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引言:</font></b></h3><h3> 我是2017年7月中旬去的柬埔寨暹粒,在暹粒逗留虽然只有短短的4天时间,但暹粒的吴哥城、吴哥窟、崩密列、洞里萨湖等景点,以及大型舞蹈史诗《吴哥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悠久的历时国度,神奇的吴哥遗址,富庶的广阔平原,养育滋润着柬埔寨一方神奇的土地与智慧的人民。</h3> <h3><b><font color="#ed2308">国旗:</font></b></h3><h3> 柬埔寨国旗以红、蓝及白色为主色,正中间白色殿堂为吴哥窟,被红及蓝条包围着(线条比例 1:2:1)红色代表民族,白色代表佛教,蓝色象征王室,符合柬国的国家铭言“民族、宗教、国王”。在1993年柬埔寨竞选回到君主制后被重新使用。</h3><h3></h3> <h3><b><font color="#ed2308">国情:</font></b></h3><h3> 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通称柬埔寨,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柬埔寨领土为碟状盆地,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称金边湖),首都金边。</h3><h3></h3><h3> 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1世纪建立了统一的王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柬经历了长期的战争。1993年,随着柬国家权力机构相继成立和民族和解的实现,柬埔寨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h3><h3> 柬埔寨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贫,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h3><h3><br></h3> <h3><b><font color="#ed2308">暹粒机场:</font></b></h3><h3> 从北京乘坐柬埔寨吴哥航空公司飞机直飞,抵达柬埔寨暹粒机场,历时5个小时。</h3> <h3>暹粒机场大厅</h3><h3></h3> <h3><b><font color="#ed2308">皇家独立花园景区:</font></b></h3><div> 皇家独立花园(亦称独立广场)周边有西哈努克国王行宫、姐妹庙等建筑。</div> <h3> 西哈努克国王行宫坐落于六号国道与Pokambor大道交汇处,行宫坐落在皇家独立花园的西侧,大门上方镶有镀金的柬埔寨国徽,门前有一对威严石狮,石狮前还有两座年代久远的古炮,行宫旁耸立着国王的巨幅画像。行宫为国王或皇室成员访问暹粒时的住所,不对外开放,大门紧闭,行宫朴实无华。<br></h3> <h3> 行宫旁边是暹粒市香火最旺的姐妹庙(姊妹庙坐落在皇家花园北侧),到此上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西哈努克国王生前来暹粒,姐妹庙是他必去的地方。</h3><h3></h3> <h3> 皇家独立花园中央有四个狮子的雕像,意喻除害辟邪。</h3><h3></h3> <h3> 暹粒河在皇家独立花园南侧流淌过,河水浑浊,我想可能是雨季的缘故,或是柬埔寨土壤本身呈黄色的原因吧。</h3><h3></h3> <h3><font color="#ed2308"><b>吴哥城景区</b>:</font></h3><h3> 吴哥是9-15世纪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吴哥Angkor一词源于梵语Nagara,意为都市),9世纪初始,吴哥王朝(802-1431)先后25位国王,统治着中南半岛南端以及越南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片土地,其势力范围远远超出了今天柬埔寨的领土,盛极一时。其间大兴土木,留下了古今奇迹吴哥城(Angkor Thom)、吴哥窟(Angkor Wat)和女王宫等600多座印度教与佛教建筑风格的寺塔。1431年泰族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该城废弃。随后,繁华的吴哥就湮没于方圆45平方公里丛林榛莽之中,到16世纪已成为一片杂木丛生的废墟,逐渐被人们遗忘。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慕名来到柬埔寨境内,为的是捕捉一种珍稀的鸟类。想不到竟然发现了一座据说已经静静地沉睡了500多年的大古城。</h3><h3></h3> <h3> 吴哥城南门(South Gate)外的护城河岸。护城河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他们手上拉着眼镜蛇化身的巨蛇王。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br></h3><h3></h3> <h3></h3> 巴戎庙(Bayon,又称拜云寺)在吴哥城的中央,环绕中央尖塔的是49座四面都雕有巨大佛脸的佛面塔,这些谜样的佛脸微笑,表情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h3></h3><div> 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四面佛那神秘的"高棉微笑"。看到如此鳞次栉比、精美雕塑,足以让你流连忘返,为之陶醉。这无以伦比的“高棉微笑”,已成为柬埔寨一张名片。</div> <h3></h3> <h3></h3> <h3></h3> <h3> 巴戎庙的回廊壁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涵盖内容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h3><h3></h3> <h3></h3> <h3> 巴本宫殿(Baphuon)遗址,位于吴哥城建造之前旧城的中心,建筑早于巴戎庙,位於巴戎庙的北面。