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感动 江苏扬州 李恒亮

新沟月光

<h3>  新沟的夜,清冷,略显萧瑟。</h3><div> </div> <h3>  迫于赛课,也为奔波琐碎的日子添些新鲜事物,为不安浮躁的心灵找寻新的栖息地,马不停蹄就一口气读完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不光办公桌上放着,床头也会放着一本,又跟学生江蒙借来一本,随身带着。</h3><div> </div> <h3>  纯朴,唯美,那份感动,实在久违。</h3><div> </div> <h3>  这是一本孩子们看的书,这也是一本我们必读的书。</h3><div> </div> <h3>  我很少读书,特别是现在。方便快捷、光怪陆离的各种自媒体伸手就有,读书就更难能可贵,连手机朋友圈稍微长一点的心灵鸡汤也懒得读,动笔斟酌词句、推敲表达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就连偶尔翻翻一些文摘杂志,也尽挑一些短小精悍的悦读一番。有时候,就只读笑话。</h3> <h3><br></h3><div> 现在读,有些功利。</div><div> 如今做事,总想着得到点啥。读书也不例外。然而这次,收获不少。</div><div> </div> <h3>  首先是对于成长的再次领悟。时间的流逝万物的变迁,以及年岁的增长,不是成长的全部。</h3><div> </div> <h3>  对于秃鹤来说,成长就是思考如何面对别人的“笑”,怎样把戏演得一丝不苟,又在所有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悄然离开,于是,成长就是对尊严强有力的捍卫!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笑”,时而阿谀奉承,时而含沙射影,总的来说就是虚伪。然而,对于此,我们却处处坦然,小心翼翼,怕惊扰了周围的一切已然经营好的环境。虽然不易,这样的做法也实属无奈,是成长,但比起秃鹤,我们毕竟不够真实。有时连说句把真话的勇气都没有。</h3><div> </div> <h3>  没有让妈妈去江都“陪读”,现在看来,是对的。当时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而做出的决定,但最受用的是,笑笑习惯跟我们交流,不仅仅是学习本身,我们认为,孩子应该在父母身边。其实,我和孩子的沟通是用心的,尽管有些时候在别人眼里这样或者那样。每天必通两次电话,跟酒店前台叫醒服务差不多。在期待“教育教学成果”上的急功近利,常使我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寻找捷径,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总在尴尬的训斥后,草草收场,回到起点。孩子在成长,我们也是。</h3><div> </div> <h3>  书中杜小康的成长,就是由“富二代”变成“卖货郎”之后的凤凰涅槃。这一点上,是现在很多人做不到的。只因为,到如今几乎很少有人愿意接受失败。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也害怕失败。</h3><div> </div> <h3> 有一种成长,令人回味悠长。</h3><div> </div> <h3>  而我,真正觉得有意思的桥段是白雀与蒋一轮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纠葛。</h3><div> </div> <h3> 我毕竟是成人,过来之人。</h3><div> </div> <h3>  有爱的婚姻固然美好,但我觉得真爱的擦肩而过,更加令人悸动,美得凄然,正如飞蛾扑火。桑桑总觉得白雀应该和蒋一轮在一起。好像蒋老师的笛子只为白雀一人吹奏,好像白雀的舞蹈只为蒋老师单独表演。其他任何一个人在场都不合适。然后,我就相当期待最完满的结局。</h3> <h3><br></h3><div> 可是,事与愿违,你越想象得美好,就越离你瑰丽的想象相去甚远,南辕北辙。白雀终因父亲世俗的观念和对物质强烈的渴望,愿意嫁给镇上的谷苇,尽管她并不觉得有多快活。而蒋一轮老师的笛子也人散曲终,不是失却了往日的音准,就是节奏紊乱。也终于快刀斩乱麻,娶了一个在孩子眼中也好看的妻子,那是一种与白雀不一样的好看。</div><div> </div> 戏剧性的转折在白雀吃馄饨的那回。谷苇竟然挨个儿数碗里的馄饨,并与店主喋喋不休。这倒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终究不是白雀要找的那个人。<div>  </div> <h3>  桑桑依然是他俩的信使。桑桑也觉得好像哪儿不对,但还是义无反顾。孩子的顾虑是有道理的。蒋一轮妻子终于知道一切了,怀揣梦想的她一下子茫然失措,人若薄纸,日渐消瘦。</h3><div> </div> <h3>  白雀走了,桑桑获得了一摞白雀与蒋一轮的书信。我深信,等他长大了,就会读得懂,读得透彻,那里头有真正的爱情,纯粹的那种,有白雀姐姐,也有悠扬的笛声,像光滑的丝绸一样,在春天的田野上飘荡……</h3><div> </div> <h3>  爱情,婚姻,真的是两码事。</h3><div> </div> <h3>  因此,白雀的成长在于在无果的爱情面前,优雅离开。</h3><div> </div> <h3>  而蒋一轮的成长史,是携手妻子漫步田埂,是努力吹奏没有断裂、停顿、惶惶不定的曲子,实则是责任与担当的诞生记。</h3><div> </div> <h3>  婚姻是亲情的呵护与坚守。</h3><div> </div> <h3>  爱情应该是短暂的,所谓永恒,或者就如初冬的月光吧,也只有那一刻照在每一个地方,那么亮,多日之后,记忆深处的那份清辉却又那么冰凉……</h3><div> </div> <h3>  除了关于成长的命题,就是在成长中寻找美丽。曹文轩说,美不亚于思想,一个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一种常事,而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h3><div> </div> <h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在《草房子》中,美,就是风从眼前淡淡吹过,留下淡淡的乡愁,书写一篇走心的故事,就是月亮在任何时候洒下的清辉。</h3><div> </div> <h3>  面对嘲弄,赢得尊严,秃鹤的月光是照向大河的一片纯净;挑战欺凌纸月的“强人”,桑桑的在晃动的船上看晃动的天空,感受说不出的眩晕;桑桑为白雀与蒋一轮搭建的幽会平台,则是月光下一望无际、无限深远的一片很大的芦苇荡,而月光很亮地照着他们,把他们温柔地围在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就连有时候温幼菊的教室里,也如月下池塘般安静,只有她的细言细语,如清风拂过脸庞;一切都跟月亮有关,那个文静优雅的女孩子叫纸月,她的父亲做了浸月寺的和尚,温幼菊老师最拿手的胡琴曲子是《二泉映月》……</h3><div> </div> <h3>  每天不用闹钟,我便会早早地起床,然后披星戴月回江都。我用了“回江都”这个词,就连手机上的情景模式也会在临近下班的时候,发来“可以回家了,预计全程1小时7分钟”的字样,尽管我在城里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买不起。生火,做饭,开车,上课,教育、教学、创建工作,再开车,买夜宵,陪孩子说话,为她准备第二天要喝的水……成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主旋律。</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div> <h3>  有时要早一点起床,早晨会偶遇大雾,也会有这样的感慨:这漫天雾霾,是云彩未来,还是我颠沛流离的感怀?</h3><div> </div> <h3>  这不正如《草房子》中油麻地小学一群人简单而真实的生活吗?</h3><div> </div> <h3>  风是冷的,月光很亮。</h3><div> 读《草房子》,着实感动了。我要让我的孩子们也来好好读读这本书。</div><div> </div> <h3>  我竟又一次沉浸于朦胧夜色下的草房子,或者那一片终日散发着浓浓苦味的艾地,无关风月,却静候月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