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幼儿园观察记录

何小芳

<h3>观察对象一(张幼仪)</h3><div>刚开始进入教室,我选择坐在距离张幼仪两米的位置,我坐在小椅子上用手托着下巴,注视着张幼仪的一举一动。她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发现我正在看着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反倒翘着二郎腿,接着用手托着下巴,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一动不动。我望着她微笑,她依然无动于衷,我们两个默默对视了几十秒,后来我将视线转移到别的小朋友身上,当我回过头看着她时,她竟然还在看着我,这时候她露出了笑容。为了不打扰教师上课,我坐到了教师的最后一排,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张幼仪时不时的回头看看我。就这样,我选择她作为我的观察对象之一。</div><div>在室外玩玩具的时候,张幼仪始终一个人待在一个小角落,耐心的搭建积木,我在一旁跟她说着话,她有一句没一句的回答着我,见此状,我知道她需要安静。于是,我在一旁没有再说话,安静的看着她搭积木。结束时她告诉我那是小熊的家,有房子和花园等等。</div><div>这时候过来了一个“快递员”,她喊着“谁订了快递,快来领一下?”张幼仪赶紧回答:“我有一个快递,我有一个快递。”“快递员”欣然的给了张幼仪一个蓝色“快递”。</div><div><br></div><div><br></div> <h3>分析:</h3><div>小儿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与婴幼儿期相比,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与成人相比,此期需要更多的营养。由于学龄前儿童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注意(张幼仪模仿我的动作姿势)等特点而使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德的重要时期。</div><div>儿童发展受遗传、发育、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张幼仪喜欢独自一人玩玩具,有可能是受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div><div>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div><div><br></div> <h3>观察对象二(沈心月)</h3><div>沈心月特别喜欢坐在她旁边的一个小男生,无论上课下课,她都会不由自主的要去摸摸男生的耳朵,脸颊,有时候还会亲亲男生的脸颊,小男生每次都会不好意思的拒绝,但又不好口头拒绝沈心月。正因为如此,沈心月一直不觉得自己哪里不对,一直对小男生举止亲密。</div> <h3><br></h3><div>分析:</div><div>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其性质主要是平等和互惠,儿童之间的交往和活动可自由互换角色,活动过程可自由控制。</div><div>儿童友谊发展的第三个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这时的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处于不能患难的合作阶段。</div><div>依恋是人与人之间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其特征之一是,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的身体亲近和目光追随。</div> <h3>沈心月和小男生</h3>

张幼仪

快递

沈心

小男生

儿童

幼仪

依恋

上课

观察

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