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母亲的博士养成记。

家教感悟 贺登年

<h3> “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全国总冠军――北大才女刘媛媛演讲的《寒门再难出贵子》,至今记忆犹新,听的我几次落泪,她讲的是她们兄妹和她的父母,我想的是我们兄妹和我的父母的。</h3><h3><br></h3><h3> 有人这样说:<b>“一个人一辈子若能把一件事做得极其出色,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b>从我记事起,母亲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复印件,一模一样的重复着一日三餐、不但操劳在厨房和庭院里,而且忙碌在田间和地头上。</h3><h3><br></h3><div><b> 真正是每一个寒门贵子的背后必定有一对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的父母在舍命支撑。</b><br></div><div><b><br></b></div><div> 母亲的善良让人不可思议,母亲的智慧深如大海,母亲的容忍度超乎想象,母亲的育儿经在我眼前一遍一遍的重播,促使我提笔,特辑于此。<br></div> <h3><b>  在《读者》上有这样一句话:“有妈妈陪伴的孩子内心是充实的,不胆怯,人生最重要的几年,我都和妈妈在一起,妈妈看到我的成长,我看到妈妈的努力。”</b></h3><h3><br></h3><h3> 我们看过母亲为了我们上学穿上干净的衣服,深夜在搓衣板上洗衣的身影;我们看过母亲为了我们清晨上学就能带上热腾腾的馍,很晚还在面盆里和面;我们看过母亲为了我们兄妹在冬天到来时都穿上棉衣棉裤,坐在灯下熬夜,朦胧中将手里的针线时而在头发上划过……</h3><h3><b><br></b></h3><h3><b> 我们都看到过母亲的努力,所以小小的心灵就特别懂事、特别努力。</b><br></h3> <h3><b>  母亲不会责怪孩子们因好奇而犯下的错。</b></h3><div><b><br></b></div><div><b> 孩子们总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犯错并不是他们的初衷,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母亲用童心去理解孩子,没有打断他们的想象和创造。</b><br></div><h3><b><br></b></h3><h3>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七岁的大哥带着他的两个弟兄(二哥五岁半,三哥三岁)去附近的河里玩,他们脱了鞋子,挽起裤腿跑进了河里,不知什么时候,二哥到了河边,拿起他们的鞋子,一只一只扔进了河里,看着鞋子在水面上一悠一晃向前漂去,时而被石头挡住打个转、掉个头,又漂走了,越漂越远……直到离开他的视线,看不见了,他再扔一只,再看,就这样,六只鞋子全扔进了河里……大哥到了河边待穿鞋时才发现鞋没了,问其原因,二哥笑着还用手比划着说了;大哥却担心的哭了;三岁的三哥还在一旁“嘲笑”大哥,说了一句:“唉,嘿嘿,还没打呢,就哭了”(这句话被我们重复了千万遍)三岁的他哪里知道,大哥那是心疼母亲,知道母亲又该熬夜做鞋了。当母亲看见三个哥哥光着脚丫子站在门口时,叹了口气,大哥说了事情的经过,母亲只是转身去拿他们之前换下的――旧的快破了的鞋子,再让他们穿上,然后转身进了厨房开始为一家人准备晚饭……炊烟透过夕阳在厨房里慢慢升起,大哥看见站在灶台旁的母亲用胳膊抹着眼泪,那天晚上,母亲又开始坐在灯下、打着哈欠、拉着手里的针线,一下、两下,三下……千针万线的缝了起来。</h3><h3><br></h3><h3> 我们兄妹类似这样因为好奇心犯的错有很多很多,例如:手表为什么会转圈,打开看看;广播里孙敬修爷爷在讲故事,怎么看不见人,打开看看,四驱车无人驾驶为啥能跑,打开看看……也就是这样的一次次好奇和探索,让大哥在七八岁时就可以带着二哥、三哥一起自制溜冰车、弹弓叉子、火药手枪、弓箭等玩具,甚至还造了手推独轮车。</h3><h3><br></h3><h3> 这就是母亲的态度,确保了孩子们能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终成就了一位博士――当年往河里扔鞋的孩子。<br></h3> <h3><b>  母亲不会生气孩子们因玩耍而弄脏、扯破了衣服裤子。</b></h3><h3><b><br></b></h3><h3> 我们兄妹五个上山下河、爬树抓鸟、甚至上房揭瓦母亲都不会阻止。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买布都是定量的,补块补丁都不一定能找上一模一样的布,我的三哥,淘气到用母亲的话说就是:“他身上的伤疤一年四季都没有消失过,旧的没长好,新的又来了。”可想而知他的衣服,母亲是天天晚上补。</h3><h3><br></h3><h3> 六七十年代的孩子们,大家都是一约一帮一起玩,我们兄妹最自豪的就是,到了傍晚各回各家时,所有的孩子们,看见弄脏的衣服、弄破的裤子、或者弄湿的鞋,都提心吊胆不敢回家,保不齐就被家长猛揍一顿。