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得于儒,心定取之释,柔化取乎道,三教太极合…

茶禅

<h3>太极是一个圆。 圆有一个最伟大的能力,融合阴阳。 两个力,作用在圆上面,可以使这个圆转起来。旋转的圆就是太极。这个旋转是浑圆的,各个方向。太极拳,并不是光轻柔就可以,而是要做阴阳转换。 人体的设计就是处处有阴阳…<br></h3> <h3>上有虚灵之神,中有腰脊之功,下有丹田之气,三者合一,内外一体,动作无不适宜…</h3> <h3>太极重命门,气功重丹田。练太极拳要时刻注意发挥命门穴的枢纽作用…</h3> <h3>柔和未必是软弱,沉默未必是畏惧,退去未必是胆怯。这太极人生的沉稳襟怀需慢慢练就…</h3> <h3>对的感觉如人可踏于空中,身形自在,肢体如白云,心意如秋风,心动身自随…<br></h3> <h3>一身备五弓”指的是身躯犹如一把弓,两手为两把弓,两足又为两把弓。五弓合力即为全身的整体劲。五弓以身弓为主,身弓以腰为弓把,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气贯注,中定不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轴心,以两腰肾的抽换来变换身体的虚实。 “身弓”对身法非常重要,腰脊一转周身皆动,体现了腰脊的主宰作用。而命门穴位于身弓的中心位置,有助于身体的动态平衡,起中定作用。<br></h3> <h3>打拳,作弓步时,后脚不可用力向后向下蹬,而是要开胯、扩膝,放松胯根、膝盖和脚踝的关节。这样,后脚才不会僵硬,重量流至脚板、脚指而反弹。反弹力倒头传至脚跟再传至腿、腰……这时脚跟会有上升的感觉,身体才能升沉转动灵活…</h3> <h3>行功走架时,腰腿传递到两手指的意气,要达到气势的边沿。做松肩沉肘时,两手手指的延长线到达空中时,脚底之气则要深入地下。脚底之气下沉入地多深,则手指之意要上升多高。这是太极拳“折叠”法则的体现,也即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h3> <h3>招式,必须体现阴阳,简单地说,就是一定要有拧转…</h3> <h3>人的拇指,食指是阴经,中指和后三指是阳经。中指是阴阳交汇,可以集中全掌的力量。人身处处分阴阳。所以,功夫是最简单的,功夫的招式一定是符合阴阳,大自然的道理的…</h3> <h3>一人,一拳,一阴阳,一世界,任尘世浮华,似眼前起落,松肩,垂肘,中正,平和…<br></h3> <h3>内功修炼方法就是:第一步是“以身变手”,要求练习太极拳时“忘掉手,意想腰上手”;第二步是“以气变手”,要求练太极拳时“忘掉手,丹田气运手”;第三步是“以意变手”,要求练习太极拳时“忘掉手,意念指胯肘,劲源自上手”…</h3> <h3>喜欢太极拳,无可否认的理由,那就是修心与健康…</h3> <h3>拳论讲究立如秤准,腰如轴,进退运行均要以腰抽丝带动,不可直来直去…</h3> <h3>腰转臂旋棉裹铁,心平气正柳成钢…</h3> <h3>暮来写意太极里,秋染兰亭缀霓裳…</h3> <h3>“气沉丹田”是指内气在意念的导引下连续不断地徐徐向下,向丹田处沉降,而不能错误地理解成鼓荡气息去冲压丹田…</h3> <h3>掤劲发力时,心气下沉、足蹬地、转膝、拧裆转腰、转胯、旋脊、转背、旋膀,将掤劲从手臂螺旋发出…</h3> <h3>练好腰,要保持腰松、沉、直竖的形态。练柔劲,要活腰;练沉劲,要塌腰;练发劲,要拧腰并进腰…</h3> <h3>太极真谛:一松一紧一运化,一松一紧一太极,一松一紧力自出,一松一紧自无敌,不松不紧不刚柔,慢松慢紧力浑厚,瞬松瞬紧炸力崩,拳者若明此中理,无师自通功必成…<br></h3> <h3>练拳,讲究的是心境,一种心情,一种景致,一套拳,几个知己…</h3> <h3>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迈步猫行…</h3> <h3>内劲儿即太极劲儿,是神、意、气的化合,不是神、意、气的集中…</h3> <h3>看轻浮华,给人生留一套太极,让生命安然素简…</h3> <h3>太极拳所强调的“松”是“松”掉身上的力,而不是向下松坠体重,是一种周身自然不用力而非有意下坠的状态…</h3> <h3>水不洗水,妙契法身。尘不染尘,返作自己…</h3><h3><br></h3> <h3>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h3> <h3>开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欲开先合,欲合先开…</h3> <h3>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h3> <h3>人的一生,曲折往复,犹如这一套拳,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稳,清境,待到收势那一刻,是生命的滋味,亦是拳的原味…<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