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接孩子离开幼儿园时的第一句话,将影响孩子一生!</h3><h3>(转发给家长)</h3><h3>一天的幼儿园生活结束了,走在从园所把孩子接回家的路上,一切看似平常,其实,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家庭教育的水准与用心别把孩子引导成受害者!</h3><div><br></div><div>孩子有没有受到“欺负”,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如果家长总是忍不住的问:“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吗?”“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孩子就会奋力回顾这一天谁欺负过他,自己什么时候是不愉快的,就等于唤醒孩子去注意不好的事情。</div><div><br></div><div>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孩子每天都会像完成作业一样向家长叙述这一天里的不愉快经历。它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孩子每天到班里去注意和寻找那些可能会“欺负”自己的人,孩子恐惧和害怕的目光,就会激起别的孩子产生要打他的想法,形成了所谓的吸引力法则。</div><div><br></div><div>一旦造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孩子真的就会成为一名“受害者”,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不愿意再去幼儿园,甚至可能出现社交恐惧、行为退缩等后果,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后果。</div><div><br></div><div><br></div><div>孩子“打架”没那么可怕!</div><div><br></div><div>儿童之所以被称为儿童,是因为他们不成熟,不成熟会带来很多我们成人不可理解的行为。我们可能将这些行为看成问题,如儿童的交往,当一方语言成熟度不够表达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自己跟别人的冲突时,他们就会采取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打或者推。</div><div><br></div><div>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使孩子真的“打架”了,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认知他人、认识自己行为后果的机会!这是孩子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当这种自然现象发生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很关键!</div><div><br></div><div>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注意唤醒孩子去发现对成长有正面意义的事情,避免孩子去注意对成长没有价值的事情。</div><div><br></div><div><br></div><div> 接孩子时的问题对比</div><div><br></div><div>中国父母接孩子回家时的常见提问:</div><div>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div><div>2、你今天学什么了?</div><div>3、有人欺负你吗?</div><div>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div><div><br></div><div>国外父母接孩子回家时的常见提问:</div><div>1、你今天快乐吗?</div><div>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div><div>3、你有什么作品吗?</div><div>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div><div><br></div><div><br></div><div>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引导着孩子一生的价值取向。</div><div><br></div><div>问什么话其实反映了大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会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导。</div><div><br></div><div>当我们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时,孩子也会更加看重自己的生活过程、物质环境、学习成果等,这无可厚非,但是可能会让孩子忽视了自己内心情绪情感的变化、兴趣的建立等。</div><div><br></div><div>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明天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和期待。</div><div><br></div><div> 家长试试这些问题</div><div><br></div><div>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div><div>你今天开不开心?</div><div>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div><div>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div><div>给妈妈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div><div><br></div><div>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才能快乐。孩子头脑中总是带着对上学的美好,孩子自然喜爱上学。</div><div><br></div><div> 除此之外,放学接孩子的细节也很重要 </div><div>不要带着玩具、零食、饮料等接孩子放学,更不要一把接过孩子的小书包。因为老师千方百计在幼儿园让孩子变小大人,一出校门就变回了“小宝宝”,老师的苦心功亏一篑。看到孩子不要忘记来个拥抱,拥抱不仅会让孩子忘记了所有不愉快,还能让孩子知道,虽然跟妈妈分开了一天,但是妈妈还是很爱我的。</div><div><br></div><div> 爸妈每周至少亲自接一次孩子放学</div><div>对孩子来说,爸妈始终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每周爸爸或妈妈最好亲自接送一次。因为这样的举动看似不足为道,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爸妈平时忙,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或爷爷接送,但爸妈只要有时间,总会来接我!这样的举动,对孩子来说就是关注,就是爱。</div><div><br></div><div>朋友圈里有个妈妈最近记录了她偶尔的一次接孩子放学的情形:当孩子看到门外的我的时候,眼里放出异样的光彩,抬起头自豪地跟老师说:“你看,妈妈今天来接我!”走出门口见到熟悉的小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今天也是妈妈来接我放学了……”那种喜悦和满足感让这个当妈的百感交集。她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是一个尽责的妈。</div><div> 如果孩子说不想上学怎么办? </div><div>首先要问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一般来说刚上幼儿园或放假很长时间后上学,孩子都会抗拒上学,这跟孩子的分离焦虑有关。这种情况下,爸妈不要训斥打骂,可以说妈妈知道我们家宝贝不想上学,妈妈小时候也曾经不想上学,但每一个人都要上学,就像妈妈一定要上班一样,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呀。让孩子知道上学是一种责任。但如果孩子实在是不想上,可以适当当孩子休息一下,调整情绪后再上。</div> <h3>6岁前必须学会这些规矩! 转给家长</h3><div><br></div><div> 现在的教育专家喜欢鼓吹自由,父母也万事都先考虑孩子是否喜欢,是否高兴。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应该值得赞赏,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6岁以前孩子还处于发育期,这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些规矩约束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成长为有教养的人。</div><div>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立下什么样的规矩呢?立下这些规矩后又该怎么让孩子乖乖执行呢?今天,就跟大家讲一讲,6岁以前的孩子,应该要给他立下哪些规矩?</div><div><br></div><div><br></div><div>做错事要道歉,</div><div>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div><div><br></div><div>父母总是会让着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也不会和孩子计较。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div><div><br></div><div>其实,6岁前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已经开始懂事理了,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抓住机会,从小就教育他“做了错事要道歉,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div><div><br></div><div>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div><div><br></div><div>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地面对,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反省自己,也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了。</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谁先拿到谁先使用,</div><div>后来者必须等待</div><div><br></div><div>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里不仅是爸妈,爷爷奶奶更是宠着惯着。总是“孩子第一”,什么事情都让着孩子,饭先给孩子吃,水果先让孩子挑等等。</div><div><br></div><div>但是这样长期下去,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性格的宝宝,以后长大了可不容易交到朋友哦。</div><div><br></div><div>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坏习惯,要从家长们做起。