而只有我们兄妹五个是高高兴兴哼着唱着蹦着跳着回到家,跑进厨房,端起饭碗,大口大口的吃起来……这也是其他的孩子们最羡慕我们的地方,都说:“你们的妈,多好啊!”按照母亲的话说就是:“长大了他们就不会去爬树玩土了,自然也就知道干净的。”</h3><h3><br></h3><h3> 母亲深知:<b>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正是在玩耍中,兴趣会得到满足,而兴趣恰恰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观察力的主要因素。</b></h3> <h3><b>  母亲不会因为别人欺负了自己的孩子去讨回公道,而是忍了。</b></h3><h3><br></h3><h3> 母亲看着几个单薄的孩子,只恨菜里油水太少,终于手头上多了几块钱,便使唤八九岁的二哥去买一斤肉,准备给孩子们改善伙食,让美美的吃上一顿,可是当二哥买回了肉,妈拿在手里切在刀下时,却流下了泪,那是一堆肉串子,次的切不出一块有形的肉片来。</h3><h3><br></h3><h3>二哥后来说起他最难忘的事,就是这买肉的事。他说:“当时看见妈一边切肉,一边抹泪,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一刻就想,长大挣钱了给妈买回来一头猪,让妈美美的切,高高兴兴的切。”<br></h3><h3><br></h3><h3> 母亲没有责怪二哥,也没有去找卖肉的论理。就像平时一样,<b>吃了亏、受了气,只是忍着让着,不去计较、不去争辩、不去讨回公道,她相信,老天自有公道。母亲虽然擦去了落在脸上的泪水,但实际那泪水已经跌落在了二哥的心上,激起了一个有志少年的抱负和志向。</b></h3> <h3><b>  母亲没有一次问过我们的考试成绩,只是规定了奖励制度――期中期末考试90分以上奖励5毛、95分以上奖励1块、三好学生再奖励1块,并且把奖状贴在墙上。</b></h3><h3><b><br></b></h3><h3><b> “扬善于公堂,归过于暗室。”这就是母亲的教育理念。</b></h3><h3><b><br></b></h3><h3> 按照母亲的话说:“考好了,自然就会高兴的领奖金,不领,自然就知道没有考好,不必追问,我只能鼓励,让他们越来越好。”母亲对待我们的态度,恰恰让我们很努力,每次考试后我们五个都能领到奖金,二哥领的最多,于是我就盼着考试,甚至希望天天考试,那样就可以每天领到奖金,二哥的奖金自然是买了书,而我的奖金全部献给了小卖部。奖状每年都是取下旧的贴上新的,那一墙的奖状就是我们颁发给母亲的精神鼓励奖。母亲这样说:“那些日子里,只要看看这一墙的三好学生,我就有了精神。”<b>正如雨果的经典名句:“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b></h3><div><br></div> 从小到大,母亲对待我们真诚、和颜悦色,没有大声吼过我们,更没有骂过我们一句,母亲的言行让我们更加尊重母亲。<div><div><br></div><div><b> 因为母亲的信任,所以我们都很诚实,因为母亲的温柔,所以哪怕我们干了坏事也敢告诉她,没必要编造谎言来掩饰错误,所以我们从不说谎。</b></div><div><br></div><div> 我一直记得哥哥们说过的一件事,暑假他们三个和邻居的一帮孩子们一起去了后山――沈家岭,他们经过两三个小时爬上了山,又累又饿,那里有洋芋地,孩子们就想烤洋芋,于是偷偷钻到人家地里拔洋芋,拔了好多的秧子,也没发现几个洋芋,正在这时,主人追来了,老远就破口大骂,甚至放狗去追,他们一帮撒腿就跑,大哥更是拉着他的两弟兄,使劲的跑,心想,可不能落到别人后面,最后的一定会被狗咬了,那狗一直在追,他们翻过了两个山沟,四五岁的三哥哭着跑不动了,可哪里能停啊,还好,那狗追不动了,哥哥们安全跑回了家,母亲看见三个累瘫的魂不守舍的孩子有些奇怪,大哥说了事情原委,母亲说“你们不懂嘛,洋芋要从秧子底下用手掏着挖,不能像拔萝卜一样的拔,唉……你们这些瓜娃子(兰州方言,意思就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把人家的洋芋给祸害了。”哥哥们明白了,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再也不敢去干这种事情。</div><div><br></div><div> 母亲知道,他们没有见过挖洋芋的,是他们的无知犯了错,已经被那人追的丢了魂,为之付出了代价,相信他们再也不敢去了,所以母亲没有惩罚那次的错误,倒是有些心疼和后怕,想想一帮几岁的孩子在那没有路的荒山上是怎样逃过了狗的追赶,所受到的惊吓和恐慌足矣让人落泪,其实他们的初衷就如同丰收的麦田里飞来了几只啄食的麻雀,没想着偷或者祸害,只想吃个嘴头。<div><div><div><br></div><div> 这就是:<b>你如果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外面闯了祸,会有人替你教育,而且手段更毒辣,会让你感到心疼</b>。