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花鸟字和他的埙刻艺术

条梅先生

<div>这是我父亲王文正,鹤发长髯,仙风道骨,标准的美男子,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依然声如洪钟,身体健朗。</div><div>父亲一生不容易,生在旧中国,历经新中国发展的几个最困难时期,文革里曾受到过迫害。父亲兄妹六人,他排行老三。爷爷去的早,大伯辛苦劳作供父亲他们上学,父亲学习非常好,可惜初一只上了半学期,实在是家贫而辍学。</div><div>父亲能书能画,会做家具会油漆会修自行车,家里农具从不借别人的,甚至用钉子就可以砸出一个耳勺。村里谁家过红白事总少不了父亲,每到腊月底父亲就在院子摆上桌子,为乡党写春联,现在我每年也为群众义写春联,并慢慢培养我的儿子。小时觉得父亲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就是现在我成为人父了,依旧认为我的父亲是个能人。</div><div>父亲会写龙凤书,俗称花鸟字,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家里办过一个学习班,教人写花鸟字和油漆画画。为了生计,自己制作了一个可折叠的漂亮的桐木箱子,上面刷黑色油漆精心绘制图案,里面装着颜料和画笔,四处赶集写字挣钱。画笔很特别,是找到合适的柳枝,截成大小不一的小方条,放在锅里蒸,蒸还要把握时间,出锅后把一头用榔头砸,使之有韧性可吸颜料,这个力度不好掌控,往往几十个里面才成功一个。简易的画笔在纸上用花鸟虫鱼兽,组成一个个远看是字近看是画的作品。简易的画笔养活一家人。父亲先后在楼观台、骊山、兵马俑等地,为中外几万游客留下特殊的花鸟字纪念品。早些年父亲在骊山东花园后门外卖字,游客要的最多的是“骊山留念”四字,骊字如骏马,上有黄鹂鸣翠柳;山就是骊山,最高处是周幽王戏诸侯的烽火台,旁边两峰一是老母殿,一是老君殿,山中还有晚照亭,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甚至还有石瓮沟遇仙桥,山下有华清池流出的温泉水;留字上面一个临潼特产鲜红的大石榴;念字如凤凰戏牡丹。父亲潇洒的写着漂亮的花鸟字,一边风趣的解说,总是吸引一圈观光的游客购买。我的许多朋友同学都有我父亲的花鸟字,也有许多外地人慕名来拜师,这种花鸟字可能很多人后来见过,但多是父亲流派的后学的后学了。</div><div>花鸟字的市场不好了,那就转行刻埙,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埙是半坡氏族先民的乐器,目前的埙呈黑色,父亲就用刻刀在埙上作画摆摊零卖,因为刻工精细图案精美,销路很好,现在批发给纪念品摊主,经常物流销往外地,兵马俑市场许多埙都是出自父亲的手。父亲是那种精益求精的人,他做什么总是做到完美。每次去探望父亲,他总是在刻埙,满地都是埙,父亲卸下花镜,拍拍身上的灰,简单洗手招呼坐下说话,问这问那,嫌我开车费油路上不安全呀,工作忙不忙呀,身为公家人要以公事为主,对人要和善,你是危险职业注意安全,不要浪费,一定要节俭,教育好孩子……父亲的手很粗糙,粗糙的纹理又沾满埙的黑,我已年近四十,在他看来我仍是孩子。哥哥已经有了孙子,父亲还是爱操心我哥的事,我说你的儿子都当爷了,你就少操些心,每次父亲都说你们就是长到一百岁都是我的娃,咋能不操心!当然,我们永远都是父亲的孩子。他用双手养大了我们几个子女,父亲常给我说,一生欣慰的就是你们兄妹三人和睦,没有一个残次品!父亲是个节俭的人,甚至节俭的有些吝啬,他总说现在的生活已经很知足了,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节俭的父亲已经不仅仅是把刻埙当成生意,而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埙是找人按规格样式专门烧制的,底部有父亲的名款。埙是陶器,刻刀速度力道把握不好就会废掉,刻前父亲会将埙成批在湿度恰当的锯木屑了“腌”几天,刻好图案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一个埙刻完挣不了几个钱。对于父亲来说,埙是画纸,刻刀是画笔,这已然是种享受,这已经是艺术了,看着一个个普通的陶埙在他粗糙的手里成为一件件艺术品,这种愉悦享受的心理,作为喜欢书法的我,是很容易能感受到的。儿子拿起一只埙怎么也吹不响,就央求爷爷,父亲拿起手边的埙,随口来一段悠扬的古韵,雪白的长髯和漆黑的陶埙形成鲜明对比。