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让我红尘颠倒(清明雨)

缪斯的孩子

一个风清扬的深秋之夜,我对镜贴花黄,在黑色中荡漾着桃红色的春意。我顾不上吃晚饭,在夫君的护送下,欣然赴约,约会后,又激动得整宿未合眼,许多羊群和鸟儿在我的脑海里来回穿梭。 文学让我红尘颠倒,确切地说是昨晚在十里红妆书店举行的一场富有魔力的文学雅集深深地吸引了我,把我变成另一个人。 这场以“文学和自然”为主题的外国文学沙龙非常准确地诠释第五届宁波(国际)文学周中的国际元素。 国际元素是文学这个广袤的海洋里卷起的美丽浪花。 就拿昨晚光临的嘉宾来说吧,有著名翻译家、诗人、《世界文学》主编高兴老师。我通过资料得知他之前还是一名外交官,担任过中国驻布加勒斯特总领事。高兴如其名,有着一张如弥勒佛似无比喜相的脸,谈吐风趣有默,让人看见就特别高兴。他是文学沙龙的主持人兼翻译,他用俏皮欢快的语言,请出外国友人。比如在介绍余泽民先生的时候,他说:“荣荣主席不知掌握哪门秘密武器,能够让赫赫有名的翻译家能从遥远的布达佩斯飞到宁波来。” 如高老师所言,这个余泽民先生的确非常牛叉。他披着一头莎士比亚式的长发,一看就是个艺术家,他的年纪不好猜,黑色镜片后面的眼睛闪耀着睿智温和的光芒。北医大的临床医学本科和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心理学硕士的学历教育背景,已经足够让人砸舌,但他的翻译家和作家的身份更让人肃然起敬。 他于今年4月20日,被匈牙利政府授予“匈牙利文化贡献奖”,颁奖词称“他一个人相当于一个机构,当代匈牙利文学通过他得以在中国站一席之地”,他在这个领域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十五年来,余泽民先后翻译了凯尔泰斯·伊姆莱、艾斯特哈兹·彼得、纳道什·彼得等多位匈牙利名家的约20部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匈牙利是一个小大国,盛产诺奖得主,共有14个。小国家,大文学,余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窗,直抵布达佩斯。他自己也有《狭窄的天光》、《匈牙利舞曲》等中长篇小说作品。余先生是个非常敬业的译者,他可以在深夜一手抱着年幼的小儿子,一手在电脑上翻译作品,而现在翻译的成本是每千字100元左右,比普通作家的稿酬都要少得多。所以他自嘲:“翻译家是独狼,很少站在大庭广众之下,事实上,很少获得应有的关注。” 两位分别来自阿根廷和美国的诗人、出版人白冀林先生和珍妮弗女士也是座上宾。当主持人介绍白冀林先生还单着的时候,在全场引起小小的骚动,白冀林先生高挑斯文,谈吐风雅,真的非常白马王子啊! 台上还坐着一位温婉娴静的女子,她的年龄更加是个秘密,她就是《花城》杂志主编朱燕玲女士。她目前和高兴老师合作,在出版系列丛书《蓝色东欧》,致力介绍东欧文学。她是无锡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在广州从事出版工作有30余年。见到燕玲老师,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文学让人永远不会老。 观众席上也流动着不少国际元素,来自韩国、法国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他们在宁波大学就读。我第一次知道宁波也出产本土翻译家,他叫舒云亮,一个长相朴实的中年人,网名叫加勒比海盗。他用流利的英语说:“我几十年来,走过几十个国家,与外国人打交道上千次,但每次讨论的都是港口和航运。这是第一次与外国人谈论文学。”原来他就是英国著名作家福赛斯的长篇小说《复仇者》、《谍海生涯》的翻译者。在座的还有一位叫张振的年轻人刚从杭州过来,是书店的文化义工,不仅英语流利,还会弹吉他,一开始我还以为他是海归,就连沙龙活动结束主动送我回家的美女义工九姑娘都是外语专业毕业的,现从事外贸工作。看来这满屋都是有两把刷子的文化人,宁波要打造成名城名都、要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我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相比这满屋的书香和国际元素,我有些羞愧,虽然我在十余年前就通过研究生级别的英语考试,还在涉外部门工作二十多年,但是我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哑巴阶段。按照高老师的话来说:“除了你好,谢谢,我爱你说得比较准确,其他的表达就比较可怜。”但是好在我脸皮比较厚,敢于张嘴,不怕丢丑。我曾在东京的街头迷路,通过中国式的英语和日本警察交流,找到住的宾馆。在这次雅集上,我用比较有限的口语和白冀林老师交流并加了微信好友,绞尽脑汁打了几句问候语,站在让人瑟瑟发抖的寒风中。一个作家,要用国际化的视野来看待文学,英语真的是敲门砖,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我发誓从今天开始要好好学习英语,于是我今天清晨尝试着英语发了一条微文在朋友圈,大意是:我因为文学而失眠,我想记下这些难忘的让人激动的事。 因为沙龙的主题是“文学和自然”,所以我必须要把话题拉回来。 高老师说:“宁波是一座美好的城市,生活在这座美好的城市里就是生活在自然里。文学就是自然,文学就是让丧失自然的人们在文字里恢复对自然的记忆。”他又说:“汉语在不断地成长,表达当代人的认知和思考,翻译家为汉语的更新和充满活力做出贡献。”他介绍,在古代唐朝的玄奘是中国最早的翻译家,他翻译了印度的佛经。在当代,因为徐迟翻译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对中国文学起了重要的影响,著名散文家苇岸的许多作品就是受《瓦尔登湖》的影响而写就的。 余泽民先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文学应该和自然人发生关系。文学本身就是独唱,而不是合唱。当然文学写就以后,可以形成合唱。作为作家就是要作为自然人的发声。