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二营八连,地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一个无名山谷中,那里的小河;那里的小桥;那里的小路;那里的山峦;那里的橡胶林海,都是知青们无法忘却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题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7年10月31日我和31位北京、上海、重庆的知青战友回到了离别了38年的第二故乡,一踏上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我就迫不及待的走向通往胶林小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着眼前的胶林,思绪一下回到46年前,当年17岁的我与20位同学们一起来到了这个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二营八连,她坐落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一个不知名的山谷中,一眼望去,山谷四周全是砍伐过的荒山,等待着种植橡胶,在山谷狭小的空地中有一个不大的球场,四周分布着几排茅草房,山沟下有一条小河,贯穿整个连队,顺着山势流向远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我们开始了8年的兵团、农场生涯!用青春和热血种植了这片橡胶树,如今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长大成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9年“知青大返城”时,大家匆匆离去,将那段青春年华的往事留在了这片胶林之中!今天我们又回来了,带着思念!带着憧憬!带着期盼!沿着昔日的小路,走向胶林,去追寻那不能忘却的岁月……</span></p> 初到连队的“见面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4月30日,我们经过8天的长途爬涉,来到了期盼的目的地――祖国的西南边疆“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就被满大街的“凤凰花”所吸引,整个公路两侧一遍通红,很是壮观!现在想起来都很感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团部坐车来到营部,记得当时是黄祖杰排长赶着牛车将我们20位同学从营部接回了“八连”,但是没有想象的欢迎场面,迎接我们的却是一场热带雨林的暴风雨,当时我们正在小河边洗漱,突然看见山谷上方乌云翻滚,一场暴风雨倾刻之间来到我们的头顶,慌乱之中我们逃进了让我们休息的会议室,不幸的是暴风雨将我们避雨的会议室吹垮,我们20个人全被压在里边,还好会议室是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当草棚垮下来时竹子相互支撑,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空间,一场虚惊!</span></p> 欢迎“晚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热带雨林的暴风雨在一场虚惊中很快过去了,我们从“惊魂”的慌乱中,安静下来,开始了到连队的第一次会餐,没有餐厅,也没有餐桌,只是在球场上围了几个圈,当中放了3个搪瓷洗脸盆,一盆猪肉,一盆豆腐,一盆木爪汤,七八个人围在一起开始了到连队的第一次“会餐”,我看着搪瓷盆的猪肉,切得很大一坨一坨的,没有放其它调料,只放了盐,上面沾满了象“花椒”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菜板上的木屑,这种猪肉的做法一直到我们离开农场都是这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知道,这次吃肉,并不是专门欢迎我们的到来,杀猪款待,而是过“五一节”全连杀猪过节,从这时起我们就开始习惯了过节才有肉吃的事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球场吃饭时靠在我傍边的是北京知青韩宜筹,是连队的文书,几次四地知青聚会都没有见着这位老大哥,很是遗憾!</span></p> 第一次上班“砍芭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连队的第二天,清晨起来我们就感受到了大山里的空气与城市的不同,今天的工作是由黄排长带领我们砍芭蕉,在连队小河沟的两侧种满了芭蕉树,这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香蕉外,芭蕉也能吃,而且比香蕉还好吃!这次回到版纳在老同学留场知青余长芬家里,她就拿出了许多好吃的芭蕉招待我们,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版纳芭蕉的风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黄排长的带领下,我们沿着连队的小河沟走了一圈,砍了几串芭蕉,扛回了连队,虽然收获了芭蕉,但我的衣服却遭了殃,让芭蕉汁流在衣服上,怎么都洗不掉了,可惜了我的一件新衬衣,重庆出发时新买的,第一次穿就废了,在当时来说,损失了一件新衣服,我“惋惜”了很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排长夫妇为人很好,对我们知青也很厚道,记得有一次在山上挖地,我被蜜蜂刺到脸上,是黄排长夫人文秀英,挤她的奶水,用她的长头发替我擦被蜜蜂刺着的地方,说这样好得快,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我一直记在心头,很遗憾!这次回到连队也没见着,也无法说声谢谢!</span></p> 第一次吃菠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菠萝是热带水果,在那些年代,重庆市面上是没有的,只能在教科书上才能看到,更莫说品尝了,而我们来到了八连,看到球场对面山坡上,种了几十亩菠萝,满满的一大片!感到十分兴奋和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菠萝成熟的时候,八连的每个人都分到几十斤,满满的一麻布口袋,第一次吃菠萝的我,狠狠地过了一把吃菠萝的瘾,吃得两边嘴角都烂了,好多天才好,有的同学上班偷吃,菠萝孔未掏干净,吃得闹肚子,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好笑,现在就是不要钱叫你死劲吃,你肯定不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头顶香蕉,脚踏菠萝”是当时对西双版纳美丽富饶的形容,八连香蕉、菠萝都有,我们却感觉不到美丽和富饶,有的只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缺肉、缺菜、缺油的生活现实,当时兵团战士对物质的渴望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这次回到版纳,出席了很多宴请,许多知青战友看到丰盛的餐桌,都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当年的情景,都会发出一句感叹,当年要是有这么一桌菜该有多好啊!