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立下规矩,并且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比如:</div><div>吃饭的时候,妈妈先到饭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总是不来,那就让他尝到没有菜吃的后果;刷牙的时候谁先到洗手间就先刷牙……</div><div><br></div><div>这样慢慢地,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这样的规则可以避免他养成自私的毛病,让他懂得当别人先拿到东西的时候,必须学会等待,并形成一个平等的交往模式。</div><div><br></div><div><br></div><div>不可以打扰别人</div><div><br></div><div>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职场小朋友,有时候你说的好好的,他忽然就打断你的话。他其实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div><div>孩子还小的时候,有什么事情总会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的打断。</div><div><br></div><div>父母如果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让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很难在集体中生活。</div><div><br></div><div>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div><div>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div><div><br></div><div>萌萌开始懂事的时候起,我就告诉他不能打其他小朋友,更不能说脏话。孩子间打打闹闹虽然是小事,但是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习惯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div><div>如果孩子犯了这样的错误,父母应该如何去做呢?</div><div><br></div><div>首先,我们应该很认真严肃的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以后不能再犯了,不然是要受到惩罚的。</div><div>然后再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如何做。和孩子一起讨论出最合适的方式。</div><div>如果孩子虚心的接受了错误,不要忘记再鼓励一下孩子。所谓“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糖”就是这个意思。</div><div><br></div><div>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已经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了的情绪等等。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div><div><br></div><div><br></div><div>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div><div>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div><div><br></div><div>6岁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萌芽,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div><div><br></div><div>所以萌萌在幼儿园的时候,也尝尝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他会伸手去拿,好像拿到了就是自己的。</div><div><br></div><div>小时候萌萌也总是说“妈妈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妈妈牵着其他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别人拿走了,萌萌就会大哭起来……</div><div><br></div><div>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告诉孩子,什么是他自己的。比如可以拿着可以拿着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诉他:“这一件是你的,这一件是爸爸的,这个是妈妈的。”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div><div><br></div><div>这点应该家里是男宝的父母们会深有体会,玩过的玩具总是被扔在一旁,等一会客厅里就会铺满了他的玩具。有很多爸妈说“孩子还小,也不懂收拾,帮他收反而更省事”。</div><div><br></div><div>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不懂得收拾,而是孩子没有养成玩完玩具要把它放好的习惯。如果爸爸妈妈现在一昧惯着他,不给他锻炼的机会,长大以后自己的书桌也不会自己整理,成年后自己的家他也不会整理。</div><div><br></div><div>孩子在练习将东西归类的过程中,其实父母也是在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div><div>收拾书桌的过程中,他可以自己决定什么东西要放在哪里,这样对他的创造力也有所帮助。长大后,无论孩子到了什么环境,他都能养成“归位”的好习惯,生活也会更加整洁。</div> <h3><br></h3><h3><br></h3><h3>请家长对老师多一点信任,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h3><h3><br></h3><h3><br></h3><h3>家长要明白幼儿园是社会雏形,社会上发生的矛盾在幼儿园孩子身上也会有发生正常现象,生活即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h3><div> </div><div>家长对幼儿园及幼儿园老师的接纳和信任程度决定了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童年生活质量。</div><div> </div><div><br></div><div><br></div><div>当家长晚上在各种群里讨论幼儿园或班上的事情时,传递着非正能量时,只要老师知道,可能就会影响老师晚上的休息以及第二天的心情……在这种时候,其他的家长或者不开腔或者跟着一起传递起哄。</div><div> </div><div>他们意识不到,其实这是伤害所有的人,尤其是老师。</div><div> </div><div>家长们如果能意识到,当一个老师这样被影响时,最终受到伤害的是班上所有的孩子。</div><div><br></div><div>关于教育,孩子越小越重要。一个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与孩子班上老师的关系,对老师及班级的关心,对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等,这一切,就是这位家长带给你自己孩子最形象直观的教育。</div><div> </div><div>幼儿园教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借助家园共育,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带领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div><div> </div><div>老师需要理解和接纳家长,家长也同样需要理解老师正攀登在成长的路上——家长要理解和接受这一点。</div><div> </div><div>老师非常需要被理解、关心、照顾和爱——这样她才能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生命力滋养孩子,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爱孩子上。</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div><div> </div><div>因此,我们相遇,一起经历、一起修行和成长!</div><div> </div><div>支持你孩子的老师,就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长!</div><div> </div><div>接纳你孩子的老师,其实也是在爱你自己的孩子!</div><div> </div><div>这是一场因爱和信任的邂逅,让彼此之间的爱与信任流淌起来吧!</div> <h3>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珍妮·艾里姆</h3><div><br></div><div>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幼教工作者们关注。在老师眼里,每个家长都有自身不足的地方,因此,老师有二十五句话想对家长说,这些都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常见的问题。</div><div><br></div><div>1、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div><div><br></div><div>2、家庭问题必然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幼儿园就可能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幼儿园的“问题儿童”。</div><div><br></div><div>3、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好吗?如果当你要离开的时候,表现得很难过,那么孩子会表现得更难过、麻烦,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你分开。</div><div><br></div><div>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div><div><br></div><div>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div><div><br></div><div>6、不要做有知识没素养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素养的人。</div><div><br></div><div>7、在家里要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div><div><br></div><div>8、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果你离婚了,或者你的家里有病人,甚至你与丈夫出去旅游了,要让我们知道,这样我们就会了解孩子一些特殊的举动。如果你家中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不要告诉孩子:在幼儿园要保守秘密。孩子要在幼儿园里呆很长时间,和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他也需要觉得自己很诚实。</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9、抱孩子容易,教孩子难。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div><div><br></div><div>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瞧不起她的男同学。