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神奇西藏 ,千山之宗,万水之源 。行天路,赏高原风光;望珠峰,忆樟木往事。

宽容

<h3><font color="#39b54a"><b>布达拉宫 </b></font>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两千米处的一座小山上。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们心中。悠久历史,恢弘的建筑,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己有1300年的历史。</h3> <h3>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h3><h3>”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h3> <h3><font color="#010101">  江孜白居塔寺 始建于十五世纪初,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三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庙。藏语简你“班廓德庆”,意思是“吉祥轮大乐寺”。这是一座典型的塔寺结合的藏传佛教寺院,塔中有寺、寺中有塔。白居寺的独特之处是各教派和平共存于一寺,这种情况在西藏其它寺院尚属罕见。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白居塔亦称“十万见闻解脱大塔”,亦称“白居塔”,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此塔又称“十万佛塔”,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珍品。</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扎什伦布寺 </b></font>扎什伦布寺坐落在日喀则城西尼玛山东面的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西藏的四大寺院之一。</h3> <h3><font color="#39b54a"><b>萨迦寺 </b></font>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待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font color="#39b54a">贡巴强寺 </font><font color="#010101">建于距定结县城38公里的莎尔乡政府驻地,建成于1560年,距今己有近500年的历史。贡巴强寺建筑面积1850平米,是定结县唯一一座宁玛派寺院。该寺有大小佛殿九间,大殿内供奉该寺创建人仁钦白玛贵桑多吉佛,寺内藏有大量经卷及其它珍贵文物。</font></h3>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拉孜县</b>所在地拉孜人民广场</p><p>(拉孜县也是56186部队五连驻守所在地)</p> <h3><b><font color="#39b54a">拉孜寺 </font> </b>拉孜寺位于拉孜老县城旁,为五世0-所建,属扎什伦布寺属寺。拉孜寺也称曲下寺、拉孜曲德寺,距今340多年,建筑形制与扎什伦布吉相似。该寺1985年重建,主供释迦牟尼佛,新年期间有强巴佛会。</h3> <h3>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城的一角</h3> <h3>原西藏军区56186部队所在地图(长所区)。</h3> <h3>原西藏军区56186部队营区的一角。</h3> <h3>日出时的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定日区(56186部队三连驻守地),</h3> <h3>雪域高原去樟木的318国道</h3> <h3><font color="#39b54a">珠穆朗玛峰 </font>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是2005年10月9日,珠穆朗玛峰高程新数据正式启用。我小学课本上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是8848.13米,这是1975年中国人测出的精确数据,世界上第一次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竖立了3米多高的观测觇标。</h3> <h3><font color="#39b54a">绒布冰川 </font>绒布冰川(又译:隆已克冰川)位于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里。这冰川有两条支流:东绒布冰川和西绒布冰川。绒布冰川向北流,形成珠穆朗玛峰北面的绒布山谷。绒布冰川起源于珠穆朗玛峰。</h3> <h3>日出时的珠穆朗玛峰</h3> <h3>珠穆朗玛峰近景</h3> <h3><font color="#39b54a">世界屋脊 </font><font color="#010101">真正蓝蓝的天上白云飘</font></h3> <h3>航拍下的高原云海</h3> <h3>卫星拍下西藏地貌图</h3> <h3>难得一见的高原美景</h3> <h3>西藏高原山顶被朝拜后的场景</h3> <h3>聂拉木通拉山海拔5126米</h3> <h3>自驾车旅游的客人行至山顶停下留影</h3> <h3>常年保障国道畅通的交警,安全检查、指挥过往的车辆。</h3> <h3>热情好客的藏族老乡,等候客人们的到来</h3> <h3><b><font color="#39b54a">去聂拉木 樟木的</font><font color="#010101">公路二十四道拐</font></b></h3> <h3>大雪过后的聂拉木县城一角</h3> <h3>西藏聂拉木县樟木小镇全貌。</h3> <h3>原西藏56186部队51分队(樟木一连)的营房。曾经在这里服役过的官兵无不思念,有多少官兵从这个地方逐步迁升到更高一层领导和技术单位。</h3> <h3>中共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边防第一线的官兵,1984年原国务院副总理胡启立、田纪云等带着党中央的关怀,来到樟木51分队看望子弟兵,与分队主要领导坐谈、了解战士生活、身体和边防战备执勤情况。</h3> <h3>曾经在西藏樟木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作出奉献的51分队全体官兵与原国务院副总理胡启立、田纪云等以及成都军区、西藏军区的领导等一起合影留念。</h3> <h3>常年在二号桥头昼夜站岗、执勤的樟木51分队一排三班的全体战士与原国务院副总理胡启立、田纪云等以及成都军区、西藏军区领导等合影留念。</h3> <h3>2016年5月15日 在重庆南山参加原56186部队战友聚会的原樟木51分队的部分新老战友。</h3> <h3>参加重庆南山战友聚会的张永坤、曾凡顺、周晓华、邓建平、陈德龙等战友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九八一年被洪水冲前的友谊桥及会晤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