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西行第三天严格来说是从进入夜晚中的哈密市开始的。头天两辆车穿行了包括无人区在内的1300多公里无人区,从早上五点一直到晚上十二多入住酒店前几乎都是在车上度过,吃早饭在车上,吃午饭在车旁,而晚饭则干脆被放弃掉了。</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哈密是个有瓜果、有美食、有景点、有特色的城市,大家商议决定在哈密多停留一天!当然,团里每个成员还有每个成员各自的想法:朋友夫妇是因为连续跑长途需要调整;他们00后的小公主是想看看魔鬼城有没有魔鬼;我车上那个90后的"女汉子"是因为感冒有加重的趋势想休整;对于我,哈密是自治区中少有的没有到过的地州,我想填补这个空白。</span></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木卡姆传承中心 手抓饭 阿勒屯的回王古街</h3> <h3> 昨晚到的很晚,看到的只是阑珊灯火的哈密,10月2日一早拉开窗帘,一片透澈晨光洗刷惺忪睡眼。</h3><h3> 哈密,新疆的东大门,紧邻广袤的戈壁滩,竟然如此清爽,没有沙尘也没有雾霾,是个值得多停留停留的城市。站在所住的鸿德酒店的窗前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天山山脉横亘哈密,它把哈密分成山南山北。整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是被横贯东西的天山山脉分成了北疆和南疆,因此,横跨天山南北的独特地貌使哈密素有"新疆缩影"之称。</h3><h3> 哈密市因为天山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山北森林、草原、雪山、冰川浑然一体;山南的哈密盆地是冲积平原上的一块绿洲,被气势磅礴的戈壁大漠环抱萦绕。</h3> <h3> 上午的安排是先去哈密博物馆参观,一是博物馆最能浓缩一地的精华,而且哈密博物馆网评不错;二是在室内慢节奏的活动有利于恢复体力,毕竟昨天1300多公里的长途自驾耗费了大量体力。不巧的是,哈密博物馆今天竟然闭馆!只能退而求其次,安心参观博物馆旁的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h3><h3> 整个木卡姆传承中心建筑外形设计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思想理念,建筑顶部有一个硕大的维吾尔族手鼓覆盖,在我看来,上层更像一个厚厚的馕;其下由四个巨大的哈密木卡姆演奏中最经典、最有特色的乐器哈密艾捷克、哈密热瓦甫造型来支撑;建筑主体四周巧妙结合维吾尔族传统回廊建筑形式,正面用六根绿色柱子支撑,"六"代表了维吾尔族人民民俗生活中的吉祥数字,绿色代表了和平、希望和安定;回廊四周和建筑主体上采用的廊柱、藻井、女儿墙、漏窗等也都融合了哈密维吾尔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元素。</h3><h3><br /></h3> <h3>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与旁边的哈密博物馆不同,哈密博物馆免费,这里收费,所以这里也没有闭馆一说。</h3><h3> 传承中心一楼是一些商家和有关木卡姆的文字介绍;二楼有一些蜡像场景复原,展示着维吾尔日常生活的各种画面,不少蜡像原型都是当地非常有名望的木卡姆大师,蜡像做得还算精美;三楼的东侧有专门的演出大厅,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具有典型代表的木卡姆选段。</h3><h3> 我们时间来得比较好,正赶上一场木卡姆的演出,好歹算是让40元一个人的门票稍微升值了一下。</h3> <h3> 来参观的游客并不多,几十人的演出厅还有不少后排的座椅空着。木卡姆的表演演员并没有因为观众少而松懈,她们相当职业,音乐一响马上用心投入演出。</h3><h3> 木卡姆演员的表情、眼神、肢体随着音乐节奏夸张地表达,这种感染力是汉族歌舞中不多见的。</h3><h3>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对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宣传是无处不在,在舞台的后侧,两个显示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灯箱一直亮着。