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流光容易把人抛,添了抬头纹,肥了小蛮腰……</h3><div> 曾几何时,我们充满好奇,我们有对着标本吃烧饼夹菜的勇气,我们不怕福尔马林的刺鼻,我们手里拎着柳叶刀,我们为悬壶济世而读书,我们解剖了青蛙,我们缝合过山羊……</div><div>曾几何时,时间从正式入职的那一天开始,由“赖着不走”变成“从不停留”。曾几何时,连“曾几何时”这个词都变得如此矫情,因为在这群人的辞典里都是叙事纪传体:“张某某,女,46岁,以XXX为主诉入院”,“X年X月X日,随XX医师查房”,“今日XX点XX分在XX麻醉下行XXX”。</div><div> 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儿是,一夜之间,活着活着就老了,我们老成了中年。于是有新入职的转科大夫或研究生背后骂XX科的那个老大夫连中午的误餐都没请过,有23床的孩子叫您XX爷爷好(好吧,不就是胡子3天没刮么),有手术室的看门大妈冲进男更追问鞋柜的钥匙谁拿了……问题在哪?自从我看到曾经的同道——冯唐的那篇文章后,有了答案,其实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油腻”。话说人到中年,一切看透,一切圆滑,我们也该想想,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外科医生。</div><div>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过往的身边琐事,总结如下,供大家吐槽:</div><div> 第一,不要成为一个胖子。如果从小不是个胖子(如果从小是个胖子,那就听天由命吧),就要竭尽全力不要在中年成为一个胖子。中年外科医生的油腻感首先来自体重(骨科除外,毕竟人家出力多)。外科医生是医疗圈里出了名的豪爽(小气的也不少),工作之余,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那是自然。可殊不知上了年纪,新陈代谢速率下降,和医学生时代同样的运动量、同样的热量摄取,体重一定增加。再加上没日没夜手术和急诊,不知不觉,裤腰就“缩水”了,看看身边多少我的外科弟兄们,从刚刚上班时的眉清目秀,到现在的膀大腰圆。有人说这是“过劳肥”,可不管什么肥,都显得油腻!所以得管住嘴、迈开腿,梅菜扣肉、红烧肉能少吃就少吃,篮球、长跑要不身体对抗吃不消,要不对各种关节和软骨有损伤(详情可咨询骨科医生),所以我选择骑自行车(前列腺大的慎重选择)、乒乓球等有氧运动。同时建议考虑阶段性禁食(卸载手机里的“美团”是关键)。我们曾经玉树临风,现在枝老树枯,但是再老再枯,我们也要努力保持树的重量不变。我们要像厌恶急诊值班、攒论文、医闹一样厌恶我们肚皮下的脂肪层,我们要把还能穿进大一时候的牛仔裤当成四十岁时候的无上荣耀!</div><div>朝闻道,夕可死,朝见肚腩,夕亦可死…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一胖不减,何以除病魔。如果我们觉得保持体重太难,就多想想我们周围那些身高一米六,体重两位数,还口口声声为了减肥义无反顾、万死不辞的伟大女同胞们。</div><div> 第二,不要停止学习。记得看过一幅照片,一宿舍的医学生把课本摞起来能当成承重墙,于是有人感慨,“从医这辈子,我把孙子的书都读完了”,听了这话,也让我体会到了浓重的中年油腻感。医学的发展速度堪比刚刚上线的“复兴号”,毛泽东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如今,一天不读书试试,2017EAU里的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有变化没?前列腺增生手术金标准的提法最早是谁说的?这些你不知道!如何赢得漂亮师妹们倾慕的眼光,如何在本科生课堂上唾沫横飞。所以,尽管房价太贵,还要给好书留点储存空间。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说:人到中年多学习。吹牛逼能让我们有瞬间快感,但是不能改变我们对一些事情所知甚少的事实,不能代替多读书和多学习,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最令人敬畏的生命。人脑是人体耗能最大的器官,多学习多动脑的另一个好处是帮助减肥(所以学术大家多清瘦)。</div><div> 第三,不要呆着不动。陷在手术室的沙发上看朋友圈,窝在值班室里打呼噜吐泡泡,熬夜不睡觉整病历做PPT,不能让我们远离“三高”,不能让我们真正伟大。三十岁以后,突然发现,值24小时班后经常感冒了,一个膀胱全切手术下来有点累了,替主任挡酒的人换成新来研究生小王了。伏尔泰老人家 80岁高龄时,还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说“生命在于运动”,我们有什么理由把生命浪费在手机、沙发和饭桌上呢?研究表明,运动之后,血液内多巴胺含量显著上升,足以兴奋你那根疲软的交感神经。当然,如果咱们的肉身已经不能承受高强度运动,那就时不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带着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div><div>第四,不要忽略细节。大大咧咧似乎成了外科医生的标签,其实不然,注重细节会让你养成一种追求极致的习惯,功利点说,最起码有利于手术步骤的优化和完美,注重细节,会让你时刻都显得光彩照人(哪怕是更衣室里,你懂!)比如这些:无菌手套的包装纸放在医疗垃圾袋里…染血的手套和脱下的手术衣不随手乱扔…手术结束后对你的器械和麻醉说声谢谢…会诊记录在你会诊后及时填写…请其他科室会诊记得给会诊费条…辅助检查的申请单写清楚病情和检查目的…病理申请单详细描述术中所见…不随意的把进修医生叫成“那个谁谁谁”…这些细节既可以让你毁誉参半,又可以让你真情暖人。</div><div> 第五,不要好为人师。我们有我们的三观,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三观。不能绝对的分为对与错,世界在我们不经意之间一直在变化,年轻人对的成分很可能比我们的高,尤其是在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创新方面。不要动辄就以师长的语气教育年轻人,要善于倾听和换位思考。要知道,真正的权威是“不怒自威”,自身学术的严谨和技术的完美才是防止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救命稻草。</div><div> 第六,要追赶潮流。不要一幅老气横秋,老婆孩子有了(当然这两样最好别随便换),车也有了,什么都吃过,什么都玩过(友情提示:一定要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范围内),实在没什么新鲜的东西了,完全没了欲望。失去对美好事物的贪心,也就失去了生命的乐趣。追求专业发展的潮流必定是流淌在医学骨子里的血液,有哪个外科医生不想早日拥有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呢?</div><div> 第七,不要总是运动装。少年时代的运动装是阳光,中年时代的运动装是不尊重。很难想象一身李宁的外科教授在学术会议上侃侃而谈,会不会转移听众的注意力。得体的行头会增加学术的严谨,生活的情趣和个人的品味。面部过长的毛发一定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大部分可能还得依靠吉列来解决(非广告植入)。头发的油腻只能在夜班或急诊手术后接受,平时最好每日清洗(虽然不符合护发的要求)。</div><div> 自古,行道难,而今,行医道更难。我们因为平日的苦逼而最后变得牛逼,我们因为拒绝装逼而有人说我们傻逼。我们是中年外科医生,拒绝油腻,让世界更美好!</div><div>(特别声明:本文写作思路受冯唐作品“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启发,如有雷同,纯属膜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