</div><div><br></div><div>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div><div><br></div><div>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div><div><br></div><div>13、认识规则,是教养的开始。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div><div><br></div><div>14、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div><div><br></div><div><br></div><div>15、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div><div><br></div><div>16、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div><div><br></div><div>17、请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整理玩具、家具或衣物。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div><div><br></div><div>18、你要知道,你的孩子并不总是兴高采烈、情绪良好。他既然在家里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那么他在幼儿园里也是。既然他在幼儿园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很高兴的,那么对他的小脾气就请不要反应过度了。</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19、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div><div><br></div><div>20、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div><div><br></div><div>21、留给孩子一个秘密。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div><div><br></div><div>22、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 </div><div><br></div><div>23、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div><div><br></div><div>24、引导孩子交合适的朋友。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力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div><div><br></div><div>25、《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div><div><br></div><div>幼师们想告诉家长的话其实远不止于此,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最了解孩子的老师和最亲近孩子的家长持续不断地高效沟通该多好。</div> <h3><font color="#010101">作为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这些基础技能在报警的时候,孩子无法说出地址、学校、家长电话等关键信息,这也反应出家长在安全教育上的不足。为此,警方提醒,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几样基础的技能:第一:要记住自己父母的手机号码;第二:要记住自己父母的名字;第三:告诉他有事情一定要找警察,而不能找陌生人。此外,不要总是拿警察来吓唬小孩,要让孩子知道警察才是可以保护他的人,是孩子可以信赖的人。如果大人经常吓小孩,说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小孩子以后遇到任何事都不敢求助警察蜀黍,这个孩子也不敢打110报警了。这10道“保命题”,家长要教会孩子除了要孩子记着一些基本信息外,平时也要考虑到孩子在放学路上、出门玩耍时可能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面对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孩子们应该怎么办呢?上学篇问题一:你一个人去上学,刚走到半路,有叔叔喊你名字,说“你爸爸让我送你上学,快上车”,怎么办?1、千万不能上陌生人的车,感谢后善意拒绝:“我还是自己走着去,我快到了。”如果发现车还是跟着你,走大路人多的地方,或向路人求助。2、万一被抓上车,虽然你会害怕,但千万要镇静,不要哭闹,以免激怒坏人而伤害你。努力记住坏人相貌、特征、穿着、年龄和车牌号。记住车经过的道路,有特点的建筑物。问题二:你一个人放学回家,前面有个怀孕阿姨哭着说“我肚子疼走不了了,我家就在前面不远,你把我送回家吧”,怎么办?1、如果只是问路,你可以给阿姨指路。2、一定不要引路,即使是你非常熟悉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不远,你也不要去。你只要把引路的任务交给身边大人:“你去找那个叔叔吧。”3、如果陌生人纠缠你,你可以大声呼喊引起路人的注意。问题三:你自己走在一条小路上,发现身后总有人跟着你,怎么办?1、应保持冷静,尽快回家,不要跑开或呼救,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要往大路人多的地方走。发现有警察,可向警察求助,或向附近商铺店员求助,打电话联系爸爸妈妈。2、千万注意不要被坏人追到小巷子里或者死胡同里,如果万一碰到这种情况,不要不好意思,要快按别人家门铃,大声叫“救命!”3、出门在外要小心,要注意四周动静,而且尽可能不要一个人走在黑暗、偏僻的小路上。4、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而行。在校篇问题四:有陌生叔叔去幼儿园接你,喊你名字说“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爸爸出事了,快跟我去看看”,怎么办?1、一定不要跟着他走,他说的很可能是假的。记下那人的面部特征,如果他有车,记下车牌号码。2、打电话回家或爸爸的办公室,确定爸爸是否出事。3、如果你不认识这个叔叔,要请老师帮忙确认。如果不能找老师帮忙确认,就呆在幼儿园或教室里别动。此时,老师需要电话联系孩子的父母,经父母确认来人姓名、长相、穿着、手机号等信息,才可以将孩子接走。在家篇问题五: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说“我是查燃气表的,请你开下门,我看一下就走”,怎么办?1、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任何情况都不行。2、把电视机打开,让人以为家里有人,不敢做坏事,也可假装家里有人,大声喊爸妈,说有人敲门,把坏人吓跑。3、如果陌生人说是查水表、燃气表等,可以说“我妈妈已经把门锁了,马上就回来,我现在打不开门。”4、如果陌生人还是不走,就打电话给邻居或报警。问题六:放学回家,发现有人正在盗窃时怎么办?1、如果你外出后回家,发现家里门锁已经给人弄坏,或是发现家门开着,而你知道这时父母不在家,应怀疑有小偷。2、千万不要进去,更不要大喊大叫。小偷可能还在房间里,这时进去很危险,悄悄离开,赶快去邻居家请大人帮忙打110报警。3、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事情。如果发现楼下或附近有可疑和陌生车辆,把车牌号、颜色和特征记下,告诉警察或大人。切记:迅速离开屋子,保护自己是最重要的。户外篇问题七:你一个人在小区里玩,一个陌生的阿姨拿了好多好吃的给你,怎么办?1、如果你想吃,回家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一定会给你买。一定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2、如果陌生人一定要你吃,可以马上回家或向小区里熟悉的长辈求助。问题八:妈妈让你在楼下等她,她上楼取东西,一个陌生叔叔走过来喊你名字说“叔叔车里有好多玩具,快来看看”,怎么办?1、如果爸妈短暂离开,会把你托付给信任的熟人,一定要待在这里,不能离开。2、有陌生人叫你离开,你要说:“妈妈不让我去,她马上回来。”问题九:你和妈妈一去商场,走散了,这时过来一个阿姨说“我带你去找妈妈”,怎么办?1、如果有陌生人带你去找妈妈,一定不要去,可向商场工作人员求助。2、在公共场所一旦跟家长走散,要按之前的约定去会合地点,比如商场门口,某一标志性柜台。如果没有提前说好,立刻找商场工作人员。问题十:在游乐场,你跟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但你忽然发现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不要哭泣惊慌,千万不要擅自走开,留在原处,可请附近的工作人员帮忙寻找妈妈。</font></h3> <h3>孩子是家长的!(转给家长)</h3><div><br></div><div>常常听很多管不住孩子的家长说:“等到了学校就好了,自然会有老师管着他!”</div><div><br></div><div>有的家长去开家长会,回来说自己一直在睡觉,老师废话太多了……</div><div>听到他们这样说时,我总是在为那可怜的孩子担忧,这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啊?遇见这么不负责任的爹妈!</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1、老师保证不了孩子良好的品行</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到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div><div><br></div><div>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无能为力!</div><div><br></div><div>2、老师给不了孩子良好的习惯</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会强迫孩子做到呢?</div><div><br></div><div>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div><div><br></div><div>3、老师很少主动找家长交流</div><div><br></div><div><br></div><div>一般家长被请到学校,那孩子的问题就有点严重了。所以,孩子的小问题,老师一般不会找家长沟通的,但是我们做家长的在发现这些问题时,如果能跟老师积极主动的去沟通,那在孩子成长和学习这件事上绝对是帮助很大的。</div><div><br></div><div>4、老师给孩子传递不了读书的兴趣</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div><div><br></div><div>你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是否从小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表现出来。</div><div><br></div><div>5、不要指望让老师帮你培养孩子的意志</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老师更多的交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老师没有义务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div><div><br></div><div>6、老师给不了孩子上进心</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很多家长一开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跟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相背离的,他们主张快乐教育,不主张让孩子刻苦学习,认为那样孩子会很累。