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新安所冯氏四世祖冯继祖事迹

飞越时空

<h3>  七世祖冯辅墓志铭中关于四世祖冯继祖的记载:“闻有赞扬公明末为庻长,从安西恢复楚南辰。部下掳妇女,公尽封置一楼,手提利刃坐楼头,曰兵卒有敢上楼者军法从事。达旦脱之,一无所污。今冯氏之盛,皆此公大德也。”</h3><h3> 结合史料解读:“闻有赞扬公明末为庻长,从安西恢复楚南辰。”</h3><h3> 1、冯继祖:字赞扬,云南蒙自新安所镇冷泉镇冯氏家族四世祖。</h3><h3> 2、楚南:地域名,泛指湖南一带。清朝之前,湖南人客死他乡,墓碑上多标明“楚南”。 </h3><h3> 3、明代军中没有庻长这种叫法,在秦朝是一种军官职称,我推测墓碑上这样写,一是自谦的说法,表示继祖公是个小军官;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先祖都是效忠于明朝政权的,在改朝换代清朝政权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大肆宣扬继祖公的身份和事迹,只会给后人惹祸上身,因此继祖公在明军中的官职已无法考证准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后人对他的追思和纪念,我们要学习的是他正直敢为的高尚人格。</h3><h3> 4、安西:指李定国。此人原为逆贼张献忠义子。崇祯17年(公元1644 年)底,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封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归顺南明政权。李定国此人,早期追随张献忠作乱,后期有所转变,能站在国家和汉民族的立场上行事,史届对此人的评价主要肯定他后期的所为。时逢乱世,崇祯已殉国,南明政权风雨飘摇,天下汹汹,李定国以春秋大义自许,倡议举滇、黔、蜀三地归就明室,诚心辅佐,恢复旧京,荡清海内。清军入关后,李定国是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李定国一生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尽量顾全大局。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李定国同意贯彻义父张献忠的遗愿,不降清(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李定国并不是为了明朝的爵位而联明抗清(我自为王,安用请?若是,则为朝廷官,不再作贼,勿反复也)而是为了大义。即使在绝望中,李定国依然不降。</h3><h3> 5、辰州大捷是南明军队在抵抗清朝军队中取得的一场战斗胜利。永历六年(顺治9年1652年),已经联明抗清的大西军分两路反攻清军,东路出湖广,北路出四川。十一月二十一日,明军进抵辰州城下,把该城四面包围,次日,取得了辰州大捷的胜利。辰州大捷给予湖广清军沉重打击,尤其辰州靠近贵州,攻克辰州减轻了南明根据地的压力。永历六年(顺治九年即1652 年)三月,李定国率师东出,不一月,便连下沅州、遂卫、蓝田,兵锋直指湖南军事重镇靖州。</h3><h3> 6、从以上历史事件分析,四世祖冯继祖所在的明军应该是参加了安西将军李定国的军队(李定国此时已经归顺南明政权),并随军征战云南、贵州、湖南、广西。这个时期天下大乱,李自成、张献忠余部由原来的与明朝政权对立转为联合,共同抵抗满清军队南下,在相当一段时期也取得了局部的胜利,此时名义上的南明军队成分也不再纯净,军纪无法保证严明,因此才出现了“部下掳妇女,公尽封置一楼,手提利刃坐楼头,曰兵卒有敢上楼者军法从事。”这类在正常时期很难发生的事情,从中也可以看出继祖公人格的高尚,但个人的力量也是无法扭转历史进程的。</h3><h3> 7、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在1648年新安守御千户所千户冯永祚举家自焚的惨烈事件,也是逆贼李定国所部炮制的惨案(当时李定国目的是趁乱据云南为王,尚未与南明政权形成统一战线),之后发生的主要事件就是前面那些。估计继祖公所在的明军后来就是由李定国指挥了,即:“赞扬公明末为庻长,从安西恢复楚南辰。”</h3> <h3></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