</h3> <h3> 歌舞在传情上有着最直接的效果,所以各民族在很多场合以歌舞来传情达意,我也认识很多少数民族朋友酒喝到一定程度必定载歌载舞。而在各民族中,汉族可能是最不擅长歌舞的,或许是儒家的中庸思想让汉族在表达情感时更含蓄更委婉。</h3><h3> 哈密唐代称伊州。伊州音乐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后,称为伊州大曲。伊州大曲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为基础,在其前后加上引子和尾声,以蔓延其声调的大型乐曲。</h3><h3> 伊州大曲中也含有中原汉族音乐的成分。哈密十二木卡姆是伊州大曲的继承和发展。伊州乐在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新民间音乐成分而发展为今日的哈密木卡姆。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认为是新疆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来的躯干"之一。</h3> <h3> 哈密木卡姆主要流传在哈密市和伊吾县。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哈密木卡姆"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既保持着与新疆其他木卡姆千丝万缕的关联,又有着区别于其他木卡姆的独特艺术魅力。</h3><h3> 木卡姆的节奏欢快,舞者服装鲜艳,姑娘们身姿婀娜,这些让人愉悦的元素汇集在一起让我对这个传承中心商业化的鄙夷有些减少。</h3><h3> </h3> <h3> 除了歌舞内容,木卡姆还有舞台剧形式,大致是通过歌舞叙述简单的故事情节,因为完全不懂歌词,猜测应该是歌颂幸福生活之类的吧……</h3><h3> 从舞台上看,在前排跳舞的维族姑娘身材都很好,在后排伴奏的维族大妈则都大了两号。这现象可能和人种有很大关系,斯拉夫民族也是如此。</h3> <h3> 看到这些歌舞会让人突然联想到《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那歌曲的作者是王洛宾,一个出生在北平的"西部歌王"。</h3><h3> 王洛宾就是个传奇人物,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混迹于大西北;参加过抗战,又以四十高龄加入了解放军;因被疑通共坐过国民党的牢,被马步芳保出,也因散布谣言被共产党关过,在牢里仍创作大量歌颂党的歌曲。这完全就是个不被世俗束缚的我唱我歌的世外人。</h3><h3> 木卡姆传承中心的内景也很有维吾尔族的特色,楼内布局如同一个大天井,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照明,从建筑到装饰到摆设充满异域的美……</h3> <h3> 欢乐一家人!这里我就直接引用这家女主人对此次西行评价的原话吧:感谢善于苦修的朋友一路上对我们的各种催促和时间管理,否则何以经历如此磨练意志的美妙之旅!文中二年级的小姑娘是我的女儿,她用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强大包容度和我们一路奔驰,性格开朗乐观,在无人的大戈壁真正的放飞了自我,那是久违的天性释放,相信多年后的她能对这场艰苦刺激的旅行依然回味无穷!那应该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陪伴之一!也希望她在人生路上穿越无人区时依然能找到自我行进的方向!待续……</h3><h3> 待续是说给我听的,这西行第三篇确实拖得有些久。</h3> <h3> 哈密的温度并不低,白天最高时仍有二十多度,此时阳光正强,晒着太阳还出了一身白毛汗。日照和温度让这里的花十月依然没有凋谢,花丛后就是哈密市博物馆。</h3><h3> 很讨厌这类场所动不动闭馆,几千公里跑过来容易吗,难道为了你的闭馆我再改变行程?</h3><h3> 前年自驾去腾冲国殇园也是,三千多公里跑过去也赶上闭园,我怀着一颗朝圣之心,岂是你一道围墙能拦住,大礼不拘小节,二话不说带儿子翻墙过去祭拜,父子两个人在肃穆的国殇园缅怀民族英雄,那感觉也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h3> <h3> 追求完精神上的享受后该解决最低层次的需求了,自驾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到处寻觅美食。