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激情 砥砺前行

天马行空

<h3>  早就对乐陵市实验小学的教育有所耳闻,对李校长的名字也并不陌生,11月4日早晨,怀着参观学习的心情踏进了乐陵市实验小学的校园。从学校的周围到我们研学的教室就发现了好多有趣的现象。</h3> <h3>  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校园。</h3> <h3>  道路的两旁有家长义工在护导学生的进校安全。(后来从李校长的讲课中得知识每天一个班级派八名学生家长来做义工。)</h3> <h3>  一年级的小学生来到教室也你能主动的进行学习。(看看教室里桌子的排放是不是也与众不同,这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合作学习,方便学生的交流。)</h3> <h3>  学生从学校门口到进入教学楼也很有秩序,没有乱跑乱插队乱挤的现象。</h3> <h3>  看看学生用的袖珍式扫帚和簸箕。(这是专门用来打扫地板砖的缝隙和墙角专用的。)</h3> <h3>  通过以上的几幅画面,真是感觉到了学校管理的细化,心里感觉,这次学习会不虚此行,大有收获。于是在研修室的周围看了一下学校的校园文化,随手拍下了几张,真是感觉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模式的与众不同。</h3> <h3>  怀着虚心好学的心情,进入了李升勇校长给我们带来的第一节课。李校长先向我们做了为什么组织研学会、研学会成员的状态、要达到的效果、研学的方式等内容的培训;然后利用大课堂的模式给我们上了一课,分组对吴正宪老师的课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形成评课报告,然后每个小组进行汇报。</h3> <h3><br></h3> <h3>  一上午的交流展示,感觉学员们交流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但是通过李校长对我们的点评,让大家感受到了展示荣耀、体验成长。李校长巧妙地把大课堂的流程展示给了大家:课前作业的布置、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的分组展示、根据别人发言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我感觉这不正是一个学习、内化、认识新知的过程吗?</h3> <h3>  下午,刚开始就让大家谈一下上午学习的感受(这是碎片化学习的体现),除了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赵校长主持活动,抛砖引玉外,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h3> <h3>  接着李校长进行了如何观课、评课的精彩培训,李校长从教学目标、教学依据、教学材料、教学顺序、教学关系、课堂结构、课堂性质、课堂导入、课堂生成、教学用具、教师角色、合作学习、学科知识、数学建模等14个方面详细的进行了解读,在解读过程中学员们的思维发生了碰撞,明白了教学要尊重教育规律、要研究学习规律,只有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间,一切教学都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这样的教育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h3> <h3>  晚上,所有学员都写出了学习心得,以不同的方式梳理一天的感受与收获,并及时将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发至研学群里,所有的学员互相学习与提高,共同进步</h3> <h3>  11月4日,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早早的来到研修室,因为今天李校长要为我们展示一节课。李校长的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h3> <h3> 感悟:李校长的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的生本课堂。课堂上李校长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的礼貌、对待知识的态度以及李校长的平易近人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李校长的课堂不单单的是为了解决某一课题或问题依据教科书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的学科规律进行的数学教学。<h3>  课后李校长分别对图形的教学、统计的教学、代数的教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交流的。关于图形的教学,李校长讲要建立系统思维,点是图形的基本单位,不教一个点,要教一个知识体系(学员们的思维被打开了,不再局限于教课本),应该按照学科规律、学生认知规律来进行图形的授课,形成由点—射线—线段—角的系统教学,而不应按照课本被割裂的知识进行教学。关于统计的教学,关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大数据,并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从而通过分析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据分析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让学生体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关于代数的教学,数学的原点是数感,让学生感知数字产生、演变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由“实物—符号—数字”这样的过程,最终让学生拥有数感。关于综合实践课,应该渗透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数学课、语文课、英语课),而不是单独再开一种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对“时间、重量、长度”的建模,在课外学习,在课堂展示。</h3></h3> <h3>  下午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李校长送个我们一个赠言,这也是李校长对我们大家的殷切希望与鼓励,让我们倍感温暖,做一个明师是大家共同的目标。第二个环节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心得与感受,大家争先恐后的登台发言,共同交流,真是热火朝天。</h3> <h3>11月6日,李校长给我们做了题为《多维度、大课堂教学体系》的报告。看看我们个个听得聚精会神。</h3> <h3>  通过李校长的讲座,引起了大家对传统数学教学的观察与反思,我们以后的教学该何去何从?这是大家应该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h3> <h3>  最后,李校长给我们留下了作业。与其说是作业,也只不过李校长用心良苦,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温习一下学习的点滴,让我们更加的深入罢了!</h3> <h3>  李校长,已经快六十岁的人了,他却精力充沛的为我们做了三天的报告,没有看出一丝的疲惫与倦意。这与他博大的教育情怀——为祖国的教育而忧,是分不开的。作为我们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学习、探究呢!</h3> <h3>  伴随着暮色,承载着崭新教学理念,我踏上回家的列车…………</h3>

李校长

教学

学生

课堂

学习

我们

大家

学员

展示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