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易门铜矿》一(下篇)

欧超(编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小绿汁(三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绿汁镇位于易门县西南部,东与易门县铜厂乡毗邻,西与双柏县法脿镇接壤,东南与易门县十街乡、峨山县大龙潭乡相接,西南与双柏县安龙堡乡为邻,西北与双柏县大庄镇、禄丰县恐龙山镇相连。自古便是滇中往来滇西北的咽喉要道,是昆明到景东古“茶道” 的重要中间站,也是古“盐茶道”的途经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镇政府驻地曾经是,上世纪较为有名的全国八大铜矿之一的易门矿务局所在地。曾有易门“小香港”的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绿汁近四百年的铜矿采选史,承载了“铜运驿道”的厚重与辉煌。造就了其“铜道、矿业、矿山、矿工、矿城”为特色的“滇铜古镇”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绿汁因江而名,因水而润,因山而峻,因人而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绿汁因铜而盛,终因铜枯而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绿汁江的美既温柔含蓄而又险峻峭拨,既深沉静谧而又风姿卓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崇山峻岭之中,一条美如玉带的绿汁江自北向南蜿蜒穿行,珊珊而过,一路欢歌,风情万种地投入红河的怀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绿汁江两岸的高山峡谷气势磅礴,似是鬼斧神工之作。它们或张狂或娴静,或长啸或沉思,用它所喜欢的方式倾诉着一个个沧海桑田、时光流转的悠远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既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诠释,更是一首自由奔放的壮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经过数百年来的铜矿开采(汉朝在绿汁江流域发现了铜矿,元朝开始,就有人在绿汁江畔开采铜矿。)古老铜矿与现代工矿文明,造就了绿汁独特的多民族的多省份的三矿铜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53年1月,成立易门铜矿,1958年10月15日,改名为易门矿务局。在‘文革’期间又称为‘云南冶金三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备注:一矿是“锡都”个旧;二矿是“铜都”东川;三矿是“小香港”易门铜矿;四矿是会泽,产铅锌矿;五矿是牟定,产铜;六矿是大姚,产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易门铜矿先后在易门县境内建成的矿山:三家厂、凤山、里士、起步郎、老厂、狮子山、梭佐和大红山(新平县)等八座。还建有机械加工、供销、运输、工程建设等辅助生产单位和医院、学校、公安、农场等后勤服务部门。数百里矿区地跨易门、双柏、安宁、新平四县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几百年来的滇铜(易门铜矿)发展,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齐聚绿汁。无论从习俗、语言、信仰、文化、思想上都发生着微妙的撞击与磨合,形成了绿汁(易门铜矿)独特的矿山文化与人文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绿汁的‘矿上人’最多时有五万余人,这么多的‘外地人’一起生活和工作,他们都不必为讲不好普通话,无法沟通而尴尬。因为有一种独特的、三矿独有的、最能冒充昆明话的‘矿腔’自然而然地诞生了。