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聚焦课堂 助推成员专业成长</h1><h5> ——谢安平名师工作室赴清流主题研讨掠影</h5> <h3>2017年11月3日,三明市谢安平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集聚在清流县实验小学进行了一场聚焦课堂,“让学习真实发生”的主题研修活动。</h3><div><br></div> <h3>这位面带微笑,气质儒雅的男子,是我们本次研修活动的主角——罗吉祥老师</h3> <h3>罗老师为我们展示的第一节课是《伯牙绝弦》。大家都知道《伯牙绝弦》是篇文言文,于新世纪的学生而言,文言文的学习必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如何让乏味的文言文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呢,请看罗吉祥老师的精彩展示~</h3> <h3>罗老师在执教文言文~《伯牙绝弦》一课时,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探求欲望,不断地创设情境引领着学生去触摸我国语言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里蕴藏着的那份知音间虽无言却无缝的交流,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在教授“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罗老师巧妙地结合上文,进行了“伯牙鼓琴,志在—— ,子期曰:善哉—— ”这一句式的口头表达训练,训练过后学生便快速的理解了“知音”的词义,明白了“知音难求”,体会到了伯牙因有子期这位知音心意相通的那份幸福与快乐。紧接着罗老师又趁热打铁,巧妙地运用背景音乐、水墨画配上动情的旁白渲染,把学生一下就带入了“伯牙痛失知音”的情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感受“世间人物万千,知音能有几人”,钟子期之死于伯牙而言是何等之痛苦,这还不够,罗老师又入情入境地范读“子期死 ……”,继而让学生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去体会古文字的韵味和温度。乏味的文言文就这样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变成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学习盛宴,妙哉!妙哉!</h3> <h3>在执教《月光曲》一课时,罗老师由谈话导入与学生交流对贝多芬的了解。与孩子们一起诵读了贝多芬的这样一段话……</h3> <h3>“我的音乐应当只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贝多芬</h3><h3> </h3> <h3>而后,罗老师又领着孩子们反复的诵读那对穷兄妹之间的对话,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声中反复去触摸文字的温度,由表及里地去感受蕴藏在文字背后的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h3> <h3>当盲女孩与哥哥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走进孩子内心后,“贝多芬”出场了,先是满足了小女孩的心愿,接着为“知音”即兴谱曲,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课堂上此时是这样的一幅唯美画面:静谧的月光洒向无垠的海面,美妙的《月光曲》正从贝多芬修长的指尖飞扬而出,儒雅的罗老师行走在孩子间,用自己绝美的朗读声与《月光曲》结伴而行,而孩子们,则陶醉其中,幸福地聆听着,聆听着……</h3> <h3>就这样,新课伊始师生齐诵的贝多芬的这句话:“我的音乐应当只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便由浅入深地拓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h3> <h3>除了精妙的设计,我还十分喜欢这样的画面:我已经记不清,这是课堂里罗老师第几次向孩子们伸出这样的“橄榄枝”,但是我清晰地听见了每一个孩子在这“橄榄枝”地盛邀下练习、提升、展示时那“哔哔啵啵”的成长的声音……</h3> <h3>而他,则还是那样,儒雅的站着、等着,听着,吟着,笑着,温暖如十里春风……</h3> <h3>这位内敛、憨厚的大个子是我们名师工作室的一大才子——陈新福老师</h3> <h3>他的教风如他的名字一样给人一种清风徐来的清“新”感受,有幸当了一回新福师兄的学生,幸“福”至极……</h3> <h3>本次研修活动,陈新福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课例是五年级上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h3> <h3>陈老师不愧是写作大家,他总是能灵敏的捕捉文字精灵,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瞧!新课伊始,他就送给学生这样两句韵味深长的话:“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孩子将成为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看似无关痛痒的两句话,实则为孩子的成长奠基,为后续的学习铺垫。我深深为这样的教学智慧折服!!