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城步道看城市风景

月色茶店

<h3>  今天去攀登据说是风景最优美的重庆山城第三步道,这个第三步道的入口比较隐秘,不加注意的话很容易就擦身而过了。</h3> <h3>  通幽的登山步道,看上去有些年头了。</h3> <h3> 这里有重庆特有的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不过都征收了,或许不久的将来,这里矗立的都将是现代化的建筑。</h3> <h3>  人搬走了,房子也随之破败,门上贴上了封条,也只有猫,才能在封条之下如入无人之境,来去自如。</h3> <h3>  这样的豪宅也难逃被历史淘汰的命运。</h3> <h3>  走进巷子的深处,门上都是醒目的&quot;征&quot;,唯有悬挂的衣服提示着主人仍在坚守。</h3> <h3>  并不宽倘的过道,摆上桌椅就变成了客厅,布帘一拉,真的就自成一个世界了。可以想象该有多融洽的邻里关系,才能每天穿过这样的客厅去窥视别人的人生?</h3> <h3>  步道的另一边是深入居民区的,两边高大的墙,连天空都是狭窄的。</h3> <h3>  拾级而上,很幽静,在山城,不能想象的是,当从山脚车水马龙的公路气喘吁吁的爬到山顶,依然是车水马龙的公路,这种感觉真的很玄妙。</h3> <h3>  这是法国仁爱堂,透过门缝,可以窥见它的庄严和肃穆。里面传来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大概现在是一所幼儿园吧。</h3> <h3>  高墙上鸟笼式的漂亮的楼,足以脑补仁爱堂的华丽了。</h3> <h3>  仁爱堂前身是法国人在1902年创建的&quot;仁爱堂医院&quot;,1944年被改为&quot;陪都中医院&quot;,此为重庆第一中医院的前身,如今是一片废墟,都长成一片城市树林了,唯有这残存的门诊部的名称,引起了历史的怀旧感。</h3> <h3>  探访完重庆的市井生活,重回登山栈道,对岸日新月异的城市新貌,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h3> <h3>  明黄色的栏杆,木质的地板,迂回曲折的空中栈道,风吹着,走走停停,是一种很舒服的体验。</h3> <h3>  极目远眺,美丽的城市一览无遗。</h3> <h3>  有工人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干活儿,不知道在修建什么,悬空的没有防护的地方,站在那里实需勇气,城市的建设者们值得敬佩。</h3> <h3>  黄椿树根系发达,纵横交错,它喜光,耐旱,耐瘠薄,适应能力强,又名黄葛树,是重庆的市树,因它有一特性,在哪一年哪一天种下,次年的那一天就落叶,又被喻为&quot;怀旧之树&quot;、&quot;记忆之树&quot;。</h3> <h3>  观光台上有孩子在快乐地跳绳,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的童年都有这样一副似曾相识的画面。</h3> <h3>  跳累了或到点了,就一路嬉戏着回家,山路上撒落的都是他们无邪的快乐。</h3> <h3>  工人们住的房子,简单洁净,下垂的瓜花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h3> <h3>  步道拐角处,突然的出现了一片空中菜园,女主人正在施肥,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自然肥的味道,旁边还散养着好多只鸡,俨然是一个小小的空中农场了。</h3> <h3>  一条楼梯往下延伸可达&quot;农场&quot;,就好像是一条专用的私家楼梯,不由的吸引人往下方探访。</h3> <h3>  果然是另有洞天啊,通过这门洞,是另一个不同的世界。</h3> <h3>  这一兴之所至,却在无意间看见了城市的原生态。</h3> <h3>  依然是过道里的家长里短,做的每一道菜,放的每一颗辣椒,都是别人眼里的生活。</h3> <h3>  狭窄的幽暗的通道,不知道通向的又是哪一家的人生。</h3> <h3>  想起了小时候读冰心的《小桔灯》,那种山路崎岖的感觉就出来了。</h3> <h3>  这种原滋原味的老街随着城市建设终将湮灭,所幸在它消失之前还能真实的记录下来。</h3> <h3>  走出山城步道,穿过繁华的街道,来到重庆大轰炸遗址,不巧的是错过了开放时间,未能进去缅怀一番。民族的历史不应被遗忘,无论是辉煌的还是惨痛的,都应该铭记在每个人心中!</h3><h3> 再见,重庆!</h3>

重庆

仁爱

山城

城市

步道

之树

车水马龙

封条

第三步

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