</h3><h3> 到新疆吃手抓饭那是天经地义的,吃哪家是个问题。找吃食的任务由九零后的年轻人来负责,同车的美女吃货动动手指就解决了很纠结的选择题,就选这家。</h3><h3> 这家门面很不起眼,而且招牌被街边的大树给遮住,车子开过才看到。停好车走进这家吃手抓饭的饭馆有些疑惑,从外到里装修都没有维族特色,看上去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式快餐店,这味道行吗?</h3><h3> </h3> <h3> 答案很快就有…</h3><h3> 我们四个大人一个孩子点的食物很快就端上来:后腱子抓饭、羊脖子抓饭、碎肉抓饭、羊排抓饭。每份配一小碟开胃菜解腻。</h3><h3> 我本来怕腻点的碎肉抓饭被女士换走了,最后我吃的是肉最扎实的羊腱子抓饭。</h3> <h3> 这几份手抓饭的配料都一样: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我小时候不吃羊肉,怕膻,后来到处跑久了也就不排斥羊肉味儿了,而竟然,这家看上去用了不少羊油的手抓饭却没有一点儿膻味!</h3><h3> 这家店的后腱子,看起来肉质纹理清晰,吃起来特别香软,筋也很烂,配上抓饭,香醇无比。</h3><h3> 另外比较有特点的是两色胡萝卜,开始以为是彩椒,后来以为是红薯,味道口感尽显香甜,为手抓饭增色不少。</h3> <h3> 这是朋友点的羊脖子手抓饭,他食谱很宽,吃东西基本没忌口,这让他可以品尝到各地千奇百怪的美食。</h3><h3> 手抓饭在新疆非常有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有个医生晚年身体很虚弱,吃了很多药也没用,后来他研究用牛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盐后小火焖熟。这饭色、味、香俱全,很能引起食欲,于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后,身体渐渐地恢复了健康,周围的人都非常惊奇,以为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后来,他把这种"药方"传给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便成为现在维吾尔族人普遍吃的抓饭了。</h3> <h3> 朋友妻子选了碎肉抓饭,这一大盘足够她和孩子的量。我认为这应该是四种手抓饭中最经典的手抓饭了,最适合用手抓着一小撮一小撮的吃。</h3><h3> 手抓饭当然最应该用手抓着吃,饭店给每个人配了一次性手套用来抓饭,那种进食方式才能让人最真切的感受手抓饭的真谛,或者严格起来,连手套都不用才能领会其中的微妙。</h3><h3> 我是很怕手上油腻的感觉,只能以汉族的方式享受维族的美味了。</h3> <h3> 九零后姑娘的饭量一点不弱于我,吃起肉来我甚至甘拜下风,这点我是见识过的,只是她感冒没好,这一盘子手抓饭也就正好够她吃。</h3><h3> 这家手抓饭开店历史并不久口碑却很高,老板夫妇很勤快,一直忙着招呼客人主动问客人需不需要盛饭(加饭免费)添茶,忽然想到,这店名"盛添"是不是就源于此了。不能对不起这热情,我又盛添了一小碗饭,呵呵。</h3><h3> 这家店口碑好还源于在网上对食客的回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评价,店主人都积极交流,有问题也是马上承认错误不兜圈子、不打太极。</h3><h3> 对于这家店网评较高的奶茶我感觉一般。</h3> <h3> 饭后正午,如果直接去哈密的魔鬼城,时间又早了些,只能选取附近转转。</h3><h3> 哈密城市建设不错,但值得去逛的街不多,只有再次去博物馆附近的阿勒屯村看看,阿勒屯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这里有一条新建的"王府古街",古街长约1.5公里,呈L型。算是一个有些根据的人造新"古城"吧。</h3><h3> </h3> <h3> 阿勒屯村位于哈密市西郊,维吾尔语称之为"阿勒同勒克",意思是"黄金之陵"。"陵"是因为这里保留着哈密九代回王的墓地。</h3><h3> 哈密建城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就隶属中央政府,时称"伊吾卢",东汉时改称"伊吾",直到南宋时才称为"哈密"。