‘矿腔’她是三矿人最直白、最真诚,发自内心的话语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通俗一点的解释, ‘矿腔’就是三矿的普通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矿腔’乍一听到,好像是走在昆明热闹的街道上,侧耳细听,这独特的地域和人文的音色,比昆明口音轻缓、婉转多了,和其它省、地、州、市、县的话音也有天壤之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这百里矿区,你会听到在矿上出生长大,并且在矿办学校读书的矿子女讲的纯正‘矿腔’〔三矿的各个矿山的‘矿腔’又微有区别。据说:小绿汁的矿子女能听得出里士矿腔(也许是在里士矿里面,湖南籍和广东籍的人多的缘故。)和老厂矿腔。凤山矿腔、三家厂矿腔和小绿汁矿腔比较相似〕;你也会听到十五、六岁就到矿上工作的人讲的‘矿腔’;你也会听到带有上海腔的‘矿腔’;你也会听到带有广味的‘矿腔’;你也会听到带有湖南味的‘矿腔’;你也还会听到带有自己家乡味的‘矿腔’。。。</span></p><p class="ql-block"><br></p> <h3>  小 绿汁</h3><h3> 绿汁巨大的地形高差和特异地貌条件,使绿汁的气候、生物呈明显的立体分布。乘车沿公路上下,极易让人强烈体验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h3><h3> 深冬季节在绿汁的盘山公路穿行眺望,奇峰耸立、雾似云海,时而卷起千堆雪,时而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地奔涌而来,就像海市蜃楼般美若仙境。</h3><h3><br></h3> <p> 緑汁公园</p><p> 风云际会引发一代风流,早在上世纪7O一8O年代,绿汁就被冠以‘小香港’‘小昆明’的荣耀和称呼,一直引领着易门的时尚潮流。</p><p> 一个个属于时代的印记,都在刷新着易门的每一个第一:绿汁公园、电影院、电视台、公交车、游泳池、工人俱乐部、舞厅。。。</p><p> 如今的易门铜矿,早已是关停并转、物去人非。但凤凰花、木棉花、金光菊、铜草花、苦刺花和满山的不知名的野花,每年都如期盛开;还有那绿汁江水年年时而奔腾不息,时而窃窃私语。。。</p><p> 绿汁(易门铜矿),你是一个让人爱你不够,恨你不完的地方!</p><p><br></p> <h3> 緑汁公园里的转转龙</h3><h3><br></h3> <p> 緑汁公园里的小水榭</p><p><br></p> <h3>  易门铜矿的辉煌之一:《易门铜矿地下开采技术管理工作条例》(1986年版)。1996年易门矿务局又在此基础修订增加了选矿和化验专业(1996年版)。俗称的一百五十条。</h3><h3> 易门铜矿在历年的工作中,总结推广了闻名全国的‘三强’(强掘、强采、强供)采矿法和选厂工作流程,开展了以‘35905’为主要内容的矿山全面质量管理等矿山技术。</h3><h3> 易门铜矿属沉积变质型铜矿床,矿体沿岩层展布,呈层状和透镜状。矿物主要是黄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以地下开采为主,并成功地运用了有底柱分段强制崩落采矿法回采。根据岩石松散的特点,进行了强掘、强采、强供。普遍推广使用了光面爆破、锚喷支护等新工艺,矿石损失率降到7.74%,金属贫化率降到27.65%。选矿采用浮选,回收率达到90%,铜精矿品位达到28%。并对硫、银等有用元素做到综合回收利用。</h3><h3> 而今,在深山百里矿区和国内,还流传着无数感人的故事。那些为矿山事业日夜操劳,为易门铜矿的建设和发展,勤奋工作的广大工程技术和科研工作者。那些吃大苦、耐大劳、担重任、扛大梁、不计名、顾大局、乐于奉献的广大职工群众。</h3><h3> 杰出代表有:老红军王乃武、安平川、阎正玉;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分配到易门铜矿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陈纪勋、金景新;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人员申继淮、杜学义、吴锦秋(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冯寿愚;获国家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古长江总工程师、钟保祥总工程师等人。