殊不知中国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被不自觉的挤进了竞争的行列,而你灌输给孩子的思想,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受不到老师的赞扬,得不到同学的钦佩,你以为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害了自己的孩子。</div><div><br></div><div>只要孩子自己觉得不苦不累,完全可以应付自如,为什么不能让他多学点东西呢?</div><div><br></div><div><br></div><div>7、老师给不了孩子长久的幸福感</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而这个是老师给不了的,却能决定孩子一生的!</div><div><br></div><div>8、你对孩子的影响力永远大于老师</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div><div><br></div><div>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div> <h3>最好最全的幼儿拼音学习法,老师家长这样教太好记了汉语拼音口诀大全</h3><div><br></div><div>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 </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一 单韵母:(6个)</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单韵母很重要,发音口形要摆好</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嘴巴张大 a a a ,嘴巴圆圆o o o , </div><div>嘴巴扁扁e e e ,牙齿对齐 i i i , </div><div>嘴巴突出u u u ,嘴吹口哨 ü ü ü 。</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二 声母:(23个)</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读声母要留心,堵住气儿再发音。</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像个6字 b b b ,脸盆泼水p p p , 两个门洞m m m ,一根拐棍f f f 左下半圆 d d d ,雨伞把子t t t, 一个门洞n n n , 一根小棍 l l l </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9字加钩 g g g , 机枪向上k k k, 一把椅子h h h</div><div> i下加钩j j j, 像个9字q q q , 一个叉字 x x x</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像个2字 z z z ,半个圆圈 c c c , 半个8字 s s s</div><div>z加椅子 zh zh zh, c加椅子 ch ch ch, s加椅子sh sh sh, 禾苗向日r r 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y 字好像小树杈,挂件衣服yyy。</div><div>w 字好像小屋顶,乌龟小屋www。</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三 复韵母:(9个)</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看前音摆口形,口形变化要注意,</div><div>快速向后滑过去,合成一个音莫忘记。 </div><div>ai\ai\ai\ a+i 阿姨和我比高矮。</div><div>ei\ei\ei\ e+i 白鹅穿衣天上飞。</div><div>ui\ui\ui\ u+i 我穿大衣要喝水。</div><div>ao\ao\ao\ a+o 阿姨爱穿花棉袄。</div><div>ou\ou\ou\ o+u 大海上空飞海鸥。</div><div>iu\iu\iu\ i+u 邮筒前面把信邮。</div><div>ie\ie\ie\ i+e 野鹅早餐吃树叶。</div><div>üe\üe\üe\ ü+e 小鱼骑鹅去访月。</div><div>er\er\er\ e+r 野鹅有个小小耳。(注:独立自成音节,不和任何声母相拼。)</div><div><br></div><div>四 鼻韵母:(9个)</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鼻韵母不难学,前后鼻音分准确。</div><div>前鼻韵母有五个,后鼻韵母是四个。</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前鼻韵母)an\an\an\ a+n 阿姨登上天安门。</div><div>en\en\en\ e+n 白鹅门前把铃摁。</div><div>in\in\in\ i+n 穿衣出门笑吟吟。</div><div>un\un\un\ u+n 乌鸦门前修车轮。</div><div>ün\ün\ün\ ü+n 小鱼撞门头发晕。</div><div><br></div><div>(后鼻韵母)ang\ang\ang\ a+ng 阿姨走路头高昂。</div><div>eng\eng\eng\ e+ng 白鹅唱歌哼哼哼。</div><div>ing\ing\ing\ i+ng 一件花衣送老鹰。</div><div>ong\ong\ong\ 0+ng 公鸡喔喔要捉虫。</div><div>五 整体认读音节:(16个)</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zh ch sh r z c s, 自成音节后加i 。</div><div>yi wu yu 一无雨,</div><div>ye yue yuan 夜月圆,</div><div>yin yun ying 隐云影。</div><div><br></div><div>学拼音的重点难点详解</div><div><br></div><div>一.书写规则</div><div>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div><div><br></div><div>声调、圆点写上格,胳膊长了住上格,</div><div><br></div><div>尾巴长了住下格,其它部分在中格。</div><div><br></div><div>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空一点儿,</div><div><br></div><div>书写规则记心间,拼音才能写规范。</div><div><br></div><div><br></div><div>二.汉语拼音中最重要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要求孩子达到人人会背,人人会默写以及打乱顺序会听写。</div><div><br></div><div>至于这三部分里面所包含的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一一进行说明。</div><div><br></div><div>①23个声母:</div><div>b p m f d t n l</div><div>ɡ k h j q x</div><div>zh ch sh r z c s</div><div>y w</div><div>其中zh ch sh r是翘舌音,也叫卷舌音;z c s是平舌音。</div><div><br></div><div>②24个声母可以分为:</div><div>6个单韵母:ɑ o e i u ü</div><div>9个复韵母: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div><div>其中er为特殊复韵母,不和其他声母组成音节,只能自成音节。</div><div>9个鼻韵母:(包括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div><div>ɑn en in un ün(5个前鼻韵母)ɑnɡ enɡ inɡ onɡ(4个后鼻韵母)</div><div><br></div><div>③16个整体认读音节:</div><div>zhi chi shi ri zi ci i</div><div>yi wu yu ye yue yuyinyun ying</div><div>其中最容易写错的是整体认读音节“ye,”学生容易写成“yie”。需重点记忆。</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三.音节加声调的位置:记住标调儿歌</div><div><br></div><div>1.声调</div><div>一声平平左到右,二声就像上山坡, 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div><div><br></div><div>2.标调规则</div><div>其次是音节加声调的位置学生也容易写错,因此只要记住标调儿歌就能避免。</div><div><br></div><div>标调原则:绝大多数情况下,声母+韵母+声调=完整音节(零声母除外,比如说“安”an等),调号一定要加在韵母上,即a,o,e,i,u,ü。到底应加在谁头上呢?原则就是哪个韵母排名靠前,就加在谁头上。</div><div><br></div><div>例:好hao(韵母是a和o)a排第一,o排第二,应加到a头上。</div><div><br></div><div>再如,给ɡei,韵母中既有i,又有e, e排第三,i排第四,应 加在e上。特殊情况就是,i和u并列时,标在位置最后的韵母上。</div><div><br></div><div>例:就jiu, u在最后,标在u上;再如,最zui, i在最后,标在i上。此外,i在加调号时,i上点去掉。ü在y、j、q、x后面时,上面两个点去掉。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div><div><br></div><div>标调原则总结儿歌如下:“有a先找a,无a找o,e,i 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放过。”</div><div><br></div><div>其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复韵母iu和ui的标调。</div><div><br></div><div>四、孩子记忆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小ü和 j q x y 拼写时的去点规则。需要家长在家辅导时不断强化。</div><div><br></div><div>为了加强记忆,也为孩子编写了儿歌,内容是:</div><div><br></div><div>小 ü 小 ü 有礼貌</div><div>见了j、 q、 x和大y就摘帽</div><div>j q x 和大y,从不和u在一起</div><div><br></div><div>五、拼读规则</div><div><br></div><div>1.两拼法</div><div>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div><div><br></div><div>2.三拼法</div><div>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或者: 三拼音,要记牢,中间介音别丢掉。</div><div><br></div><div>例如:</div><div>“a”,不可以和j、q、x组成音节,中间要加“i”。</div><div>“O”,不可以和g、k、h组成音节,中间要加“u”。</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关于拼音的教学,我们大部分都是通过有趣的儿歌、故事等形式给孩子讲解。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多,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复习巩固。