清朝几百年这里有回王管理,"回王府"驻地就在阿勒屯村范围内,可见,这里真是"黄金之地"。</h3> <h3> 在古街上,每一户民居不仅建筑风格不同,民居内展示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其中,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有些特色。回城乡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两名,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十多名。</h3><h3> 在这新建的古街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失为提升文化品位迅速"做旧"的手段。</h3> <h3> 整个古街很新,类似景点、步行街、民俗村、新农村的合体。公共场所也有不少雕塑,这个大葫芦就有四米多高。</h3><h3> 街旁的居民因为拆迁改造应该得到了不少红利,都是独门独院的新房子,大部分家门口都停着车。</h3><h3> 还有不少住户也接待游客,开展类似农家乐之类的项目,这些家庭门口都会有类似"文明户"、"团结户"等牌子,没挂这些牌子的最好不要随便进入,要参观至少要征求一下主人的同意。</h3> <h3> 哈密除了盛产哈密瓜外,大枣、小麦、玉米、棉花、葡萄、苹果、梨等都比较有名,其中哈密瓜和哈密大枣尤其驰名中外,是瓜果中的珍品。</h3><h3> 阿勒屯村的村民院子里都种着枣树、梨树、石榴树等果树,枝繁叶茂的果树把沉甸甸的果实越过围墙伸到街边很是诱人。</h3><h3> 此时的新疆仍是好时候,天气未冷,瓜果还香。</h3> <h3> 和汉族传统不同,汉族的阴宅和阳宅相聚较远,尤其是皇陵或王陵,距皇宫或王府都很远;在这里,王府旁就是回王陵,回王陵是哈密王及其王室成员的墓葬建筑群。</h3><h3> 阿勒屯村旁紧靠回王陵的地方有一片墓地,这片墓地被村庄和回王陵的围墙包围着,葬在这里,墓的主人可能是想沾些王族的贵气,或者墓主人活着时确实有些荣光。</h3> <h3> 阿勒屯村旁有一栋在建的别墅很吸睛,楼顶居然有巨大的哈密瓜和西瓜的造型。</h3><h3> "哈密瓜甲天下",瓜以地得名,地以瓜闻名。哈密瓜已经有800年历史。哈密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哈密瓜的甘甜如蜜。</h3><h3> 哈密瓜也成了哈密文化的象征。哈密瓜起源很早,2000多年以前哈密就有了哈密瓜的种植,最早称为甘瓜、甜瓜。得名则始于清康熙年间,武清《回疆志》记载:"自康熙年间,哈密投诚,此瓜始入中国谓之哈密瓜……",另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瓜州之名虽著,总不及哈密之佳,鲜美胜于崖,异地移植,其味终逊,"刘文海在《西域冗闻记》中记:"哈密瓜甲天下……余普环游世界两次,又足迹几遍中国,所尝之瓜未有美于此者",可见哈密瓜在当时就已名扬天下。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荫房与葡萄干 黑白交替中的魔鬼城</h3> <h3> 下午三点多我们向魔鬼城奔去,因为时差问题这里太阳正当头。</h3><h3> 魔鬼城离哈密市有接近一百公里,路很好走就是限速比较低,去往魔鬼城的路大部分路段与远处的天山山脉保持平行。天山山脉自东向西400公里横亘哈密,山南山北气候迥然。山北巴里坤、伊吾两县草原广阔,夏季凉爽宜人,冬季冰优雪丰;山南哈密盆地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h3><h3> 去魔鬼城的半路上我们被一片奇观震撼,那些一长溜一长溜,排得整整齐齐,修得方方正正的房子,房子都是土砖砌成,满是孔洞。这些就是"荫房",也叫葡萄干晾房,是新疆的果农根据天山以南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用来晾制葡萄干的生土建筑。</h3> <h3> 哈密山南有着典型的南疆的气候特点。这里气候干燥,秋季气温高,戈壁上常刮着干燥的热风。哈密人将荫房设在通畅的戈壁滩上。</h3><h3> 荫房高3米、宽4米、长从几米到几百米,用土砖砌成的荫房四壁布满通风孔道,一排排的木架搭在中间。成熟饱满的葡萄采摘下来,一串串的挂在上面,从外面吹过来的热风不断在荫房里来回穿梭,一遍遍的风干着葡萄里的水分。</h3><h3><br /></h3> <h3> 哈密葡萄干与哈密瓜都是曾经的贡品。