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追风筝的人》

小新

<h3>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是我在手机里读完的。</h3><h3> 我一般都是看纸质书,很少用手机读书。手机读书无非不过是为了打发一些譬如排队或等待的无聊时光而做的事情。读完上一部书之后,那天刚好《追风筝的人》电子书打折,又想着这本书好像满火的,就买来看了。</h3><h3> 开读后,爱不释手!虽然我只是利用碎片时间来读,断断续续的花了半个多月时间。主要故事是说一个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从小一起长大。哈桑及其敬重和袒护阿米尔,而在一次事件中阿米尔却放任哈桑任人欺凌,因此内心常年遭受着极大的罪恶感。后来阿米尔移居美国,又因缘际会的回到了阿富汗,得知哈桑已死,留下了儿子,而这个儿子,其实是他的亲侄子……于是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去挽救哈桑的儿子。</h3> <h3>  一部小说是否成功,有太多的评判标准。作为读者,其实我们注重我们自己最直观和主观的感受就好,不用去过多的涉及政治、立场、道德等的因素。而《追风筝的人》一书,描写的很多场景,让我身临其境,描写的很多感情,让我感同身受,描写的很多情节,让我真的就要忍不住想哭。我觉得这就是成功了。</h3><h3> 整部小说构架较为立体,情节不干瘪。其中三条线给我感触最深。</h3><h3> 一是哈桑本人。阿米尔作为少爷,锦衣玉食,可以读书,而哈桑作为仆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家里干活。哈桑羡慕阿米尔,但不嫉妒。哈桑敬重阿米尔,但不自卑。哈桑服务阿米尔,但并没有迷失自我。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也许命运给了他如此的身份如此的生活,但他从不抱怨从不仇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我觉得这一点我们现代人很多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只是普通百姓,莫去想太多脱离自己生活的事情。</h3> <h3>  二是哈桑对阿米尔的感情。哈桑从小被灌输的就是好好的服侍阿米尔。他们是主仆,但阿米尔极少有架子,哈桑也从不低三下四。虽然各有各自的生活,但他们更像是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好朋友。而哈桑的简单生活和纯洁心灵中,很少再有其他人,除了自己的父亲和老爷,就是阿米尔。所以他才会对阿米尔说&quot;为你,千千万万遍&quot;。啊!你们有几个人能听到来自于朋友这样的承诺?</h3><h3> 其实真正的纯正的友谊,也只诞生于我们小时候。长大后的人际交往,转瞬即逝的太多。原因由很多,我们也丝毫不用去责备任何人或任何因素。如果他现在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好好珍惜,如果他不在了,衷心的送上祝福,如果他要回来了,不论多大风雨,我们一定去迎接!</h3><h3> 三是关于阿米尔救赎自己罪恶的过程。哈桑曾对阿米尔说&quot;为你,千千万万遍&quot;,而阿米尔却在一次风筝比赛后放任哈桑被人欺凌。做为一个小孩,他当时没有挺身而出,有很多其实看似可以接受的理由,但最终结果只是他没有挺身而出,而他自己也深受内心的折磨。在后面的救赎之路上也并不是一蹴而就,依然是反复的抉择和煎熬。其实无论他是否有去拯救哈桑的儿子,我觉得都是一种人性。小说的结尾他选择了拯救哈桑的儿子,虽然往事不可追,但至少也是在极力的挽回。如果他最终放弃拯救哈桑的儿子,那也许他的救赎方式,只有在教堂里日日忏悔了。宗教本不就是我们救赎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么?</h3><h3> 与我们而言,我觉得不要天天做一个键盘侠去评判世事了。我自己根本不会去宣扬什么正义,因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正义。救就是对不救就是不对?这都是太简单的想法。人性本来就是很复杂的,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何尝不是在若干个选择中避重就轻,无奈的走向了自己更为看重一点的那个方向。是对是错?无对无错。时间都证明不了,能证明的,只是我们的内心。内心认可了,就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八吧。内心不认可,去尝试着,救赎下?</h3><h3> 推荐大家阅读《追风筝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