</span></p> 种植橡胶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八连几个月后,迎来了第一个种植橡胶树的季节,西双版纳的7月,骄阳似火,在野外干活,让才到版纳的我们感到喘不过气来,毕竟我们只有十七八岁,还没有经历过这么艰苦的磨难,但也没有办法,再难也得上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晨,我们来到苗圃地,将嫁接好的胶树苗,先用竹筒对剖做的“胶树苗嫁接点保护盖”把嫁接点盖上捆好,这样能避免胶树苗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嫁接点,然后连根挖起树苗,将根部浸泡牛粪,这样从复动作,挖上约四十棵捆成两捆,用锄头作扁担,挑着上山,当时我们人小,没有力气和耐力,中途要休息七八次,才能将树苗运到种植点,喘口气,就开始种植:将树苗放进预先挖好的“胶树穴”里,树根要理平摆直,土壤要按树根的分布层层压紧,泥土要将“胶树穴”填平才算完成,这叫“回穴”,特别注意的是在回穴时树根不能弯曲杂乱的埋在“胶树穴”里,不然土压实后,容易折断树根,会影响橡胶树的成活率,这就是一棵橡胶树的种植过程,一天我们要重复几十次这样的动作,才能完成一天的任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这样我们在八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经过几年的奋战,在我们离开连队时,八连所在山谷的阳面山坡全部种上了橡胶树,大约有1000多亩吧,也就是大家看到的这组橡胶林照片,就是我们当年种下的橡胶树!</span></p> 水土不服拉肚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来到八连的头几个月里,还经历了别的同学没有经历过的一段难忘的磨练,那就是我水土不服拉肚子,每个月都要连续搞上十几天才好,一连三个月才基本上适合了八连的水土,不拉肚子了,可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脱胎换骨”吧!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还沥沥在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连几天的拉肚子,吃什么拉什么,全身无力,站也站不起来,同学们都出工去了,我一个人睡在床上,望着房顶,思念家乡、思念父母,心想要是有他们在该多好啊!这只是一种精神寄托,现实中还是靠同学和老工人的帮助和安慰,我才度过了难关!</span></p> 小河沟的故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连的小河沟平时涓涓涓细流,清澈见底,我们每天都在河边洗澡、洗衣服,很是惬意,但是一到了雨季,特别是下暴雨的时候,河水猛涨,一泻向下游冲去并翻起河底的石块,发出巨大的声响,气势磅礴,有一次晚上发大水,夜深人静,气势更加吓人!如果不小心掉进河里,后果不愖设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同学重庆女知青曾祥萍就遇到一次这样的灾难,那是一个中午下班从山上回连队,遇到小河涨水,那时河面没有桥,只能从露出水面的石头上通过,曾祥萍在过河时不小心掉进了河里,被大水冲出几十米远,幸运的是当时河水涨势处于走下锋的时候,河水的冲劲减弱,加上在场人员的奋力追赶,才成功地将曾祥萍救了回来,避免了一场灾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曾祥萍也回到了八连,不知道她面对熟悉的小河有何感慨!</span></p> 老工人的滴水之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1971年5月到1977年长达6年多的时间,我一直在八连工作,直到1977年大约是6月我借调西双版纳洲公安局工作才离开八连,在此期间与连队的湖南、云南的老工人及其子女朝夕相处,结下了难忘的情谊,知青大返城时,大家来不及回味细想,甚至来不及道别!就匆匆离去,38年过去了,细细的想来,当年老工人给与的帮助,从现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做到这些,就象在沙漠里送一口水一样珍贵,当你端着一碗白饭吃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及时地送上一两块咸菜,让你度过了无菜下饭的难受场面,他们杀了一只鸡,自己一大家人都不够吃的时候,还不忘给你送上两块,让你也解解馋,这样的事情在长时间内经常发生,这些就是“滴水之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我住在靠河边的土墙草房有很多年,直到离开连队时都住在那里,与湖南老工人陈善福夫妇是近邻,他们对我的帮助最多,他们家做的鸡肉我吃过很多次,我经常在知青聚会时说起此事,这是我此生中吃过的最好吃的鸡肉,终身难忘啊!遗憾的是此次回连队也没能与他们相见,也不知道他们一家人现在那里?过得还好吗!愿好人一生平安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回到连队的知青都有同感,虽然此生无法回报什么,但一定不能忘记,让我们记住这些“滴水之恩”吧!</span></p> 留场知青王根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根林是上海知青,找了一个湖南妹子做老婆,就在八连安了家,知青大返城时,因为已结昏有了小孩,心地善良的他选择了放弃回老家,和妻子、孩子一起留在了八连,这一守候就是四十几年,一直未挪过窝,是知青当中唯一的一个一辈子留在八连的人,就是在老工人中,也是为数不多的,现在王根林两夫妻已退休,他费尽心血将三个子女送回上海定居,自己两夫妻留在了八队养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用自己毕生精力成全了子女,自己却成了真正义意上的“空巢”老人,他们可能将永远留在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这个无名的山谷中,我赞美他们!