</h3><h3> 哈密的新鲜葡萄晶莹剔透,翠绿媚人,个人感觉和吐鲁番的葡萄不相上下,都是水果中的佳品。</h3><h3> 哈密葡萄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马奶子葡萄、红葡萄、紫葡萄等,以无核白葡萄为主要栽培品种。其实不用管什么品种颜色,街边随便买,随便吃,每一种都不会让人失望。</h3> <h3> 都说是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是因为吐鲁番盛产葡萄而哈密瓜则因哈密得名。实际上,在新疆,当地人都知道要买最优质的葡萄干还是哈密的好。因为有了哈密瓜的声名,哈密人对葡萄干反而多了更多保留传统的随意和洒脱。<br /></h3><h3> 唐太宗遣兵伐高昌之后,曾"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看样子这马奶子葡萄的得名和以葡萄酿酒的技法很有些历史了。</h3> <h3> 葡萄干的制作方法有三种。一是在阳光下直接曝晒,制成褐色葡萄干;二是在荫房中晾制;三为近年来采用的快速制干法,先将葡萄经脱水剂处理,再放入荫房内晒干或者以烘干机烘干,大大缩短制干时间。</h3><h3><br /></h3> <h3> 在日光下直接晒干的葡萄干容易发酸,且颜色多为褐色,果肉过于干瘪;快速制干法因添加有脱水剂,制作时间短,口感也不好;论质量、颜色、口感最好的葡萄干,还是阴干的葡萄干。</h3> <h3> 荫房有点形似小时候玩儿的蝈蝈笼。葡萄干挂在荫房中晾干,四壁密布的透风孔以保持通风和避免阳光直晒,戈壁滩中的荫房敞开胸怀接受热风的吹拂,葡萄渐渐失去新鲜的外形却把糖份和营养固化下来。</h3><h3> 一般而言,新摘下的葡萄需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可晾干。</h3> <h3> 经过30到45天的时间,色泽碧绿的天然葡萄干才能制作完成。自然风干不同于烘干的葡萄干,自然风干的葡萄干口感更甜更细腻。特别是干度很好,个体均匀饱满,葡萄干表皮干滑而又不粘团,口感细腻甜润,更耐存储、不易受潮。</h3><h3> </h3> <h3> 荫房墙壁由土砖砌成有孔花墙。砌墙时土块与土块相距约10厘米,留出长方形小孔,大小为14×12厘米,这样利于自由通风,而又避免太阳光直射于葡萄上。</h3><h3> 荫房地面为麦草泥抹面。晾房内挂葡萄的都是两三米长的的木挂架,木挂架上交叉打孔,插入长约40厘米的木棍,每支木挂架上有木棍数十个,每支可挂鲜葡萄两米多长上百公斤。</h3> <h3> 荫房为哈密一望无际的戈壁增添了奇异色彩,枯燥的戈壁因为这些荫房而有了果香和甜蜜。</h3><h3> 太阳已往西边偏去,魔鬼城还有不少距离。</h3> <h3> 车子沿着大片戈壁中的一条公路行驶,中途经过几个小小村庄,这些村庄如翡翠妆点着一片灰黄的戈壁,种满果树的村庄被这条油黑的公路串起来,如果从高空俯瞰,这点点绿色一定有些稀疏。</h3><h3> 那些村庄中的树上总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密密匝匝地从树枝上垂掉下来,树并不高,果子却显得不寻常的密实,这些果子就是知名的五堡香枣。</h3><h3> 从哈密出来两个多小时后车子开到一座大门前,没有围墙,一棵枯树,树旁一块石头上有红字书写"哈密雅丹地貌生态公园",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密五堡魔鬼城"了。说是生态,这里基本没有绿色,只有骆驼刺与风中摇曳的红柳以及在戈壁上略做起伏的山丘。</h3> <h3> 景区看上去仍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状态,门口的提示牌上的文字也很直接,看看大门里那些形状怪异的雅丹群矗立在戈壁荒滩上,沟壑蜿蜒一眼看不到头,再看看离太阳西沉也不远了,突然觉得这上面的安全提示竟然如此重要。</h3> <h3> 哈密雅丹魔鬼城是全国四大魔鬼城之首,其面积之大、类型之全、造型之妙,都远胜于甘肃敦煌魔鬼城、克拉玛依乌尔禾魔鬼城及奇台的卡拉麦里魔谷。</h3><h3> 在这里不用担心黄金周的汹涌人潮,与大城市的遥远距离以及景区广阔的面积已经宣告这里是自驾者的天堂。在魔鬼城景区内可以看到风蚀的"蘑菇林"、威武森严的"守城卫士"、壮观的"布达拉宫"、象征长寿的"瀚海神龟"、孤寂的"狮身人面像"……还有五颜六色的玛瑙石及风棱石等奇石、怪石。</h3><h3> 这里还可以让"御"自由飞翔,不用担心什么限飞和电子围栏的束缚。