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几次放下又拿起,拿起又放下。 每当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就觉得应该写一写,但下笔沉重又一次次放弃。可不幸的消息总是不断传来,让人无法躲避。既然不吐不快,还是把话说出来吧。希望对自己,对朋友,对有类似经历的人们能有所帮助。</h3><h3><br /></h3><h3>Survivor, 中文是幸存者。生存下来,是幸还是不幸 ? 幸是属于逝者,还是属于生者?实在很难说。若能选择,我宁可先走一步,也不愿做不幸的幸存者。实际上,对死亡的恐惧,不仅仅是死亡本身,更是与死亡俱来的一切。这一切,都要由"幸"存者来承担。</h3><h3><br /></h3><h3>如果你未曾经历过生离死别,那么感谢上天的眷顾,望你惜福,保重自己,善待家人,珍惜享受生命的每时每刻。 你也许还在为美丑胖瘦,大房小车,子女爬藤,钱多钱少,功名利禄终日操心忙碌。当死神降临,这一切都是多么无聊,你唯一想要的只是:活着。作为母亲和妻子,你的在与不在,往往就是家的在与不在;作为父亲和丈夫,你最大的成功就是不让家人成为孤儿寡母;作为子女,你对父母最深的爱和孝心,就是别让白发人送黑发人。</h3><h3><br /></h3><h3>但,生活有时很无奈。也许由于亲身经历,每当听到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不幸消息,绝症,灾祸,轻生,飞机失事,恐怖袭击,都会感同身受。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家人如何承受这难以承受的打击。 真希望能到身边给一个紧紧的拥抱。</h3><h3><br /></h3><h3>不管是否相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世间许多事,言语无法形容,只需一个字:懂。每个不幸都是无法替代的。 在那个时刻,你就是世上最不幸的那一个。但请相信,你绝不是唯一的一个。 这个世界,不幸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一个再见后也许就再也不见。 正如《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所说:"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遵循自然规律慢慢离去都很难接受,一个活生生的人突然消失,更是对生者的致命一击。 前者是慢慢的剥离,后者是血肉相连的撕裂。</h3><h3><br /></h3><h3>每个人的承受力不同。如果你很理性,能够冷静地处理对待,你是幸运的。如果你太感性,无法自拔,也请给时间一点时间,让它慢慢帮助疗伤。不要拒绝援手,也不要过度依赖。请相信友情亲情的力量,相信责任的力量,相信信仰的力量。</h3><h3><br /></h3><h3>不要压抑自己。倘若你能哭出来,喊出来,那么请尽情宣泄,别在意别人说什么。每个人表达方式不一样,工作,阅读,锻炼,听音乐,做家务,当义工,都会有帮助。最怕的是悲太过而无泪,痛太彻而无言,深埋在心底对身与心都有极大的杀伤力。</h3><h3><br /></h3><h3>不要自损健康。沉湎于痛苦中变相惩罚自己,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几天就可能使一砖一瓦盖了几十年的身体大厦一下子垮掉,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不管多难做到,都要尽可能正常饮食作息,别落入心有余力不足的境地。没有健康的身体,很难有健康的精神。</h3><h3><br /></h3><h3>不要自责。不管发生了什么,你能做的实在有限。亲人被动或主动离去,你无法防范。即便没上那架飞机,即便不开车,即便你时刻不离半步,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由不得你,前路是不可逆的。导演李安说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无法放下,也回不去的叫做"从前"的深山。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还没来得及与你们好好告别。</h3><h3><br /></h3><h3>不要绝望。失去亲人,尤其是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会感到没有了指望。其实,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赋予它的,我们也应当能够调整它。非常敬佩一位失去独子的母亲,以儿子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去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梦想,也为儿子完成心愿。大爱无疆,只要心中有爱,不会没有施爱的对象。</h3><h3><br /></h3><h3>最后,无论如何不要放弃! 在极度痛苦时,任何一点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什么都怕,唯独不怕死。感觉无路可行的时候,死似乎是唯一可以解脱的出口。其实,活着需要更大的勇气。拒死求生,才是真正的勇士。你以为走不过去的坎,跨过去后再回头看看,也许不过如此。就让痛苦止于此吧,不要让亲人朋友为你再经历更多的痛。</h3><h3><br /></h3><h3>发生的已经发生,除了坚强,你别无选择。或沉溺于痛苦锈蚀成废铁,或经受住冶炼升华成精钢。 别浪费了痛苦,让它白白折磨一场,要把它变成营养,滋补今后的人生。不妨利用这个机会,静下来与自己的心灵交流一下。夜越黑,越能看到星星的光。</h3><h3><br /></h3><h3>"不要太纠结于当下,也不要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村上春树)。</h3><h3><br /></h3><h3>愿勇气常伴你我同行。</h3><h3><br /></h3><h3>(写于2014)</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