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9.23 第四天<h3>塔林</h3><h3><br></h3><h3>一夜行船回到赫尔辛基,马上换个码头,坐两个小时的轮渡前往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时值周末,有大批芬兰游客同船,两地渡轮频繁,人员来往密切,塔林也比赫尔辛基好玩。</h3><h3><br></h3><h3>住的公寓就在港口附近的老城边上,里面装修很有品味。我们的房东是个年轻的女子,说是几个人把一栋老公寓买下,统一改建,装修成豪华型复式现代公寓,形成规模经营,还像旅馆一样,雇了24小时的接待,这样就避免了入住时交接的不便,宾至如归。</h3><h3><br></h3><h3>塔林老城是欧洲保留最完整的中世纪古城之一,有完好的城墙和石子铺的道路,简直就是一座中世纪的童话古城,名列世界文化遗产。</h3></h3> <h3>三姐妹屋是三栋连体建筑,建于14世纪。(拉脱维亚的里加也有一组相似的建筑,与之遥相呼应,叫三兄弟之屋。)三姐妹的连体老建筑,粗看没有什么耀眼之处,但细细琢磨,三幢房子的色彩、造型、风格都不尽相同,正是这种差异记录了建筑艺术发展的轨迹。</h3><h3><br /></h3> <h3>建于14世纪早期的塔林市政厅,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塔林市的守护者托马斯,从1530年起,就开始在市政厅的楼顶站岗放哨了。</h3><h3><br /></h3> <h3><h3>今天是周末,市政广场成了一个大集市,还有各种民族风格的歌唱表演助兴。不少摊贩和顾客都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随音乐舞动哼唱,在秋天的艳阳下,满目缤纷,歌声起伏,欢乐无上限。塔林是大型游轮的停靠站,夏天人满为患。现在游轮已经不多了,老城恢复了古朴安静的本色,展现出当地人原汁原味的生活。</h3><h3><br></h3></h3> <h3><h3>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和俄罗斯不一样的风情,当地人友善开朗。爱沙尼亚人的文化根基和芬兰有紧密的联系,历史上,它被德国、丹麦、瑞典和俄罗斯统治过,一战后,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二战前夕,爱沙尼亚和另外两个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被苏联吞并为自己的加盟共和国,但西方国家一直没有认可。1988-1991年,三个国家发起了一系列的抗争,要求独立,其中最著名的是“波罗的海之路(Baltic Way)“:三国人民手拉手,从塔林开始,组成了一道横跨三国的人墙。1991年,它们最先脱离苏联独立,现在三国都已经加入欧盟和北约。爱沙尼亚人口才130万,在脱苏后,经济腾飞,已经名列发达国家的前列,社会福利水平也很高,国土森林覆盖率达到45%。</h3><h3><br></h3></h3> <h3><h3>波罗的海国家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她们金发飘逸,身材修长,打扮得体大方,时髦有型,成就了我当狗仔队的机会。</h3><h3><br></h3></h3> <h3>借问路的机会和美女合影,结果晚餐也在这家吃了。<h3><br></h3></h3> <h3></h3><h3>晚餐在广场边的中世纪餐馆(Olde Hansa ),装饰也很复古。厚重的原木桌椅,菜和汤都是盛在粗陶大盘大罐里。除了洗手间,没有电灯照明,全靠蜡烛,黑洞洞的。服务员特意模仿中世纪的口音,热情地招呼客人。吃的东西也是黑乎乎的,走的时候我还把帽子拉下了。第二天又找回了,这顶帽子已经在世界各地多次失而复得了。最有意思的是,门框上方竟然有个小小的扇形舞台,三个古装乐手坐在那里,吹拉弹,映着若明若暗的烛光,像一桢古画。</h3><h3><br /></h3> <h3>洋葱头的教堂很多<h3><br></h3></h3> <h3><h3>傍晚,来到塔林上城著名的Patkuli观景台,眼前是塔林明信片上的标准像,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屋顶错落有致,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之中,一派古朴典雅的风貌。待到万家灯火亮起,则又呈现出另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h3><h3><br></h3></h3> <h3>古城安静祥和的夜晚</h3> <h3><h3>9.24 第五天</h3><h3>塔林</h3><h3><br></h3><h3>上午去卡德里奥花园(Kadriorg Park),里面有18世纪的卡德里奥宫。这里感觉就是一个森林,几乎没有游人,漫步在秋日的阳光下,心旷神怡,只可惜秋色还不够浓。一直走到波罗的海岸边,看港口船只来来往往。似乎波罗的海和后来看到的亚得里亚海,都不见海浪翻滚,甚至比安大略湖的水还静,大概因为它们都是内海吧。</h3></h3> <h3>秋天暖阳中的母亲和孩子</h3> <h3>下午又进老城游玩,广场上依然热闹,台上是爱沙尼亚民族服装表演,台下有两个古稀老人,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小手袋,披风、腰带、帽子、发饰、衣裙上面都绣满了各种花卉,还有蕾丝花边、流苏和饰品,精致华美。她们都脚踩中跟皮鞋,在圆石子路的广场上稳稳地慢悠悠地走着,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逛,逛完里圈逛外圈,有试吃的就尝一尝,琳琅满目的饰品也拿了比试一下。她们最感兴趣的是各种针织品,仔细研究花式针法,引诱摊主跟她们解释,然后她们会自豪地秀一下自己满身绣花的细节,前面后面里面……估计她们的行头是自己年轻时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有时候摊主忙着做生意,她们就自己在那里评头论足,引得所有相机、手机都对她们聚焦。我们在广场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后离开时,这两个骨灰级的闺蜜,依然兴致勃勃地在转悠……LD感慨这两位老奶奶身体好,这么大年纪,可以穿中跟皮鞋走凹凸不平的石子路几个小时,羡慕她们有个一起变老的闺蜜,一起翻箱底,秀自己最爱的宝贝,而且还保有旺盛的好奇心。<h3><br></h3></h3> <h3><h3>最后,我又爬上了上圣奥拉夫教堂(St Olaf's) 教堂的钟楼,在秋日的暖阳中从不同的角度看了塔林的全景。这是一座建于15世纪末期的哥特式尖塔。在1549年至1625年间,它是世界最高的建筑物,经历数次的大火与重建,现在的总高度为123米。</h3><h3><br></h3><h3>下一站是拉脱维亚的里加。</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