</div><div>相信练的多了,孩子就会觉得轻松易学了。</div> <h3>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错,要改原件......</h3><div><br></div><div>天气暖和的日子,时常会见到一对母子在楼下小亭的石凳上看书,一人一本,在和煦的阳光下,一大一小的身影,显得格外和睦。</div><div><br></div><div>我不知道母子俩是不是早就约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一定是自己也喜欢读书的,而这种爱好,与那个爱读书的妈妈密不可分。</div><div><br></div><div>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原始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必会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可以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div><div>最近在网上看了一个笑话,颇有意思。</div><div><br></div><div>一个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被爸爸骂成是笨鸟。孩子很不服气,说:“爸爸你知道吗,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怕累不飞的。”</div><div><br></div><div>“那还有一种呢?”爸爸问。</div><div><br></div><div>“最后一种最讨厌,自己不想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儿子说。</div><div><br></div><div>笑话仅仅是是个笑话,但是嬉笑之余,更多的是警醒。我们在要求孩子要优秀、要上进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一直在停滞不前呢?</div><div><br></div><div>一个好的父母,首先得有一定的行动来感动自己,才有能力去感化孩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身作则。</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3</div><div><br></div><div>台湾著名学者、诗人柳北岸老先生有一间书房,书房里密密麻麻的摆满了书籍,与他而言,一日不可离书。他的几个孩子,也都是手不释卷之人。</div><div><br></div><div>柳老先生回忆自己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时候说:</div><div><br></div><div>“我买了大量的书,任由孩子们看,他们有时会把书籍翻得到处都是,我一声不响的替他们收拾,我从来不强迫他们看书,但他们看我读的津津有味,而满屋子的书伸手可及,他们便成了爱读书的人......”</div><div><br></div><div>三流的父母当保姆,二流的父母当教练,一流的父母当榜样,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不容置疑的铁律。</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4</div><div><br></div><div>东汉的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定义教育:“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div><div><br></div><div>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要我们以身作则,孩子效仿。那么具体说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呢?</div><div><br></div><div>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div><div><br></div><div>电视机旁、麻将桌边,永远培养不出爱学习的孩子。想要孩子更优秀,家长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有书籍,有故事。</div><div><br></div><div>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做个爱读书的父母</div><div><br></div><div>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升自己的途径,除了多做多想之外,就是多读书。一个卖力读书的父母,才会更有可能培育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不抱怨,积极向上</div><div><br></div><div>抱怨世道不公,抱怨生活欠安,对着孩子抱怨,给孩子传递的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困难的原因在于环境,而非自己不努力。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这样。</div><div><br></div><div>不在孩子面前争吵</div><div><br></div><div>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争吵给孩子带来的是内心的不安,心灵的恐惧,会让孩子更加没有安全感。</div><div><br></div><div>不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别人</div><div><br></div><div>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一味的在孩子面前指责别人,孩子也会变的爱谈论是非,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维护。</div><div><br></div><div>当我们因为孩子淘气而怒火冲天束手无策的时候,除了赶紧找到解决对策之外,我们更要反省一下自己。</div><div><br></div><div>毕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若有问题,要查看原件......</div><div><br></div><div>*</div> <h3>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样的方式才最</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1</div><div>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div><div><br></div><div>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div><div><br></div><div>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div><div><br></div><div>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div><div><br></div><div>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div><div><br></div><div>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学说话,口齿不清,一着急就结巴。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div><div><br></div><div>小小鱼有时候急着跟我说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急得说不清,我会听着,告诉他慢慢来,一句话允许他说几遍。</div><div>慢慢地,他不再说话打结,表达越来越流畅。</div><div><br></div><div>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说不清,心里很着急,这个孩子今后读书怎么办?会不会变成一个结巴子?怎么办?</div><div><br></div><div>被焦虑控制之后,父母就会严厉而急切地关注这个问题,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导,第二遍还老样子。直接就劈头盖脸地骂过去,结果孩子越说越结巴。</div><div><br></div><div>本身一个不严重的问题,被父母焦虑的情绪影响着,变成了真正的问题。</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div><div>吼孩子时,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吗?</div><div>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及教师的一个弊病。</div><div><br></div><div>父母打着爱的名义,用父母的权威,期待孩子能够言听计从。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执的坚持或者犯了小错的时候,就去威胁吼叫。</div><div><br></div><div>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div><div><br></div><div>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div><div><br></div><div>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因为你吼叫造成的伤害太大。</div><div><br></div><div>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div><div><br></div><div>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孩子会把伤口修补好,因为只要改了就还是我的好父母,不过还是会留下满身伤痕!</div><div>如果时间久了,吼叫成为教养习惯了,那父母就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伤害了。</div><div><br></div><div>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们什么都明白。</div><div><br></div><div>孩子的内心很柔软。小小的他们会犯错。</div><div><br></div><div>成长就是一个犯错和改错,叛逆到懂事的过程。</div><div><br></div><div>孩子总是愿意原谅“暴力父母”的过错,知道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爱我。</div><div><br></div><div>孩子永远善良得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父母,而我们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div><div><br></div><div>在为人父母的路上,能一次也不吼叫的父母我不知道有没有?</div><div><br></div><div>因为我自己也曾对着孩子发过火,看到孩子吓怕的样子,非常的后悔。</div><div><br></div><div>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div><div><br></div><div>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说的真好。