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对于非洲,是从小被耳提面命告知“那里是生活着水深火热之中的非洲人民"的地方。后来我们终于知道咱自己是怎么一回事时,对非洲的印象,也停留在干旱、饥饿和艾滋病,种族屠杀还有动物世界里的少树草原和动物迁徙。</p><p> 这些年陆陆续续去了好多次非洲,从北非、西北非和东非进入,但并没有真正走进黑非洲的腹地。感觉非洲仍然是很陌生的。这次进入南部非洲(不仅是南非,是指从大西洋南部纳米比亚到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直到好望角大西洋印度洋交汇处。其实也应该包括莫桑比克和赞比亚南部)。所见所闻才感觉到比较真实的非洲。</p><p> 飞机降落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机翼下的大地是一片荒漠,直到天际。(文中照片大部分是手机拍摄。)</p> <h3>纳米比亚在2015年被孤独星球评比的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中,是全球第二,非洲第一。其中最值得期待的纳米布红沙漠,形成历史竟长达8000万年。(什么都要争第一的中国人说塔克拉玛干沙漠,就算50万年历史也还没有取得完整证据)。</h3> <h3>首都温得和克市容。大部分建筑是西方殖民时期和南非统治时期所建。规划建设得很欧洲化。宾馆标准和服务质量好得超过我们的预期。</h3> <h3>温得和克地标建筑:福音路德教堂。是百年前德国人占领期的建筑。据说连土建材料都是从德国船运来的。</h3> <h3>由朝鲜援建的总统府。外面不起眼,听说里面极尽奢华。中国也有企业分包内部工程。纳米比亚拥有丰富的铀矿。前些年朝鲜在这里取得核燃料是公开的秘密。我们停车拍照,马上有总统府警察上车来每人检查,要求全部删去。不过警察态度总体还不粗暴。中国人在这里极少。但两国关系一直比较稳定。好像今年上半年中国还援助纳米比亚几艘轻型海军舰艇。</h3> <h3>独立纪念碑。塑像是纳米比亚开国总统乔马努。也是朝鲜援建的。建筑风格类似平壤的某领袖塑像建筑。</h3> <h3>纳米比亚极度干旱少雨,很多地区年降水量只有几十厘米。大部分河流都无法最后到达终点-进入大海。都干涸在沙漠里。在地图上看,河流都是用虚线标示为断续河流。水资源利用率极低,没有完整的农业。除肉类食品,进口依赖程度非常高。</h3> <h3>沙漠包围的盐碱滩。奇怪千万年来居然没有被沙掩盖。</h3> <h3>游荡的直角羚,国徽上的动物,代表纳米比亚大自然。纳米比亚1990年实现真正独立前的很长时间,是被南非强占统治的。这也是我不了解的冷知识。独立运动大体是和平的方式成功的。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才真正能够把国名由西南非洲改成纳米比亚。原来白人的财产都被允许保留(邻国津巴布韦的白人土地被政府用武力全部没收)。到处是铁丝网围起来的私人领地。纳米比亚有12%左右的白种人和混血人种。大部分财产和资源被私人控制着。</h3> <h3>苏丝斯黎是离首都最近的国家沙漠公园。纳米布沙漠绵延整个大西洋沿岸地区。这里离海边只有几十公里了,看看海拔还在1000米以上,最后陡峭地下降到海平面。这就是形成涌沙入海的地形地貌原因。</h3> <h3>在沙漠公路边,发现一个简陋的南回归线标志牌。南回归线在非洲是从纳米比亚穿过,再往东穿过博茨瓦纳南非和莫桑比克,再就是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岛了。。</h3> <h3>纳米比亚半沙化地面到处是裸露出的沉积岩碎块 ,再被日晒风吹风化碎成沙。非洲是地质非常稳定的古大陆高原地台,很多亿年前浮出海面后,就再没有沉下去过。(不像欧亚大陆经历多次沧海桑田)。</h3> <h3>有点新疆和额济纳沙漠胡杨林的感觉。</h3> <h3>雨季快要来临,枯木又快逢春。</h3> <h3>世界著名的45号沙丘。