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h3>陈建功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中短篇小说让我爱不释手,深深为其人物语言浓浓的京味所吸引所打动。他的《辘轳把儿胡同九号》、《丹凤眼》、《飘逝的花头巾》等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h3><h3><br></h3><h3>最近偶读他的散文《飞去来的滋味儿》,方晓得陈建功的老家原是广西北海。文中他讲述家乡北海:"人在故乡所感受的那种更深层的得意,实在是很难一言以蔽之的。譬如那条老街,在我看来,真是一个百看不厌的所在。""回到这里,有重新回到8岁的快乐。"由此对北海,对北海老街我心向往。</h3> <h3></h3> <h3>本月3日到达北海。吃过晚饭,便急切向旅馆服务台询问路线,相约徒步,径直穿小巷奔向老街。</h3> <h3></h3> <h3>夜幕下的老街,光影婆娑,风情绰约。漫步老街石板路,感受着古老与现代的时空交错,体味着陈建功笔下的浓浓乡愁。</h3> <h3></h3> <h3>度娘告诉我:北海老街原名昇平街,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br></h3> <h3></h3> <h3>初步老街,与曾经去过的一些特色古镇、老街有类似感,一样的石板路,一样的对峙古楼,一样的灯光牌匾,一样的厅堂卖场,但相比福州三坊七巷、丽江大研古镇等,北海老街要宁静许多,简朴许多。那掩映在夜色之中的斑驳墙壁,印证着它所经历的百年风雨,探向街区的斗拱飞檐述说着它所独有的百年故事。然而,给我不同感受的是店家悬街的诸多"越南特产""东盟特产"牌匾,似昭示着这里的不凡与边陲域外特色。</h3> <h3></h3> <h3></h3> <h3>一家珠宝店门口,一座硕大贝壳吸引了我的目光。这就是砗(chē)磲(qú)标本。砗磲,是我到北海反复听到的新词,但一直未识它的真容,它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为此与店家攀谈。北海方言难懂,普通话也不好沟通,好不容易才弄明白砗碟分玉化和未玉化两种,是海洋贝壳中的最大者,直径最大者可达近2米。砗磲活体生命殆尽之后,其壳质在海底中被泥沙掩埋、沉淀成千上万年后形成的有机宝石,亦被称为极富自然灵性的“海底灵玉”。</h3> <h3></h3> <h3></h3> <h3>走在并不太长的老街,我并无购兴,也如陈建功一样喜欢站在当街,"眺望那由近而远的、中西合壁的骑楼。"来来往往的游人似多为外地游客,享受着这多彩的街景和散淡时光。</h3><h3><br></h3> <h3></h3> <h3></h3> <h3>作家对家乡北海怀有特殊情感——他8岁随父母离家迁京,成为道道地地的北京爷们。他的乡愁顿悟在老街,由此常飞去来于京桂两地,"更愿意在夜半更深时走进这里,好像还能听见石板路上的木屐声和木栅的关门声",回到家乡如同回到自己的8岁时光。</h3><h3><br></h3> <h3></h3> <h3>近年来,我也在追忆我的8岁时光,那是8岁回到北方故乡的我对南方儿时生长地的思念,可谓为第二故乡。一北一南,方向迥异却情感相同。回乡的我对第二故乡也有着回家的感觉,也有深深的挥之不去的乡愁。我还是没有耐性坚持等到老街的夜半,刚至10时服从友劝决定回返:因为明天日程里有白天的老街可以尽享游兴。<br></h3> <h3></h3> <h3>第二天上午,导游带我们从老街口进入游览。白天的老街不同于昨夜,天未放晴,重云之下更显饱经百年风雨的沧桑,别有一番风味。</h3> <h3></h3> <h3>昇平街旧址简介。</h3> <h3>老街入口处。原"昇平街"标志前,游人争相留影,好不热闹。我只好匆匆拍几张,便快步进入老街。</h3> <h3></h3> <h3>白天的老街确如作家所言,"并不熙熙攘攘。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自拍或者被拍,有的则用塑料袋裏着刚出锅的虾饼,一边吃一边闲逛……"。</h3><h3><br></h3> <h3></h3> <h3></h3> <h3>忘记是谁说过: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必须先品尝这个地方的特色美食。一进老街,我们便热切地寻找正宗虾饼。</h3> <h3></h3> <h3></h3> <h3>几经辗转,在诸多老字号店中找到这家"李姨虾饼店"。据导游说,这家才是最正宗的。未见李姨,吃得虾饼,品尝之后也未解正宗,或许差别在于它牌匾上标注的"舌尖上的中国"吧。</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昨晚的骑楼内景</h3> <h3>白天看骑楼内景。</h3> <h3><font color="#010101">沿街隔段设立了铜塑,让老街历史情景再现。这是《赶海归来》。有趣的是一个三岁稚童闯入我的镜头,与雕刻人物渔家女对视,使这幅作品平添了生气。</font></h3> <h3>《先睹为快》</h3> <h3>《摇水井》</h3> <h3>《咸水歌》</h3> <h3>《休闲生活》</h3> <h3>《商界四大天王》</h3> <h3>因为跟团旅游,时间受限,便不停地按动快门,捕捉街景,捕捉行人,每一座楼、每一簇花草甚至每一点装饰在我眼里都是美景,舍不得放过。短短的四十分钟,别人有被我摄入镜头,我大约也有进入别人的画框。</h3> <h3></h3> <h3>青春永远是美丽的。几个少女边走边拍,变换着不同造型,成为老街一道流动的风景线。</h3> <h3></h3> <h3></h3> <h3>临别时再回眸老街。"昇平街"的标志依然矗立,却少了刚才进街时竞拍留影的热闹,或许这样的清静才是它的常态,如同它所经历和习惯的百年岁月,去繁从简,返璞归真。</h3>