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的学与教遇见全脑” –––走进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黄亚香

<h3>  11月6日上午9:00,我们海南“国培计划培训班”的50多名学员们跟随杨州大学文学院的龚教授和班主任,从杨州赶来南京。当我们来到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时已是下午1:00。大家不顾旅途的疲劳,一下车便随着学校的老师参观起校园来。</h3><h3> 这是一所优质的学校,也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创办于2015年,共有7座教学楼。如果没有学校老师的带领,你定会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方,难道这不是一家五星级的酒店?</h3> <h3>  学校的环境,学校的人文关怀,无不让参观的海南老师,哲哲赞叹,无比羡慕!</h3><h3> 这是舒适而又整洁的教师餐厅。</h3> <h3>这是宽阔而又任凭学生自由玩耍的操场。</h3> <h3>这是温馨而又富有人文关怀的母婴室。</h3> <h3>这是宽敞而又让人向往的教师阅览室(目前尚未使用)</h3> <h3> 文小的校长是南京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王红梅。这是一所一流的学校,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校长,将来打造的定会是一流的老师,一流的学生。</h3> <h3>  今天最想说的是文小的课堂。她们的课堂已悄悄发生了改变,她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已经迈开了一大步。下面就以下午听的两节阅读课与大家分享她们的精彩。</h3> <h3> 这就是两节课内阅读课,一节是二年级的《美丽的丹顶鹤》和《我叫黑脸琵鹭》比较阅读;另一节是四年级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比较阅读。</h3> <h3> 接下来我们先看看二年级的比较阅读吧。老师上课伊始,先从破题入手,让学生比较题目,观察有什么不同,从而了解描写动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介绍为主的,另一种是以自述为主的。</h3><h3> 然后,老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找一找,填一填,说一说,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h3><h3><br></h3> <h3>  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找一找它们的样子和生活习性的语句,然后才引导学生归纳,两篇文章都是写动物的样子和生活的。可一篇是用介绍的方式表达的,另一篇是用自述的方式来表达的。让学生习得写动物的文章,不仅可以用介绍的方式,也可以用自述的方式。</h3> <h3>  接着,通过抓细节品读描写丹顶鹤外形的语句和描写黑脸琵鹭外形的语句,抓重点句、抓关键词细细品读用词的准确性,再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点。</h3> <h3>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写作的观察顺序。</h3> <h3>  接下来进行第二环节的探究合作,聚焦重点段的学习,说说自己喜欢的语句及理由。</h3> <h3>  学习了美丽丹顶鹤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后,接下来教师又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文章又是怎么写黑脸琵鹭的样子和生活的?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对两种动物的描写在表达上的不同。</h3><h3><br></h3> <h3>  最后让学生思考:说一说“介绍动物”和“动物自述”的文章能不能互换?怎样互换?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就两种表现手法进行了有效的训练。</h3><h3> 下课之前,还有一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环节,就是老师让学生冥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全体同学先静想1分钟,然后师生合作完成课堂的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h3><h3><br></h3> <h3>  这是第二节比较阅读课,由王红梅特级教师亲自给我们示范。可见她对本次活动的重视程度。王老师示范的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h3> <h3>  王老师让学生思考:如果就看题目,这两篇文章都是写什么的?从破题开始,让学生质疑。</h3> <h3>  上课开始,王老师先指导学生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让学生根据预习单完成课文主要写了什么?</h3> <h3> 紧接着王老师让学生相互交流主问题:文中哪部分都有直接描写爱因斯坦的语句,找一找,交流交流。</h3> <h3>  王老师根据学生朗读爱因斯坦的语句,边在黑板上画起了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人家的形象。</h3> <h3> 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如:“看清每一个字,如果你能读好他说的话,你就能读得最好。”“如果你能做个动作会更好,这个时候,你如果有动作读起来就不一样了。”“把自己想象成爱因斯坦,你肯定会读好的。……”</h3><div> 指导朗读后,王老师问:“现在你读到的爱因斯坦跟刚才一样吗?如果用关联词语你会说吗?” “从……看出……”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把关键词都写在黑板上。最后王老师根据学生的板书来归纳小结: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这种写法叫做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div> <h3>接着又进入另一篇文章的学习。同样的方法,王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樟树的段落,让学生思考:这两段都是写樟树的,文章真的是写樟树的?</h3> <h3>  然后老师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从材料中读出“一身正气”“绝不妥协”“不屈不挠……”的宋庆龄,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一一板书在黑板上。</h3><h3> 紧接着让学生结合板书,用关联词语把樟树和宋庆龄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之所以……是因为……)。</h3><h3> 最后,帮助引导学生归纳出:这种没有直接描写宋庆龄的叫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h3><h3><br></h3> <h3>下课之前,王老师也和第一节课一样让学习静想一分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h3> <h3>  文小的课堂,强调的是一课一得。老师从破题––通读课文––思维导图理清脉络––回顾升华,上得清清楚楚,让听课的老师也听得明明白白。</h3><h3> 这样的课堂已经打破了我们原有课堂的固有模式;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才真正体现了语文的课程意识,语用意识,更能体现了语文的教学价值。</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