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老巷老粮票

老张

<h3>  菜市桥,位于庆春路的中间,从菜市桥到众安桥是庆春路最热闹、最繁华的一段路,沿街店铺、住家紧紧地挨着,八路公交汽车从这里经过,行人来来往往,当年苏联领导人到杭州,就经过庆春路。菜市桥往西右桥下,有家大吉祥年糕店,过年买年糕要排很长队伍呵!</h3> <h3>  青春酱酒店,青春是后面改的,好像以前是个深墙门。你们说呢?酱酒店的右边,矮围墙里面是浙一医院。</h3><h3> "南屏晚钟"说了:好像叫"永昌"酱园。还有半闲居士说:“再早叫恒泰酱园”,徐忠意说了:永昌酱园,后搬到广兴巷口,他父亲在那里工作,一直到六十六岁才退休。</h3><h3> 住在五福楼的老邻居史兄,他告诉我说:“青春酱酒店后改为光明酱酒店,他曾在酱酒店楼上做过会计,管过下城二十二家酱酒店的财务,其中有永昌、青春、新华路等属于国营店,但都独立经营、做帐。这些酱酒店同属一个党支部,员工调动需由支部审批,所属店经理同意才可"。从一块招牌名字的变更,我们大略可以了解当时这个行业的发展史。</h3> <p class="ql-block">  庆春浴室,是庆春路上一家设有男子部,女子部的大型浴室。但它挂牌为"平海浴室分部",因为当时的行政划分,以庆春路为界,以南地区叫上城区,以北地区叫下城区。而庆春浴室地处庆春路的南面,与平海浴室同属于上城区。记得,浴室一年也开了没有几次,我们还是要过年了才去洗浴,洗浴队伍要排到马路上。</p> <p class="ql-block">庆春浴室门口,服装地摊摆在人行道上。满街都是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那时候,自行车要骑过这一段路,几乎没有中途不跳下来的,能顺利地骑过,算是高手了。</p> <h3>  前进钟表店,在哪个地段?记不清了!</h3><h3> 董敏华说:"好像在庆春浴室的对面。"就是柏技巷到新华路这一段的街面上。柏技巷靠庆春路巷口的左边,有一家南货店,叫"新华昌",规模要比"新公和"大。其边上是一家馄饨点心店,对马路就是浙一医院;右边是“万生"肉店,再往西是理发店,柏技巷粮站,糖果店……,前进钟表店可能就在中间?</h3> <h3>  庆春路百货商店,是庆春路乃至下城区最大的百货商店。上有解百,下有庆百。</h3> <h3>  在"庆百"右边是六克巷,这是六克巷的一段巷景,但回忆不起这里的情况。据传,当年巷内有一大户人家,常邀六位文人墨客来家,喝茶聊天,故名六客巷,后被叫作六克巷了。巷内六克巷小学是我的母校。六克巷南北走向,与它成丁字形的小巷,由南至北,分别是吴牙巷、白井儿头、长庆街。六克巷北头与林司后对接,与长庆街和白莲花寺交会,中间段有一口井,井的东面连岳官巷。</h3><h3> 吴牙巷是远近闻名的老巷,记得,4号是个花园,38号是个大墙门,里面是家属宿舍,我好多小学同学住在这里。吴牙巷37号,房济民,解放前后办私立学校,以校长房济民命名的"济民小学",在杭州志上有记载。其哥哥房庚跃,在学校的操场办起煤球厂,並在前面的厢房,作加工捧儿糖的工场。公私合营后,煤球厂搬到菜市桥边的花灯巷内,那时,买煤饼要凭票,一般其他地方断货,到花灯巷一定能买到,其规模在杭州也算比较大的。</h3><h3> 巷内有下城区工人俱乐部,整条巷日日夜夜,都很热闹。俱乐部里有电影、戏文、看书阅报、打乒兵球,管理员姓徐,进俱乐部要凭工人会员证,那时我们小,进不去,常要避着他,逃进去。</h3> <h3>这条小巷,名叫"白井儿头"。它是贯通上城和下城的一带一巷,也是通向西湖景区的黄金地段。全巷长约五、六百米,三十六个门牌,二、三百户人家。小巷东、西走向,巷内有二条弄堂,一条叫大弄堂,一条叫小弄堂,也叫黑弄堂,因为弄堂里有一段路很暗,伸手不见五指,走出可以通到吴牙巷下城工人俱乐部,弄堂尽管黑,因为路近,我们还是喜欢走黑弄堂。在小巷里,大家亲亲热热,互相帮忙。春天故事多,夏天井边闹,秋天串人家,冬天过年忙。</h3> <h3>这是“白井儿头"的中间段,它的东面与六克巷丁字相接。有电线杆的地方是原永安丝织厂的一个车间,它的厂部在与“白井儿头”相连的五福楼内。</h3> <h3>白墙红“拆“字的左方,就是大弄堂。大弄堂对出来的一个大墙门,我们叫它“高踏步墙门",它原先是一座私宅,后为省机械系统的宿舍。大墙门内,一个大天井,周围是木结构的二层搂房。值得一提的是,墙门内有个公厕,就是有二个蹲坑。