他们是真正无私和善良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这么多知青回到连队,他心情特别高兴,一直忙上忙下,陪着我们四处观看讲解,这时我才感到他才是八连最有话语权的人,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我们对八连的了解,最终停留在了七十年代,而他自己一生都在八连,虽然有无奈,但对八连的感情,我们这些回城的是无法比的,他才是八连真正的主人!</span></p> 修通进深山老林的公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来到八连的时候,公路只通到一个叫“新寨”的爱呢族寨子,而更上面还有一个叫“张天”的拉咕族寨子,不通公路,寨子里的人下山都要经过一段山路,才能到公路,用自行车下山的人,要扛着车走完山路,才能骑着车走,这就是所谓的“车先骑人,人再骑车”的奇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二营为了解决烤胶用紫,在新寨上面组建了伐木连,大约在72年组织了“伐木连公路大会战”修通了从新寨到伐木连的公路,75年组织了“张天寨公路大会战”修通了伐木连到张天寨的公路,两次会战八连的大部分都知青都参加了修公路,我们的同学,重庆女知青王德英也参加了“张天寨公路大会战”,不幸的是在放炮炸山石时,被飞石击中头脑,将年青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张天寨公路”上,当时这起严重的工伤事故是怎样处理的?后事是怎样处理的?有木有留下坟墓?几十年过去了,知青们很少有人知道,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她的模样,她和我们一起来到版纳,就这样匆匆的“走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是幸运的,那块飞石没有击中我,今天又来到了这条通往张天寨子的公路,它还是和当年一样,从连队傍边通过,跨过小桥,弯弯曲曲的通向大山的深处……</span></p> 十分场挖梯田大会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7年10月30日原景洪农场二分场返场知青近300人,参观了景洪农场新建的山庄“林语花恋”,山庄坐落在景洪农场十分场五队,兵团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十营五连”,山庄占地300亩,各种硬件设施及花卉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明年春节后建成投入使用,接纳四方客人。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四十几年的往事浮现在眼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片熟悉的土地,大约是75年下半年农场组织了“十分场挖梯田大会战”我和八连的知青都参加了,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我们在一个小河边,用竹子茅草搭起一排草棚,把竹排放在竹桩上做成床,草棚内空间很低,不能站立进草棚,睡觉时只能爬着进去,一排草棚男女各用一半,中间用一床毛毯挡起来,算是男女分开,挡毛毯的地方有一格空挡,没有放竹排,睡在靠女生这边的男生,晚上睡觉翻身是无法翻到女生那边去的,只能翻在地上。当时每天早上天刚亮,就上山挖梯田、挖穴,而且规定得有任务,必须完成任务才能下班,我记得每天我都是超额完成任务,有时为了多完成任务,天不亮就上山干活,也不知道当时是图啥?现在就更说不清楚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十分场会战期间,有二件事,现在想起来,也是值得回味的,一是:一天半夜蒋嵘起来方便,回来的时候,分不清那边是男那边是女,情急之下,这小子想了一招,摸头,头发长的就是女的,结果一摸,摸到唐景容的头,当时唐景容就叫起来,蒋嵘知道走错了,赶紧回到男的一边睡觉,第二天早上知青们都在笑话此事;二是:会战时有一次会餐,就是有肉吃了,有我、蒋嵘、余积召、咪子,我们四人买了一瓶“扬林肥酒”,吃饭时全把它喝掉了,结果四人都喝醉了,陈善福等几个老工人把我们几个放到小河沟里浸泡,说是解酒,喝醉了放到水里泡,到底能不能解酒,到现在我都没搞清楚,想来也好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象十分场这样的会战,我们还参加了好几次,有十二分场“修公路大会战”,我们用最原始的工具――“拉土板”修通了十二分场通往外面的公路;有修“分场制胶厂大会战”用独轮车,推平制胶厂的厂房地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十几年前,我们在十分场,把原始森林变成橡胶林,今天农场把胶林变成“山庄”,取名“林语花恋”,顾名思义,“林语”橡胶树的语言,不知道老一辈农垦人与当代农垦人对“林语”的理解会是一样的吗?</span></p> 返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全国性的“知青大返城”开始了,我也随着大返城的浪潮,办理了回城手续,着手准备回家,77年我已借调西双版纳卅公安局工作,有两年没有在连队了,这要走了,我又回到八连,向老工人告别,虽然回家心切,一但到了分别的时候,还是有些依依不舍,连队几个老工人还煮了几个“红鸡蛋”,拿给我,叫我带着路上吃,图个吉利,说实话当时对老工人这种扑实的感情没多在意,就这样义无反顾的走了,现在想起来很是惭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有了时间和机会,去回味过去!去感叹人生!去追寻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刻和难忘的过去!在版纳八年的经历虽然算不上我们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决对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们这次回到八连,站在这片胶林之中的时候,我真想大声呼喊,但看到连队的现状与大山外面发展的反差,我沉默了!八连,除了胶林是枝繁叶茂外,其它的没有多大变化,特别是住房布局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使整个连队变得更狭窄了,给人很大的压抑感,从精神面貌上感觉还不如重前了,缺乏欣欣向荣的生气!八连我们视为“第二故乡”的地方,您还能改变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连的这段公路存在近五十年了,我们在连队的那几年不知走过了多少回,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太多的往事和情感,今天,我们在这一段路上走了一个来回,仿佛找回了一些什么?回想起一些往事,我把它记录下来,写进了“胶林的记忆”之中,当然之中有一些我自己的感慨!