</div><div><br></div><div><br></div><div>3</div><div>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div><div><br></div><div>(1)超限效应</div><div><br></div><div>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叫“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div><div> </div><div>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div><div> </div><div>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div><div><br></div><div><br></div><div>(2)大脑的逃生机制</div><div><br></div><div>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div><div> </div><div>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div><div> </div><div>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div><div> </div><div>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div><div><br></div><div>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div><div><br></div><div>4</div><div>怎样不吼不叫地管理孩子?</div><div> </div><div>(1)对孩子的要求,简单干脆</div><div> </div><div>为什么再刺儿头的孩子,到了部队里都服服帖帖?因为部队教官的指令干脆坚决,从不拖泥带水。越是冗长、繁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div><div> </div><div>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要求难道不是唠唠叨叨的吗?</div><div> </div><div>同样是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一种要求方式是:</div><div> </div><div>我跟你说过几遍了,自己的书别乱扔!</div><div>一个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样子,多丢人!</div><div>自己东西自己做不知道么?从小就得学会独立!</div><div> </div><div>另一种要求方式是:一会吃饭了,给你5分钟收拾书包,我看着你做~</div><div> </div><div>大家觉得那种方式效果好呢?</div><div><br></div><div><br></div><div>(2)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div><div><br></div><div>我们在大声斥责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会变得非常激动,于是常常借着孩子这次的错误长篇大论,甚至把孩子之前的旧账翻出来。</div><div> </div><div>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一种方式是:</div><div> </div><div>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div><div>自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div><div>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div><div> </div><div>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要不然这一周都没法看电视了。</div><div> </div><div>对比一下,那种方式效果好呢?</div><div> </div><div>(3)犯错时,给孩子一个指导性选择</div><div> </div><div>斥责孩子时,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说,错在哪里了?……不对,重新想,到底错哪了?”</div><div> </div><div>家长们的想法是好的,企图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错了!孩子眼中一件无所谓的事,竟惹得家长那么生气,孩子也很蒙圈!</div><div> </div><div>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气坚定地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选择。比如还是不做作业就看电视这件事,不妨跟孩子说:</div><div><br></div><div>作业不做完就看电视,是不对的,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5分钟后坐到书桌前好好写作业,以后每天还能看一小时电视;二是今天随便看电视,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准碰电视了。自己选!</div><div><br></div><div><br></div><div>(4)最关键的:父母要学会平复情绪、放下身段</div><div> </div><div>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div><div> </div><div>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仗着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认错误;</div><div> </div><div>二是我们情绪控制能力很差,一个孩子就能把我们惹得大发雷霆。</div><div> </div><div>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发其火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说,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重要。</div><div> </div><div>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div><div> </div><div>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div> <h3>再好的幼儿园,再优秀的幼师,也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h3><div><br></div><div><br></div><div>无数父母希望</div><div>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幼儿园</div><div>接受最好的教育</div><div>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div><div>但是却往往忽略了</div><div>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div><div>对孩子来说</div><div>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div><div><br></div><div>1</div><div><br></div><div>一位网友在长沙地铁看到这样暖心一幕:</div><div>等地铁的时候</div><div>一个宝宝问脚下踩的脚印是干嘛的</div><div>爸爸妈妈还有外婆(奶奶)</div><div>特别耐心地给他解释是排队的</div><div>并且整齐地排了队给宝宝看</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家教好的人</div><div>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出现的</div><div><br></div><div>2</div><div>地铁车厢内</div><div>孩子把爆米花洒在地铁车厢</div><div>父母跟孩子一起</div><div>一粒一粒捡起</div><div><br></div><div><br></div><div>或许这些举动微不足道</div><div>但正是这些细微之处</div><div>最有力量</div><div><br></div><div>3</div><div>在石家庄一路口</div><div>一名妇女牵着一个小女孩过马路</div><div>见到有车辆驶来</div><div>两人下意识地停步打算退回</div><div>不过,车辆在斑马线前停下让行</div><div>母女俩过了马路</div><div>女孩还在妈妈的提示下</div><div>向让行车辆鞠躬致谢</div><div>还向司机挥了挥手</div><div><br></div><div><br></div><div>好的教育</div><div>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div><div><br></div><div>4</div><div><br></div><div>暴雨天</div><div>一位父亲带着一个孩子</div><div>发现路上的井盖塌陷了</div><div>父亲报完警后站在水中井盖旁</div><div>引导过往的车辆避让</div><div>此时,孩子就在路边等着父亲</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虎父无犬子</div><div>这也许是孩子人生中最好的一课</div><div><br></div><div>5</div><div><br></div><div>同样是下雨天</div><div>在一个地下通道入口处</div><div>一位母亲用左右为孩子挡雨</div><div>而她的右手拿着伞</div><div>为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大爷挡雨</div><div>这位老大爷是一位流浪汉</div><div>而这位妈妈一直慢慢地跟随在他身边</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善良总藏在不经意间</div><div>行动总比语言来得更加深刻</div><div><br></div><div>6</div><div><br></div><div>在一趟航班上</div><div>一位独自带孩子的妈妈</div><div>一上飞机就给大家发小礼物</div><div>里面装着耳塞小糖果</div><div>背面还打印了一段话</div><div>“我是来自宁波的Wendy,我刚刚一岁半…</div><div>独自带我的妈妈担心我的哭闹会打扰到您,</div><div>这里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减轻你的困扰……”</div><div>宝宝全程很乖</div><div><br></div><div><br></div><div>有些人</div><div> 并不是因为坐头等舱才这么做</div><div>是因为这么做才坐头等舱</div><div><br></div><div>7</div><div><br></div><div>一个孩子在书店“顺走”了四本漫画书</div><div>家长发现之后写下道歉信</div><div>并留下全部书款40元钱</div><div>一大早从门缝里塞进书店</div><div>道歉信如下:</div><div>“你好!由于我教子无方,</div><div>(儿子)在你店里拿了四本(漫)画书。