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传下来的宝贝

船山故居老顽童开心屋

<h1><i><b><font color="#167efb">  公公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有五个小孩,四男一女,我老公是男孩中的老大,这是公公留给我们唯一的财产,他叫我们要好好保管,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所以我们大家都叫它"金不换"。</font></b></i></h1> <h1><b style="color: rgb(1, 1, 1);"><br></b><i><b><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167efb">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b></i><i style="color: rgb(1, 1, 1);"><b>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1949年11月1日---12月27日由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制颁。<br></b></i><i style="color: rgb(1, 1, 1);"><b>中文名<br></b></i><i style="color: rgb(1, 1, 1);"><b>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br></b></i><i style="color: rgb(1, 1, 1);"><b>质地<br></b></i><i style="color: rgb(1, 1, 1);"><b>铜质<br></b></i><i style="color: rgb(1, 1, 1);"><b>时间<br></b></i><i style="color: rgb(1, 1, 1);"><b>1949年11月1日---12月27日<br></b></i><i style="color: rgb(1, 1, 1);"><b>制颁<br></b></i><i style="color: rgb(1, 1, 1);"><b>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br></b></i><i style="color: rgb(1, 1, 1);"><b>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br></b></i><i style="color: rgb(1, 1, 1);"><b>在西南战役中,解放军以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的四个兵团、16个军、51个师,以及桂滇黔边纵队的8个支队的兵力,歼灭了国民党军队5个绥靖公署、8个兵团、34个军、</b></i></h1> <h1><font color="#010101"><b><i>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个省的广大地区。<br></i></b><b><i>西南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在中国大陆上,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作战基本结束。<br></i></b><b><i>宣布了在中国大西南地区[除西藏地区以外]的全面解放。<br></i></b><b><i>西南地区诸省的解放,充满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拼杀战斗,充满了正义力量和反动势力的较量斗争,<br></i></b><b><i>终究以革命的、正义的人民的力量的胜利而告终。<br></i></b><b><i>为纪念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西南军区特制纪念章,颁发给参战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第4、第5兵团,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第四野战军第38、第42、第47、第50军,湖南省独立一师、二师,桂滇黔边纵队的指战员,以及随军入川的西南服务团、支前民工和为西南解放做出贡献的相关工作人</i></b><b><i>员,以示纪念和褒奖。<br></i></b></font></h1> <h1><b><i><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167efb">抗美援朝纪念章</font></i></b></h1><h1><b><i><font color="#010101">抗美援朝纪念章是1952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人员的纪念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抗美援朝纪念章,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颁发的唯一一种纪念章,也是中国全国性机构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颁发的仅有的两种纪念章之一。<br></font></i></b></h1><h1><font color="#010101"><b><i> 1951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根据郭沫若、陈叔通、彭真的提议,大会讨论决定制作抗美援朝纪念章,颁发给所有参加抗美援朝的人员。<br></i></b><b><i>此枚纪念章为铜质,主体为五角星外围加放射光芒,五角星的五个角上镶嵌珐琅,五星正中为毛泽东左侧面头像,外围环绕麦穗,下方环绕绶带,绶带上写有“抗美援朝纪念”。纪念章背面刻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字样和年号“1951”。纪念章上方有上挂,使用别针佩戴在衣襟上。<br></i></b><b><i>此枚纪念章发放数量大约250万枚,即在1951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一周年时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以及其他参加抗美援朝的工作人员都有发放。但是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全国性的仅有的两枚纪念章之一,同时也是采用毛泽东头像图案的像章中制作机构级别最高的。