因为,当时家家户户都用马桶,上公共厕所要跑很远的路,所以我们经常悄悄地进墙门,穿过几户人家去上厕所,“高踏步墙门"也给我们带来方便。</h3> <h3>两边用石扳搭起的洗衣台的中间,有一口井,井水清澈,洁白纯净,冬暖夏凉,永不枯谒,人人爱惜,远近闻名。井的对面就是小弄堂,小弄堂弯弯曲曲,住着好多人家,过去还有一个"打线作坊”。</h3> <h3>小弄堂,就在红“拆“字的边上的弄堂。</h3> <h3>这是王奶奶在自己的"打线作坊”前留下珍贵照片。我们小时候路过“打线作坊",看到作坊前有一大块场地,几个人在场地里来回的跑,作坊有三、四间门面大。王奶奶的大孙女叫招娣,还是我们小学同学。</h3> <h3>这是我小学同学招娣的母亲(左)、小姨娘(中)、大姨娘(右)在“打线作坊"前的留念。三位阿姨漂亮美丽,穿戴整洁时新,三双皮鞋都是亮亮的。</h3> <h3>  吴牙商店分部,是搭建在白井儿头35号,墙门外的一块空地上的临时建筑,是居民区办的小店。当年,白井儿头、五福楼、五老巷、和吴牙巷是一个居民区,叫吴牙巷居民区。</h3> <h3>  白井儿头35号墙门口,我女儿的留念。我就住在这个墙门里,白井儿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现在身在何处,我永远把她记在心上。</h3> <h3>  这是白井儿头巷内的一个自来水站,有三、四付水捅,供居民买水喝,当时,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装自来水,方圆几百米,都到这里挑水。</h3> <h3>  紧挨白井儿头的是五福楼,五福楼的南面分别与小福清巷、七宝寺巷相通、西口与大福清巷对接。在小福清巷与七宝寺巷之间,有条小巷叫"高地下”。它们是周边居民到庆春路,到西湖去游玩的必选道路。在小福清巷靠庆春路的左侧有“五味和",它是下城区比较有名的食品店,糕点、糖果、酒类品种齐全,在杭州享有盛誉。"五味和"是前店后厂,制作糕点食品的厂就在小福清巷内。</h3> <h3>这是五福楼的东口,从小巷两边的二层砖木结构的街面房,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条悠久又繁荣的老巷。</h3> <h3>这是五福楼九号的来先生住家,楼上楼下二层。我记得,60年代中期,我姆妈身体不好,很少出门,住在五福楼的来师母经常到我家来,看看我姆妈,同我姆妈谈谈天。现在,我心里还是蛮感谢来先生家的。</h3> <h3>这是来先生家的楼上。</h3> <h3>  在来先生家的不远处,原有一块空地,是清代旗兵养马的地方,我们叫它马房。小伢儿时光,都到那里去耍子儿,拍洋片儿,打弹子,漏铜板,劈甘蔗,后来有点大了,马房办了家滚镀厂,装了付篮球架,我们和厂里的人打篮球。 </h3><h3> 巷的中间是永安丝织厂的厂部车间和食堂及幼托所,其间有一个深墙门、听说,是航运公司的一个宿舍,它可以通到长庆街。我省著名画家卓鹤军,就住在五福楼中间的一个大墙门里。</h3> <h3>  巷的西口,过去有一座"潮庙"。住在里面有一位老者,有一副木架子,架子上摆满各式各样的小人书,我们可以坐在书摊旁的小橙子上看,也可以借回家看,但要根据出借的天数,算钞票的。有时我们超过时间去还书,他嘀咕嘀咕的,最后还是没有多收我们钞票。</h3><h3> 照片上电线杆左侧的圆洞门框处就是“潮庙"。</h3><h3> 杭州灵隐寺现任方丈光泉法师,他原先的家就在五福楼“潮庙"旁边。光泉法师,其名宋淼春,我们街坊邻居都叫他"阿春”。他从小就住在这里,一直到参加工作后不久,在这里“出家"的。后来,庆春路一带旧城改造,原同属吴牙巷居民区的四条巷的居民,回迁时集中安置到庆春路青春坊。原拆原回,永做邻居。这样,光泉法师的母亲等家人,也回迁安置到青春坊。他母亲在世时,光泉法师对其母亲十分孝敬,时常来看望她老人家。</h3> <h3>五福搂32号就是过去的"潮庙",后来,被街道在圆门洞处砌墙装门挪作冶炼厂房了。</h3> <h3>五福搂西面,与大福清巷对接。这是五福搂西端接口的过街搂道。照片上的行人,是从大福清巷,通过搂道进入五福楼。</h3> <h3>  五老巷,巷的南头连接白井儿头和五福楼,巷的北头交会长庆街,与柳营巷对接。五老巷不算长,巷的南头,原有一家打铁铺,卖一些门轴、煤铲等铁制杂件。靠中间处有一幢民国时期的二层小洋房,比较有气派。小洋房北侧,是著名影视演员茹萍爸爸的老家,她小时候就住在这里。