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逝世十二周年祭

张斌

<h1><font>  三月十八日,是先父逝世十二周年的纪念日。岁月流逝,可是并不能褪却脑海中父亲那慈祥的面容。</font></h1> <h3><font>  1919年秋,父亲出生在豫西内乡县夏馆镇别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爷爷张杰卿年轻时不甘贫苦的生活,凭借聪明和胆识,离乡外出闯荡,在当时的京汉铁路上做了几年的铁路警察。</font></h3><h3><font> 回乡后,虽不财富,但见多识广,秉持公正,不久成了小镇上的受人尊敬乡绅。但凡镇中邻里红白嫁娶,借贷立帖,都尊请爷爷前往做个中人。</font></h3> <h3><font>  奶奶刘氏,是夏馆镇北庄大户人家的闺女,因仰慕爷爷的人品,下嫁给了爷爷。奶奶嫁入寒门后,一生勤俭持家,为人善良,给张家添了三男一女,颇得族人的好名。</font></h3> <h3><font>  家里只有几亩薄田,要养育三子一女,日子过的很是紧巴,幸好乡里乡亲遇到个红白喜事,都来请爷爷主持操办,能收取些微薄酬金贴补家用。<br /> 为了振兴家业,爷爷东拼西凑,省吃俭用,硬是把聪慧的小儿子--父亲培养到初中毕业,指望父亲学成后能为官为商,光宗耀祖。<br /> 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大地。父亲因在校品学兼优,在同学中颇有影响力,受到豫西共产党人士的指引,决心投笔从戎,投身抗日救亡的前线。</font></h3> <h3><font>  这是参加以讲学名义开展的进步青年培训班毕业时合影照,中排右首第一人是年轻的父亲。</font></h3> <h3><font>  1938年秋,父亲与同龄的奶奶的堂弟刘刚,在深明大义的爷爷支持下,毅然历尽千辛万苦,跋涉近千公里,辗转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经短暂培训后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学员,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大期间,历任支委、班长。从此,父亲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一起,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潮流之中。<br /> 为了不连累家人和对苏维埃的崇敬,父亲改名为苏枫。</font></h3> <h3><font>  1941年,父亲跟随八路军挺进到山西抗日前线,历任山西太行山抗日总校政治干事、副指导员,山西省黎城县青年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大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新一旅八连政治指导员。在与日寇的胡关战役中英勇杀敌,身负重伤。伤愈后,又历任山西省陵高县武委会主任,中共河南省武涉县委委员、武委会主任,带领地方武装继续与日寇战斗周旋。</font></h3> <h3><font>  抗战胜利后,在解放战争中,</font>父亲随刘邓大军彭雪枫部,于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牵制国民党军队,为配合解放军大军渡江解放全中国,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h3> <h3><font>  解放后,父亲历任中共安徽省岳西县委副书记,怀宁县委副书记,枞阳县委书记。</font></h3> <h3><font>  1948年,父亲和母亲在革命工作中相识相爱。</font></h3> <h3><font>  这是父亲在恋爱中送给母亲的第一张照片,照片中的父亲英俊帅气,至今母亲仍珍藏着这张照片。</font></h3> <h3><font>  1949年秋,父亲母亲结婚。1950年父亲怀抱尚未满一岁的我。</font></h3> <h3><font>  1952年,父亲(后排左起第一人)被调任中共安徽省监察委员会秘书长。</font></h3> <h3><font>  1954年,父亲(左起第一人)毅然决定放弃在省政府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入工业企业,投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线,经批准派任齐齐哈尔市北满特殊钢厂党委副书记。<br /> 这是工厂领导班子和苏联援建专家的合影。</font></h3> <h3><font>  1958至1982年,父亲又投身到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中。先后历任西安冶金学院、西安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二十多年来,他在高等教育战线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font></h3> <h3><font>  父母怀抱满月时的我</font></h3> <h3><font>  1954年,我和大妹大弟随同父母在北满特钢。</font></h3> <h3><font>  1955年在富拉尔基家中</font></h3> <h3><font>  1959年春节在西安冶金学院</font></h3> <h3><font>  1963年在西安冶金学院</font></h3> <h3><font>  1973年全家在西安合影</font></h3> <h3><font>  2003年春节父母合影</font></h3> <h3><font>  2005年9月,父亲胸佩抗战胜利纪念勋章在病房中留影。</font></h3> <h3><font>  2005年春节除夕,全体家人在徐州的共度良宵。这是父亲与我们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次除夕夜。<br /> 2006年3月18日17时9分,父亲在病榻上安详的永远离开了我们。</font></h3> <h3><font>  父亲生前说:我年轻时离家革命,未能亲自侍奉双亲大人,我死后就葬在父母脚下,永远陪伴着爹娘。遵照父亲的遗愿,2006年清明节前,我们家人护送父亲骨灰到了他的故乡,安葬在他父母的身旁。</font></h3> <h3><font>  父亲安葬的祖坟,青山常绿,碧水环绕,墓地被桃园簇拥。</font></h3> <h3>父亲离休后和母亲在楼前的石头碴子地里,共同开拓出了一片园子,栽种了竹子、果树、蔷薇……。如今,鲜花在这片小小的园子里盛开着,和母亲的身影一同守着对父亲的无限情怀。</h3> <h3>孩子们都谨记父亲的遗嘱,孝敬母亲,每年都带母亲四海旅游。</h3> <h3>如今祖孙四代围绕着母亲,享受天伦之乐。</h3> <h3>母亲和她的五个子女</h3> <h3>母亲和她的第三代金花们</h3> <h3>母亲和她的重孙辈们</h3> <h3><font>  愿父亲在天国安息!您慈祥的面容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印记中,您曾经的谆谆教导永远牢记在儿孙们的心头:一辈子做一个诚实的人!</font></h3><h3><h3><font> 我们要孝敬母亲,兄妹团结,以慰藉父亲在天之灵。</font></h3><font><br /><br /><br /><br /> 您的大儿子: 离里(张斌)<br /> <br /> 2018年3月17日凌晨再祭文</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