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808080"> 每个城市总会有那么一条,至少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区。这其中又有80%以上被硬生生整成了所谓的美食街,美感全无。在这众多街区街道之中,湖州衣裳街就是一个与命相争欲胜天半子的奇女子,骄傲地坚守着、生存着。</font></b></h3><h3><b><font color="#808080"> 衣裳街阳面的西侧,各种老字号商贾云集,小吃绫罗票号应有尽有,好不热闹。而阴面沿河却又极其安静,再热闹的街道也和这边无关。</font></b></h3><div><b><font color="#808080"> 之前在白天有过两次去衣裳街,也仅仅是在阳街主道的各种食香缭绕中穿行而过,心中不免为街中间的基督教堂暗自欢喜,这也许是世界上最食人间烟火的教堂了。</font></b></div><div><b><font color="#808080"> 江南清丽地明朗而温情,水墨画般诗意的光影让我心中不断长草。一个人沿河而走,在深秋的阳光中慢慢晃荡,放空自己去发发呆,似乎也很不错。</font></b></div><div><b><font color="#808080"> </font></b></div> <h3>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旧的痕迹,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衣裳街,对湖州人来说再耳熟能详不过了,它是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h3><h3> 一幢建筑,一块青石板,或许都会告诉你一段故事。莫名就有一种历史底蕴在那里呈现。</h3> <h3> 大抵江南都是如此,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商业结合,身处闹市中,却觅得自己的一份雅致与闲适。</h3> <h3> 靠在古亭栏边上仰望,青瓦白墙的传统旧宅在深秋澄明晴空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别致典雅。</h3> <h3> 这些按原肌理更新后的建筑上,一扇扇古木花格窗纷纷讲述着这个古城的美好历史。</h3><h3> </h3><h3> </h3> <h3> 秋阳暖暖地照在锈迹斑斑的铁门上,年代久远的“吉神”铁锁也锁不住那声从斑驳门框隙开的空间里传出的人去楼空的叹息,灰尘在屋内的阳光里跳着寂寞的舞蹈。</h3> <h3> 古玩店对面的墙角有几块依大小相叠的石头,将近中午的阳光倾泻在墙上,也倾泻在那石盆里的素雅菖蒲上,显得其愈发清新可人。</h3><h3> 另一巷道旁的屋子里似乎仍有古稀老人住在里面的气息,窗台上一陶盆里也养着长势喜人的菖蒲,阳光隔着窗棂正温柔地轻抚着它。</h3><h3> 古人云菖蒲:“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我也学学古人在这古色古香的青石板巷弄里静静地享受闲暇。</h3> <h3> 来到真正藏有古玩的地方,里面幽深得令人望而却步。眼神掠过玻璃柜台里面的精细古董,继而滑向庭院的门头,此时,阳光将背后的屋檐花纹毫无保留地投映在了白墙上,真正的水墨感觉。历尽沧桑的“风调雨顺”彰显着古城人的美好祈愿。</h3> <h3> 斑驳陆离的老铁门上投映着随风氤氲浮动的树叶的碎碎影子,长长的锁链已经累得不想说话,内心一片荒芜。</h3> <h3> 我,有着深深的古木门窗情愫,热爱,钟情,不曾忘怀。一遍遍轻抚着那令人沉思的花格窗,那雕工精美的古铜锁页,内心泛着一层又一层惊喜的小浪花儿,仿佛门内会马上走出一个窈窕的娟娟秀女。</h3><h3> 行走在这样的古老街道,脚步会不自觉地慢下来,仿佛你不是游客,而是其中的一员,亲切而感动。</h3> <h3> 站在青莲桥上,四下平静,水面无波,远处的高楼都仿佛被屏蔽了一般,自动剥离出这片安静的水面。一切依然留有N多年前对湖州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相遇了。