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中华瑰宝,历千载而弥珍,分两行以媲美。中国的楹联,是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化宝库在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融合文学、书法和语言于一炉的综合艺术。<br>来福建不能不上石竹山,而石竹山上楹联非常多,迎面所见尽是楹联,那么咱们就从楹联说起。<br>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来到主神殿面前,殿外有楹联:<br> 石柱览沧桑琼山水润仙风真缘不了<br> 竹林生运遇胜地长留灵应好梦可圆<br>九仙殿内有楹联:<br> 一梦成真定要从中受启迪<br> 九仙灵验当由善处得诉求<br> <br> 诚意寻仙石径藏幽犹出世<br> 虔心祈梦山花解语更怡人<br> <br> 日月星辰宜拭目以观征象<br> 阴阳祸福且平心而论玄机<br> <br> 北燭五云非幻觉<br> 南柯一梦果然真<br> <br> 吉凶祸福大梦觉迷须积善<br> 行止荣枯箴言警世赖修身<br> <br> 石可生花由梦境而仙境<br> 竹能指路经旁门入正门<br> <br>文昌阁有楹联:<br> 步贤关开理学谁人企及<br> 弘圣教播文明我辈景行<br> <br> 君子文章明道德<br> 真人气质在精神<br> <br> 楹联文字皆无明解,全凭自己解悟。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贪欲丝毫皆成空。人们的行为、语言、理念尽包括其中,来不得半点虚伪之行。这楹联之字课意上达千年,下至如今。明白警告世人,如同历史的尺子,更如历史的镜子,照的见每个人的言行。言字当然是看你说什么,行当然是指你自己曾经的行为······<br> 我从这楹联之中反复读到“梦”字,不错,这正是石竹山的核心词,石竹山就是天下闻名的祈梦之所。<br> 祈梦之所一词来源于徐霞客,他在游记中写到:“······石竹山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徐霞客明代人,看来明代以前石竹山的祈梦活动就已经很盛行了。</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如果对梦再往久远追述,那就到了遥远的春秋时代。年轻时学古文,曾经读到《晋公梦大厉》,说的是一天夜里晋公梦见一个厉鬼,打破门窗要冲到寝室里来,捶胸顿足的大吼,尔杀吾孙不义······。晋公从梦中惊醒,急忙找人召来桑田巫,问其缘由。桑田巫告诉他,吃不上新麦子了(死期)。从此晋公郁郁寡欢,可是到了新麦子收获的时候,晋公并没有死。晋公命人用新麦子制作成食物,摆在桌子上,把桑田巫抓来,说:你诅咒本王,现在我吃上新麦子了,我杀你不亏待你吧,把桑田巫拉出去杀了。可是杀完桑田巫回来将进食物,却突然要拉肚子,如厕时猝死在厕所里。看来,桑田巫的预言还是应验了。<br> 以后关于梦的记载就更多了,包括《周公解梦》《庄周梦蝶》等,当然我们读的似懂非懂,可是这种梦的“学说”,确实影响了后世。特别是到了汉代,道教的建立,把这种梦的“学说”,发展到了顶峰。而石竹山上的建筑正是道观,所以说道教逐渐使石竹山成为祈梦文化的胜地。明代叶向高年轻时是一般人物,曾往石竹山祈梦,梦见腰系白玉带(明代官员服饰),自己以为是妄想,没想到以后考取功名,真的当上了首辅大臣(宰相)。这件事被后人写入载册,叶向高解甲归田后还来石竹山还愿。名人祈梦成真,影响力就更大了,至今人们津津乐道,趋之若蚁的赶来石竹山祈梦,九仙殿内有很多席子,刚开始我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来祈梦的人睡在席子上祈梦,还真是“北燭五云非幻觉,南柯一梦果然真”。</b></h1> <h1><b> 梦怎么定义,我们说不清道不明,不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到是一部专著。他把“梦”作为精神分析的对象,力图通过“梦”来解读人类行为的原始动力,并通过“梦”的诠释来治病。</b><b><br></b><b> 根据道教的义理——梦有仙凡之别,境界有高低之分。</b><b><br></b><b> 被尊奉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咏蛰龙法》云:<br></b><b> 高卧终南万虑空,睡仙长卧白云中。<br></b><b> 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b><b><br></b><b> 元代道士李道纯作《满江红》词云:<br></b><b> 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味。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睡法即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为。<br></b><b> 身虽眠,性不昧,目虽垂,内不闭。