据介绍,这座遗址是十一世纪初建筑完成的国庙建筑群,是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于1060年为供奉印度教三大天神之一湿婆神而建造的国庙,是当时柬埔寨境内面积最大,高度最高的神庙。它属于一座须弥山寺,由三层须弥台构成,底层须弥台东西长120m,南北长100m,台基总高度为34公尺。它的塔高有 50 公尺,底层所建的内室数超过10间。中国元朝大臣周达观著作的“真腊风土记”是这样形容巴本宫殿的:“比金塔(Bayon巴戎庙)更高,望之郁然”。当你登上巴本宫殿,“极目楚天舒”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h3> <h3></h3> <h3></h3> <h3> 斗象台建于十二世纪末,也是贾耶跋摩七世的年代。在古吴哥时代,大象耕作,运输,出征作战,在人民生活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斗象台是吴哥国王选拔座骑和护卫士的地方,一些重要的集会也在这里举行。国王站在斗象台上作检阅,马队、车队、象队鱼贯在广场上走过,可以想象得到当时那阵势。斗象台还可举行各种公共仪式。斗象台的长度超过三百米,共有三个平台,南部的梯级以三头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着莲花。斗象台刻有不少厚皮动物如大象、犀牛、河马等图饰,栩栩如生,同时还有迫真的打猎场面。有些雕像到目前还很完整,可以看出当时精湛的艺术造诣。</h3><h3></h3> <h3></h3> <h3> 斗象台对面依稀可见的塔是十二生肖塔,又称审判塔,柬埔寨的十二生肖与我国的十二生肖相同,而东南亚有的国家把大象作为一个生肖,与我国生肖有所不同。</h3><h3></h3> <h3> 塔普伦寺位于柬埔寨吴哥城东约1公里处,位于吴哥窟南部33公里处。据了解,加亚华尔曼七世统治真腊的时间在1181年到1201年,他即位时大约已过五十岁,在1186年为了纪念母亲,即下令着手兴建塔普伦寺。当年它是一所拥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庙宇和修院双重功用的神殿。该寺尊奉婆罗门教和佛教,当地人称之为"小吴哥窟"。</h3><h3> 目前结实雄大的榙普伦寺的残状,是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Kapok)树所盘踞,它们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绕在屋檐上、裹住窗门,由一颗不起眼的小种子开始,历经数百年的努力,深稳紧密地缚住神庙,让枝干有力地向天攀升。而今天我们所看到卡波克葱茂的树叶就像祈神的臂膀,成功地伸向天际,与神庙交错相缠,蔚为奇观,树抱石的景观在寺内比比皆是。但神一般力量的树枝竟将精美的石砌墙绞倒、坍塌,看后难免有阵阵惋惜。</h3><h3></h3> <h3></h3> <h3></h3> 坍塌的建筑<h3></h3> <h3></h3> <h3></h3> <h3></h3> 塔普伦寺长廊<h3></h3> 粗壮挺拔的树根,足以显示出它的力量。<h3></h3> 树根深深钻进石墙里。<h3></h3> <h3></h3> <h3></h3> 龙爪般树根骑墙而上<h3></h3> <h3></h3> <div><b><font color="#ed2308">吴哥窟景区:</font></b></div>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他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16世纪,此寺被称为“寺庙都城”。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与中国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亚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h3></h3><div> 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周达观在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中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星转斗移,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div><div> </div>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b><font color="#ed2308">巴肯山景区:</font></b></h3><h3> 巴肯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它是9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後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庙。台基四边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层石阶,每层十级,直通寺顶平台,每层石阶左右,守护着一对坐狮,有些石狮已破损,看不出狮子模样。</h3><h3></h3> 络绎不绝排队等候登巴肯寺的人们。<h3></h3> <h3></h3> <h3> 天空密布的乌云不知啥时候不见了,空中多条云彩已被即将落日的余晖染成金黄色般的丝带,同时,落日的余晖也给巴肯寺穿上了金色盛装,可谓“金塔”。</h3><h3></h3> <div><b><font color="#ed2308">崩密列景区:</font></b></div> 崩密列的历史还处于不明了的状态,有学者推测,崩密列大约建造于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即苏利耶跋摩二世时期。