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经历•我在澎湖发新闻

大大蚂蚁

<h3>  (作者的话:今天是我国第18个记者节。为了庆祝这个不放假不发奖金的节日,我作为一名已经退出新闻一线的新闻老兵,看着微信里同行们一早就兴奋地互致问候,很是开心。同时觉着自己也该做点事,庆祝一下我们自己的节日。于是,我打开了电脑,找到了一篇写于8年前的小文。该文记录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次新闻采访报道的故事。)</h3><h3> 2009年7月13日这一天,在大陆的镇江和台湾的澎湖,各有一个旅游团乘坐包机飞赴对方,开始了被称为“两岸城市首次双向旅游包机直航落地签”的为期4天3夜的旅程。这个旅程含有三个“第一”: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第一个包机直航互动旅游团;南京禄口机场与台湾澎湖马公机场开通的首次航班;台湾澎湖地区对大陆游客开通的首批落地签项目。我有幸作为镇江电视台的特派记者随镇江旅游团赴澎湖采访。一个电视记者,远离大本营,单枪匹马地在人生地疏的澎湖采访、拍摄、发稿,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乐趣。</h3><div></div><div> 行前计划似乎很周密准备也很充分</div><div><br></div><div> 出发前,我和我的同事们研究制定了这次采访的报道计划。由于对澎湖的情况不了解,我们对发不发稿、如何发稿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澎湖的互联网发达、畅通,我就每天利用网络聊天工具QQ传稿子、发片子;如果网络不行,那就等返回镇江以后再写稿发片做报道。为此,我找分管技术的副台长杨捷和两个不久前曾经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具有互联网发片经验的同事孙波、彭波商量带什么型号的摄像机?怎么样传文字稿传电视画面?</div><div> 经过比较,最后确定带1台向丹阳市公安消防大队借来的DV机。理由是:这台DV是高清摄像机,信号质量好,且不用磁带用的是卡片,拍摄的画面都储存在1张小小的卡片里,传片时,只要把卡片装进一个读卡器,再把读卡器往电脑的USB接口一插,就能在电脑上看看画面并通过QQ传节目了。</div><div> 如果说这台机器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拍出来的画面是“宽荧幕”,也就是画面的宽度和高度的比例是16:9,而我们电视台播出的画面比例是4:3;还有一个就是太小了,用我的大手来操作有关按钮,反而不是很方便的。</div><div> 我还找到我台精通电脑和互联网的同事万力,向他请教带一台具备什么功能的电脑可以快速高效地传片?最后万力在我提供的两台备选电脑中选定了一台。万力还亲自帮我卸掉了电脑里2006版的QQ软件,下载并安装好最新版的QQ。</div><div> 由于镇江电视台每天晚上的新闻节目是三档,即:六点半播出的《新闻镇江》、九点半播出的《今晚九点半》和十点钟播出的《晚间报道》,因此必须事先就考虑好了:如果新闻能当天发回镇江,届时由哪档节目的编辑来接收、制作?在哪档节目播出?我和新闻中心的副主任左建中商定:传给《新闻镇江》,并确定由《新闻镇江》的后期编辑马冬英负责和我对接,用QQ接收我传的稿子和片子。为了预防万一,行前我在电脑里不仅留下了马冬英的QQ号,还把孙波和彭波的QQ号都加了进来。这一手准备后来还真派上了一点点用场。</div><div></div><div> 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只能仓促应战</div><div><br></div><div> 一切准备停当。我带着选定的DV、手提电脑和报道计划踏上了行程。我们的飞机是13日12时30分离开停机坪的。我也是在这个时候打开了DV开始了我的拍摄。在飞机上,我克服困难抓拍到了包机在南京禄口机场起飞离地和在澎湖马公机场降落落地那一霎那的镜头。虽然这两个镜头都没有拍稳,但我还是认为很真实,很有象征意义,很有价值,因此也有些小小的得意。</div><div> 14时40分,包机安全降落。由于我在飞机上坐在后排,依次下飞机出机舱比较晚,没能拍到澎湖的官员和民众代表向镇江旅游团团长献花场景,但我还是拍到了团长手捧鲜花和澎湖县长热情交谈的镜头。