> <h3>朝拜之路<h3></h3></h3> <h3>相遇在光影之门</h3> <h3>默</h3> <h3>祷告<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无论在哪里,无论是贫还是富,宗教总是无处不在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font></h3> <h3>亚的斯亚贝巴的圣三一大教堂<h3></h3></h3> <h3>巧遇在教堂举办婚礼的一家人<h3></h3></h3> <h3>参加婚礼的女孩儿,穿着埃塞的传统服装。白色,似乎是埃塞人最钟爱的颜色,无论男女老幼,大都是一袭白衣、一块白巾,黑与白,简单而纯粹!</h3> <h3>鼓乐队的帅哥们</h3> <h3>一边是热闹的婚礼,一边是安静的祷告<h3></h3></h3> <h3>看门人<h3></h3></h3> <h3>教堂里是信仰,教堂外是生活。更喜欢阳光下人们笑意盈盈、自然惬意的感觉</h3> <h3>因为有阿拉伯和雅利安等等外族血统,使埃塞成为非洲的美女之国。确实,白色纱巾下的你是如此的美丽</h3> <h3>亚的斯亚贝巴大学门口的女孩</h3> <h3>老姐妹<h3></h3></h3> <h3></h3> <h3></h3> <h3></h3> <h3>这poss很酷<h3></h3></h3> <h3>埃塞的街头,两个塑料凳,一盘当地小吃,大叔吃得挺香</h3> <h3>这个是埃塞人的主要食物_安吉拉。发酵的薄饼,里面是羊肉碎、蔬菜和酱料,用手抓着吃,尝了一口大叔递给我的饼夹肉肉,酸饼辣肉味道还不错</h3><h3></h3> <h3>这哥们儿在喝打成汁的牛油果<h3></h3></h3> <h3>埃塞的牛油果可是超级便宜,三个牛油果打一杯才一$美金<h3></h3></h3> <h3>导游江老师请我们喝“牛油”!这一大杯下去直接就顶了,但是真的香啊!<h3></h3></h3> <h3>公历9月11日是埃历新年,而9月26日就如同中国的正月十五,也是埃赛的火把节。临近傍晚,埃塞人倾城出动,警察叔叔封路搜身,夜幕降临,每个人都点燃手里的火烛,远处广场上燃烧的大型火把浓烟滚滚,烈焰冲天,感觉就像是街头骚乱,不同的是火光映照着一张张埃塞人兴奋的笑脸。</h3> <h3>街上人头攒动,高架桥上跑着的是中国援建的城铁</h3> <h3>人们点燃了手中的火把</h3> <h3>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中心广场<h3></h3></h3> <h3></h3> <h3>参加节日仪式的boy们<h3></h3></h3> <h3></h3> <h3>开心时刻<h3></h3></h3> <h3>骑在父亲肩上的孩子<h3></h3></h3> <h3>无论是拉利贝拉的十字架节,还是亚的斯亚贝巴的火把节,都是埃塞人生活的一部分。想起在一本书中看到的:“节日特别能突显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的真相”,异国之旅,匆匆而过,能在节日中更多地参与当地人的生活是旅行中的幸运。</h3> <h3>亚的斯亚贝巴市区未完成的建筑,衣衫褴褛的感觉</h3> <h3>埃塞最大的市场Addis Mercato。</h3> <h3></h3> <h3>拉利贝拉附近村子的路边裁缝</h3> <h3>鞋是这样卖滴—坦桑尼亚阿鲁沙小镇</h3> <h3>木雕是这样做出来滴—肯尼亚裂谷省</h3> <h3>拉利贝拉的皮画家</h3> <h3>街景-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h3> <h3>一路走来,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笑容,感受他们的生活,才能让行走的意义更丰满。所以旅行不止有风景和美食,在路上见到的人们也是最难忘的记忆!</h3> <h3>居住在肯尼亚和坦桑的传奇般的马赛人。他们是世界上最高的游牧民族,男人平均195,女人182。身披一件红格子“束卡”手拿一根木棍就是马赛男人的标配。难怪肯尼亚出长跑冠军,这种脖子下面都是腿的身材太适合长跑了!<h3></h3></h3> <h3>而南部的非洲人却是更加粗壮更加黝黑,头大而圆,身高也降低了很多。这是纳米比亚温得和克著名的“乔的啤酒屋”两个快乐的厨师<h3></h3></h3> <h3>津巴布韦赞比西河游船上的船员帅哥</h3> <h3>和帅哥一起敲打非洲鼓,你听到了“砰砰”鼓声了吗?</h3> <h3>夕阳下,美女船员的头发、皮肤仿佛镀上了一层金红色<h3></h3></h3> <h3>好美的轮廓</h3> <h3>我们的导游,津巴布韦小伙儿Mike,这回知道了,头上的小辫子可是编上就不再解开了<h3></h3></h3> <h3>Mike留学沈阳,娶了个东北姑娘,生了个大胖小子,看他抱着儿子美得不得了</h3> <h3>赞比亚维多利亚瀑布边的这个大叔像不像年轻时的曼德拉</h3> <h3>赞比亚利文斯通博物馆前的女学生们</h3> <h3>看到镜头卖个萌</h3> <h3>坦桑尼亚是个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公交车上的头巾女孩</h3> <h3>坦桑尼亚阿鲁沙镇</h3> <h3>东非大裂谷边的美女,大裂谷只不过是一个大大的平原盆地,还是看美女比较养眼</h3> <h3>肯尼亚小哥,黑得彻底!<h3></h3></h3> <h3>《走出非洲》的作者凯伦·布里克森</h3> <h3>她的故居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附近,一个优雅美丽的庄园</h3> <h3>因为梅丽尔·斯特里普让我记住了这部电影。凯伦和她那个爱自然爱动物的男友丹尼斯,还有肯尼亚和那美丽的草原</h3> <h3>凯伦故居的工作人员,她说能在这里工作很幸福,因为这里有花园有故事<h3></h3></h3> <h3>黑小哥<h3></h3></h3> <h3>  我们在他们眼里一定也很奇葩<h3></h3></h3> <h3>来一张</h3> <h3>六白一黑</h3> <h3>我们帅帅的司机黑哥们儿,黑的看不清脸了</h3> <h3>从非洲东部到南部,再回到东部,你会发现原来东非人真的是传说中的九头身,人人都是小头长腿细腰翘臀,你会惊叹于马赛人神奇的身高!你会为那一头细密的小辫子着迷,你会被他们对中国的友好和热情感染,你也会用刚学的”将波”(你好)和他们打招呼,还有那句我们这个年龄都非常熟悉的“哈库娜吗塔塔”,这是坦桑尼亚人经常说的:没关系!</h3><h3>是的,没关系,即使是那样的贫穷和荒凉,也挡不住非洲黑那种独一无二的美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