</h3> <h3>  红星药店,是庆春路上最大的的药店。中西药,齐全,它比小福清巷旁边的太和药房规模大得多。</h3> <h3>  永昌杂货店,边上就是皮市巷了。</h3> <h3>这是皮市巷,它在庆春路的南边,属于上城区。皮市巷是我们到上城经常走的一条路。</h3> <h3>余步卿老中医,他看疮很有名,就住在皮市巷里。巷内有杭十中,以前叫宗文中学。我有许多儿时伙伴都在杭十中读书,这里有着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h3> <h3>亚光无线电商店,在庆春路上是一家大型的五交化商店,在杭州享有盛名。后,改光芒电料商店,据说,我一个小学男同学,还做过这家店的经理。庆春路拆了,也不知搬到那里去了。</h3> <h3>  杭州家俱商场,在庆春路上的“新公和"南货店旁边。记得,我结婚用的棕棚,就在这里买的。当时,商場里的家俱买不起且要凭票,撬自己家里的地扳、再买点木挡料,请木匠师傅做几件家俱,而且还是拼花贴面的。</h3> <h3>  这是盐桥段,沿河河景。民宅民居,临水而建。也是一道古朴的风景线。</h3> <h3>  盐桥边上的虹翔纽扣店,品种齐全,式样新颖,也是远近闻名。</h3> <h3>  满桥人群飘彩旗,中河老桥重古韵。</h3><h3> 河水浊浊树歪斜,瓦房隐隐墙险僻。</h3><h3> </h3> <h3>  大丰茂?影响中好像是家布店?你们说呢!有哥儿说,是大丰成布店,在楚妃巷口。</h3> <h3>杭州时装厂,在众安桥。</h3> <h3>  众安桥路口,与中山北路交接处。过去,我们几个儿时伙伴,晚上出去逛马路,经常去喝豆浆的那家饮食店,现在也找不到了!</h3><h3> "心情开朗"者,找到了,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是家水果店,再往北隔壁,是烧饼油条豆浆店了,就在右上停着的那辆三輪车边上。</h3> <h3>据说,这是早期的众安桥,我们也没有见过。也有说这是下城的"新桥",大家看看想想吧!</h3> <h3>  东南日报社馆,是浙江日报社的前身,它是庆春路终结的标志性建筑。再往西行,不叫庆春路了,叫法院路。</h3><h3> 景华说:东南日报馆顶搂,有电影院,马路对面的众安挢小学内,还有岳飞的墓。</h3> <h3>这是92年的定期居民粮票。</h3><h3> 粮食是我们的命根子,特别是国家在60年代初,遭受自然灾害后,一直来实行定额定店供应。记得,当时一般城镇居民每月每人24斤,学生(不包括小学生)30斤,参加工作的,根据工种的劳动强度不同,再适当增加几斤。比如当时我下乡农场,农场给我的定额每月42斤。</h3> <h3>1991年一1992年,浙江省定额粮票(杭州市区)。</h3><h3> 那时,是计划经济,规定也比较细致。在每人每月的定额粮票中,规定5斤粮票可以购买粳米,每斤0、143元,其余的只能购买籼米,每斤0、117元。同时还供应玉米粉、荞麦粉等搭配,如有不够吃的,粮站还季节性供应蕃薯,1斤粮票可购买6斤蕃薯,价格每斤也是几分钱。而且买蕃薯还要排很长的队伍。</h3> <h3>  全国粮票,当时最俏,不受月份和粮站的限制,可根据自己需要使用。记得,参加工作的,如要到外地出差,凭单位介绍信到粮站调换全国粮票。</h3> <h3>这是92年的油票及国庆期间的补助油票,全国粮票,浙江省粮票。</h3> <h3>由于粮食供应紧张,其他物资供应也相应奇缺,粮票、布票、肥皂、火柴、豆腐、水产、糖、油…………,几乎所有东西都要凭票。所以,尽管当时大家不够吃,但还是尽量多少的把粮票省下来。那时的粮票,除了可购米,还可调换其他东西。我在乡下农场,就到集市或农民家里,用粮票去换花生、鸡、鸡蛋、菜油等;同样在城镇,用粮票调换的东西还要多,翠瓶、藤椅、竹椅子……。</h3> <h3>  杭州市粮食局敬告居民:自一九九0年元月起,购买粮食恢复凭证、凭票定点供应。</h3><h3><br></h3> <h3>  杭州市区、市镇居民粮食证。</h3> <h3>  这是95年1一6月份的煤饼票</h3> <h3>副食品票、肉票</h3> <p class="ql-block">  蛋票、油票、豆制品票、煤饼票。</p><p class="ql-block">大部分老照片及老票证,由老邻居王招英等提供,致谢!</p> <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