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研修,聚焦课堂,实现共赢》
——2016年海南省义务教育协同研修
研讨会活动纪实
(2016年3月15—16) 2016年3月15日下午,繁华而不失宁静的琼海都市,细雨依然在纷飞,寒意不让还袭人!“2016年海南省义务教育协同研修现场研讨会”在琼海市嘉积二中如期举行。 此次活动旨在促进协同研修课题的深入研究与实验,加强跨学科、跨市县的交流互动,展示协同研修成功经验。活动由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科研管理部符明主任主持。 琼海市教育局何书明副局长致辞。何局长针对重教轻研,课题效率低效的现状指出,协同研修要立足课程标准,活用新教材资源,增进语文课堂效果。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陈力院长指出:协同研修是打造学校教研的升级版,因此协调研修要立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掘研修的唤醒与激励、示范与引领、合作与共享的价值,进而实现研修者的共同成长!
据此,陈院长对这次协调研修提出了以下建议:
1、要从“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高度去理解协同研修。协同研修的终极目标可用“着力均衡、聚焦课堂、提升质量、实现共赢”一言蔽之。
2、要以协同的理念去推动教育管理改革,推进协调发展。即通过协调研修,推进课程改革,打造出教学质量的升级版。
3、要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改进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生成更多高质量的研修成果。
4、要以担当的精神,着力落实课堂教学的变革。如果课堂教学不发生变化,教学公平和教学质量都是空谈! 参训者琼海嘉积二中王小兰老师,以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协同研修生成教学成果展示。 课堂从学生熟见的校门图片切入,给学生传递着“数学几何从生活中来,又运用于生活中”的信息。
教师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几何语言进行表达,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课后小节,简明扼要,指向明了,也提高了学生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评价部孙孝武主任对琼海市海桂学校周兵老师的成果展示课做了如此的评价:
1、组织学生做课堂小结时,教师的启发和等待这两个教学行为做得很好。
2、学生做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这两个环节设计好,唤醒了学生的反思意识。 文昌市教师进修学校黄良师老师就《2016年初中数学学科协同研修方案解析》做了精彩的解读,也赢得了领导的赞誉和同行的掌声。 黄老师从研修背景、研修目标、研修团队、活动实施、项目评估五个方面具体拟定了协调研修方案。 一、研修背景。
黄老师指出:协同研修是在“缩小地区、城乡和学校的数字化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大背景下开展的。且从2014年开始,海南省就开始探索“互联网+协同研修”系列活动,尝试以网络教研为载体,把原来孤立的活动串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策划实施,用“活动串”来解决教研的重点问题。 二、研修目标。
黄老师从专业成长、资源共享、名师效应、平台搭建四方面提出了四大研修目标。
1、专业成长。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精心备课、优质展示、在线研讨、慕课提升等途径,搜寻教师日常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协调研修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2、资源共享。通过优质课例与慕课的录制,让老师从网络获取资源的同时也上传优质资源到网络平台,让农村边远地区的孩子能和城市的孩子共享一堂生动有趣的课,让乡村的教师和城里有教师共同探索教学问题,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3、名师效应。结合我省“一课一优质”项目、省骨干送课下乡项目的推进,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研讨和示范作用,逐步转变薄弱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和方法,促进名师效应向农村边远地区的有效辐射。
4、平台搭建。借助协调研修的机遇,充分发挥网络教研跨越时空的优势,搭建让参与各方都能获益的发展平台。 三、团队组建。
1、组建学科骨干指导团队,是协同研修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可由省教研员牵头,组建学科指导小组,学科指导小组由相关市县教研员、学科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网络教研核心成员等组成。
2、培训学科指导团队。为了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团队的作用,组织他们通过网络视频与相关的讲座学习“慕课”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四、研修实施。
黄老师提出:协同研修的实施步骤分为确定主题、一课三备、同课异构、研讨分享、慕课提升五个步骤。
黄老师就这五个实施步骤跟我们做了详尽的分享。
1、确定主题。各市县要从协同研修的实际出发,依据本市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困惑,确定研修主题,制订研修方案。
2、一课三备。确定研修课题后,进行不同层度的反复备课。由上课教师通过互联网或教参资料对课题进行思考解读,此为一备;将个人思考生成的教案交给协同合作小组,让小组成员对课题进行研讨、修改,此为二备;将教案初稿、改稿上传到互联网平台好研网上,让全省同行进行研讨,提出己见,上课教师再集众人之长,撰稿成臻于完美的教案,此为三备。
3、同课异构。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比较研究方式。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个性化理解,自己备课上课。这样显现的是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异构教学的课。这样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能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成功喜悦。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以及全方位的合作、探讨,能实现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双赢
4、研讨分享。在工作重压之下的教师,事务繁琐,能静下心来观看四十分钟完整的教学视频的人为数不多。那么,如何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课例的优秀经验,让学生也能通过观看优秀课例来进行高效学习呢?黄老师建议,把协同研修中的优秀课例,设计成若干个微视频提供给教师专业交流,提供给学生高效学习。
5、慕课提升。慕课是新近涌现出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黄老师指出:虽然慕课是为学生而做,但也为教师借鉴。慕课的到来给我们诸多的思考,也给我们带来机遇与挑战。因为在线大规模开放的课堂有些不可能,而借助慕课可以把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五、项目评估。
黄老师从研讨效果、资源生成和项目特色三个方面阐述对协同研修项目的评估。
协同研修的终极目标就是增强课题高效,提高教学质量;研修的资源要生成,才能拓展研修的深度、广度和时间的跨度,真正实现教研与教学的双赢。 琼海市中学教研室副主任莫思做关于《协同研修,以人为本,推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莫主任指出: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互相协助共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
协同研修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我们这些团队成员之间实现“1+1大于2”的效应。
协同研修活动的方式及目的是努力打造片区教研活动、送课下乡教研活动同课异构、优秀课展示及在线研讨相结合,能够让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一起备课、研讨到上课、观课,议课,让教师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认识自我、改变自我。 最后,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资源开发部段青主任,对各市县的教研员就今年的协同研修做了工作部署。具体如下:
1、拟定今年协同研修培训的工作计划。
2、确定该学科聚焦的协同研修课题。
3、推荐协同研修项目对接的实验学校以及上课教师。
4、年末送交评估材料。内容包括:开展网络研讨的次数;针对研修主题提出的观点以及哪些观点得到同行的认可等。
虽然,学习永远在路上,但每一段征程,都是“雁过留声,人来留影!” 2016年3月26日,原海南省教育培训院蒋敦杰院长做了重要发言,他指出,这次他是带着以下问题来参加协同研修的。
1、省院为什么要立项协同研修?