</h3><h3> 正是这样一大批科技精英、管理高手和乐于吃苦耐劳和勇于无私奉献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云集易门铜矿,使得易门铜矿在科技领域和经济效益方面领先于整个中国有色金属系统。</h3><h3> 那个年代的人,拿着很低的薪酬,做着金灿灿的事情。他们贡献了青春甚至是生命,回忆往事,他们最为自豪的是真正为祖国,流过汗流过血。 </h3><h3> 三矿人的工作业绩与世长存,三矿人的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后人的心中!</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去易门铜矿緑汁幼儿园和易门县緑汁镇垭口村的叉路口。</font></h3> <h3> 緑汁江大桥</h3><h3> 在壁立千仞,云雾弥漫的绿汁江畔,水面初平的江水映照出了两岸壁上宛若雪花小豆般密布的铜绿,满江的绿,激发了古人以先知的智慧命名了这条江一一绿汁江。</h3><h3> 普厂大桥、绿汁江大桥、绿汁江边小吊桥、芭蕉箐小吊桥、三家厂大桥、石灰厂小吊桥、小木奔大桥、小木奔新大桥和凤山小吊桥等桥梁的建成使用,方便了绿汁江两岸的人民群众,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h3> <h3> 緑汁江大桥</h3><h3><br></h3> <h3>小绿汁平房。拍摄地点:猫猫山山脚前面。</h3><h3><br></h3> <h3>原小緑汁消防队。拍摄时间:2017年11月13日。</h3> <h3>小緑汁原派出所和原易门铜矿招待所</h3> <h3> 原易门铜矿小緑汁菜站</h3><h3><br></h3> <h3>小緑汁去(江边)原易门铜矿,井巷队的铁吊桥。</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緑汁镇连接原易门铜矿井巷队的铁吊桥。</font></h3><h3><br></h3> <h3>原易门铜矿井巷队。拍摄时间:2017年11月13日。</h3><h3><br></h3> <h3>原易门铜矿井巷队家属楼。拍摄时间:2017年11月13日。</h3><h3><br></h3> <h3>原易门铜矿商业公司小緑汁百货商店</h3><h3><br></h3> <h3>易门县小緑汁新华书店(它的左边是矿区商业公司小緑汁百货商店)。</h3> <h3>易门县小緑汁供销社对面的老新华书店,现在是一家电器修理店。拍摄时间:2017年11月13日。</h3> <p> 小緑汁灯光球场</p> <p class="ql-block"> 小绿汁灯光球场</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距今已经有38年了,照片很清晰,记忆也清晰,但这种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全民参与的壮观情景,今天巳经绝版了。</p><p class="ql-block"> 易门铜矿开展业余体育活动,尤其是篮球运动十分普及。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建矿时的铜厂,三家厂,到矿山(三矿)的鼎盛之际。篮球运动深入人心,大放异彩,是玉溪地区以及省冶金系统瞩目的一颗明星。</p><p class="ql-block">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那个年代,每个地方(矿山),无论白天晚上,其灯光球场,永远都是当地最热闹,最吸引人的欢乐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h3> 原易门铜矿小緑汁招待所</h3><h3><br></h3> <h3>小木奔选厂平房原址一一变化为绿汁镇白沙坡村民小组的安置点。