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魔都秋日(荣宅、张园、龙柱、田子坊)

秦纤

<h3>11月1日上午10点按预约的时间,俺来到上海陕西北路186号荣宅参观 ,而后沿着威海路、成都路、思南路一路扫街过去,最后来到泰康路,沪上最具小资情调的田子坊。拍了大量的照片,现开个新篇、占个位、慢慢地聊!</h3> <h3>昨天G了一下地图,发现地处七莘路顾戴路交叉口的怡丰城商城边上十二号线地铁去陕西北路的荣宅距离更近,而俺从家出门去地铁一号线与十二号线是等距离的。阳光灿烂,蔚蓝的天空是上海秋高气爽的常态。又是一个好天气、好心情。</h3> <h3>现在正值上班高峰时刻,一号线肯定挤成浆糊,而这里的地铁进口处却显得空空荡荡。</h3> <h3>哇靠!地铁十二号线南京西路站出口就是茂名北路(2013年12月29日开通,俺还是第一次乘坐),俺老妻娘家所在地啊!</h3> <h3>地铁口出来对面就是昔日里有点名气的小吃街:吴江路,后来经过改造,地段、建筑、价格都高、大、上了。</h3> <h3>俺站在茂名北路往老妻老宅的方向眺望,只见那里的石库门房子都搭起了脚手架,看来是要大修改造了。这一片原住民本来指望通过动迁改变目前如早期电影《七十二家房客》那种蜗居的囧况,现在看来至少近阶段期望值要落空了。</h3> <h3>老妻老宅的弄堂里如今成了这般模样,原先每户门洞外侧的水泥板池子和各家各户外接的水龙头都不见了踪影。</h3> <h3>南京西路上的法国梧桐树枝繁叶茂、遮天盖地,却挡不住这里成为沪上最繁华的商业区。如今此片区是世界名牌奢侈品的斗秀场,全球知名零售商在中国布点的首选。在中安名品长廊中,汇聚了50多家品牌,形成了名表、珠宝和饰品三大特色。在顶级商圈“梅泰恒”中,集结了众多世界顶级的服饰、包袋品牌。与此同时,不断有世界知名品牌向南京西路进军,争奇斗艳,姹紫嫣红。Louis Vuitton、Cartier、Hermes、TIFFANY、PRADA、Dior、等世界奢侈品牌不胜枚举。 </h3> <h3>从茂名北路、南京西路往陕西北路信步而去,左边第一个弄堂是静安别墅。静安别墅建造于1932年,当时租金贵得离谱,要用金条来付,因此第一批居民大多是上海滩洋行里上班的高级白领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诸多名门望族和社会名流曾居住于此,蔡元培曾居住于静安别墅52号,于右任曾寓居于静安别墅。孔祥熙更是于1942年购得大部分静安别墅产业,后委托美商中国营业公司经租。</h3><h3> 四九年前,这里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的中产阶级以上居民,俺老妻的外婆去世前就住在这里。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众多贫民百姓作为分配到手的公房户主搬迁了进来,逐渐演变成新七十二家房客。一间灶皮间(厨房)七、八户居民共用,已成为常态。如今,183幢老式红砖房里住着900多户居民。纵然年华老去,仍将不失当年老上海的独特风韵和别样风情。</h3> <h3>再过去一个弄堂内是大名鼎鼎的梅龙镇酒家,俺曾经在这里聚过餐,也请过客。怎么说呢?感觉有点王小二过年的味道。但是店堂地处闹市黄金地段,或许还一直门庭若市,反正至今木有改朝换代。俺只能认为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已!</h3><h3></h3> <h3>不过,每天清晨这弄堂口却自然而然地形成为袖珍的菜市场,倒也方便了附近居民生活上的需要。</h3> <h3>前面这座大楼原来是平安电影院,四十多年前,每次从贵州回沪探亲之时,俺和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妻还经常来这里看电影呢。如今楼还是这幢楼,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完全物是人非咯。</h3> <h3>俺站的地方是一家老字号的瓷器店,倒是一直秉承着原来的主业。</h3><h3></h3> <h3>顺着陕西北路南行100多米就是俺今天网上预约参观的目的地-----荣宅。奇怪的是正门外排着2支队伍,俺上前一打听,哦,原来左边是手机上有预约号码截图的参观人士。右面是没有预约自己来看的人员,反正今天是平常日子,来参观的人并不多,有约无约都可以进去,区别只是有约的人先进,无约的人后进而已。</h3> <h3>有的人已经急不可待地隔着铁门的栏栅拍起了荣宅的外景。</h3><h3></h3> <h3>这几位穿着骑行服的大爷,可能远道而来,排在无预约参观队伍的最前面。佩服!