</div><div>贵店门没开,本应本人带上儿子亲自来道歉,</div><div>没开门,我给你(把钱)放里面。对不起。”</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孩子总有犯错误的时候</div><div>关键看家长如何处置</div><div><br></div><div>8</div><div><br></div><div>早高峰</div><div>坐在后座的孩子将酸奶盒随手扔出窗外</div><div>父亲随即下车</div><div>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教育</div><div>并将酸奶盒捡起,放回了车内</div><div><br></div><div><br></div><div>没有天生的熊孩子</div><div>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div><div><br></div><div>9</div><div><br></div><div>在饭馆吃饭时</div><div>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靠窗的位置</div><div>过来一名流浪汉站在窗外看着她们吃</div><div>母亲带着孩子去点餐处打包了份饭给他</div><div>用自己的行动,教给孩子善良和施予</div><div><br></div><div><br></div><div>对待弱者的态度</div><div>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素质体现</div><div><br></div><div>10</div><div><br></div><div>在你们家</div><div>每天吃饭时,第一筷子菜是夹给谁?</div><div><br></div><div><br></div><div>孩子和父母、爷爷奶奶一起吃饭</div><div>很多父母往往将第一筷子菜夹给孩子,说:</div><div>“宝贝快吃!这是妈妈特意给你做的。”</div><div>爷爷奶奶也不示弱,纷纷夹菜到孙儿碗里:</div><div>“这个菜有营养,宝宝得多吃。”</div><div>这样的一幕是不是很熟悉?</div><div><br></div><div>第一口菜不见得营养更多</div><div>却让孩子学会了自私</div><div>认为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div><div>于是吃饭时</div><div>父母都还没有坐到桌前</div><div>孩子已经扑上来,把喜欢的菜吃了一大半</div><div><br></div><div>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孩子做榜样</div><div>生活里的每个细节,其实都不是小节</div><div><br></div><div>智慧的父母一定懂得:</div><div>要将第一筷子菜夹给长辈</div><div>这样,孩子从小学到的是尊重和孝敬长辈</div><div>将来走上社会,才会更加受用</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很多时候</div><div>父母的一言一行</div><div>都会潜移默化印在孩子的脑海里</div><div>影响到孩子未来路上的关键选择</div><div>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命运</div><div><br></div><div>想要孩子成为什么素养的人</div><div>首先你就得成为什么素养的人</div><div><br></div><div>再好的幼儿园,再优秀的幼师</div><div>都比不上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div> 别老是“你真棒”,一张表教你“花式夸法”,夸孩子夸到点子上!<div><br></div><div><br></div><div>现在我们年轻一代,基本上都知道教育孩子要“正面激励”,但是整天“宝宝真棒!”、“宝宝太厉害了!”。但是这么一味地夸,真的好吗?万一哪天没人夸了,孩子心里难道不会有落差?所以,夸孩子可以,但要讲究方式方法。音符那么如何表达才是对孩子最适用的夸奖方式呢?一起来看看这些基础的表达方式吧。音符看完之后,你总结出要点了吗?1夸具体不夸全部“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2夸努力不夸聪明“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3夸事实不夸人格“好宝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4夸样貌不夸礼貌“真可爱、真帅气!” 这是家长喜欢的夸别人家孩子的用语。可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夸样貌就会让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本领,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他们造成了误区。其实,你可以夸奖孩子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音符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夸奖,过度的夸奖总是会适得其反,因此夸奖就要夸在点子上!</div> <h3>幼儿数学口诀之“凑十歌”宝宝轻松搞定加减法~</h3><div><br></div><div>简单的数学计算是幼升小孩子必备的能力之一,由于学龄前宝宝还没有建立起数的概念,因此对数学的加减法学习比较困难,幼儿学习加减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可以操之过急,慢慢从十以内的加法开始教起。今天为家长们介绍一下凑十法,宝宝的加减法学习就能轻松的搞定啦。</div><div><br></div><div>什么是“凑十歌”?</div><div>一九一九好朋友,</div><div>二八二八手拉手,</div><div>三七三七真亲密,</div><div>四六四六一起走。</div><div><br></div><div>五五凑成一双手。</div><div>一加九,十只小蝌蚪,</div><div>二加八,十只花老鸭,</div><div>三加七,十只老母鸡,</div><div>四加六,十只金丝猴,</div><div>五加五,十只大老虎。</div><div><br></div><div>看到9想到1,</div><div>看到8想到2,</div><div>看到7想到3,</div><div>看到6想到4。</div><div>看到大数加小数,</div><div>先把两数换位置。</div><div><br></div><div><br></div><div>20以内的进位加法</div><div><br></div><div>一:</div><div>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div><div><br></div><div>二:</div><div>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div><div><br></div><div>三:</div><div>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div><div><br></div><div>退位减法</div><div><br></div><div>1、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div><div>2、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div><div>3、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div><div><br></div><div>连续退位的减法</div><div><br></div><div>1、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div><div>2、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div><div><br></div><div>练一练</div><div><br></div><div>例1、8+5=?</div><div>解析:加法8+5,看到8就想到2,因此5可以分成2和3,8和2组成10,10+3=13,所以8+5=13。</div><div><br></div><div>例2、15-9=?</div><div>解析:</div><div>法1:15可以分成10和5,10-9=1,再用1+5=6,所以15-9=6;</div><div>法2:9可以分成5和4,15-5=10,10-4=6,所以15-9=6。</div><div><br></div><div>爸爸妈妈们,赶紧教孩子学起来吧,相信宝宝会给你惊喜哦,但是也请爸爸妈妈们在教宝贝儿学习的过程中切莫超之过急,要循序渐进!</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世界上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h3><div><br></div><div>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但儿子暖心起来也毫不逊色。</div><div>前一段时间,有一张照片刷爆了网络,收获了无数网友点赞!</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在成都地铁2号线上,一个小男孩和妈妈一起坐地铁,中途一位阿姨带着小宝宝上车。</div><div><br></div><div> 小男孩主动让了座,然后在妈妈休息时,用手为妈妈垫着头,还帮妈妈背包。</div><div><br></div><div> 一张照片,温暖了无数人。</div><div><br></div><div> 有网友留言说:</div><div><br></div><div> 蟲訫睐菓O_o: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的,爸爸肯定也这么对妈妈的,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都会有爱和暖心。</div><div><br></div><div><br></div><div>01只要家长教得好</div><div>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熊孩子</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孩子。</div><div><br></div><div> 他们可能会把你的家搞得一团乱,抢走你心爱的漫画和玩偶;</div><div> 他们的叫喊声回荡在每一家饭馆、每一个电影院和每一节车厢里。</div><div> 气得你分分钟想要原地爆炸。</div><div> 他们尚处于幼年期,却有着爆表的创造力和杀伤力。</div><div> 他们表面上天真烂漫,所到之处却会让人哀呼天真黯淡。</div><div> ......</div><div> 没错,他们就是熊孩子。</div><div><br></div><div> 我不止一次地遇见过熊孩子,更不止一次听到他们父母对于孩子没教养行为的解释:「孩子小,不懂事」,「小孩子,淘气是正常的」,「等他长大了就知道了」.....</div><div><br></div><div> 但真相是,几乎所有的熊孩子背后都藏着一个熊家长。</div><div><br></div><div> 养不教,父之过。</div><div><br></div><div> 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曾经写道:「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div><div><br></div><div> 教育的基础是家庭。</div><div><br></div><div> 只要家长教得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熊孩子。