</h3><h3><br></h3> <h3> 易门县小緑汁邮电局</h3><h3><br></h3> <h3> 原易门铜矿緑汁工人俱乐部</h3> <h3>緑汁镇为民服务站(原易门铜矿小緑汁工人俱乐部一楼)。拍摄时间:2017年11月13日。</h3> <h3> 小绿汁的美景:凤凰花</h3><h3> 诗曰:</h3><h3> 日出江花红似火,</h3><h3> 春来江水绿如蓝;</h3><h3> 凤凰花开胜如火,</h3><h3> 四季轮回花枝俏。</h3><h3><br></h3> <h3>  小緑汁的美景:金光菊</h3><h3> 在绿汁江的俩岸,有时是疏疏朗郎的几株,有时是热热闹闹的一大片。每一根花蕊都是黄色的,每一花瓣也都是黄色的。<br></h3><h3> 每当冬季时,在绿汁江的江边,就数金光菊开得泼泼洒洒,随心所意。</h3><h3> 也许这就是大自然对绿汁人民恩赐吧!</h3><h3><br></h3> <h3>  小绿汁的美景:肆无忌惮的洪水</h3><h3> 绿汁江,奔流着高原红色的滚烫血液,自北向南一路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奔腾而来,这滚烫的血液便熔出一个热情似火的山水小镇一一绿汁镇。</h3><h3> 绿汁镇因江而名,因铜而兴,也因铜资源的枯竭而衰落。</h3><h3> 绿汁江在激流处,顿感‘天被山欺,水求石放’。平缓处,江水又犹如镜面一般,让人无不心旷神怡,给人于无限遐想。行走在绿汁江沿岸,看到了也感受到了,绿汁江两岸峭壁林立,峰崖沟壑壮观磅礴,有峻、奇、险、秀之特色,颇具三峡风韵。</h3><h3> 三矿人有一戏称:我们三矿人看惯了井下的坑道,听说过、经历过太多的井下事故和故事。走多了绿汁江俩岸,看多了、看惯了绿汁江俩岸的奇石怪滩和花花草草。其它地方的山川河流在壮美、传说在动听,咱们都不会在看上眼了。<br></h3><h3> </h3> <h3>  小绿汁的美景:水漫桥</h3><h3> ‘水漫桥’ 原是当年易门铜矿从绿汁江上游,由西向东运输木料的交通线。后期因修建起绿汁大桥而被淘汰。</h3><h3>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当地村民为了利用江水灌溉农田,在江中砌起挡墙抬高水位。形成一个小型闸口的形状,江水流到这里后水位逐渐上涨,漫过挡墙,自然缓缓下流,形成自然的瀑布景观。</h3><h3> 在江水汹涌期间浪花四溅,蔚为壮观,到了冬季时,薄薄的水流轻盈落下,却涛声依然。江水至此似碧汁溢杯由缓而急奔泻而下,气势如虹,游人却可卷裤赤足戏水而过。‘水漫桥’是盛夏周末时,人们会要约上三、五好友来到这里。‘水漫桥’是涉水、戏水、拿鱼摸虾、消暑和乘凉的好去处。</h3><h3> </h3><h3><br></h3> <h3> 小绿汁的美景:月亮湾</h3><h3> 月亮湾是绿汁江中一个急形的弯道, 汹涌的水势来到这里自然减速,逐渐囤积缓慢,形成月牙形状的大片石砾滩,站在岸上往下看,宛若一枚新月横山间,故得名‘月亮湾’。</h3><h3> 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四面八方的人们(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便利和生活的好转,来的人更多了也更远了。)都会聚集月亮湾,多民族一起欢渡‘火把节’。</h3><h3><br></h3> <h3>  小緑汁的美景:江心岛</h3><h3> 绿汁江在两岸陡峭的峡谷中蜿蜒流淌,至绿汁镇时河流变得宽浅,形成大片石砾滩。并且河流弯曲摆荡,在突出的石崖下形成深水滩,水流流速变化不定,不时出现急流河段。江水、石峰、石滩、深水潭与急流等构成一个景色秀丽的风景河段。</h3><h3> 绿汁江好多地段都适宜开展漂流、戏水、戏沙和钓鱼休闲等活动。<br></h3><h3><br></h3> <h3>  小绿汁猫猫山转播站</h3><h3> 易门铜矿(绿汁镇)电视差转台所在的脊角峰,是一座呈‘三角体’的石灰岩孤峰,脊角三面突出,沿脊角小路而上,颇有‘华山之险’。</h3><h3> 据编撰所知,当年建有绿汁转播站一凤山矿转播站一里士矿转播站。几个矿山转播站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绿汁镇和三矿人的业余生活。</h3><h3><br></h3> <h3>小緑汁青年路坡头的大铁门。