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走笔布线非小道</h1><div><br></div><div> 程庆拾 ( 古 生 )</div><div><br></div><div><br></div><div> "11月2日、3日钢笔画新作,八开素描本。均用' 飞线法 '(快速运笔排线,线线首尾相连)完成。作品名称依次为《黄昏时刻》、《天生桥上望野山》和《秋日胡杨林》。纸色各别,系用手机所带拍摄处理功能略微美化之。"</div><div> 这是我昨天在朋友圈晒三幅新作时,补充说明的一段文字。所谓"飞线法",如我所记,的确与其他用线形式感觉有所不同。</div><div> 笔者为什么特别重视钢笔画技法语言方面的探索与钻研? 请听我以下的一些分析。</div><div> 钢笔画的技法,说来说去不过是布线,用不同的线来塑造形象,记录大千生活。这就好比书法家对点横竖撇捺基本笔画的追求。真草行隶篆虽字体不同,各有各的规律和要求,而这些基本笔画写得精准到位,他们的书法才真正美起来,韵味十足,否则基本功不过关,实现书艺之美是难以想象的。正是这些可以各自归纳、各具类型特征的丰富笔画,才造就了不同书体的艺术特点。与此同理,钢笔画家对不同线质的掌握与运用,才使得钢笔画纯朴高雅,各具风采。</div><div> 钢笔画的线条,作为最小的造型单元,可以分为直线与曲线两大系列,而点子不过是线的压缩。两大系列中,不同的线又可分为长与短、粗与细、精与疏、斜与正、实与虚、静与动、快与慢等各种感觉。因此,打造不同感觉的线,无论如何都显得十分重要。我感到目前钢笔画在线形线质的探索研究上还远未穷尽。而线型不同,感觉便也各别。一位具备一定影响力的钢笔画家,总有自己特别擅长的走笔布线方式,并明显与众不同,这是不言而喻的。</div><div> 且让我介绍介绍几位著名钢笔画家在用线上的鲜明特征吧。</div><div> 一,四川郭玉川的走线圆润稳健,潇洒流畅,感觉有些像篆书的用笔,这与他的线描人物题材是十分和谐切恰的。</div><div> 二,安徽储学斌描绘的黄山,远观用线绵密朴厚,近看其线全是用带一定扭曲状的,仿佛游动的小虫,充满动感与活力。而这样的线之疏密变化,才形成不同的丰富的灰调子,十分漂亮。</div><div> 三,重庆杨仁敏则多用短竖线造形状物,个性特征何其强烈。另外在布线的疏密上也很有他的一套,看过的人无不印象深刻。</div><div> 四,湖南马利程则用极细的笔,布极细的线,层层叠加,共同辅排组成细腻而丰富的画面效果,与别人明显拉开了距离。几年前我远赴湘西访他,两人曾就用线方式作过深入有效的交流,并对他用线的风格有所了解。</div><div> 五,辽宁刘志刚则擅用短横线描绘对象,线质精到,不疾不徐,平稳深厚,再敷以淡淡的墨色,既个性强烈,也颇见难度。这样的技法,目前国内尚无出其右。</div><div> 六,四川徐学的钢笔人物画作品,用线爽利自如,活泼畅快,或直或曲变化多端,早已形成属于她的个性风范。</div><div> 七,湖南吴志勇的短碎之线,也开始出现自己的明显特色,别人恐难模仿。</div><div> ......</div><div> 线形线质丰富多彩,共同构成当今钢笔画艺术百花园的美丽多姿。但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哪一位钢笔画家能对上述不同的线都一一掌握精到,他只是会驾驭自己擅长的一种两种而已,因为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不太可能面面俱到。</div><div> 由于有上述理性的感悟,笔者自己的钢笔画创作,在用线也作了不少探索,排线之外,"绕圈法","布点法",还有"井字线","波状井字线","飞线","甩长线"等各种名堂。大家看了我的作品,这样的不同的感觉应该也是比较明显的吧,这便是我的"筌"。但无论"筌"(捕鱼工具)有多少种形式,最终都是为"得鱼"而准备的。否则便本末倒置了。</div><div> 前两天,欧阳鹏杰(OY)收到朋友寄赠的一套派克钢笔(包括同牌墨水),在朋友圈里晒了一下,看上去很高档,估计价位低不了。他同时发了一幅用此笔随心所欲画下的几组线,或曲或直,流畅婉转,动感十足。这就是他的功力,毕竟人家玩钢笔画已经十年以上,笔下用线功夫了得。</div><div> 最后我要认真而严肃地说,请重视手里走笔布线基本功的锤炼吧! 特别是初学的朋友,因为我看他们的习作,包括临摹我的画,在用线上火候明显不够,恕我直言,这是需要尽早改善提升的。</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 2017年11月5日</div><div><br></div><div> 于古西域夕拾轩</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