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1、圣彼得大教堂留影</h3><h3> 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西北角台伯河西岸的宗教国家,是一个典型的城中之国,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故宫的3/5那么大。它在罗马市内和郊外的其它地方还拥有13座建筑和一个教皇别墅。这个全世界最小的国家,却是10亿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h3> <h3>图2、梵蒂冈地图</h3><h3> 梵蒂冈原本不是一个世俗国。公元765年,古罗马法兰克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周边地区赠送给了罗马教皇斯提芬二世,此后的教皇势力日益扩张,及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罗马逐渐成了西欧教会的中心。1870年,意大利全国统一,王国收复了教皇的领地,剥夺教皇的世俗权力,逼教皇退居到梵蒂冈,而教皇则不承认意大利国王,不承认教皇国的灭亡,直到1929年,双方签订了《拉特兰条约》,矛盾才得以和解,也才有了今天的梵蒂冈。</h3> <h3>图3、梵蒂冈花园中的行政大厦</h3><h3>梵蒂冈城国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教皇自称"基督在世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神权,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领袖,又是梵蒂冈的首脑。梵蒂冈的国旗图案上有一段《马太福音》的话:"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h3> <h3>图4、梵蒂冈城墙</h3><h3>除圣彼得广场一小部分,其余被高墙围绕,由瑞士卫兵守卫,教皇卫队大约130人。瑞士雇佣兵的勇敢善战、纪律严明使他们很受欧洲各国雇主的欢迎。 1527年5月6日,罗马帝国查理五世率军血洗罗马城,雇佣军纷纷逃散。教皇的这支瑞士卫队却坚守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台阶上阻挡入侵军队,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因此通过一条秘密通道从梵蒂冈逃到圣天使城堡,保全了性命。而这支189人的卫队中有147人战死。从此,教廷决定永远雇佣瑞士卫队,并把每年5月6日作为卫队的纪念日,也是新招募的卫队成员宣誓效忠的日子。米开朗其罗亲自设计衣服式样,入选者首先应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每个士兵必须身高一米七四以上并且是年龄在十八到三十岁的瑞士男性公民。</h3> <h3>图5、圣彼得广场</h3><h3> 我们来到梵蒂冈时,首先被圣彼得广场规模所震撼,一点也不亚于天安门广场。我们三人争相在广场上留影。</h3><h3>现在的圣彼得广场是在圣彼得教堂完工后,于16551667年由教廷总建筑师贝尼尼设计建造的,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广场呈椭圆形,长 340 米,宽 240米,地面用黑色小方石铺砌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造型和谐,气势恢弘。柱廊共有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h3> <h3>图6、半圆形柱廊</h3><h3>广场中央庄严地矗立着梵蒂冈方尖碑(高 25.5 公尺,重 320吨),由四只铜狮背负着,碑身上并没有像罗马其他方尖碑那样刻着埃及的象形文字。这座方尖碑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市集广场运来罗马的,起初被竖立在竞技场中央。教宗西斯笃五世(Sixtus V)在位时,建筑师丰塔纳于1586年的3月至9月间,动用了150匹马和47部绞盘机,才把这座巨大的石碑矗立在现在的位置上。方尖碑碑尖上的钉死耶稣的十字架(后圣彼得被倒钉在上面)是后来加上的。</h3> <h3>图7、高大的柱廊</h3><h3>广场两侧各有一座造型讲究的巴洛克式喷泉,晶莹闪亮的水花从中间向上喷射,均匀洒落到巨大的托盘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这两个喷泉是十七世纪的作品,右边的那座是马德尔诺于1613年设计的,左边的则是加尔罗.佛塔纳设计的,贝尼尼于1675年重新翻建。</h3><h3>方尖碑和喷泉之间有一块镶入地面的圆石板,站在这块石板上看柱廊,前后四排圆柱变成了一排,煞是奇巧。这是贝尔尼尼匠心设计的透视效果。</h3> <h3>图8、右边的喷水池</h3><h3> 为了使广场与教堂主体接合,在教堂两边加建了两翼建筑,左边名叫Charlemagne,右边是Constantine,各有120m长,和柱廊相接。广场地面略有坡度,向教堂方向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祝福时,全场都可以看到他。教堂右侧有梵谛冈旅游咨询中心、礼品店和邮局,教堂右前方的雕塑是手拿两把钥匙的圣彼得。教堂左前方的雕塑是手拿书卷和宝剑的圣保罗</h3> <h3>图9、大教堂正面</h3><h3>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结合的殿堂,为世界上天主教徒们的朝圣地,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椭圆形平面的长轴为198米,作为文艺复兴最重大的工程,圣彼得大教堂在它长达126年的建造期内(15061626)凝聚了几代著名匠师的智慧,这期间罗马最优秀的建筑师都曾经主持或参与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营造,圣彼得大教堂代表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最伟大的纪念碑。