</h3> <h3>俺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还有一刻钟,何不利用这段时间再溜达溜达。往南没走几步就看到一栋高耸的大楼:上海民主党派大厦;俺查过资料,就是曾经长期占据荣宅当办公楼的橡皮组织。现在国家在荣氏老宅边上动迁了部分民宅并盖了这楼,把这些拍手党挪到这里驻扎。</h3> <h3>陕西北路过去曾经有许多款式新颖、价廉物美的服饰店,是平民百姓经常光顾的购物天堂。现如今也挂羊头卖狗肉,与时俱进了。</h3> <h3>沿街所见</h3><h3></h3> <h3>俺估计参观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回程。咦,怎么没有预约的人先进去?哦,原来他们进去后还得排队,现在轮到有预约的观光客直接进楼,包括俺!</h3> <h3>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陕西北路上的荣宅,此宅邸历史可远溯至20世纪初期,当时名门望族荣宗敬家族曾于此居住(荣宗敬的弟弟是荣德生,兄弟俩一个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沪上的“面粉大王”、另一个号称“棉花大王”,而荣德生的儿子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红色资本家、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先生)。</h3><h3> 荣宅堪称上海最为高雅的花园洋房之一。2004年,荣宅被列入静安区文化遗产;2005年,荣宅荣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称号。2014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荣宗敬幼子荣鸿庆曾表示,“此宅历史已近百年,虽说当年也是深宅大院,豪华壮观,然因时间累积,岁月终究在楼宇间留下老旧痕迹,多年来未再大力整修,渐显荒芜。此次由意大利Prada公司承担了长达六年时间的荣宅修葺,从里到外,一砖一瓦都极尽用心,墙面与彩绘玻璃恢复旧样也极为考究;竣工之后,金碧辉煌,气象焕然一新,显出浓郁的蓬勃朝气”。</h3><h3></h3> <h3>这次修缮,对荣宅进行了整体的修旧如旧。由于此前有多家单位使用过荣宅,局部还进行过改动,如有的房间墙壁覆盖了其他颜色。所以,设计师与工匠对荣宅的原始图纸进行了认真考证,在修缮中采取古董材料与当时的工艺,尽可能恢复其原貌。</h3><h3> 比如,荣宅的客厅地面上采用了多色六边形釉面砖,工匠们在修复中采用古老的手工艺,重置了缺失和破损的地砖。为了烧制釉面砖,工匠们先按原先的百年古砖做成模型,重新配制用来调色的瓷泥,经过手工浇筑、回填,最终煅烧融合。</h3> <h3>左面的彩绘玻璃是原来的,右边是修旧如旧新装的复制品。</h3> <h3>整个荣宅参观下来给人的感觉非常大气、奢华、极具年代感,一些木质雕花、石膏装饰、彩窗、吊顶这些小细节都很有韵味、非常的漂亮。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特色。屋里每一块砖墙无不在透着浓郁的岁月痕迹,而与室内摆放的PARDA的新品,又无疑是一种古朴与现代的结合。</h3> <h3>Prada(普拉达)作为国际时尚品牌在荣宅内也展示了其最新潮流的衣帽、鞋靴、包扣等装饰品。</h3> <h3>参观者还在不断地排队入宅,但是已经后续乏力,虽然从现在始到12月17日止(之后将作为prada亚太总部使用),预约已经满额。俺认为只要不是在双休日去,都是能如愿以偿的。不过对于这栋老宅而言,排队时间再久,也是值得的,简单的三言两语岂能够......?更多的历史还需细细品味。</h3> <h3>从荣宅参观出来,时间近中午12点了,俺滴肚皮有点叽里咕噜了,急步走到威海路往东不远处有家颇有名气的小吃店,点了一碗菜肉大馄饨。</h3> <h3>稍微安慰了一下抗议声连连的肠胃,继续在威海路上向东扫街。咦,马路对面居然还有一所百年老校。</h3> <h3>顾不得细看,继续往前赶,穿过茂名北路就是沪上如雷贯耳的“张家花园”,人们一般简称为“张园”。不过俺有点纳闷,怎么路边冒出一排崭新的石库门建筑呢?再仔细观察,原来是单面薄薄的的一堵墙,后面是一大块空地。嗨,怎么在大上海也耍空城计,玩起了面子工程呢!</h3> <h3>张园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海上第一名园”,它的发端可追溯到百年前,沪上第一盏电灯、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乃至孙中山、霍元甲等名人都与张园有关......