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

山水霞客

<h3>今天和朋友约在雍和宫附近聚聚,提前到了一小时,想着先到附近走走,就拐进了国子监街道,走着走着就到了孔庙。一直知道这个孔庙,但没有专门来过。今天有机缘到此,就果断买了张门票进去参观了。</h3><h3>这里先简单放些照片,稍后再补充一些信息,以后有机会准备再去看看。</h3> <h3>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得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通元、明、请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br /></h3> <h3>大成门,左边一个大钟,右边一个鼓。</h3> <h3>钟</h3> <h3>鼓</h3> <h3>乐坊</h3> <h3>乾隆石经馆</h3><h3>没想到这里居然有这样规模的石刻!</h3> <h3>说明</h3> <h3>里面都是石经,各种大小和各种字体</h3> <h3>北京国子监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依序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主体建筑两侧有&quot;二厅六堂&quot;、御碑亭、钟鼓楼等,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前院东侧有敬持门与孔庙相通,构成&quot;左庙右学&quot;,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h3> <h3>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h3><h3>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quot;南监&quot;或&quot;南雍&quot;,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quot;北监&quot;或&quot;北雍&quot;。</h3><h3>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quot;向慕文教&quot;,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h3> <h3>国子监太学</h3> <h3>国子监琉璃牌坊</h3><h3>国子监大门名集贤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二门名太掌门,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门北甬道中有一座琉璃牌坊,高大华美,三门四柱七座,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牌坊正背两面刻有&quot;圜桥教泽&quot;、&quot;学海节观&quot;,均系乾隆皇帝御书。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坊内左右为黄琉璃瓦重檐碑亭。北为主体建筑辟雍。</h3> <h3>&quot;辟雍&quot;名字的由来,大房子周围是个水池,建筑从上往下看,天圆地方,通达天地的意思。水池环绕,&quot;辟&quot;通&quot;璧&quot;,意思是玉带环绕宛如玉璧,&quot;雍&quot;,就是水中高台,辟雍二字,就这么个意思。</h3> <h3>内部</h3> <h3>全景</h3> <h3>国子监日晷:我国古代依据日影测定时辰的一种仪表,又称日表。每天早晨学生点名的地方。</h3> <h3>大殿</h3> <h3>街景</h3> <h3>连垃圾桶都是&quot;厚德载物&quot;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