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首部华语极地探险《七十七天》在全国各大影院公映,该片取材于杨柳松徒步横穿羌塘无人区和高位截瘫女摄影蓝天的真实经历。</h3><h3><br /></h3> <h3> 这部影片的每一帧都像是一幅美妙的画面,你目不暇接又品的津津有味。</h3> <h3>羌塘藏语:北方的空地。<br /></h3><h3>羌塘无人区,人迹罕至,野生动物出没;也许没有水、没有食物,生命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的境地,那里,充满了恐惧,甚至充斥着死亡的气息.......</h3> <h3> 一部真正意义上会带给观众心灵震撼的影片是必须要做到真实和纯粹的。这部影片我觉得他的高度就在于看完这部影片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完全忽略了男女主人公的名字。</h3> <h3><br /></h3><h3>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已经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罗曼.罗兰</h3><h3> </h3> <h3> 看完电影,最震撼到我心灵的一句台词的:"我多久没有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庸庸俗世,繁忙机械,我们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为了很多事情在忙碌,唯独丢失了自我。</h3> <h3> 可能在你看完这部影片后你都会完全不记得男女主人公的姓名,但这似乎都不重要,也不影响这部电影带给你的心灵震撼。因为这两个人就真正意义上的心灵伴侣与生命伴侣。男主人公两次濒临死亡边缘,是回忆起两人短暂的美好重燃起他生的欲望。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确会给观众一种感觉说"这样的一种情感,这样的一种感受"是美好的,是无暇的。</h3> <h3> 我们也充满了担心、害怕、胆怯和恐惧;这些信念深埋在你我的"无人区",阻碍我们成为我们自己我们的潜意识也有点像无人区,它就在那里,我们对它却心生畏惧;我们想知道是什么束缚了自己,却不知如何探究,怎样穿越......</h3><h3><br /></h3> <h3> 穿越无人区,穿越恐惧和死亡;探究潜意识,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自由的自己。<br /></h3> <h3> 行走荒原,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巧,它远比人世间的游历轻松。那些笑对生活困顿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行走荒原,也不会使人有多么高尚,它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如果爱,就去,不知不觉转到另一条路上,只说明还不够爱。</h3> <h3> 不要轻易给自己冠冕堂皇的借口,滑动的人生并不会有更丰富的体验,那只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在不断反悔与更替的价值观中游弋。你可能属于每一个经历过的时代,但没一个是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h3> <h3>户外人看了七十七天,感触很深,去过西藏的人深有同感,有过探险经历的人才明白他的内涵和生命的意义……</h3> <h3>经历过生与死一线之间的考验,尝受过那种天地间唯有你一个人类的极致孤独,其他的皆会淡然处之……</h3> <h3> 离开城市,远离人群,最美的风景往往在人迹罕至之处,遗世而独立。</h3> <h3> 至于说最后七十七天杨到底有没有横穿姜塘也已经不重要了,影片后半部分的剧情是不是虚构了也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部影片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电影的尊重,一定是未来值得所有电影人去学习的地方。 </h3> <h3>七十七天,</h3><h3>致户外曾经走在路上回来的和没回来的,</h3><h3>还在路上前行的……</h3><h3>为了达到自我认知,</h3><h3>充盈理想,希望和自由的人们……</h3> <h3> 荒原在哪里?它可以是一片广袤的无人区,也可以是小区里夜深人静的花园,甚至是野草滋长的内心。荒原真正的含义,是一片心灵自由放逐之地。那里有久违星空,只随意地仰望一眼,就知自己的位置,既没想那些形形色色的标签。</h3> <h3> 人是群体动物,但心灵是孤独的。不时去荒原,摒弃繁华,看看真实的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可什么都不想。不要怕迷路,世间本就无路,迷失才可怕,走在正确的路上都觉得行往错误的方向。祈愿每一个尘世中的孤寂旅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之地。</h3> <h3> 回眸荒原,那个孤寂身影不再,而荒原依故。有人默默走过,有人轰然倒下,有人留恋舞台。荒原不会为任何人改变,改变的只是行者的心,抑或世人的目光。不论谁,对于荒原而言,都不过光阴驹隙里的过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