得名于距离沙漠公园大门距离45公里。长年大风不停,沙丘形成优美的曲线。这个沙丘的照片曾被登在各国旅游地理杂志上。吸引来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h3> <h3>徒步沙丘需要很大体力。不仅会陷进去,你会感觉高海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风也夹着沙粒会吹进眼睛。损坏相机。</h3> <h3>纳米比亚暗星空。纳米比亚是非洲高原地区,几乎没有工业。光污染极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观星胜地。</h3> <h3> 爱情+励志的故事:地导小李三十岁,旅行社女老板。年纪轻轻已经有个6岁女儿了,现在孩子交给国内父母带。她毫不避讳地说起自己来这里的原因,也是一见钟情的戏码。不顾成都父母反对,追随爱情来到这天涯海角地方。和丈夫一起打拼。祝愿她在纳米比亚的事业和爱情一帆风顺。希望她父母能理解子女的愿望,看见子女的幸福。</h3> <h3>吃力地为我们搬起近20公斤的行李箱。脸上仍挂着笑容。</h3> <h3>丈夫小崔。父母四川人。是最早参加援助纳米比亚医疗队的医生。看见这里的商机就留下来发展,现在已经开了多家饭店。积累了相当人脉。他从小就在纳米比亚生活长大。回国探亲遇见李真。居然就把22岁姑娘带进了大沙漠。这对小夫妻做旅游事业也得益于父辈的基础。一路下来,发现中国医疗队人员任务结束留下来发展的不是个例。</h3> <h3>在船上和小李晨探讨对接中国日益增长的旅游业务。虽然目前来纳米比亚的中国游客极少,但开始显现出发展的势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其实纳米比亚的旅游服务业非常成熟,服务质量几乎和欧洲一样好。不过来的都是白人多,亚洲来的几乎都是日本人韩国人。</h3> <h3>巨大的编织鸟的巢。</h3> <h3>津巴布韦的小伙子金山,给我们讲编织鸟的筑巢很有意思:人们发现编织鸟的巢一般都筑在靠近路边,方向选择树的西侧。猜测的理由是,鸟的天敌是蛇,蛇会避开人多的道路,而当地一般刮东风,不容易把巢刮掉。编织鸟在筑巢地点选择上体现了生存智慧,并能够代代传承。编织鸟是怎么做到的?人类早期学习模仿动物的痕迹很多,比方非洲部落舞蹈中,男人把脸画成食物链顶端的大型猫科动物的样子,就是一种恐吓学习,在狩猎中恐吓对手。</h3> <h3>夕阳下。</h3> <p>沙丘涌进大西洋,移动的沙丘不断改变海岸线的形状。这是世界唯一独特景观。是有编号的世界自然遗产。</p> <p>从空中看沙丘和海岸线(本图来自网络)</p> <h3>纳米比亚沿海从安哥拉到南非的沿海岸地区,大部分是移动沙丘。使用四驱车才能进沙漠腹地。</h3> <p>整个南部非洲几乎全是高原,在西北方向的几内亚湾地区,海拔才逐步下降。地处热带亚热带,干热少雨,温差很大。我们感觉每天都不舒服。如果不及时补水,等你发现干渴时,口腔咽喉就会出现缺水症状。没几天就嘴唇干裂。</p><p> 大片沙漠戈壁和稀疏灌木戈壁。完全看不到耕作区。很难看到行人。</p> <h3>纳米比亚有漫长的海岸线,居然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最干旱的国家。而且越靠近海边,降雨量越少,年降雨量只有50毫米左右,往中部逐渐增加,东北部达到700毫米。时间集中在11月到次年3月。这其中道理,同行的大学地理专业老师解释半天也没有让我们明白。</h3> <h3>鲸湾附近的盐田。</h3> <h3>鹈鹕完全不怕人。可以在你手上抢食。我手被鹈鹕锋利的喙拉了个长口子。</h3> <h3>生活在海滩的火烈鸟。火烈鸟海水觅食也是冷知识。在肯尼亚湖区曾看见过大片的火烈鸟群。这里这个季节看不到大规模的种群活动。</h3> <h3>鲸湾一带的浅水海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这里生活着几万只火烈鸟。鲸湾港是纳米比亚最重要的经济城市。