</h3> <h3> 小緑汁青年路</h3><h3> 当年的易门县五中、易门铜矿高中、易门铜矿工大、易门铜矿中学和易门铜矿小学的莘莘学子们都要由此路去上学。</h3><h3> 2003年易门矿务局关闭破产后,由易门县整合并为:易门县绿汁镇中学和绿汁镇小学。</h3> <h3>小緑汁青年路中段,进三家厂矿搬迁点(73栋、74栋、75栋、76栋、77栋和78栋家属楼)的岔路口。</h3><h3><br></h3> <h3>小緑汁三家厂矿搬迁点,有黑板这栋编号是75栋。(备注:家属楼于1984年至1985年之间建成入住。)。</h3><h3><br></h3> <h3> 小緑汁芭蕉箐</h3><h3> 照片的后方(垮山处):三家厂矿和凤山矿。</h3> <h3>小緑汁芭蕉箐上空,跨越緑汁江的飞斗。</h3><h3> 1965年12月,里士分矿索道工程建成使用。里士分矿地处高原山区,四面崇山峻岭,远离易门铜矿总部所在地绿汁镇及木奔选厂。里士分矿从坑道(采场)里采掘出来的矿石,主要靠索道运输的方式来完成。</h3><h3> 里士分矿采场里采掘出来的矿石,由电机车运输到南口。再装入飞斗(每一个飞斗约装200公斤),通过索道运输到绿汁的中转站。</h3> <h3>横跨绿汁江,运输矿石的飞斗。</h3><h3> 易门铜矿小绿汁芭蕉箐索道中转站,当年的三矿人,依靠绿汁江俩岸的地势安装铁塔。索道横跨绿汁江俩岸。飞斗就安装在离地面十多米高的2根粗大的钢丝绳上。由动力牵引钢丝绳走向,完成矿石的转运。</h3><h3> 索道的建成使用,让天堑变为坦途。加快了矿石运输和转运,提高了矿山的生产效率。</h3> <p>原易门铜矿绿汁电影院(正门)</p><p> 易门铜矿绿汁电影院,位于易门县绿汁镇核心区域,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易门铜矿工业遗产重要代表建筑。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1212㎡,建筑面积3124㎡,建筑主体由舞台区、售票区、观众区组成,能同时容纳1314人观影,于2012年停止使用。</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原易门铜矿小緑汁电影院(正门近照)。</span></p><p><br></p> <h3>原易门铜矿小緑汁电影院(侧门)</h3><h3><br></h3> <h3>小緑汁家属楼(俗称的96家楼房)。拍摄时间:2017年11月13日。</h3><h3><br></h3> <p class="ql-block">緑汁大街去菜站、打开水、医院的叉路口。</p><p class="ql-block"> 回忆当年,这条路是易门铜矿最繁忙的一段路。每一天你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观:有去买菜的、卖菜的、上班的、下班的、打开水的、去开水房洗澡的、去机关食堂吃饭的、闲逛的、慕名而来的等等。。。</p><p class="ql-block"> 人们走到这里,仿佛就像置身于繁华大都市的街道中一般,使人难以分辨真假。</p> <h3> 原易门铜矿供销科办公楼</h3> <h3> 原易门铜矿供销科办公楼</h3><h3><br></h3> <h3> 原易门铜矿供销科仓库大门</h3><h3><br></h3> <h3> 易门县緑汁镇小学</h3><h3><br></h3> <h3> 易门县緑汁镇小学的教学楼</h3><h3><br></h3> <h3>易门铜矿职工幼儿园原址,现在的易门县緑汁镇小学。</h3><h3><br></h3> <h3>易门县緑汁镇小学门口的原易门铜矿家属楼</h3><h3><br></h3> <h3> 去矿中的路上,俗称青年路。</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小岭岗的路口</font></h3> <h3> 原易门铜矿中学教学楼</h3><h3><br></h3> <h3>原易门铜矿中学(物理老师赵伟光和他的学生们。赵老师物理教得好,足球也踢得不错,听说他还是一位印尼华侨呢)</h3> <p>原易门铜矿职工大学创办者之一:谢国轩老师。</p> <p>原易门铜矿职工大学的教学楼</p><p><br></p> <p> 易门铜矿职工大学开学留影</p><p> 那些年的易门铜矿工大,是易门铜矿职工心目中的殿堂。