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与故乡

滄浪之水濯吾缨、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南方的秋,世人都说它清冷、淡雅,所以总是看不饱,尝不透。可在我与它相伴的日常,它却露出妩媚、羞涩的一面。它更像是一个内向的人,只把故事慢慢说给懂它的人听。</h3><div><br></div> <h3>  北方的秋,就来得热烈多了,像北京香山的红叶,延安枣园的落黄。郁达夫说,如果可以留住北平的秋天,他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他曾写道,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这就是北方的秋了,没有秋雨也一层一层凉了,早上还是“玉露凋霜枫树林”,中午就“烈日炎炎似火烧”了。</h3><div>&nbsp;</div> <h3><font color="#010101">  故乡的秋,是分为两段的,前一段是收获、是喜悦、是热闹、是黄色的;后一段是枯槁、是冷清、是寂静、是灰色的。它藏在大山深处有山有水的地方,金黄的银杏树裹着小小的村庄,青灰的瓦片承载着连绵的秋雨。田里是刈过的稻碴和新发的秧苗,田埂上一个个高高的稻草垛,高高的谷堆旁边坐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有时他们坐在自家的银杏树下吃饭,小孩吃得山响,老人一脸宠溺,当那黄灿灿的杏叶落下来时,老人对小孩说:“慢点吃,别太心急咯!”</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