不知是否能引起知青战友们的共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知青们走在这条熟悉的路上,寻找当年的足迹,评说当年的情景,追忆过去的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连的小河,与几十年前一样,静静地躺在那里,向远方流去,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知青们唯一不变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就是八连小河沟上的“木桥”,不过现在改变成“石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热带植物“木瓜树”,结得果实累累,成熟了可水果当吃,未成熟时可当菜吃,用它煮肉,还是很好吃的,当年我们八连种了很多这样的木瓜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留场上海知青王根林夫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留场重庆知青余长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王长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王芝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陈开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邓其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颜才碧、曾祥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庆知青唐景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胡永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袁世萍与黄胖连长的女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苏淑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李家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蒋嵘夫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况小平、曾毅夫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京知青葛敬仁与黄胖连长的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知青杨炜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张青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知青康锡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周碧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知青李秀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知青陈秀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游“曼沙古寨”体验风味十足的傣族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建的“林语花恋”渡假山庄,它座落在景洪农场十分场五队的胶林之中,为了怀念过去,特意在五队的大门外挂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师一团十营五连”的木牌,让前来参观渡假人能够回味过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我参加了十分场挖梯田种橡胶树的大会战,几十年过去了,也无法找到那些胶树是我种的了,留下一些小小的遗憾,让今后的岁月去回味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知青们在十分场五队的胶林里寻找昔日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体返场知青在八连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连现在的住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连现在的名称及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知青与八连现在的工人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十几年前的八连球场,知青时代的陈开全骑着自行车在球场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十年前身着警服的陈开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队出席二分场先代会代表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傣族曼柳寨的“大榕树”,几十年过去了,依然傲立在寨前,不减当年的风姿,离别八连,路过这里,特意叫司机停车,照了几张照片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知青们在留场重庆知青余长芬家作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望八连老工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学同学在版纳相遇,一起在八连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年的知青岁月,一生的版纳情怀,再见了八连!你昔日的容貌将永远铭刻在知青们的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八年;我们对这里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我们在橡胶林里留连往返;我们在老工人家作客,留下了最美好的身影,带走的是深深的眷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橡胶林记住我们吧!记住当年那一群年轻的娃娃;记住知青们付出的酸甜苦辣;记住我们那一段胶林里的芳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