是无学历的工人们,跳出井下一线及井下工的唯一的跳板。</p><p> 那些考取了工大的人们,就是易门铜矿矿山人,心中的娇子和幸运儿。</p> <p> 三家厂</p><p> 当年的辉煌早已不在,留下来的只有这满目沧桑。</p><p> 老式采矿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大红山矿的新式采矿法(填充法),就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破坏。这是编撰个人的短见,不代表其他人和单位,请勿喷。</p><p> 有位矿友的感触最有诗意,编撰认为,也许是只有三矿人,才能读懂其中的内含。特摘抄如下:</p><p> 远山,近水,褪色的记忆;朦胧的涂鸦依然,雷声沿山脊滚下,雨未下,泪沾襟。</p><p><br></p><p><br></p> <h3> 三家厂大桥</h3><h3> 绿汁江的河道宽窄不均,河流时急时缓,急流处,江水咆哮怒吼、汹涌湍急,似天河奔泻。舒缓处,水不没膝,江水清澈空灵,谷中游鱼戏虾、五彩卵石历历可数。</h3> <h3> 三家厂大桥</h3><h3> 清朝道光年间,易门知县严廷钰续修易门县志的《棠阴待渡碑记》描述了当时三家厂绿汁江渡口的景象:“每当春夏之交,大雨时行,山洪暴注,江流骤长。数十丈汪洋恣肆,势不可遏。往往历数日不能渡。厂外悬隔江外,采矿者,负矿者,炼铜者,售柴炭者,贩油者,行商坐贾之有事斯厂者,熙熙而来,攘攘而往,日夕待渡,不下数百干人,驮运铜斤之牛马骡驴尤难计数”。</h3> <h3>三家厂矿老坑口,三家厂人俗称的菜圆河坑道。</h3> <h3>这个招牌具体是挂在哪里?你还记得么?</h3><h3><br></h3> <h3>  原易门铜矿机修厂翻砂车间</h3><h3><br></h3> <h3>原易门铜矿机修厂车间的高炉。亮点是高炉头上的蓝天,美极了!</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原易门铜矿机修厂的车间</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红砖房是易门铜矿机修厂的单身职工宿舍,路的尽头是机修厂翻胎车间。</font></h3><h3><br></h3> <h3> 小緑汁(街中心)大圆圈</h3><h3> 1951年5月,西南地质局第二调查队,派出8位地质测量人员,在邓玉书同志率领下来到易门。对三家厂、铜厂、万宝厂、栗粟村和大闹堂(又称:大捞塘)等五个原有矿,作了地形测绘和地质调查。</h3><h3> 1953年1月,陈桐源矿长和张绍霖副矿长,率领首批人员来到易门。1953年2月15日,正式在易门县中北屯禹王庙成立易门铜矿。</h3><h3> 1958年10月15日,根据云南省委指示,易门铜矿更名为易门矿务局。 在‘文革’期间,又称为‘云南冶金三矿’。</h3><h3> 有诗为赞:</h3><h3> 绿汁江水清悠悠,</h3><h3> 俩岸青山埋宝藏;</h3><h3> 千军万马齐会战,</h3><h3> 斗天换地谱辉煌。</h3><h3> 作者:小飞象</h3><h3><br></h3> <h3> 小緑汁(街中心)大圆圈</h3><h3> 绿汁镇具有悠久的铜矿开采历史,是云南省最古老的铜矿区之一,其采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是当时钱币铸铜的主要供应基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平定“三藩”动乱后,云贵总督蔡毓荣提出“开矿铸钱,经营铜政”,解决战乱后所面临的财政困难,绿汁镇铜矿开采得以迅速发展。</h3><h3> 建国后,国家高度重视绿汁铜矿资源的开采利用,西南地质局先后两次对绿汁铜矿资源进行勘探,并于1953年成立易门矿务局,重新恢复大规模的铜矿开采选冶。经过几代矿山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易门铜矿发展成为中国八大铜矿之一。</h3><h3> 由于矿业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铜矿资源逐渐枯竭,易门矿务局于2002年改制并迁出绿汁镇。