纳米比亚的矿产资源,本国并不消费,全部经鲸湾港出口换汇。矿产是该国80%的经济收入来源。</h3> <h3>大群鱼鹰起飞在海边觅食。</h3> <h3>乘快艇出海。海豹追随高速前进的快艇,准确跃起,叼住从船尾扔出的小鱼。敏捷程度让人叹为观止。</h3> <h3>发现白海豚追上来和快艇同行。船员也用相机记录拍摄。非常罕见。</h3> <h3>海豹岛栖息着几万只海豹。</h3> <h3>一只大海豹直接跳上快艇。</h3> <h3>纳米比亚海域的洋流水温低,鲸湾一带的浅滩非常适合养殖生蚝。纳米比亚生蚝味道甜美。在解决了育种问题后。目前发展成大规模养殖。出口欧洲对市场价格冲击很大。目前也开始少量向中国南方地区出口。</h3> <h3>在饭店点三只一份的生蚝,价格几乎等同于一份南瓜羹。</h3> <h3>在临近矿区的地方,当地人摆摊买各种漂亮碎矿石。纳米比亚矿产资源丰富。中资企业在这里取得长期铀矿开采权,年产5万吨,是国内总产量的十倍。全部经鲸湾港口运回国内。</h3> <h3>完全处于原始状态的纳米比亚辛巴人部落。辛巴人是500年前,从安哥拉沿河流一路迁徙来到纳米比亚。以放牧方式为生。以家族结构居住,一夫多妻。非洲部落都普遍实行一夫多妻。(连进入文明社会的南非也是实行一夫多妻)。不过这些部落人对血缘极近的两性关系也不在意,几头牛就娶回来。这也是他们寿命普遍很短的原因。</h3> <h3>基因原因,大多数非洲女人头发长不长,几乎卷伏在头皮上。所以她们的头发都是假发。有钱就植发,或者用高档韩国产品。再就是中国的几十块钱的塑料产品。辛巴女人每天用红泥包敷一遍头发。身体也抹上红泥,据说可以祛臭味。辛巴人一生都不洗澡的。</h3> <h3>视频:</h3> <h3>辛巴部落人以肥胖为美。如果多位妻子,大老婆地位最高。这个女的估计是大老婆,能取得相对较多的食物。</h3> <h3>两个完全不同的审美体系,也有重合之处。辛巴女人在合影时注意力完全在纱巾上。</h3> <h3>以白玉米糊作为基本食物。也没有碗,就在锅里用手抓着吃。玉米原种于南美洲。引入非洲是近代的事。游友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当地土著在玉米出现以前的植物性食物是什么?</h3> <h3>视频:搅白玉米粉糊。</h3> <h3>司机的服务非常标准化。对老人不但搀扶,脚同时还稳住下面的踏凳。他是赫雷诺人(纳米比亚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其实就是穿上衣服的辛巴人。当年英国人殖民者强迫辛巴人穿衣服。穿上了就成了赫雷诺人,成为现代非洲人。坚持不穿的就是我们看的辛巴人。殖民者涉猎非洲,带给非洲的是什么?这是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纳米比亚的黑人民族很复杂,占纳米比亚240万人口中大多数的班图族,好像也不是原住民。原住民的后裔科伊桑族据说和班图人相貌区别很大,但我们还是难以区分。就像外国人难以区分中国人一样)。</h3> <h3>由志愿者提供帮助的学校。只有一间草房。</h3> <h3>唯一的志愿者老师是外来的。不是辛巴人。我们有准备的送她一些实用的文具用品。同行的几个老师真诚地祝福她。说自己在教育上没有她做得好。听了这话,可以看出她很激动。也可以想象她工作的艰难。</h3><h3><br /></h3> <h3>几十年内这个独特的民族终会消亡。可以预见这一代孩子将会离开这里,进入城市。融入现代社会。</h3> <h3>一无例外,小商品中国义乌产。当地人笑称,义乌小商品可以直接标为中国义乌了。</h3> <h3>在鲸湾港口,看见是中国公司在建设集装箱码头。已经初具规模了。好奇了解了一下,这个项目并不是中国援建项目。是该国在非洲发展银行通过信贷做的。中国港湾公司在国际招标中击败日本拿下来的。中国经济对纳米比亚的影响力在日益增长。</h3> <h3>孩子们一定可以能看见更好的纳米比亚的未来。我们继续沿大西洋南下前往南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