</h3> <h3> “霅溪馆”位于馆驿河头,于南朝梁吴兴太守萧琛始建,唐颜真卿重建,杜牧、苏东坡等均在此留有足迹,使得其人文积淀十分丰厚。杜牧诗句中“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中的“溪馆”指的就是霅溪馆。</h3><h3> 忆古探今,颇为有趣。我却对馆前东西两边白墙上栩栩如生的石雕图案情有独钟。仙鹿图代表着古城人祈祷宗族昌盛、子孙茁壮;松鹤延年图寓延年益寿或为志节清高之意。</h3> <h3> 小弄,那是我七岁就有的浓浓的亲情记忆。小小巷子百相杂集,时光带走了昔日的繁华与深情。青石板上凹凹坑坑的老旧疤痕与脚步的对话,似乎有着沉重的书卷味儿。</h3> <h3> 这一趟霅溪之行,邂逅了才华横溢的画家徐济文老师。</h3><h3> 慢慢地走着看着,河边的青石板上那用光滑的鹅卵石镇着的两幅书法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字体遒劲有力,一笔一划酣畅淋漓,一看就是练家。“好漂亮的字!”由衷之言脱口而出。在如此老练漂亮的书法面前,只能脸红地把自己临摹颜真卿字帖的曾经偷偷地藏了起来。</h3><h3> 清瘦矍铄的徐济文老师戴一副黑框眼镜,浑身藏不住的是那股已经与他融为一体的艺术家气质,却又那般平易近人,与我聊了很多。关于书法,关于花鸟画,关于水墨山水画,关于人生,阳光暖暖,相谈甚欢。</h3><h3> 这幅“佛”字的构思简直精彩绝伦,金身佛体,亦字亦画。眼痒痒之下忍不住手痒痒,握着阳光下秋风拂柳的影子,瞬间定格。老师看过后颇为赞赏,说观音用的就是柳叶拂的圣水,说我这张摄影作品使得他的书画作品更加出神入化,自然的情境与书画的意境完全融为一体了。</h3><h3> 一碗薄皮馄饨下肚,生性喜爱自由又随性的徐老师坐在椅子上怡然自得地弹起了月琴,琴声悠悠,随秋风流淌在霅溪水上。小狗狗卧在青石板上晒着太阳,听着琴声,惬意地眯起了眼睛。</h3><h3> 告别之时,徐老师盛情相邀我明年一定去他在太湖山庄开办的兰亭书画馆看看,也嘱我写完这篇有关他的美篇后一定要给他看看。面对如此性情中人的徐老师,我又怎忍心拒绝?</h3> <h3> 再次踏上官驿河头的青石板,儿时随父母在这码头上深夜坐轮船探亲远游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h3><h3> </h3> <h3> 霅溪畔有摆卖古玩的小车摊,即使你不懂也可以停下脚步看看。老板说着方言味很浓的普通话,但非常客气,也许是深谙生意之道吧,居然腾出位置让我随意在黑丝绒上摆弄着五帝钱拍照,而我也装作很在行的样子与老板神叨着五帝钱的源远流长。</h3> <h3> 行至“百坦楼”,一阵悦耳的曲声从花格窗里飘了出来,流淌在青石板路上,随风在秋阳里尽情地舞蹈。</h3><h3> 那只白色的精灵从楼里优雅地走了出来,路过我的身旁,就在我眼前,躺在青石板上耍赖似地跳着不知名的滑稽街舞。一曲舞罢,起身继续优雅地踱着猫步前往一家工艺品店铺,慵懒地在门口的青石板上躺了下来,舒舒服服地晒着太阳,遗世独立般不管不顾。</h3> <h3> 衣裳街的街道布局呈棋盘状,看似横七竖八,弄堂很多,其实条条道路都能走通。有好几座名人的旧宅就在其中,给人以庭院深深的感受,让人特别想一探究竟。</h3><h3> 穿行在重重小巷中,不时会有“奇遇”。譬如不经意间就碰到了一间门如瓶状的小亭间;莽撞中闯进了一座拥有古戏台、假山错落的老宅院;又譬如忽然就瞥见荷塘边的白墙上,斑驳的老藤在冷风里跳起了舞,木头廊亭与老藤开始演绎着冬天的味道。</h3> <h3> 这是一条有历史的街,历经百年沧桑,昔日的老街区散发着水乡文化的古韵幽香,身居闹市却远离喧嚣。真是一个难得的存在!</h3><h3> 逛逛青石板古街道,尝尝美味小吃,享受光影带来的视觉盛宴,听听顺着河面漂来的江南小调,晒晒暖暖的太阳,慵懒而随意。我想,人生之惬意大抵不过如此吧。</h3> <h3><b><font color="#808080"> 听说,也只是听说,衣裳街的夜景很瑰丽很浪漫很小资,我的心似乎又开始长草了……</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