</i></b></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i><br></i></b></font></div> <h1><i><b><font color="#b04fbb"> 荆江分洪工程胜利奖章<br></font></b></i><i><b><font color="#b04fbb"> 中南军政委员会<br></font></b></i><i><b><font color="#b04fbb"> 一九五二年八月颁</font></b></i></h1> <h1><i><b><font color="#010101">  1952年荆江分洪工程胜利奖章 属性:政府勋章,,金/镀金,52年,湖北,直径约4厘米,圆形,独立章。 简介:此章材质为铜烤漆,高浮雕设计,由1952中南军政委员会制作的精美大气。荆江分洪是长江中游险段荆江的一项以调蓄泄洪为主的治理工程。荆江是长江中游湖北枝江县至湖南城陵矶的一段。长江上游因河槽坡降极大,又无湖泊调洪,突破三峡后,洪水倾泻而下。至枝江,最大流量75000秒立方米;至沙市,最大流量57000秒立方米,而河槽的最大容量却只有41000秒立方米;至调弦口一段,江身变狭,弯多弯大,泄洪量只有25000秒立方米,每到洪期,荆江便成为一条“险江”,严重威胁沿江两岸和洞庭湖区的安全,常给人民造成洪水泛滥的深重灾难。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国家为解除长江流域人民的水患痛苦,成立长江水利委员会,首选长江中游的治理,自1950年起,在加固培修荆江大堤的同时,进行荆江分洪的查勘测量规划设计,于1951年8月提出荆江分洪工程计划。1952年3月31日,中国人民政府启动荆江分洪工程。所谓分洪,即划定一个分洪区(蓄洪人工湖),在必要时蓄纳洪水,降低洪峰,调剂长江流量,减轻荆江大堤的洪水威胁,减少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入洞庭湖的水量,延长洞庭湖的寿命,实现“湘鄂并重,江湖两利”。工程规划界定:长江南岸大堤(即荆江右堤)以西虎渡河以东,北至太平口南至藕池口及安乡河北岸地区为分洪区,全线堤长216公里,总面积921.34平方公里,蓄洪量60亿立方米。工程包括加固荆江大堤和分洪区的围堤护岸,修建54孔太平口进洪闸(北闸)和32孔黄山头节制闸(南闸)。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建立后进行的第一项全国性水利工程,毛主席,周恩来总理为工程亲笔书写了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胜利。”周恩来总理的题词是:“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荆江分洪工程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进行。中南军政委员会受命后即发布《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组建以李先念为主任委员,唐天际刘斐为副主任委员,郑绍文为秘书长的荆江分洪委员会,并成立由唐天际为总指挥,王树声林一山许子威为副总指挥,李先念为总政委,袁振为副总政委的荆江分洪总指挥部,调动10万解放军,动员湘鄂两省20万民工,于1952年4月5日正式开工,苦战75天,于6月20日胜利竣工,谱写出新中国水利史上的第一个新篇章。湖南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有常德益阳长沙三地的民工3万人技工5000人以及驻湘队1.2万人。1952年4月,安乡成立工程总队,率4000人参加分洪区南线大堤的修筑。总队长是六区副区长彭长青,总队政委是三区区长邱村。参战民工激情高涨,挑土的时候,采取自由结合的方式,一挖三挑,展开竞赛;清淤的时候,成天泥一身水一身,脚腿多被贝壳菱角刺划破刺伤,没有一个人退下战场。5月,落雨13天,出太阳的晴天只有五个半天。为了防止雨水淹没土场,民工们筑起千米子堤,边下雨边排水,做到了雨停场干,取土筑堤,不误工程。雨水的添乱,使土场和运土道路踩成齐膝盖的泥浆,加大了取土运土的难度。民工们提出“与大雨斗争,与洪水赛跑”的口号,以“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天黑路滑,不怕跌倒摔跤”的三不怕精神,战斗不息,不折不扣地完成了筑土53.68万方的大堤修筑任务。甘德华因“成绩卓著,堪称模范”,评定为特等功,受到中南军政委员会的嘉奖,披红戴花,出席工程总指挥部的庆功表彰大会;中队干部夏银科也被评为劳动模范,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荆江分洪南闸的纪念塔石碑上。</font></b></i></h1> <h1><font color="#167efb"><i><b> 抗美援朝纪念<br></b></i><i><b>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br></b></i><i><b> 1953.10.25赠</b></i></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i><b> 一月革命风暴<br></b></i><i><b> 1967年</b></i></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i><b>  "一月革命”风暴是指在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发起的1967年1月份上海的夺权。<br></b></i><i><b> "文革”开始后,造反派头头王洪文等人在上海制造了矛头直接指向上海市委的中断铁路运输的“安亭事件”、“解放日报事件”、“康平路事件”。1967年1月初,张春桥、姚文元以“中央文革小组调查员”的身份到上海策划夺权。1月4日,夺了《文汇报》的权,5日,又夺了《解放日报》的权。6日,张春桥、姚文元等借全市各造反组织的名义,召开了“打倒市委大会”,批斗了陈丕显、曹荻秋等市委、市府领导人。会后,市委、市府的所有机构被迫停止办公,权力落到张、姚等人手里。毛泽东对上海造反派的夺权活动表示支持。8日,在毛泽东指示下,中央文革小组为中共中央、国务院起草了致上海各“革命造反团体”的贺电,并号召全国学习上海“造反派”的经验。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上海“造反派”的《告上海全市人民书》,并加《编者按》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一月风暴”是“今年展开全国全面阶级斗争的一个伟大开端”,号召“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顽固分子手里,自下而上地夺权”。2月5日,张、姚等经过策划,成立了所谓“上海人民公社”,23日,改称为“革命委员会”。1967年1月份上海的夺权,被张、姚等人称为“一月革命”。</b></i></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i><b>热烈欢呼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br></b></i><i><b> 五七O五厂 <br></b></i><i><b> 1969年</b></i></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i><b> 船山故居水口屋老玩童<br></b></i><i><b> 2017.11.06</b></i></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