</h3> <h3>陈老师的教学还十分关注学情,有了前面两句话的铺垫后,还别有用心的对作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俗话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学生的学习之旅才开始正式启航……</h3> <h3>通过课题的男女生对读,加快速度对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就似两个不同的声音不断交织在我们的耳畔,课题的密妙之处便是陈师兄送给孩子们的第一份“有声的礼物”</h3> <h3>紧接着陈老师又举一反三的送给了孩子们文学宝殿中带有反义词的名句佳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积累素养。</h3> <h3>陈老师在辅助孩子们理解文本时,也是十分巧妙的抓文本中的矛盾冲突点促使孩子们去思考:如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同一张画截然不同的评价,引导学生去思考文字背后的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如厨房争吵时母亲的那句温情脉脉的:“亲爱的”与父亲坚持己见时的那句“对不起”,引领学生去揣摩不同角色人物的不同心境,最后关注到了文本前后巴迪的变化:文章伊始做足准备期待父亲归来时的认可——还是坚持写作却不敢给父亲看——最后鼓起勇气给父亲看……</h3><h3> 有了上课伊始的铺垫,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深入文本学习时就很容易打开思维,能准确的分辨母亲,父亲截然不同的评价,截然不同态度背后隐藏着的那份不同的“爱”……</h3> <h3>课堂上陈老师还十分注重学法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读后感受,可以与同桌交流”、“读文字想画面”、“读文字要读进去”,“请拿起笔用积累下来的关键词写一句抒情的话”……整节课孩子们就这样在陈老师的引领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地读着,划着,思着,交流着,写着,成长着,收获着…… </h3><h3> 生本课堂就应该是此等真实的幸福!<br></h3> <h3>这位自带磁场和气场的睿智男子就不用我多介绍了吧😊,对!他就是我们的曾扬明,曾大师啦👏👏👏</h3> <h3> 这位学术型校长的语文课堂,重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从预习指导到阅读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批注、发现和创造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课堂对话,与老师和同学对话……促成了每一个孩子在课堂里学习的真实发生,处处皆为常态课可学、可用,皆是从教者教书育人之范本。</h3><h3> 嗯!我好像发现宁化教育崛起的秘密了……</h3> <h3> 这位笑容可掬,温婉大方的女子就是本场活动的女将——范雪英老师👍</h3> <h3>范老师为此次活动带来的精彩课例是五年级的略读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h3> <h3>范老师从读词语想声音入手,然后让孩子们欣赏班得瑞名作——《森林狂想曲》,于是这场与声音有关的“幕布”就这样被一点点缓缓揭开……</h3> <h3>行走在课堂间,范老师似学生的妈妈、孩子们的忘年之交。传道授业解惑间行云如水,润物无声,四两拔千斤,乃教者之高人。</h3> <h3>这位精神矍铄、专注倾听的长者就是此次活动的策划者:名师工作室的导师——谢安平老师。谢老师作为导师,十分注重课堂实效,关注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他鼓励每一位学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探寻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在学习、积淀、分享中成长,本次活动是清流实小的罗吉祥老师的个人教学主张小专场(两节课例+讲座),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工作室成员来展示自己的研修成果和教学主张,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h3> <h3>介绍完众位名师,当然也不能忘记本场活动的两位重量级的主持人啦,这位温文尔雅的女子就是本场活动的清新派主持人——刘丽莉老师</h3> <h3>这位气质温婉大方的女子便是把本场活动带到巅峰的人气主持——杨火珠校长👏👏👏</h3> <h3>睿智的杨副校长,不仅能把会场的气氛和节奏把控的恰如其分,还不遗余力的为与会教师谋福利,先是让与会教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然后话锋一转,就开始让与会教师们向自己心仪的献课教师“发难”,提疑惑,求方法……</h3> <h3>当然,我们工作室献课的老师们也是毫无保留地跟与会教师们分享自己在教学前行路上积累的点滴经验和成功做法……</h3><h3> 我们相信越分享越快乐,我们也十分愿意在铸就美丽的教育梦想的路上与每一位老师携手结伴同行!</h3> <h3>就像我们名师工作室导师——谢安平名师说的:一个“人”走,可能会走的很快,但旅途中一定是孤单的,但如果是一“群”人一起走,我相信,教育的旅途一定更加精彩纷呈,我希望我们能结伴同行……</h3> <h3>本次活动五节课例展示,再加罗吉祥老师的一个专题讲座,行程满满,可是到了最后,清流实小学术厅依旧人气满满,每一个人都像大树的根须在努力的汲取,吸收,积淀着,我相信,有了这样的氛围,咱们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