</h3><h3>  张园是上海石库门的代表性建筑。因为它是上海目前石库门建筑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而且保留了中西合璧的海派建筑特色。由于现在还有大量市民居住,充分的“人气”也让它的生命力流传至今。</h3><h3> 尽管今年四月底俺和老妻回娘家看老宅时,到隔壁的张园兜过一圈,今天俺还是忍耐不住好奇心,又进去瞧了一下。</h3> <h3>在张园进口处,居然还遇到一位玩大疆无人飞行器的小伙子。这玩意升上天空,居高临下以上帝的视角拍个石库门全景,够爽!俺小儿前几天还与俺说过,准备也去败个大疆无人机玩玩。届时揩个油,也拿来练练手。</h3> <h3>这才是如假包换真正的石库门门洞。</h3> <h3>蹒跚的老人与石库门老宅厚重的历史沉淀相得益彰。</h3> <h3>市井百态</h3> <h3>“磨剪子来匞菜刀”石库门里偶见走街串巷的手艺人。</h3> <h3>老妻的童年就是在张家花园里的泰兴路第一小学度过的,可惜学校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这里已然成为居委会的“张园大客堂”,或许是恢复早前的雅号吧!</h3> <h3>历史在这里经纬分明。</h3> <h3>俺逛了一圈,准备离开张园之际,在出口处看见一家小饭馆,生意兴隆。排队的人不少,看上去都是民工模样的客人,价格确实便宜,排骨饭八元一份。</h3> <h3>张园出来一路东行,基本上都是高楼大厦。再往前就是南北高架路了。</h3> <h3>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上海高架道路建设紧锣密鼓。继内环线建成并通车后,贯穿市区的成都路高架(南北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先后上马,形成贯穿上海市东西南北中的“申”字格局。俺就在高架桥下,沿着成都北路南下直达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交叉处,那根充满传奇、神秘色彩的龙柱。</h3> <h3>当然咯,俺不是当事人。这有点诡异的故事情节还是度娘告诉俺的:在造延安高架南边和北边高架的时候,这根柱子的地方是必须打桩的位置,当时打了很多次,但桩打到几米深的地方就打不下于去了,有些还断掉。上海的沙土堆积土质很松散绵软,之前几乎没有碰到过这样情况,现在工程遇到障碍了。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工程单位请了几位高人来看,那些高人看后都没措施,也不肯说明情况。估计他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但都不肯出手。最后请出了上海玉佛寺的主持高僧,高僧看后知道要解这个事件他自己就功德圆满,要归天了。</h3><h3>  然后高僧带了几位高徒,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就去做了法事。做法事的时候,工地上用工程布围着,外面听不到里面的一点动静,有传闻说是三天法事,也有说是七天的。法事一完,随着打桩机的轰鸣,桩就顺利的打了下去,连打了七根大桩。现在人们看到的一根粗大的桥墩子其实里面是七根桩,而不是一根,打好之后底下一股乌气就上来包抄住了这七根柱子。有可能是由于政策的瓜葛,市有关部门宣传要破除迷信,于是用装饰材料包住了里面盘着乌气的柱子,并在外面用铜浮雕雕了盘龙。</h3><h3>  这个地方是上海的龙脉,延安高架南边和北边高架交汇点正是上海的中心,龙头所在,高僧做了七天法事,让龙升天了。</h3><h3>  当时这件事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几乎没人知道。大约半年后这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就圆寂了,玉佛寺专门印了本小册子给香客,以纪念高僧一生的功绩。那位高僧就是法名浩荡的“真禅法师”(1916~1995年)!</h3> <h3>不久就到了淮海路,这里是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淮海路过去又叫霞飞路,全长约6公里,是一条繁华而又高雅的大街,一条堪与巴黎的香榭丽舍、纽约的第五大道、东京的银座、新加坡的乌节路媲美的林荫道。 淮海路现代化特色商店林立,拥有商店400余家,最繁华的地段,是从陕西路到西藏路2.2公里长的商业街。</h3> <h3>淮海路上的商场档次高,商品价格也高。但是一些特色食品的价格却平易近人,所以排队现象屡见不鲜。