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10月16――24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访名校“浸入式”培训项目学习。17日早晨,市局领导、旬阳县局领导及一中领导参加开班仪式。</h3> <h3>开班仪式结束后会体成员合影留念。</h3> <h3>句阳一中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每一个标志牌,每一处文化墙都彰显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置身于此,让人感觉空气中都弥散着书香,触摸到的一棵草,一朵花,一片叶子仿佛都浸染着文化气息。</h3> <h3>下课体息期间,我们平利的学员也在此地留下倩影!</h3> <h3>一中向长峰校长激情澎湃,为我们做“一中教育一中人”的报告。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向校长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教育教学事例,娓娓道来。</h3> <h3>10月18日上午我们语文组的成员听了李万贤、杨才根、潘瑞技三位老师的课。这三节课各有特色,他们用真诚、真知、真情打造了高效课堂。</h3> <h3>如果说一堂好课就像一篇散文,那么李万贤老师教学的《背影》这堂课就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对文本的解读由“朱自清说我写《背影》,就是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开始,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难忘背影的段落。接着精心设置四读:一读明了问题,思考背影发生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二读圈画品析词语,说出感受,读出情感;三读比较辨析,体会情感;四读借助外力,播放视频,示范怎样用声音传情。然后是续读,共同谱写父爱之歌,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父爱。在此基础上,聚焦文本结尾,再次插播视频,并补充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文所抒发的情感,也把听课的师生带入了具体的情境,把情感渲染到了极致。最后,用根据《背影》改编的一首歌曲结课。</h3><h3>李老师这节课的构思很独特,选准了切入点,紧扣文本重点。所有环节的设置都围绕父子情深这一中心,就像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再加上李老师富有魅力,富有情感的语言,让这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h3> <h3>杨才根老师的课堂更像一篇透彻的说理散文。他教学《故乡》一文,向我们诠释了怎样抓住个性语言,走进人物心灵。课堂思路清晰,娓娓道来。文本解读设计了三个环节:1、与杨二嫂对话;2、与中年闰土对话;3、与“我”对话。每次都是先出示对话内客,让学生悟读后再提出问题,结合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入理解,从而走进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并回答出前面的问题。教学的环节环环相扣,问题的设置也是层层深入。这多像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折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明了,重点突出。课堂的生成精彩纷呈,水到渠成。 </h3><h3>杨老师的课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更在读中学会了用语言,这应该算是真语文吧!</h3> <h3>潘瑞技老师的作文课,为我今后的作文指导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出示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解决了学生审题不清的问题。2.生活链接,列举学生熟知的人和事,打开学生思维,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3.温故知新,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回顾分折写法,引导学生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4.范文引导,教师读下水作文,所写人、事学生都很熟悉,不仅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而且也用自已的行动影响着学生。 </h3><h3>言传不如身教,潘老师用自已的行动向学出诠释了“文字是档案,写作见成长”的理念,也用自已的文字诠释了“写法就是活法”的见解。</h3> <h3>一样的季节,不一样的收获。这个秋天,邂逅了中华太极城,邂逅了一中务实进取的教育者,我心飞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