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您崇尚朱子文化,一定要来此拜谒"道南理窟",否则您的崇尚是有缺憾的。</h3><h3> ——513户外</h3> <h3> 晚对峰凭自身条件来讲,在武夷山风景区内是个很普通的山峰,在它周围住的都是"高富帅",文峰又高又大,还善于打扮,头发梳的发亮,每天二套衣服;天柱峰又帅又峻,是武夷山的美男子之一,酒量又好;对面的天游峰,是武夷山的首富,那更没得比;隐屏峰虽被打入冷宫,也是美人一个;就是比它矮一大截的响声岩,声音都比它粗;可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峰,从今年起一拨拨驴友来此造访,名声陡增,响声岩都借了不少光,羡煞了被打入冷宫的隐屏峰;晚对峰虽然长得不咋的,嗨!没办法,谁叫人家父母有本事,给了它一个"大平台",骚的这些驴友们天天来此借助这个大平台来欣赏壮美的天柱峰。</h3><h3> 这正像前段时间群里"小鱼"发的一段话:"平台有时候比本事更重要!"</h3> <h3>水中游拍摄</h3> <h3>晚对峰大平台</h3> <h3>一柱擎天 高入云端</h3> <h3> 晚对峰原名叫"紫石屏",因"石色凝紫,岩间绿荫如苍屏排空而开"而得名,传说为"玉皇大天尊"身后的三个"屏风"之一。</h3><h3> 那为什么又叫晚对峰呢?因南宋名臣、理学家刘珙在峰麓建"仰高堂",寓以"追思孔圣,仰之弥高"之意;朱熹继之在隔岸的隐屏峰下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会友传道,并筑"晚对亭"与"仰高堂"相对,还写有《仰高堂追怀刘珙甫》诗,追思对岸的刘珙,此后将"紫石屏"改名为"晚对峰",这就是"晚对峰"名的由来。</h3><h3><br /></h3><h3> 晚对峰全景</h3> <h3>晚对峰人面石</h3> <h3> 来爬晚对峰,其实最值得欣赏的是摩崖石刻"道南理窟"这四个大字,这些年市政府为了弘扬朱子文化,"道南理窟"是出了不少力的,许多学者凭"道南理窟"发表了不少文章,可以说是"收获满满";一个道南理窟丘老先生就给出了"六个解释",可见研究之深之透,这在摩崖石刻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连丘老先生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在杜撰了,不过我认为这六个解释个个在理,只是看用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而已,这六个解释也让我受益匪浅。</h3> <h3> 这帧题刻由清乾隆年间武状元(1736)、福建陆路提督总兵马负书(号易斋)所书,其对朱子理学极为尊崇,特写下"道南理窟"四个大字,拟勒刻于武夷山,以宣扬理学,但因军务繁忙,一直未能如愿,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在泉州任所病故,10年后儿子马应壁来崇安任职,费时二年(清乾隆四十年)完成了勒刻,并加上自己写的跋,叙述他完成先父遗愿的始末。</h3> <h3>《仰高堂追怀刘共父》</h3><h3> {宋}朱熹</h3><h3>面势来空翠,哦诗独好仁。</h3><h3>怀人今已矣,谁遣栋梁新。</h3><h3><br /></h3> <h3> 如果您来爬晚对峰,只看看美景,未能驻足欣赏"道南理窟"这帧题刻,那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犹如吃蛋,吃了蛋白丢了蛋黄。</h3><h3> 如果您有所收获,那也不枉这武状元的一片苦心。</h3> <h3>品字岩,在这个角度看,品字岩是由四块巨石组成。</h3> <h3>我们的专家正在体验武夷山的岩浴,感觉相当的棒!</h3> <h3>城高岩(又称神皋岩)</h3> <h3>150年前的城高岩</h3> <h3>城高岩遗迹</h3> <h3>城高岩遗迹</h3> <h3>城高岩遗迹</h3> <h3>城高岩遗迹</h3> <h3>城高岩遗迹</h3> <h3>城高岩遗迹</h3> <h3>响声岩</h3> <h3> "琴书四十年,几做山中客",朱熹在武夷山留下的摩崖石刻中,最有意义的当数"逝者如斯"这帧,他是在感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还是立誓要做千古文章呢?只有他自己知道,后人只能是揣摩。</h3><h3> 对于朱熹留下的摩崖石刻,我感觉是有遗憾的,在武夷山四十多年中,没有一帧完全属于自己、大气的摩崖石刻。</h3><h3> 也许他早已知道,五百年后有人会送他一帧"道南理窟",一千年后还有人为他立像,一尊大大的像。</h3><h3> 也许二千年后还有人为他立金像也未可知。</h3> <h3> 此次活动,一行50人,在事务组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玩的开心,平平安安,顺利完成了对晚对峰、城高岩的徒步活动。</h3> <h3>513户外队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