</h3> <h3>今天扫街的第二个目的地-----思南路,此刻就在俺的脚下。即使这样晴朗的好天气,思南路依然静谧着,俺一个人静静地在梧桐树的影子里漫步,望着那墙上爬着的老藤,看着那古铜色的屋宇,不由得都会使自己心中有一种涌动,真想与逝去的历史做一次心灵的追忆。这里曾经住着谁呢?</h3> <h3>如果从思南路拐弯到更短更幽静的香山路。就可以看见香山路7号,挂着孙中山故居牌子的花园洋房。这是中山先生生前在上海最后居住的寓所,他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等重要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h3> <h3>现在孙中山故居的小洋楼西侧靠思南路的地方,新开辟了一座楼房作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门票20元,俺享受六十岁以上老年人优惠的待遇-----半价十元。</h3><h3></h3> <h3>孙中山故居环境幽静,布局合理紧凑。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环绕着的冬青、玉兰、香樟和松柏苍翠欲滴。屋内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室内阳台。室内的陈设是1956年宋庆龄按当时原样布置的,绝大部分是原物。由于故居内不允许拍照,俺只能咔嚓个外景留作纪念。</h3> <h3>孙中山故居再往前走几步,就是名气很大的思南公馆,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只能走过路过了,不过往门口按数下快门是必须的。</h3> <h3>与“思南公馆”比邻而居的是:中国共产党驻上海办事处“周公馆”旧址。位于上海思南路73号,是一幢建于19 世纪二十年代初的西班牙式花园楼房,共有一底三层。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并曾在此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还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进入这里参观是免费的,而且可以任意咔嚓,这点俺稀饭。</h3> <h3>每天下午四点俺必须驱车去三公里外某区重点小学接放学的孙女,掐指算来不到一个时辰了,赶紧打道回府。步出门外,问了保安:这里最近的地铁在哪里?答:不远,南行300米就是泰康路,右拐有地铁九号线。啊哈!九号线出口不就是闻名遐迩的田子坊吗?</h3> <h3>只有二十分钟逗留时间了,必须以鬼子进村的速度,快速扫荡一番再开路滴有。</h3><h3></h3> <h3>走在田子坊,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跳入人们的视线。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咖啡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以及众多沪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可谓应有尽有。 这个被人称为“新天地第二”的弄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它依然有很多居民在这里生活。</h3> <h3>田子坊是由上海最有特色的石库门里弄演变而来,堪称很具小资情调的人文景观之一。喜欢有个性的文青们初到上海定会奔向此地,来感受田子坊与众不同的风情。</h3> <h3>当然,对老外来说,田子坊也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h3> <h3>虽然以往来田子坊采风过多次,但是一直找不到那种复古、怀旧的感觉。今天匆忙之中居然得到满意的结果,所谓的毒、德、老等五味杂陈应有尽有。好运一起来,挡也挡不住。看来,价格不菲的刀超六老镜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值,实在是值!</h3> <h3>时不待我,短短的二十分钟收获满满,怀着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情步出田子坊弄堂口。回首复望一眼这人文圣地,俺心里暗暗许诺:下次一定精选几个不同焦段的老镜头,再来田子坊拜访、收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