</h3> <h3>图10、教堂屋顶上的钟</h3><h3>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公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为了重振业已分裂的教会,实现教皇国的统一,决定重建已破旧不堪的圣彼得大教堂,要求该教堂的规模超过最大异教庙宇古罗马的万神庙,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h3> <h3>图11、圣彼得雕塑</h3><h3>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五巨匠:建筑师布拉曼德(Donato d'Agnolo Bramante)、画家兼建筑家拉斐尔 (Raffaello Santi)、建筑家斐路契(Baldassare Tommaso Peruzzi)、雕刻家及建筑家桑嘉罗(Antonio Sangallo),以及米开朗基罗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并都死于圣彼得大教堂建设期间。该教堂真可谓熬人工程!</h3> <h3>图12、圣保罗雕塑</h3><h3>米开朗基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的工程时,抱着"要使古代希腊和罗马建筑黯然失色"的雄心壮志去工作。凭着自己巨大的声望,他与教皇约定,他有全权决定方案,甚至有权决定拆除已经建成的部分,如果他认为必要的话。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的时候教堂已经建造到了鼓座,接替他工作的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照他遗留下的模型在1590年完成了穹顶。穹顶直径41.9米,非常接近万神庙,内部顶高123.4米,几乎是万神庙的三倍。穹顶外采光塔上的十字架顶点高137.8米,为全罗马最高点。创造一个比任何古罗马建筑都横宏大的愿望实现了,圣彼得大教堂堪称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h3> <h3>图13、耶稣(左)和门徒的雕塑</h3><h3>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3尊5.5米高的雕像,中间是耶稣基督,另外12座是圣洗者约翰和耶稣的11个门徒(彼得除外)。两侧各有一座钟(图11),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平常的报时钟声简单,但每逢星期日、斋戒日、四季节、大节的第八天以及教皇的选举、加冕和逝世周年纪念日等,圣彼得大教堂的钟声旋律分别另有规定,约定俗成。</h3><h3>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教堂地下的礼拜堂里有彼得的墓,和雕刻师贝里尼的"圣彼得的椅子",据说其内裹有彼得曾坐过的木制座椅,另有楼梯可通往历代教皇陵墓。1626年11月18日新圣彼得大教堂正式宣告落成。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h3> <h3>图14、从教堂屋顶阳台看大圆顶及部分中小圆顶</h3><h3> 参观圣彼得大教堂,登顶览胜是不可缺少的。从大教堂高高的圆顶上俯瞰梵蒂冈乃至罗马城是很吸引游客的。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大圆顶,在内壁和外壁的夹层里面,还设计了专供游人从外部观赏大教堂的螺旋形攀登阶梯通道。想登顶观赏的游人有两个选择:一是徒步480 个台阶登顶,中途可在大堂顶部阳台停留,门票4欧元;二是先坐电梯直达45.5米高的大堂顶部阳台,和徒步上来的人汇合,先浏览大堂顶上众多小圆顶、警卫值班室、前沿13尊雕像乃至前广场后花园和大教堂周围建筑群,然后再步行攀登大圆顶夹层的330阶梯通道,票价7欧元。年龄不饶人,我们自然选择先坐电梯。</h3> <h3>图15、耶稣及12门徒像的后面</h3><h3>在教堂屋顶阳台看大圆顶及部分小圆顶又是一种感受。圣彼得大教堂外共有13个圆顶,其中1个大圆顶,两个中圆顶;另外10个小圆顶分布在左右两廊的顶上。天窗走廊(external gallery of the lantern)是大圆顶鼓形顶端朝外的环形看台,看台外围有铁栏杆保护。那里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站在屋顶阳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天窗走廊上的人。我还绕到教堂顶上耶稣及12门徒像的后面,遗憾的是有高大的铁栏杆挡着,不能靠前,只能在背后照张相。</h3> <h3>图16、天窗走廊及走廊上的人</h3><h3> 从屋顶阳台进入大圆顶夹层环廊,有一道门可以进到大圆顶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往下可以看到教堂大厅,因有铁网挡着,照相效果不好,但往上看大圆穹顶则比在教堂里看清楚的多。</h3> <h3>图17、从大圆顶的内部顶廊看教堂大厅</h3><h3>从环廊出来,右边就是330级台阶的螺旋攀登通道。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讲,,攀爬的过程比较艰苦,一是螺旋楼梯比较狭窄,而且是越往上越窄,攀爬的人一个接一个,太慢了后边的人有意见;二是天气比较闷热,里面通风不好,队伍走走停停,众多裸露的皮肤和汗腺散发出来的味道弥漫在狭窄的空间里,需要一定的承受力。据说有年级大身体不太好的晕倒在通道里。夫人和女儿直担心我的心肺能否承受的了。</h3> <h3>图18、俯瞰圣彼得广场</h3><h3> 当我气喘吁吁地登上环绕大圆顶尖部的天窗走廊,眼前豁然开朗,整个梵蒂冈公国乃至大罗马城都一览无余。清风阵阵,舒适无比。往下看,圣彼得广场完整地呈现在眼前,环形的柱廊拥抱着广场,一条大道,直通远处的台伯河。绿树环绕的台伯河变成了一条镶着翡翠的银色细飘带。往东看,梵蒂冈博物馆一览无遗,那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h3> <h3>图19、右下角是梵蒂冈博物馆</h3><h3> 站在罗马最高处,最让我感慨的不是教堂的雄伟,而是400年前的中世纪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眼光。他在设计教会宫廷的时候,不仅考虑了教皇和信徒的使用需要,而且如此周密地考虑了观赏者从内部和外部、上面和下面的各种观赏需要,把神秘的宗教建筑设计得如此"透明",实在是伟大!</h3> <h3>图20、从空中看教堂和广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