</h3> <h3> 据说,当夜幕降临,有时会听到鬼哭狼嚎令人发指的嘶叫声,因此这里才被人们称之为"魔鬼城"。<br /></h3><h3> 即便在大白天,这一片死寂的地貌也不像是人类的地盘。美国大片《火星救援》的场景几乎和这里一样,记得以前看过的文章里介绍中国自行研制的登月车似乎也是在这种环境里进行测试的。</h3><h3> 难怪,这里叫"魔鬼城"。</h3> <h3> 哈密五堡魔鬼城接近原生态。在这里游客可以自驾车直入景区,景区面积广阔,行程达数十公里,进入园区,连自驾的车辆也只是偶尔才能遇到一辆,这种状态,我只在内蒙古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新疆喀纳斯景区遇到过,而且还都是几年之前。</h3><h3> 这种更贴近自然、更无拘无束的自然之旅,才是我的最爱,只怕以后会越来越少了,可惜,今天到达这里的时间过晚了。</h3> <h3> 几亿年以前,这里曾是热带气候,有大量的动植物在这里生长,怎么能够想象,那些生机勃勃的生物如今都成了动植物化石,新疆特有的硅化木就是其中之一。对于那些化石,它们到底是死亡了还是永生了,我常迷惑。</h3><h3> 此外,由于地处内陆戈壁腹地,风沙也造就了大量奇异的除硅化木之外的风凌石、泥石、玛瑙、玉石、孔雀石、火山石、蛋白石、鸡血石、羊肝石、千层石等各类大漠奇石。</h3><h3> 当然,还有一种来自天上的神石—陨石,那是更不可思议的存在,我曾在新疆阿勒泰见过一块全球第二大的陨铁。有意思的是,不论它来自宇宙哪里,不论他存在了多久,只要到了这里,它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h3> <h3> 五堡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比较分散,并不是很集中的一片,在景区几十公里的路旁分布着不同的景点,且形态都富于变化。雅丹魔鬼城的范围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以至于我们没有留出足够的游玩时间给这里。</h3><h3> 当"御"摆脱地心引力飞到高空,那些在地面上看到的各具形态、惟妙惟肖的造型离视线越来越远,最后全部化身为夕阳中拖着长长身影的小土堆,我更喜欢空中看到的五堡魔鬼城。</h3> <h3> 刚进大门没几公里就是一大片景点,你会看到四处林立的低矮的雅丹造型,千万别以为这就是魔鬼城的全部,其实这里只是冰山一小角,它只是整个景区的最北端而已。</h3><h3> 贪恋眼前的我们沉迷在夕阳下金黄的美景中忘了时间,等我们想到更美的景在更远处时,太阳已经快滑入地平线,我们迅速上车,疯狂开向景区深处,狂奔,狂奔,我们不希望错过了魔鬼城最好的夕阳。</h3> <h3> 夸父追不上太阳,我们也留不住时光,魔鬼城太大了,车子以接近一百公里的时速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太阳沉到地平线以下。</h3><h3> 哈密魔鬼城景区内已经修建出能供车辆行驶的旅游线路,单程就有80多公里,夕阳下我们的车子在雅丹地貌中飞驰,这一定也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h3><h3> </h3> <h3> 景区可以用广阔来形容,这可能也是哈密魔鬼城没有大批散客的原因。到这里旅游的人们必须有自己的车辆才能游得尽兴,靠步行是不可能实现快乐游的。</h3><h3> 何况,这个季节虽然白天温度舒适,但到了夜晚将是阴冷异常,再加上夜晚如果再从狰狞的土壁上传来魔鬼般凄厉恐怖的声音,只有好身体没有过人的好胆量恐怕是很难在景区过夜的吧。</h3> <h3>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这就形成了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如同人类生活过的遗址。</h3><h3> 令人眼花缭乱的陡壁悬崖、以及混迹岩砾中五光十色的玛瑙、偶尔可见的硅化木、枝叶清晰的植物化石,还有象恐龙蛋化石的小圆石头、鸟类化石,以及当夜幕降临时有时会听到的鬼哭狼嚎的怪音……这些拼图拼出了完整的"魔鬼城"。</h3> <h3> 那一个个土台,有的像城堡、殿堂,有的似猛兽、怪禽,无论高几十米的大手笔,还是一米多高的小巧之作无不栩栩如生。一个个惟妙惟肖,似人非人,似物非物,巧夺天工的一处处景致,似来自远古的历史画卷。</h3><h3> 时间、空间造就雕琢了它,时间和空间接下来又会把它毁灭抹平,而我们,只是在一个短暂的瞬间发现了它们的存在,看到了它们的美。