这座印度庙宇是用来供奉湿婆神的,虽然它是一座印度教寺庙,可是它有一些雕塑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学者认为,它是一座破败、隐秘,未经修缮的寺庙,这座神庙从来没有完工,原本应该有浮雕的寺墙上都空空如也。<h3></h3> <h3>断裂的石柱,坍塌的墙壁,树根缠绕的建筑,染上厚厚青苔的巨石,让人既有替古人遗憾,却又有震撼的别样美。有一位博客说的好,一个地方如果原本就是荒芜的,那不叫废墟。一定要曾经辉煌过,曾经繁华过,却因为种种原因,辉煌不再,繁华逝去,这样的所在,才能被称为废墟。</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b><font color="#ed2308">洞里萨湖景区:</font></b></h3><div> 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呈长形位于柬埔寨的心脏地带,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西北到东南,横穿柬埔寨,在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年枯水季节,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补充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每当雨季来临,湄公河暴涨之时,汹涌的河水又经洞里萨河倒灌入湖中,从而减轻了湄公河下游的泛滥。洞里萨河鱼产丰富,周围还盛产稻,它像一块巨大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之上,为高棉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div> <h3> 在柬埔寨洞里萨湖上有个“越南浮村”,湖上居民没有加人柬埔寨籍,终身在湖上漂泊,随着季节变化、潮涨潮落迁移定居,好像水上的‘游牧’民族。他们的衣食住行、病死都在水上。‘越南浮村’也有学校、寺庙、邮局、商店等一些设施,总的来说公共设施还是比较全的。船便是他们的唯一交通工具,更是他们永远的家。“越南浮村”教堂,蓝色墙体的教堂显得很新,也很整洁。这里的学校房屋很显眼,与教堂一样算是最豪华的建筑了。不过周围越南人居家过日子的水上木房窝棚显得有些苍凉简陋些。</h3><h3></h3> 教堂<h3></h3> <h3></h3> <h3></h3> <h3></h3> 越南浮村商店<h3></h3> <h3></h3><h3> <b><font color="#ed2308">吴哥的微笑😊——大型歌舞史诗</font></b></h3><h3> 大型歌舞《吴哥的微笑》是东南亚第一大型歌舞史诗,是一台能够再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吴哥窟伟大历史的巨作,是一台能够艺术再现柬埔寨悠久文化的歌舞史诗。《吴哥的微笑》是在中国文化部和柬埔寨文化部共同支持下,由云南文投集团投资,于2010年在柬埔寨吴哥窟打造的一台全方位展示柬埔寨吴哥王朝的大型文化旅游驻场演出,全剧选取吴哥文化瑰宝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结合现代手法加以表现。这是一部充满现代元素以及中国飞天或千手观音等声光一体的改良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h3> 《吴哥的微笑》分六个章节:序 问神;第一章 辉煌的王朝;第二章 复活的众神;第三章 搅动乳海;第四章 生命的祈祷;尾声 吴哥的微笑。六个章节分别描述了吴哥的建造、吴哥王朝的辉煌、传奇故事搅动乳海及对幸福生活的祈祷。演出气势磅礴、结构紧密、表现细腻。表演中的宾博音乐、搏格道武术、仙女舞、孔雀舞和湿婆之舞等舞蹈及各种服饰都是柬埔寨的文化精品。20:45 演出结束,演出大约75分钟。<h3></h3><div><br></div> <h3>吴哥的微笑</h3> <h3>演出后演员与观众合影留念。</h3><h3></h3> 剧院的晚餐<h3></h3> <h3></h3> <h3><b><font color="#ed2308">大榕树民俗村文化村</font></b></h3><h3></h3> <h3> 观看当地银制品制作工艺演示</h3><h3></h3> <h3> 大榕树民俗村文化村村民奏迎宾曲</h3><h3></h3> <h3> 观看地方特色游戏——斗鸡。</h3><h3></h3> <h3> 在暹粒很多景区都会看到“地雷受害者”演奏。战乱期间,敌对双方埋下了很多地雷,这就为后来埋下了祸根,不幸触雷致死致残的人很多,这就是战争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h3><h3></h3> 市场一角<h3></h3> <h3> 摩托车是柬埔寨出租车司空见怪的交通工具,在街上到处都是在摩托车后加装了拖斗,由此可承载四至五人,其安全就很难保障了。</h3><h3></h3> <h3></h3> <h3> 柬埔寨当地特色午餐,据说臭鱼酱就很有特色。臭鱼酱旁有一盘乳白色的鱼酱,还有一盘配菜——青菜。所谓的“臭味儿”是没有的,但稍有些怪味儿,口感还能接受。还有一种菜据说也是柬埔寨特色菜,我看了就像我们的炸鸡腿,只不过是炸的不像我们那么黄,那么透而已,这种菜吃法与我们吃法不同的是蘸酱吃,酱像是辣椒酱,其味道还行。</h3><h3></h3> <h3> 吊床是柬埔寨老百姓休息纳凉的一大特色,我们沿路都能看到高脚屋里或路旁都有吊床,人们躺在吊床上似悠闲自得。躺在吊床上,凉风从下面吹过,凉风习习,再加上左右摆动,舒适惬意不言而喻。</h3><h3></h3> <h3><b><font color="#ed2308">结束语:</font></b></h3><h3> 柬埔寨暹粒之行,使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该国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文化角度讲,都可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到暹粒旅行可以说是翻来了柬埔寨历史与文化篇章,仅4天的行程,时间虽有些短,但也窥见了一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