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公元二O一七年农历九月十七日,我们一行十三人,驱车寻根,拜谒始祖陵墓。</h3> <h3>据谭姓族谱称,其远祖“可奕公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次子守禄公,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居湖南茶陵州上塘太平围落籍。”“湘省谭氏之盛,居全国之冠。盖可奕公元孙十八宏中,除宏政改宏帙迁江西虔州,复迁广东落籍外,其余十七宏后裔,俱散布湖南全省,其盛可知。而茶陵谭氏尤称巨族,民国伟人谭延闿属焉。</h3> <h3>分发香烛,准备叩拜。</h3> <h3>妹妹领着父母仔细阅读墓址修建述,寻找脉系。</h3> <h3>燃香放炮,拜谒始祖谭可奕墓。</h3> <h3>弟弟跪拜始祖。</h3> <h3>谭氏子孙敬拜始祖。</h3> <h3>弟弟,弟媳。</h3> <h3>始祖墓前景。</h3> <h3>的确如墓址介绍,是个百年难寻的风水宝地。</h3> <h3>始祖可奕的二儿子守禄的继配邬氏夫人的墓址,她是武兴公的母亲,武兴公是三将的父亲十八宏的爷爷。</h3> <h3>谭氏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为修路建墓立下了汗马功劳。</h3> <h3>在始祖墓前合影留念。</h3> <h3>谭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谭穆喜,文人骚客一枚,原茶陵县档案局局长,由他牵头,筹钱重建始祖可奕公墓址,并亲自撰文介绍墓址修建情况,实属功不可没。今日特意请他陪同讲解。</h3> <h3>谭主任和老父亲握手言欢。</h3> <h3>老父老母十分庆幸有生之年能亲自来拜谒始祖墓址。</h3> <h3>弟弟,弟媳和大妹和父母在始祖墓址前合影留念。</h3> <h3>伯母,堂姐和父母在始祖墓址前合影留念。</h3> <h3>文辉哥(姑妈之子)在茶陵的好友们和父母在始祖墓址前合影留念。</h3> <h3>谭家亲朋戚友合影。</h3> <h3>谭迪生(大伯之孙)夫妇及儿子。</h3> <h3>我在始祖墓址前留影。</h3> <h3>大妹。</h3> <h3>没踩稳摔一跤,珍兰(迪生之妻)赶紧扶起我,还帮我拍灰。</h3> <h3>三世祖武兴公之墓。据说这块风水宝地千年难遇。墓址像把太师椅稳坐山麓,吉光普照。武兴公的三个儿子均为朝中重臣,号称三将军(进峰,进鸿,进颇),三将军生育了十八个儿子,我今天才知道茶陵的谭氏家族属进峰之子宏亮脉系。</h3> <h3>武兴公有块残缺的墓碑,在文革时为免遭破坏,被族人掩埋在墓址处,子孙寻根久未找到,后被官至新疆建设兵团统计局局长回乡省亲找到。据说当时一行人到此处也参与了寻找,小憇一坐,顿感屁股下微微发热,纳闷,奋力用手拔开,惊现了墓碑,方才确定武兴公的墓址。大家都说是祖宗神灵显现。</h3> <h3>风和日丽,碧空如洗,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多好的天气。都说择日不如撞日,这样的日子寻根问祖,是老祖宗的阴德所致。</h3> <h3>名胜古迹:皇雩仙</h3><div>皇雩仙庙为南宋孝宗皇帝御封,据《茶陵县志》载:皇雩仙始建于唐朝德宗年间(780—804年),名为“雩仙”,后因驸马谭斗南画此地风景为《里居山水图》呈南宋孝宗皇帝,孝宗喜而题诗,并将其封为“皇雩仙”。皇雩仙门联“一峰纡绾青螺髻,七窍灵通白石泉”,系清朝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所撰。现在所存的建筑系1835年重修的结果。