面对它,人是如此的渺小、无力,面对时空,人更接近于无。</h3> <h3> 在魔鬼城不远有座五堡古墓葬,古墓曾经出土了一具被称为"金发女郎"的干尸,当时震惊全国。</h3><h3> 1978年秋,五堡古墓葬群被发现,一具干瘦的女尸出土,她静静侧躺在羊毛毡上,满头金黄色头发绾成许多条辫子,眼睛紧闭,嘴巴微开,指甲都完好无缺,她身穿毛织长袍,腰系束带,脚登长靴,还附有铜制饰品。专家测定,她在这里沉睡了3200年之久。她比马王堆汉墓中的古尸还要久远接近一千年。</h3><h3><br /></h3> <h3> 在哈密五堡乡的魔鬼城中确实存在过一座古堡,叫艾斯克霞尔古堡,维语意思是"破城"。据说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了,原是一座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城堡。这座城堡的历史无从查清,这三千里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和变迁,现在都无可考据。</h3><h3> 西风流云之下,夕阳黄沙之间,突然就能发现某个古代民族扔在历史上的那些散乱的碎片,由那些碎片就可以拼接联想出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h3> <h3> 无法诉说上天是怎样用千万年的时间来创造这种地貌的,戈壁中凸起的土丘象是巨人用泥巴捏成各种玩具后再扔掉,然后被风,被时间一点点磨着,磨着。</h3><h3> 不知道它们的最初容貌,也不知道它们的最后形状,但当下的每一个土丘都是神奇的对话者。站在夕阳和夜色交替下的戈壁中会有种莫名的感觉,我属于哪里?在这里停留了多久?</h3> <h3> 天地尽头,那一点亮光不是星,是一辆同样夜游的车亮起的车灯。</h3><h3> 现在已是晚上八点多,天依然没有黑透,天光把天地交汇处渲染出语言形容不出的颜色,雅丹地貌都已成为巨大的阴影。</h3><h3> 天地间很静,没有什么异常的声响。</h3><h3> 或许盛唐时的玄奘出星星峡后曾经此去高昌,不知他是否夜行,天上是否有星。</h3><h3> 今天阴历八月十三,月快圆满了。</h3> <h3> 哈密魔鬼城是个不错的景点,它可能比很多5A级景点更值得一游。</h3><h3> 给各位几点小提醒:</h3><h3>1.门票:每人50元,一米四以下孩子半价,记者证可以免费。</h3><h3>2.交通:五堡魔鬼城无公共交通,建议自驾或包车。</h3><h3>3.餐饮及住宿:景区内仅白天有少数烧烤摊,建议自备干粮。景区内没有宾馆,自备帐篷可以露营。</h3><h3>4.游玩时间:景区范围很大,至少可游览半天,如果是摄影爱好者可游玩一整天,日落时分拍照最佳。</h3><h3> 最后一条最重要,千万要在日落前赶到最美的景点。</h3> <h3> 这段视频是给能坚持看到这里的你的奖励了,在夕阳下、在暮色中,魔鬼城对翱翔在天空的你展示出的是不一样的美。</h3><h3> 借用终结者的话:I will be back.</h3> <h3> 又是一整天的奔忙,回到哈密已是晚上十点多,尽管比北京有接近两小时时差,肚子可管不了,又到了该吃饭的时候。</h3><h3> 这里可是新疆,还有哪里的烤肉能胜过这里!同车那个爱吃肉的女汉子因为出发时就有些感冒,经过这几整天折腾已经倒下,连烤肉都诱惑不了她,那是真倒下了。<br /></h3><h3> 同行的90后女汉子倒下,没想到10后的小公主崛起了,她竟然还嚷着出去吃饭。她是我们出行团队中最小的团员,一个平时话不多很腼腆的小姑娘,此时看到美味虽然也没多多少话但是表情明显丰富很多,看样子这新疆的烤肉不仅仅对我这个吃货有着巨大吸引力啊……</h3> <h3> 点了红柳烤肉和馕坑烤肉,红柳烤肉光顾着吃了,图片都没留,这是馕坑烤肉。</h3><h3> 我曾经吃过的味道最好的馕坑烤肉是在南疆,是维吾尔族烤肉世家在两米多深的馕坑中烤的整只的羊,其味,至美。这里的馕坑烤肉做成了串儿,有特色的是,肉上面撒了芝麻。</h3> <h3> 来张哈密的馕坑烤肉串儿的特写,形色自行感受,口感和香味自行脑补,允许偷偷咽口水。</h3> <h3> 吃完这顿饭已经又是新的一天,哈密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尽管人困马乏,明天的参观回王府的计划不能更改,明天下午将要向乌鲁木齐进发,那里将成为此行的西部终点。</h3><h3> 晚安,或者,早安,哈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