</div><div><br></div><div> 网友@丁丁铁骨啊说:</div><div><br></div><div> 上次带1岁不到的侄女儿出去转,遇到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小男孩对小婴儿很有兴趣,但是手一直背在背后。我跟他说如果喜欢小妹妹可以跟她握握手,他害羞地一笑:叔叔我刚才在外面玩没洗手,有细菌,会让妹妹生病的。感动的同时,更是对男孩家长的敬佩。</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02</div><div>父母的修养</div><div>决定孩子的教养</div><div> 一位母亲在网上发帖说:</div><div><br></div><div> 在餐厅吃饭,就因为儿子稍微调皮了一点就被打了一耳光!气得她现在还在发抖。</div><div><br></div><div> 原来,这位母亲带儿子去附近的餐厅吃饭,她儿子喜欢到邻桌到处跑跑看看,几次去骚扰吃螃蟹的邻桌,最后因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别人把手甩开后,动手打了这桌的人,结果被回打了……</div><div><br></div><div> 母亲很愤怒,言辞间都能感受到那股怒火:</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然而网友的回复估计要让这位母亲更加气愤了:</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如果我们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个世界就会狠狠地教训他。</div><div><br></div><div>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div><div><br></div><div> 意思就是先学会做人,品德修养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而父母的品德修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养。</div><div><br></div><div>广告 去逛逛</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镜子》,里面孩子的一句自白至今印象深刻:</div><div><br></div><div>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div><div><br></div><div>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出名的「宋氏三姐妹」,其荣光也离不开背后的父母。</div><div><br></div><div> 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从小鼓励女儿学习,教会她们独立、坚强。宋耀如喜爱孩子,让孩子按其个性自由发展。</div><div><br></div><div> 但他并非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而是尽最大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制力。</div><div><br></div><div> 而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更是严格要求子女,饮酒、赌博决不允许,吃饭、睡觉、坐立起行皆有规矩。除此之外,她还教孩子画画,弹琴来陶冶情操。</div><div><br></div><div> 在父母的影响下,三姐妹个个气质出众、才华横溢,创下一个又一个传奇。</div><div><br></div><div>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iv><div><br></div><div> 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成人必须用心思考的,父母给孩子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03</div><div>最好的教育</div><div>是父母彼此相爱</div><div><br></div><div> 有人说:「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div><div><br></div><div> 生活中常常能看见一些父母,因为琐碎小事就相互谩骂,互相指责:</div><div><br></div><div>「你烦不烦啊!」</div><div>「你滚,这个家不欢迎你。」</div><div>「我真是瞎了眼了和你在一起。」</div><div>「大不了离婚。」</div><div>.....</div><div> 有时更是大打出手,冷暴力,甚至离婚。谁也没在意那个在墙角瑟瑟发抖,眼神惊恐的孩子。</div><div><br></div><div> 都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可是如果夫妻之间没有了爱,孩子又如何沐浴到爱的阳光和雨露呢?</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每个人都会在成年后,无意识地重复父母的行为。感受到父母之间爱的孩子,当他们恋爱并成立家庭时,会无意识的将这份爱延续下去;</div><div><br></div><div> 而在父母争吵冷漠中长大的孩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相爱的榜样,面对爱情时会不知觉的抗拒,充满了不安。</div><div><br></div><div> 曾看过一句话:「找对象要找一个爸妈相爱的。」那些爱,会让他天赋异禀,去尊重自己的伴侣,呵护自己的家庭。</div><div><br></div><div> 作为父母,可以吵架,但永远别对爱的人说狠话。</div><div><br></div><div> 你永远不知道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会对他的成长带来怎样的障碍。父母影响孩子的性格,而性格,会决定命运。</div><div><br></div><div>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教材,是孩子最大的榜样。从黄磊夫妇和女儿多多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塑造到底有多重要。</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为人父母,既然给了孩子生命,那就不该让孩子的人生输在父母手上。</div><div><br></div><div> 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想要孩子变成一个有教养的人,父母首先就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div><div><br></div><div> 教育的本质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div><div><br></div><div> 而好的教养,是父母给孩子一辈子最好的财富。</div><div><br></div><div>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教材,</div><div><br></div><div>是孩子最大的榜</div> <h3>为什么孩子不愿去幼儿园?转给家长!</h3><div><br></div><div><br></div><div>孩子不肯去幼儿园怎么办呢?孩子不肯去幼儿园,有可能就会开始哭闹,甚至是撒谎。那么孩子到底是为什么不肯去幼儿园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孩子不想去上幼儿园,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长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别怪老师哦!</div><div><br></div><div>幼儿园没有在家自由</div><div><br></div><div>幼儿园虽然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玩耍,但幼儿园终究没有家里自由,小朋友要受到老师的约束,定时吃饭,按时睡觉,不能像在家里一样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干什么。因此,即使每天放学时好好的,早上起床时,小朋友还是会对上幼儿园心生抗拒。 </div><div><br></div><div>假日综合症</div><div><br></div><div>周末或长假过后,小朋友抗拒上幼儿园的情绪更加明显。好不容易到周末,家长就会由着孩子晚睡晚起,带孩子去做他喜欢的活动,孩子在幼儿园建立的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这样的生活与上学时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孩子自然不想被约束。</div><div><br></div><div>生病后找到拒绝上幼儿园的理由</div><div><br></div><div>孩子一生病,家长就会尽量让孩子留在家里养病,孩子不仅可以不去幼儿园,还会得到全家人的悉心照料,有些心疼孩子的家长还会放弃平时的原则,满足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这样一来,孩子病好后,就会想方设法找借口拒绝上幼儿园。</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家长如何智慧地解决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问题</div><div>首先家长要认可送孩子进幼儿园是孩子未来生存能力学习的开始,不管孩子是否抗拒,我们都要坚持。孩子入园初期因焦虑哭闹是很正常的,一定要正确对待,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接回家,否则会将这个战线无限期的延长。</div><div>记住:长痛不如短痛。</div><div><br></div><div>其次家长一定要始终如一的让孩子坚持上幼儿园。除了节假日或生病等特殊情况,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孩子上幼儿园,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随着孩子的性子。幼儿园看似无关紧要,却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如果孩子表示不愿去幼儿园时,家长无条件的配合,寻找借口与理由帮孩子请假,孩子就会看到撒谎的好处,有样学样,千方百计找借口逃避去幼儿园。</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如何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div><div><br></div><div>一、让孩子心情愉快</div><div>让孩子在去幼儿园的时候尽可能的开心。送你去见你的小伙伴了!爸爸也要去见我的小伙伴了。路上给孩子说:“等你下午做完活动,妈妈就来接你,妈妈会早点来接你的。”当然你要说到做到哦,如果你不守信用或者忘了,你就等着闹吧。</div><div><br></div><div>二、给孩子交个小伙伴吧</div><div>尽量让同小区的小伙伴都熟悉,相互认识的面孔会减轻不少压力,同时,小孩一看到同龄的小孩都去幼儿园,自己也会愿意一起去的。</div><div><br></div><div>三、入园家长快点离开</div><div>送到托儿所的时候,孩子交给老师就赶紧离开,不然孩子也会很不舍得。或者看到有机会不来托儿所,也会上来撒娇。然后就有可能把孩子整哭。</div><div><br></div><div>总之,家长相信幼儿园,坚持孩子必须去幼儿园,把上幼儿园当成一件能认识更多朋友、学会有规律生活的快乐的事情,孩子才能坚持到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