部分矿山关闭破产或转向经营,绿汁镇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发展。</h3> <p> 小緑汁大街</p><p><br></p> <p> 小緑汁大街</p><p>  从当年这里被称为“小香港”,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繁华。然而,随着铜矿资源的枯竭,这个曾经显赫的“铜都”早已凋零。只有宽阔的街道、废弃的楼房、影院和公园、荒芜的厂区,以及刻有深深时代烙印的建筑、宣传口号无处不在提示着这里曾经辉煌的过去。</p><p><br></p><p>拍摄时间:2017年11月13日。</p> <h3>狮凤山铜矿拉职工,到小木奔和石灰厂上、下班的交通车。</h3> <h3> 原易门铜矿机关食堂</h3> <h3>小緑汁公园侧门和原易门铜矿机关食堂</h3> <h3>小緑汁游泳池。拍摄时间:2017年11月13日。</h3><h3><br></h3> <h3>原易门铜矿小緑汁油库。拍摄时间:2017年11月13日。</h3><h3><br></h3> <h3>原易门铜矿小緑汁油库。拍摄时间:2017年11月13日。</h3><h3><br></h3> <h3> 观音阁炸药库的岗亭</h3><h3> 拍摄时间:2013年11月13日。</h3><h3> 炸药库后面的‘v’形峡谷内,两侧沟谷的灰岩、白云岩风化崩落后在峡谷中堆积形成巨石沟谷,并且有溪水穿行巨石间。</h3><h3> 巨石谷全长约有一公里,中间有一个崩落的石灰岩块分隔为上下两段,石块下方形成溶孔,并有溪水聚集成潭,上段的巨石规格与形态远胜下段巨石。人们到了这里,就宛如进入到了一个巨石阵。</h3><h3><br></h3> <h3>共青团易门铜矿委员会,第二期支部书记学习班合影留念。拍摄时间:1975年6月。</h3> <h3><font color="#010101">原易门铜矿1980年度先代会留影。拍摄时间:1981年。拍摄地点:小绿汁工人俱乐部。</font></h3><h3><br></h3> <h3>去緑汁镇镇政府路边的家属楼。这个麻将馆开的时间最长,最红火。</h3><h3><br></h3> <h3>小緑汁(像片左边是緑汁镇弯子村,正前方是小岭岗。)</h3><h3> 绿汁江峡谷,不仅囊括了南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气候等多种类型。动植物资源丰富,还在不同山体和海拔地带栖居着汉族、哈尼族、彝族等民族。民风淳朴,民俗风情绚丽多彩,堪称集峡谷绝景、工业文明、独特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滇中游览胜地。</h3><h3> 居住在峡谷两岸的各族人民,顺其自然,依山伴水,修造梯田,种上农作物,靠着人们的勤劳和好的政策,一步步过上了脱贫的好日子。</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地质灾害严重的三家厂大山。拍摄地点:豆腐厂对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四面青山,山崖重叠,用眼睛丈量不出它的高度。只知道仰着头,看它把半截戳进云端,山形有些坚硬,像发育过于良好的骨骼,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何造出这么雄势的山形。</font></h3> <h3> 学明岩(绿汁镇地名)</h3><h3> 绿汁江的河水,造就了绿汁大山的奇峰、险峰、峻岭和丰富的动、植物。</h3><h3> 曾记得那些年,有人就在绿汁江俩岸看到过岩羊、猴子、飞雕和一些知名和不知名的鸟类等等一些动物。</h3><h3>有诗为赞:</h3><h3> 绿汁风光这边好,日出江花似火燎;</h3><h3> 壁立千仞虎狼嚎,大江奔流势涛涛。</h3> <h3> 晨曦下的小緑汁</h3><h3> 绿汁四周群山环抱,山像刀砍斧削的雕塑,默默伫立,充满梭角,男子汉气十足。</h3><h3> 谷中的流水,时儿像少女般温柔,婷婷玉立;时而似猛兽般张牙舞爪,拍击着两岸;时而又裸露出河床,让人们担心她会就此断流。</h3><h3><br></h3> <h3>  小绿汁72道弯(拐)</h3><h3> 立秋以后的绿汁,就会乍现一道神秘的、绝美的风景一绿汁云海。