</div><div>父亲有时会穿唐装配圆口布鞋,加上他的气质,使父亲更像个老艺术家老学者,以前在兵马俑市场摆摊时,常有游客和父亲拍照合影,甚至有画家上门为父亲画像,摄影师给父亲拍肖像。常有人说父亲是文化人老艺人,父亲总是笑着给我说,你知道的,你爸其实是个没文化的农民。这个没文化的农民,一生虽因生计而从事文化相关小生意,但文化已经沁入到了他的骨子里灵魂里,此时的文化与文化程度没有丝毫关系。<br></div><div>父亲生日快临近,祝父亲身体健康!</div><div>2017年11月10,青龙。</div><div><br></div> <h3>(一)父亲的花鸟字<br></h3><h3><br></h3><h3>上:杨玉环</h3><h3>下:骊山留念</h3> <h3>上:鹏程万里</h3><h3>下:学海无涯</h3> <h3>上:秦始皇</h3><h3>下:“史密斯”</h3> <h3>(二)父亲的埙刻艺术</h3> <h3>彩埙:牡丹、荷花</h3> <h3>彩埙:菊花、梅花</h3> <h3>牛头埙:中国龙</h3> <h3>牛头埙:牡丹</h3> <h3>脸谱埙</h3> <h3>普通埙:龙、凤</h3> <h3>普通埙:雄鸡、老虎</h3> <h3>普通埙:牡丹、荷花</h3> <h3>普通埙:梅、兰</h3> <h3>瑞兽埙:朱雀、青龙</h3> <h3>瑞兽埙:玄武、白虎</h3> <h3>长型埙:竹、梅</h3> <h3>长型埙:中国龙、人面鱼</h3> <h3>长型埙荷花牡丹</h3> <h3><font color="#010101">两年前在父亲生日前写的。这是我父亲,一个民间艺人,初一没上完,却一辈子在吃文化饭。能写文章,硬笔字很漂亮,毛笔字能卖春联,会做家具会油漆会画画,办过花鸟字培训班,写了一辈子花鸟字,目前大家见到的花鸟字多有父亲这一流派的影子,很多朋友有我送的父亲的花鸟字。现在花鸟字不写了,刻埙,就是在埙上用刻刀作画,什么是埙?半坡遗址出土的一种陶质先民乐器,父亲可以简单的演奏。父亲现在又刻皮影。与文化沾边的小生意他都尝试,能简单的说多国语言,当然只是做生意用的最简单的词语,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父亲以前在骊山,现在在兵马俑市场,谁若去旅游的话对照图片或问大胡子老王,一定很容易找到他,报我的名号父亲一定会高兴的送你小礼品。父亲花白头发留着长髯,穿着唐装圆口布鞋,道骨仙风美男子!别人说他是文化人,他常说他是个没文化的农民,父亲虽然多年不种地,但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真农民,因为他吃饭总是把碗舔的很干净,他从不浪费,就是我现在依然保持着吃完面,再舀一勺面汤把碗涮干净喝下去的习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甚至食堂的灶夫都会给我留一勺面汤。就是这个没文化的文化人,用他的手干着小文化的小生意,让他的几个子女衣食无忧,让我们上完学。他老了,脸上有老人斑了,好的是父亲一直身体硬朗,但是毕竟快七十岁的人了,后天周日农历十月十八父亲生日,下午打电话,因为诸多原因,父亲说他今年不想过生日,也不让我们子女去,说到了明年七十大寿再好好过,原因我知道,遵命,晚上思绪乱,翻出以前给父亲拍的相片,写了这一大段不知所云的文字,心里提前祝父亲生日快乐身体健康!2015年11月27日,青龙。</font></h3> <h3>父亲在刻埙</h3> 喜欢我父亲埙刻艺术的可以联系,<div>王文正13991174461,13572087413。</div><div>特殊埙型提前预定,因为需求相对少,定制也就少,而且烧制一窑陶埙也是需要时间的。</div><div>量大者物流,先付款后发货。量少可以联系我,因为父亲不太会快递,他就在兵马俑博物馆跟前,我可以隔段时间去父亲那里取,离我近者来取,远者请付快递费。手工精制,价格固定,谢绝还价,不喜勿扰。晚上八点后请勿给我父亲打电话,年龄大难入睡不要打扰。</div><div>当然也欢迎大家转发宣传我父亲!<br><div><br></div></div> <h3>王青龙,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古都书画艺术院理事,西安抱朴书社成员…<br></h3> <h3>我儿子也开始上阵了,这下,祖孙三代齐全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