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幼儿园】“同一主题、不同设计”小班教研活动记录(三)

滴水藏海

<h3><b>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使用较多的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总结大、中班在区域活动教学实践中问题,小班以“同一主题、不同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大家从区角划分、材料投放、教师指导等方面进行共同交流、探讨。</b></h3> <h1><b><font color="#b04fbb">小四班 主题《美妙的颜色》 设计教师 赵欣暖</font></b></h1> <h3><b>区角的划分:动静相隔,让孩子们更专心</b></h3> <h3><b>  为了避免幼儿活动时相互之间的影响,设置了图书角、益智区等相对安静的桌面游戏。孩子们在各个区角都能较为安静的游戏,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也便于孩子独立思考。</b></h3> <h3><b> 在另外的区域则相对的安排“动”,如:娃娃家、建筑区、美工区还有休闲娱乐的钓鱼等。</b></h3> <h3><b> 在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相互交流,说说、做做、玩玩,非常开心,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更大的帮助。</b></h3> <h1><b><font color="#b04fbb">小六班 主题《多彩的世界》 设计教师 宇文秀玲</font></b></h1> <h3><b>  为了让孩子们更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为每个区角起了好听的名字。如:科学区叫“神秘变变屋”,娃娃家叫“开心小屋”,美工区叫“红黄蓝游乐场”。孩子们会自豪的说:“我在红黄蓝游乐场工作呢!”,也会甜甜的告诉老师:“我在开心小屋玩游戏呢”。</b></h3> <h3><b>  教师为幼儿提供操作了合理的材料,既巩固了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真正起到面向个别,共同提高的作用。</b></h3> <h3><b>  教师根据个体差异,把应掌握的内容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使不同能力的幼儿能够有兴趣的进行动手操作,深入探索,有效地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作为教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避免幼儿“吃不饱”或“吃不好”。在设计材料时,注重了高、中、低三种水平,同样一个学习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幼儿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b></h3> <h3><b>  回顾这学期的主题区域教研活动,教师们有喜悦、有收获、有失误、也有不足,但总体来说还是收获更多点,因为每位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总结了经验,更好的反思了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而开展这样的主题区域教研活动,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她们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为幼儿园今后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教师在研究、探索中与孩子共同成长。</b></h3>

幼儿

教师

孩子

活动

主题

教研

幼儿园

不同

区域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