向睡眠中间,稳帖帖地。一枕清风凉彻骨,梦于物外闲游戏。觉来时,身在广寒宫,抱蟾睡。</b><b><br></b><b> 看看,真是了不得!把个睡梦竟然变成了修炼功法。这里面的内容真是深不可测,神乎其神,是真是假······</b></h1> <h1><b> 我自己也觉得写得太热闹了,有点神不守舍,飘飘欲仙。这次赴福建是做了准备的,又有精通此道的三姐夫林天华陪同,收获自然颇丰。林姓是衣冠八姓入闽中的大族,福建人有“陈林半天下,郑黄满街走”之说,林家出人才自然很正常。前面文章中我曾经说过勤劳勇敢的福清人,满世界打拼,留在福清享清福的人很少,而林天华留在福清,是因为经营着喜来登酒店。就是他给我讲述了福清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宋朝遗迹石板桥,那里曾经是人们告别的地方,北上、南下远赴南洋的福清人,就是从那里登上船只,告别家乡的(旧时福建陆路不畅通,大部分要靠船运出行)......也是他亲自带我登上了石竹山,他告诉我,一些重要客人是他陪同参观福清,他自己也和福清驴族一起利用周末登石竹山。如今有他的引导,自然了解的更深入。更加有幸的是结识了一位道长,这可是最大机遇。张道长哲学研究生,知识丰富,石竹山典故了如指掌。这一下大家明白了,为何此次收获巨大的原因所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一年,在赵晓磊带领下,去参观柏林寺,那里的“主持”竟然是那个并没有出国,身为哲学研究生的学运领袖,他也在思索······那场动乱)张道长也为我的行动感染,送给我一大摞有关石竹山的书籍,用他的话说:我送给你书,比送给那些“土豪”有意义。书籍和知识成了朋友之间友谊的桥梁。</b></h1> <h1><b> 梦的含义有多深多广我不知道,我能体会的是,梦是现代生活的折射,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它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梦又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之后,它代表了中华儿女的一种追求,一种期盼,一种目标,一种努力······<br> 我们不清楚中国梦这种提法是怎么产生的,是否与石竹山祈梦文化有关?但是听当地人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市主政时,曾经参观考察过石竹山,他是否借鉴了石竹山的表现形式,一种梦想是否与全国人民的利益及愿望高度一致是关键!一个领导人品质也和他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相关!从他在河北、福建、浙江省工作中的行为及多次报告讲话中可以看到,他是这么想,也是一步步这么干的。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有深厚历史知识,有传承担当,有理想有追求,有承诺的领导人。所以中国梦的提出,都到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和热烈的响应。<br> 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衰败国情开始起步,从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再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其中的曲折、挫折、失败、成功、前进、停顿、再前进,林林总总不必细说,而中国人民对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追求却从来没有停止。此时此刻恰如其分的提出实现中国梦的目标,非常及时、非常正确、非常深入人心!<br> 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中国字真是内涵丰富。此时的“梦”与彼时的“梦”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可又带有一脉相传的征像,前后贯连古今相通,血脉延递文化承传。这无穷无尽的力量,何愁中国梦不能成真!</b></h1> <h1><b> 石竹山距福清市区10公里,距福州50公里,交通比较便捷。石竹山峰高约500米,南方山地植被茂密,全山面积13平方公里多。山下原来有一条龙江与无患溪绕山而过,风景迷人。1958年福清人兴修水利,拦河筑坝形成东张水库,现改名石竹湖,面积要比杭州西湖大3倍,这应了古风水学上“藏风聚气,得水为上”的说法,山仙水灵梦美的好去处。</b><b><br></b><b> 石竹山是有灵气、有美景、有传承、有内涵的旅游胜地,相信带着你的“心”来,带着你的“梦”走,一定会有满满的收获。<br></b><b> 此文在博客里还会丢失!害得我又上了一次石竹山,再次写这梦一般的神秘地方!也好,每次来都会有新的体会。</b></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