如果要写中国梦,可以写文学自然人的梦,个体的自然人实现的梦想就是中国梦。所以写作就是个性化的书写,要避免概念写作。 文学沙龙上,嘉宾大咖和前来的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自由畅谈、各抒己见,充满轻松欢快的气氛。宁波图书馆贺宇红馆长来了,宁波新锐小说家雷默和赵挺来了,宁波大学心理学博士宋洪波夫妇来了,还有本土音乐人黄老邪、诗人盛醉墨、冀北、散文作家一心老师等等。 白冀林老师的求助支招,在沙龙中掀起小高潮。众所周知,在常规的文化讲座中,坐在台上的大咖们一般都承担着专家门诊的功效,通常是为读者支招、答疑的。这个白马王子要求助大家如何帮他写中国这本书,实在是新鲜有趣。瞧,各种大招源源不断: 韩国欧巴让白老师写写宁波的故事,比如写宁波汤团。 法国美女留学生让白老师先学习中国文言文,从文言文写起。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金发碧眼的法国小妞用流利的中文摇头晃脑地背起孔老夫子的《论语》开篇,让白马王子听得懵逼,全场爆笑。 也有一个宁波女士建议他写中国的婚嫁习俗,比如宁波的十里红妆,通过写作娶个中国新娘回家。 当然这些都是扯蛋,也有比较正经点的建议。余泽民先生建议从细节入手,从个性化写作来反映主题。比如他写的《欧洲醉行》和《从咖啡馆里看欧洲》这些散文集都是从饮酒、咖啡馆这些细微的视角来写的。他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后,我也是建议白老师从自己熟悉的城市、事物入手,以小见大,像著名女作家范小青一样通过写苏州城的点点滴滴汇成一本《苏州人》。有反映苏州人的衣食住行的文字,也有游访苏州的人文名胜的感受。 美国女诗人、出版人詹妮弗说得好:“我们了解中国一般都是通过报纸、电视看到的,但这些都是大事件,不真切。我们只有在中国住下来、在北京住下来,才真实地感受到在中国的滋味。我非常喜欢中国、喜欢北京,这里的人非常热情好客,尊重知识尊重文化。” 可能因为同是旅居中国的外国友人,詹妮弗的话引起白老师的共鸣,他说:“我第一次来中国是2008年,在北京呆了2个多月,我非常喜欢,所以现在我打算要长期地住在中国。中国人民特别热情友好,在这儿有许多机会,比如出版中国文学的机会,向阿根廷介绍中国文化的机会,所以我接受阿根廷一家出版社的约稿,打算写写我看到的中国。” 交流的高潮一浪掀起一浪,两个多小时一晃就过去,就像两天前的叶辛大师见面访谈会。十里红妆书香生活馆的馆长李皓老师请出台下坐的又一个重量级人物:汗漫,把整个文学沙龙推向新高潮。汗漫,河南南阳人,现居上海,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晋储吉旺文学奖得主,儒雅、深沉、低调,他安静地坐在那聆听,要不是李皓老师提醒,没有人注意他也来了。 经不起大家的怂恿,李皓老师亮起他浑厚富有磁性的嗓音,为大家朗诵汗漫的诗作《星空》。 朋友们在盛宴上欢歌笑语 我悄悄离席 在葡萄园和熏衣草之间仰望 根一般的新月在开垦 也种植葡萄和熏衣草 白葡萄般的繁星能压榨 出一大木桶醉人的白昼 熏衣草般的曙光恰染香 绸缎内的乳房和心跳 现在我独享伊犁一角的静慰 像在旅馆等待情人似的 满怀喜悦和忧伤 ………………… 钢琴曲如流水在心灵和心灵之间无声地流淌着,全场静静的,我们仿佛都跟随诗人来到美丽宁静的葡萄园和熏衣草园之间,仰望新月和繁星,感伤孤独和离别,思考人生的意义。朗诵给作品第二次生命,李皓老师的精彩演绎让听者们如痴如醉。我甚至忘记我是带着问题来参加这个文学沙龙的。虽然我没有找到答案,我却有了新的收获。 我对翻译家有了重新的认识。正如余泽民先生说的“好的翻译是作家的再生父母,当然差的就是作品的杀手”。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要注意挑选好的出版社和翻译者,当然能看原著是最好的。一般我非常喜欢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如王道乾先生翻译的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作品就是上译出版的。 我对文学的认识也有了新思考。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说,文学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就如今晚这样的雅集。当然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我期待再一次走出国门,边走边看边写,也更愿意扎根宁波这块热土,写出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文本,让作品充满爱和温暖。 这次高大上充满国际范的雅集一丝一毫都没有打击到我的骄傲,虽然我的英语特烂,我的文笔不够轻盈。相反,我感觉是文学的宠儿。 十余年来,我对文学一往情深,文学让我红尘颠倒,文学让我快意江湖。我努力成为文学路上的见证者和叙述者。我描写风景,也愿意是文学路上的一道迷人的风景。 2017年11月6日清晨 作者:王海燕,女,笔名清明雨、牧星,七0后,出生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籍贯是越剧之乡嵊州,现在美丽的书城宁波定居。其为浙大法律硕士,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公安文联会员,宁波作协会员,宁波海曙区作协常务理事,鲁院浙江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鲁院全国网络作家第八期培训班学员;现供职于宁波市公安局。2005年底开始创作,到目前已创作散文、书(影)评、诗歌、小说达200多篇。30余篇作品计约10万字,被省、市级各级纸媒录用,多篇文章在全国、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已出散文集《快意江湖》、《葡萄架下的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