2、凡研修都有协同,这次的协同研修与其他研修学习有什么不同?
3、不同级别的参训者各担当什么职责?众多的研修怎样协同整合起来并发挥其作用?
4、不同的研修需要不同的协同,这次协同研修在结构和流程上具有什么特点?如何将协同研修有效地融入到区域教研、校本教研或卓越教师工作室中?
5、从项目来看,研修的有效协同遇到了哪些关键性地问题?
蒋院长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教师的研修学习也并不是纯碎的个人学习。如校本教研三要素指的是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其中两个要素是强调协同的。又如我们强调的教学相长,也是师生间的协同。所以说,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协同无处不在。
蒋院长还针对两节协调研修数学课示范课,谈了他独到的见解:一节用来协同研修的课,发现课存在的问题比发现课凸显的亮点一样重要!一节课的价值远超于这节课本身的优劣。因为课的缺憾可以通过课的研究来弥补,而课的研究如果有缺憾是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来弥补的。所以说研先于教,课是研究的载体,如果你对课的研究有缺憾,你看到再好的课也无用。
研修需要协同,协同为了研修。蒋院长接着围绕协同研修的两个原点问题,跟我们做了详尽的分享。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修?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回答意味着协同研修的不同做派。以下面回答为例:
问:你为什么要做研修?
答:为了自己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好!此
语告诉我们,“为了更好”已经蕴含了教与
学还是“存在不好”。
再追问:你觉得你的教学哪些地方还得“不
太好”吗?
蒋院长的一番追问,让我顿有所悟:我明白“为了更好”是以已有的教学为参照的,如果我们对自己哪个环节教得“不太好”都不清楚,那么想让自己的学生“学得更好”就无从实现! 感悟之后是我对协调研修更深层的思考:我们的研修要解决课堂上哪些还“不是太好”的问题?通过协调研修需要改变我们哪些教学行为?总之,没有具体问题研究、问题指向的课堂教学终究是失败的!
蒋院长一语道出:各地模式课的研究,强调的就是锁定问题,一以贯之,追踪研究问题。可当今的优秀老师,大多忌讳谈自己的教学问题,纯为了展示亮点,没有问题思想。这是一种太爱自己“教学羽毛”的表现。可是,没有问题何来研究?没有研究只有展示的课堂谈何成功?虽然亮点展示是必要的,但对老师更有启发的是有问题研究过程和生成研究成果的展示,带有解决自己教学问题的展示才是最好的!一节课如果到了没有问题解决时,就意味着课已经停止了。一节课因问题而真实,因问题而具有研究价值,因问题而使教师具有上升的空间,因问题而带给教师研究的动力!
蒋院长还指出: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说了算。老师的教如果不能生成学生的学,这种教学是毫无意义的。教师要具有“会讲的信心,少讲的智慧”,讲多讲少全决定于你学生的智慧,不该讲时马上闭嘴。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那是一种至高且不能穷尽的境界! 蒋院长还针对教师自身的教学问题指出:解决自身的教学问题,是教师研究和改革教学的原点或起点,是内心成长需求的直接源泉,是教师进步的阶梯。
所有的研训和改革都是由问题引发的,所以教师要有问题研究;如果教师自身教学中遇到了困惑或障碍时,问题就会显现不穷,教研也就不能停止。教师只要有内心成长的需求,就会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教师也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追求,不是“月亮走我也走”,当下风靡什么就去学什么、做什么;也不是领导要我研究什么、改革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我们做教育改革是为了完善自己,为了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而去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教研和改革是教师进步的阶梯。
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要拘泥于以往的经验,经验虽然是宝贵的,但以往的经验是不能应对未知问题的,特别是在变革时代,以往的经验往往会成为自身发展的绊脚石。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过程是经验的不断改造。那么,经验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被改造?经验不灵时就要突破原有的经验,所以研究就是教育源头的追溯,在这条追溯路上,我们不要忘了研修的初心,如果忘了初心,就会舍本逐末,迷失自我,忘了自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蒋院长还指出,好的研修,都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从这个原点去思考,怎样让研修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应抓两个关键点:
1、协同研修指向问题了吗?
2、问题是来自参训老师自身需要研究和解
决的?还是来自学习者、实践者的问题?
问题研究是起点,解决问题是终点。协同研修的备课过程,包括描述与分析、认识与选择、实践与观察、发现与调整。所以,各教研员就是要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发现问题是一种态度、能力、修为。
蒋院长谈及的第二个原点问题。
二、研修为什么需要协同?
蒋院长用一段简短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让每一个参训者获得高于他个人自身的价值。包括认知价值、行动价值、自尊和归宿感的价值。协同研修是群体的,同属一个群体中协同,就是要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专题。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前辈的点拨教诲,将促使我的内心更渴望成长!
师徒同道,忘年可交!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协同研修“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