共十四间房屋和四间殿堂,有七间可住的楼房。四眼天井。正门坊中间楷书“皇雩仙”三个金字;金字上方刻着太极八卦图;下方塑着八仙过海,左边王母庆寿,右边关公走麦城等神像,栩栩如生。门坊左右安着“山青”、“水秀”两块石刻。门坊上系着十二只铜质风铃,刮风时发出清脆的响声。这些建筑物因1982年山洪暴发被冲毁。原正殿是祖师殿,殿内三尊巨像为三清师神像和一尊财神像。另塑了一尊不到一米的陈子曾像,腰陂东山人,做过知府,因捐一担粮(十亩田),而塑像祀之。正殿左一是观音殿,供着一尊庄严的观音神像。左二是关圣殿,供关圣帝君、孔圣(牌位上写着大成至圣先生孔圣人)、太乙真人(又称萧真人)。正殿右是龙王殿。龙王殿塑有龙王神像,在其石座上刻有十六、十七、十八三都公建。其来历是清道光年间,在皇雩仙扶鸾所定:刘谭两姓为十六都;彭李两姓为十七都,龙陈两姓为十八都。龙下、松江、光泉以上为三都之内。民国时期改为雩江乡。1945年曾在这里办过私塾,1960年曾办农业中学,由于天长日久,原来的佛像全被毁掉了。好在何延慧,杨辉聪、李志定三位主持保存了原佛像的图纸,1986年重塑神像时,按当地群众要求,部分恢复了原状。现正殿三清殿改为大雄宝殿,塑有四大天王佛像。正殿左一是观音殿,塑一尊千手观音。正殿右龙王殿塑有一尊龙王像,在龙王的前面又塑有尊地藏王菩萨。</div> <h3>皇雩仙位于茶陵县秩堂乡东坑村,山峰突起,古木参天,老藤倒挂,满目苍翠,寺内保存有清朝大学士彭维新所题碑刻二方和寺门楹联“一峰纾绾表螺髻,七窍灵通白石泉”。<br></h3><div><br></div><div>皇雩仙位于茶陵县秩堂乡东坑村。面积:80平方米。</div><div><br></div><div>皇雩泉就在寺侧,七窍泉汇而为池,约80平方米,清澈甘洌,冬暖夏凉,为雩江源头之一。<br></div> <h3>岁月的味道。</h3> <h3>雩仙之名为“皇雩仙”,这与皇雩仙道观右侧的白砂泉有关。白砂泉山泉水自石壁而出,汩汩长流,四季不竭,向来被认为是蛟龙潜伏之地,每逢天旱不雨的年份,秩堂先民便来这里求雨。在古人看来,为求雨而举行专门的祭祀典礼,这就是“雩”。后唐长兴年间(930至934年),秩堂境内遭遇大旱,茶陵灵岩寺开山祖师肖禅和应居住在白砂泉旁的谢家老妪之请,来白砂泉求雨,大雨应时而下。一时间,秩堂人把肖禅和当成了活神仙——雩仙,大家对雩仙肖禅和感念有加,并将他求雨有应的故事“神而化之”,代代相传,形成了一个带有浓郁神话色彩而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h3> <h3>东坑水库地处茶陵东部,罗霄山西脚,其源头是茶陵名胜之一的皇雩仙。皇雩仙寺院的右边,有七个大泉眼,泉水终年不断地向外冒。这里的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凡到此一游者,无不要痛饮一番。很多城里人还不畏路远山高,专程到此取泉水回家。泉眼附近,冬天雾霭迷漫,夏季凉爽宜人。泉水出皇雩仙后,直泻而下,便进入东坑水库。水库大坝高50米,长600米,库区最宽处约800米,水深平均约30米,总蓄水量1127万m3,能灌溉秩堂、高陇、湘东等三个乡镇的数万亩水 田,使过去那些靠等天水的农田成为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东坑水库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曾经集中全县的人力物力,艰苦奋斗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建成。2008年末,国家拨巨款重修东坑水库。此处即为东坑水度的源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