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小葛寨村跑帷子</h1><h1><h1><br></h1> 起源于康熙年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为了抵御外寇入侵,人们团结起来,拿起长茅进行抗敌。但在平时操练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在长矛的上面增加设计出帷子的形状,人们进行操练布阵、进攻、防守等战法。<br> 帷子的制作要求非常精彩,是由帷子杆、心、帽和各种装饰物组成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帷子杆,长2米,粗细约5公分左右。帷子心,一根长33厘米的铁管,可套在帷子杆上,顶端和腰间分别铆一直径13公分的圆铁片,两铁片间有16公分,周围铆以4根铁柱。此外,两铁片之间的铁管上还要环绕3个铁环,可随时上下抖动,发出响声。帷子帽,戴在帷子心上,由6个木雕龙头和一个圆形竹架捆扎而成。竹架直径16.5公分,高20公分,有6条竖蔑和3道圆箍。6个龙头分别捆扎在竹架的6条竹蔑的顶端。帷子饰物主要有(1)五色彩带,用长1.65米,宽13公分的绸缎缝制而成。上端系在龙颈上,末端缀以铃铛。(2)铃铛、图片带,将各式各样的铃铛与小型图片,用两条线绳串起来,(图片、铃铛间隔串缀),稍有振动,即画转铃响。(3)帷子顶帽,以较薄的木片做成长茅式样,带有红缨安在帷帽上端,以保持原有的抵抗外敌的自卫武器。(4)防风圈2道,环缀在五色腰带和图片、铃铛腰间起拢络作用。<br> 跑帷子共分两蓬,每蓬12根。演出之始,先是土炮(三眼铳),现在为较粗的大炮(纸卷),三响,接着是两名“衙皂”鸣锣开道。而接下来的便是:8面大鼓、12杆彩旗、8面大锣组成的乐队,在雄壮的打击乐声中,跳起铿锵有力雄健的舞蹈。之后,乐队站在两旁,两名帷子头带领两队身着各色彩缎、手擎六龙昂首、五彩缤纷的帷子手们进行表演,如,《摆八卦阵》、《破攻天门阵》、《三请诸葛》、《李渊戏将》、《刘金定下南唐》等数十个故事。每一阵图跑完后,三声炮响过之后,舞者迅速将队伍复原,以待再组成新的方阵,待帷子的阵图跑完即将结束时,以皇家威严的全副銮架(回避牌、龙凤牌、金爪、月斧、朝天凳)和“衙皂”簇拥下的丑角县令出场,严肃与活泼、庄重与诙谐,相映成趣。在一片幽默欢快的喜剧气氛中,抬出一面凤尾彩旗,宣告跑帷子活动终场。<br> 跑帷子活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舞前,龙头杖开道,舞后凤尾旗告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龙凤呈祥,龙头凤尾”一脉相传。<br> 小格寨的跑帷子占用人员近150名,甚至多到200名,故事俱多,内涵丰实,故而外村学者仅无。传承人王金希 ,进一步挖掘整理,继续传承好古老的民间民族文化。<br><br><br><br></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