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怎样搞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h3><div>考试是检验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的重要手段,为确保考试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定要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议,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有句话说得好:“发现问题是水平问题,解决问题是能力问题”,为确保会议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div><div>(1)领导一定要特别重视,亲自参与,认真督促,严格要求;</div><div>(2)会议一定要以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决不能搞花架子;</div><div>(3)一定要设计好质量分析会议的程序,制定好经验总结的措施与方法;</div><div>(4)最后要形成有实用价值的文本材料,制定出整改的措施,要提出以后工作的目标与打算。</div><div>一、工作程序</div><div>1.前期工作:</div><div>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教务处或级部统计优秀率、完成率、吻合率、升降幅度;教师统计学生在本学科的出错类型,查找出错原因。</div><div>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情、学情。</div><div>教师座谈:选成绩优秀和成绩差的教师,对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逐项落实。</div><div>教师常规检查:检查学案质量,是否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是为学案服务的);平时学生成绩记录情况。</div><div>试卷讲评示范课:研讨怎样的讲评方式是最高效的。</div><div>学生规范试卷展览:让学生做出规范的满分卷。</div><div>2.中期工作:</div><div>(1)预备会议:班作业组分析会;学科组分析会;级部分析会;向学校领导班子汇报(级部、教研处、教务处参加)。</div><div>若是高三成绩分析会,就邀请上一届高三领导及高三教师介绍备考经验(适用于循环制,若大部分教师还是原高三教师,则无此必要)。</div><div>(2)总结会议:</div><div>全体教师会议:教务处公布考试成绩(具体到学科、班级);各备课组成绩分析;各层次班级成绩分析;级部管理分析;领导讲话(讲成绩、讲经验;讲问题、讲整改;提要求、提希望)。</div><div>全体师生会议:教务处公布考试成绩;优秀班主任发言(谈经验,表决心);优秀备课组长发言(谈经验,表决心);优秀学生发言(谈经验,表决心);教研室人员发言(推荐科学的学习方法);表彰优秀班主任、优秀备课组长、优秀学生(包括进步幅度大的学生);领导讲话(讲成绩、讲经验;提要求、提希望)。</div><div>主题班会:优秀学生发言(谈学习方法);进步幅度大的学生发言(谈体会);班干部发言(谈班风);班主任总结(成绩分析,班风建设,学习习惯养成,奋斗目标)。</div><div>3.后续工作:</div><div>学生家长会:学校向学生家长汇报阶段性成绩;提出下一阶段学校工作目标;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指导他们知道如何才能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div><div>备课组长(或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持续进行说课、听课、评课、改课活动,尤其是抓好改课环节,落实是关键。</div><div>名师论坛:优秀教师介绍有效的教学方法,优秀班主任介绍成功的管理经验。</div><div>优秀学生论坛:学习经验与方法的交流,考试策略及技巧交流;若是遇到假期,还可邀请考入名校的优秀学子回母校作报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div><div>二、教学质量分析的要求:</div><div>1.认识到位,领导重视,是开好质量分析会议的保证。</div><div>一是按照程序,自下而上,展开分析。阶段性推进应从任课教师、班教育组、备课组、年级级部、学校各个层面展开质量分析,通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和总结,形成科学、理性、充实的分析材料。</div><div>二是学校领导、教研人员深入学科组,与任课教师直接谋面,共同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对应策略,既解决前一段工作存在的问题,又要指明今后的工作方向,并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div><div>三是实行大教研制度。全校定期召开年级(尤其是高三)所有学科大教研会议,校内不同学科之间也开展相互听课的活动,通过交流,相互从其它学科学习经验,走出组内相对封闭的小圈子,相互借鉴优点,相互认识改正不足,共同促进高三的备考工作。</div><div>2.分析材料要规范到位,认识深刻,可操作性强。</div><div>一是材料规范。从面上看,不管是年级组的材料,还是教研组的材料,都要有数据有分析,有问题查找,有对策办法。</div><div>二是认识深刻。分析材料是分析活动有无的外在体现,材料内容则是分析活动质量高低的直接反映。分析材料必须能理性地总结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级部管理、教研指导中的成败得失,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挫折面前看到希望。</div><div>三是可操作性强。分析角度全面、问题把握准确是前提,对于每次大型的考试(期中、期末,高三的一模、二模),都要做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整改措施得力是关键:即各阶段抓实“六个环节”: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训练检测、讲评反思(教师反思)、反馈矫正。计划与措施的落实是保证,要落实“十项制度”: 集体备课制度、质量分析制度、跟踪管理制度、尖子生边缘生承包制度,单元过关和月考制度、常规落实周检查月通报制度、错题综合题档案制度、工作项目责任制度、督查落实制度、责任追究制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