</div></div></div></div></div> <h3><b>  母亲没有时间抱着我们,只能把我们放下,人都是逼出来的,是世间的很多无奈造就的。</b></h3><h3><br></h3><h3> 我们兄妹没有得到爷爷奶奶的宠爱,(奶奶解放前去世,爷爷“文革”时期被冤入狱,而我们兄妹五个恰好就出生在这一特殊时期)忙碌的母亲每天除了按时喂奶换尿布之外根本顾不上抱着我们,所以我们乖乖的睡着,睡得脑勺平平的,睡出了我们西北人最讲究的“平头大脸”。</h3><h3><br></h3><h3>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被母亲“绑在炕上”的经历,我们的襁褓时期不是在母亲的怀里,而是在温暖的炕上,我们的“三翻六坐九爬步”都是自己的天性独立完成的,<b>“没有伞的孩子学会了奔跑。”那我们就是没人宠的孩子学会了坚强</b>,我们兄妹都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从小自立自强。</h3> <h3>  大哥在朋友圈这样写到“照片上黑色的棉马夹是我2012年4月份上西宁工作前我母亲为我赶制的,那年母亲65岁,眼早已发花,做针线要戴老花镜,我不知道母亲做了几天,我只知道穿到身上暖暖的,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真正含义,母亲说:西宁早晚凉,你早晚穿上它,小心着凉。我就带着这件看起来很土气的马夹出发了。五年了,这件棉马夹我一直珍藏着,这是我这一生能穿上的最后一件母亲亲手做的衣服了,因为母亲已沒有能力再为儿女们做针线了,这件棉马夹对我来讲是珍藏版的。”</h3> <h3>  就是这件马夹,陪着大哥走进了全国物业管理师的考场顺利答卷;就是这件马甲,陪着大哥站在学校的讲台和公司的会议室给大家培训园林绿化的知识,就是这件马甲,陪着大哥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b>一件普通的马甲,却包含了天下母亲对儿女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福。</b><br></h3><h3> (这就是大哥所拍的母亲亲手缝制的马夹)</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  “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定人后受罪”</b>现在他们是博士的父母、教授的父母,可有谁知道他们曾经是多么的不易。</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撒贝宁在一期节目中,对着一位把自己肾脏捐给儿子的母亲时说:</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有一种这样解释的母爱:只要你要,只要我有,我都会给你!”</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就是母亲。</span></h3><div><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r></span></div><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 泰戈尔曾说过:“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b>母亲的人生恰当的诠释了这句话的意思。</span></h3> <h3>  养儿方知父母恩,到了不惑之年的我们,为人父母十多年,才慢慢懂得了父母的心,才理解了那份如陈酿老酒一样沁人心脾的爱,那是父母耗用毕生精力花费全部心血精心酿造的。</h3><div><br></div><div><b> 母亲的言传身教,教育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又用同样的教育理念教育着我们的下一代。我愿意传承和发扬母亲的优良传统,书写母亲的精彩人生,分享母亲的育儿真经,为营造更多的幸福家庭和创建美好的和谐社会而努力。</b></div><div><b><br></b></div><div>说明:</div><div>文中所用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的制作人。</div> <h3>作者简介 </h3><div>姓名:贺登年,女,生于1976年6月,甘肃省兰州市人,中共党员,汉族,出生在一个传承孔孟遗风,有着书香气的家庭。2006年曾作为兰州市民代表就学习“八荣八耻”向全市人民发起倡议,宣传传统文化进社区。于2016年7月创建“家教感悟――贺登年”美篇专栏,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部分文章被美篇平台加为“精华”在“热点”推出,成为美篇写作达人,代表作为《抓紧时间爱父母》、《我们这一辈》、《献给婆婆的诗集》、《美篇家书――感谢有你陪伴的日子》等,文章陆续发表在微信公众平台和新闻头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