机场出口处的欢迎横幅和花篮、少年儿童列队演奏《外婆的澎湖湾》,还有台湾的一家银行临时在机场设摊为我们兑换台币......这些我都及时地收入镜头。</div><div> 出了机场,澎湖人直接把我们送到了游客中心,先集中观看介绍澎湖的电视片,好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游客通过电视片对澎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个游客中心里还有一些展厅,陈列了不少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图片和实物,游客们看后又会在电视片之外增加些直观的印象。</div><div> 与游客中心相邻的是一个旅游品商场。出了游客中心的大门,我们自然就进了这个商场。</div><div> 商品琳琅满目。当地出产的珊瑚、文石,以及用珊瑚和文石制作成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镇江的游客们普遍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在忙着和店员讨价还价,一些性急的人已经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div><div> 逛完商场,我们被大巴送往位于市中心的酒店。就在去酒店的途中,我的手机收到了一条同事孙波发来的短信。孙波问我情况怎么样?能往回发稿吗?看着这条短信我着实吃了一惊。我看看手机上的时间,是17时05分。这个时间离我设想的往台里发稿的时间差了一大截。我的计划是到了酒店安顿下来后,先写稿子,再整理所拍的视频,然后再上网联系马冬英发稿。没有想到台里的同事们这么早就主动地盯上来了。而且孙波是《今晚九点半》栏目组的一名制片人,按照台里的体制和工作分工,孙波来问发稿简直就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原先我的计划是给六点半的《新闻镇江》发稿,而且是打算当天的稿子当晚发,由台里安排于次日播出)。是同事们争分夺秒抢新闻?还是台里的年轻小伙们故意要考验考验我这个新闻老兵?</div><div> 怎么办?经过短暂的思考,我给孙波回了短信,告诉他我还在奔波中,尚不具备发稿条件。</div><div> 17时12分,孙波又发来短信说,想等会儿和我作连线采访,问我是否同意?</div><div> 17时20分,《今晚九点半》的另一个年轻的制片人葛亮发来短信,提供了几个问题让我先做准备:什么时候落地,用了多久?落地之后第一个动作或最想说的第一句话?台湾对你们有何准备?明天的第一站去哪里?</div><div> 17时27分我到达下榻的佳期酒店,立即问清楚酒店的电话号码并用短信发给孙波,让他打电话到我的房间来。当时我只是想了解一下为什么是他来问我要稿子?同时准备向他说明我立足未稳还不能发稿也不想发稿的想法。结果,孙波的电话没接着,却又接到他的短信,说我提供的号码有问题,电话打不通。我看着短信有点懵,因为我发给他的酒店的电话号码一点也没有错。于是我短信提醒孙波把台湾的国际电话代码886前面的00去掉再打打试试看,结果还是不通。</div><div> 这时我突然想起来,可能是台里的这部电话根本就没有开通国际长途业务。哈,想到这个原因,想着我年轻粗心的同事们焦急的模样,我不禁哑然失笑。经我的提醒,孙波们才发现电话打不通的真正原因。</div><div> 找到原因后,我的同事们又很快想出了新的办法。孙波发短信来,要求用办公室的电话打我的手机进行电话采访。这又让我吃了一惊:一是电视的特点是用画面说话,只闻声音不见画面那是广播而不是电视,这可不是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所追求的效果;二是我用手机接电话,这个国际漫游费可没有数啊?!我回信拒绝了孙波的要求。理由是:一、只有声音没有画面不符合电视要求;二、手机接听的效果不好,声音可能会失真,达不到播出标准。</div><div>谁知道,短信刚刚发出去,我的手机铃声就响了起来,一看,是台里的电话。我知道我的同事们先礼后兵来真的逼我就范了。果然,话筒里响起的是年轻记者范钰的声音,她按照连线的通常做法,电话采访了我,只不过就问了葛亮让我准备的那几个问题。</div><div> 这时的我已经没有了选择,只能抖擞起精神接受了这计划外的采访。(未完待续。题图为澎湖海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