由于地处绿汁江边,气温高,海拔在变化500米左右,每天都有大量的水蒸气向上空蒸发,在早晨3一4点凝聚。</h3><h3> 秋季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越大,雾海景观就越壮美,如莅临于大海之滨,雾海笼罩的山峰,仿佛如一叶叶扁舟,飘摇于万顷波涛之中,惊心壮阔。</h3><h3> 雨季时空气湿度大而形成云雾,云雾飘浮如海,蔚为壮观,而座座山峰如散步海中的岛屿,一种飘然天上的氛围油然而生。而在清晨和傍晚,日出与朝霞、夕阳与晚霞又各自相映生辉,绚丽多彩。</h3><h3> 在浩渺无边的雾海里,人是如此的渺小,仿佛幻化成了雾海中升腾的一粒水滴,融入了这升腾与浮沉,随万干水滴流动在茫茫雾海中,让人感觉到了宇宙的浩渺博大与广阔无边。</h3><h3>有诗为赞:</h3><h3> 仲夏凤凰花枝娆,</h3><h3> 峡谷江水浪滔滔;</h3><h3> 隆冬云海令人迷,</h3><h3> 巍峨青山显峻峭。</h3> <h3> 蓝天白云下的小緑汁</h3><h3> 人间仙境般的绿汁,有诗为证:“沿江两山壁立,悬崖竣谷奇险如画,夏秋水泛舟楫难通,冬春潦净流清,林木阴翳,江流掩映,有如柳叶初染。”</h3><h3> 这是在清中期,有一个江南人到易门做官。后来在他为易门县修的县志中,对绿汁江写的一段极富文采的描写。</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6年重新扩修的小緑汁72道弯</font></h3><h3> 绿汁镇的盘山公路,有人说有102道弯,也有人说只有72道弯。编撰认为,原因就是人们统计的起点和终点的不同而已。大家不必要为此而较真,一句话,就是弯弯太多了。</h3><h3> 回想起当年的老路,那不停地转弯盘旋、颠簸。坐在车里让人如腾云驾雾般似的,仿佛如坐过山车一样。从起步郎到绿汁的大弯弯,以及驾驶员眼中的回头弯。让多少人晕得不知东西南北,吐得翻江倒海,难过得五脏六腑都挪了位。</h3> <h3><font color="#010101"> 原易门铜矿行政科车队(车库)</font></h3><h3><br></h3> <h3> 原易门铜矿运输队</h3> <h3> 原易门铜矿运输队</h3><h3><br></h3> <h3>原易门矿务局小绿汁职工医院大门</h3><h3> 三矿职工医院里的代表性人物:毕业于上海市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的陈纪勋和金景新。</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原易门矿务局小緑汁职工医院住院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小木奔石灰厂,狮凤山铜矿坑门口(东口)。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font> 看到了像片中这四张小平车,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矿友们:它能勾起你深埋在心底的多少回忆?</h3><h3>拍摄时间:2014年10月15日。</h3><h3><br></h3> <h3> 矿斗(俗称:小歪斗)</h3><h3> 体积小和轻巧是它的主要特点,易门铜矿在早期的矿山生产中,它是运输矿石和材料的主力军。但是它也是在矿山事故里,伤人事故多发的罪魁祸首之一。</h3><h3> 矿山后期井下使用的是1.5吨/斗侧卸式矿车(斗)。三家厂矿运矿工区,运输矿石到木奔选厂的矿车(斗),使用的是2.0吨/斗固定式矿车(斗)。</h3> <h3>易门县緑汁镇粮食局(新)大楼</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绿汁镇农贸市场</font></h3><h3> 那些年(狮凤山矿闭坑前),早上当你来到农贸市场里,你会看到有绿汁镇周边的村民、铜厂乡、以及双柏县法俵乡和大庄乡等地的村民和小贩。贩买蔬菜、水果、大米和各地的土特产品和生活日用品等物品。</h3><h3> 现在你走进农贸市场,哪里还能看到往日的热闹场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